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研究团队:茶水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传染力,冲泡出的红茶 1 分钟内能减少 99% 新冠病毒?

回答
关于“日本研究团队发现茶水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传染力,冲泡出的红茶1分钟内能减少99%新冠病毒”的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说法,但我们需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来审视。以下是对此研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

1. 研究的背景与潜在机理:

抗病毒潜力: 茶叶,尤其是红茶和绿茶,富含多种多酚类化合物,例如儿茶素(尤其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黄素、茶红素等。这些多酚类化合物在体外实验中(in vitro)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包括对流感病毒、HIV病毒,以及一些冠状病毒(如SARSCoV)的抑制作用。其潜在的机理可能包括:
抑制病毒吸附: 多酚类物质可能通过与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结合,阻止病毒附着到宿主细胞的受体上。
干扰病毒复制: 可能阻碍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例如抑制病毒RNA聚合酶等。
氧化还原机制: 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但它们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诱导氧化应激,从而影响病毒的稳定性或感染过程。
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 部分研究提示,多酚可能直接与病毒的遗传物质(如RNA)发生作用。

研究的切入点: 考虑到茶水作为一种日常饮品,如果真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无疑将是重要的公共卫生信息。因此,日本研究团队从这个角度进行探索是合理的。

2. 对研究结果的审慎解读:

体外实验 (In vitro) vs. 体内实验 (In vivo): 这是理解这类研究最关键的一点。
体外实验: 指的是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实验,例如将病毒与茶水混合在培养皿或试管中进行测试。这种实验能够快速验证物质的潜在活性,但结果不能直接推断到人体内。
体内实验: 指的是在活体生物体(如动物或人体)内进行的实验。这更能反映物质在真实生理环境中的效果。

这项研究的结果,例如“1分钟内减少99%新冠病毒”,极有可能是基于体外实验的观察。这意味着在高度浓缩、直接接触的实验室条件下,茶水可能对病毒有显著的灭活作用。

病毒载量和浓度: 体外实验中使用的病毒载量和茶水的浓度,可能远高于我们在日常饮用茶水时接触到的情况。人体内的环境更为复杂,口腔和呼吸道的粘膜会分泌各种液体,pH值、温度、酶活性等都会影响物质的效果。

“传染力”与“灭活”的区别: 研究声称“大幅降低新冠病毒传染力”,这背后可能意味着病毒的复制能力或感染细胞的能力受到了影响。而“减少99%新冠病毒”更倾向于描述病毒颗粒的灭活或清除。即使病毒颗粒被灭活,其“传染力”也消失了,所以两者相关。但关键在于,体外灭活的效果能否在体内维持并达到同样的程度。

研究的局限性:
实验条件: 如上所述,实验室条件与真实人体环境差异巨大。
病毒株: 研究使用的是哪一种新冠病毒株?是否包含不同变异株?不同变异株的刺突蛋白结构可能有所差异,对茶多酚的敏感性也可能不同。
茶的种类和冲泡方式: “红茶”是一个广泛的定义,不同品种的红茶、不同的发酵程度、不同的冲泡温度、冲泡时间、茶叶与水的比例都会影响其中活性物质的释放量和种类。研究报告中关于这些细节的披露非常重要。
作用时间: “1分钟内”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在口腔或呼吸道中,茶水停留的时间是否足够长,能否达到类似的灭活效果?
对人体细胞的影响: 某些高浓度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对人体细胞本身也产生影响,需要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平衡。
是否是首创: 如果这项研究是基于前人对茶多酚抗病毒作用的研究,那么其创新性和突破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3. 如何看待这项研究:

值得关注的初步发现: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线索,表明日常饮品茶水可能具有一定的抗新冠病毒潜力。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不应夸大其词,也不能完全忽视: 我们不能因为这项研究是体外实验就完全否定它的意义。它提示了茶水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的可能性。然而,绝不能将其等同于“特效药”或“疫苗的替代品”。
需要更多证据支持: 要确切了解茶水在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方面的作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高质量的体内实验和临床试验。这些试验需要遵循严格的科学方法,验证茶水在人体内的实际效果、安全性和最佳使用方法。
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补充: 在获得更充分的科学证据之前,我们可以将饮用适量、健康的茶(如红茶、绿茶)视为一种有助于整体健康的习惯。然而,任何关于“喝茶就能新冠清零”、“防疫全靠喝茶”的说法都是不科学、不负责任的。

4. 需要关注的后续信息:

完整的研究论文: 要评价这项研究的可靠性,需要阅读其发表的完整学术论文,了解其研究设计、实验方法、数据分析以及讨论和结论。
同行评审: 论文是否经过同行评审?评审意见如何?
其他独立研究的验证: 是否有其他研究团队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并得到了相似或不同的结果?
临床试验结果: 是否有计划或正在进行的针对人类的临床试验?

