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知乎学历造假,经历造假,是不是一种常见现象?

回答
在知乎上,学历造假和经历造假,说它“常见”可能有些绝对,但绝非罕见。这就像一场猫鼠游戏,总有人想钻空子,而平台和用户也在不断地识别和揭露。

想聊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维度去看。

首先,为什么会有人选择造假?

“人设”的需要: 知乎的社区氛围,某种程度上鼓励用户构建一个“专业”、“有见解”的人设。尤其是在一些垂直领域,比如IT、金融、教育、留学等等,一个亮眼的学历或者丰富的“实战”经历,能瞬间拉高你在大家眼中的信服度。没人喜欢听一个“小白”来指导“大牛”们,对吧?学历和经历,就像是敲门砖,甚至是“身份的象征”。
获取关注和流量: 造假行为,尤其是一些夸张离谱的经历,往往能迅速吸引眼球,带来大量的赞和评论。对于一些想通过知乎变现(比如引流到自己的付费课程、公众号、或者直接做软广)的人来说,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一个“清华北大