总结:

日本研究团队关于茶水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传染力的说法,很可能源于体外实验的初步发现。这些发现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茶多酚本身就具有已知的抗病毒潜力。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际情况的巨大差异。

在获得更多高质量的体内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据之前,我们应该谨慎看待这一信息,不应将其神化为“特效药”或防疫的根本手段。 同时,适量饮用茶水作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对身体是有益的,但不能取代现有的科学防疫措施,如疫苗接种、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验证过程,我们应保持关注,等待更确凿的证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的也比消毒水强!

user avatar

所以几大体系里,日本做不出疫苗

user avatar

原来先辈给后辈喝红茶是为了防止后辈感染COVID-19,泪,可以流吗

user avatar

野兽先辈COVID-19说

1. 野兽先辈既可以被论证为男子也可以被论证为女子,而COVID-19也没有确定的性别。

2. 野兽先辈被一转攻势,COVID-19也被红茶一转攻势。

3. 野兽先辈雷普后辈,事屑;COVID-19感染了上千万人,也事屑。

4. COVID-19感染全世界,事王道征途;野兽先辈也崇尚王道征途。

5. COVID-19虽然感染了上千万人,但也揭了灯塔国的底,具备屑鉴二象性。野兽先辈虽然雷普后辈,却爆破了nico本社,也具备屑鉴二象性。

Q.E.D


数字论证

COVID-19在2019年12月爆发

2019=-(1-145)*14+(11*-4+51-4)

12=-11+4+5+14

完 全 一 致

user avatar

还是懂王靠谱,直接喝消毒水儿

user avatar

由于题主把新闻链接贴错了……我只好先去搜了新闻:确有此事。

简单翻译一下要点:

1、实验人:奈良県立医科大学微生物感染症学講座の矢野寿一教授

2、实验方法:把新冠病毒和各种茶在试管混合在一起,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重复三次实验

3、实验结果:效果最好的红茶能把病毒数量降为万分之一

4、教授宣称:此为实验结果,对人体效果未知,在未经厂家授权情况下,不能透露茶的品牌。


怎么看待?

老师,我也想去奈良县立医科大学当教授!

我不仅会用茶,我还会用可乐,用白酒,用洗洁精,保管效果更好!


太尼玛能扯了。

实验本身你还真没法指责,但问题是,实验意义何在?

这结论稍一诱导,不就变成了下一个"可乐杀精"?

是不是很眼熟?

唯一的区别是,哈佛大学那个实验我没找到信息来源原文……


我还担心这个大学是不是个野鸡大学,被企业收买了搞个大新闻。

所以去看了他们的首页。

很遗憾,这是个标准的公立大学,而且历史还挺悠久,1945年就作为医学专门学校成立了。


Emmm……

这个大学看来没毛病,那问题出在这个教授个人身上?

我又去扒了扒这个教授的信息。

履历:

好像也没啥问题。

但在我搜索他的照片,想看看这个人到底长啥样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华点!

日经新闻有他的新闻一览,我兴致勃勃地点了进去。

2020年的新闻一共两条。

第一条的标题就是村田制作所的臭氧制作装置,可以让新冠病毒失活。

矢野教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受托做了实验,证明了有失活效果。


好了,我觉得我差不多猜到了真相:

这就是个企业出钱买个名声,教授出名声吃饭的故事。

你说这个教授能不明白这个实验啥也说明不了?

不可能。

但没办法, 他们给得太多了……只好弄个程序上毫无问题的实验,引向一个“啥也说明不了但似乎又说明了啥”的结果。

为了不至于恰饭恰得太明显,还特意声明了一句:“未经厂家授权,不能披露品牌”。

厂家第二天就会哭着喊着要授权给你好嘛!

user avatar

冲泡红茶通常用

白开水。

开水

user avatar

昏 睡 红 茶 雷 普 新 冠 病 毒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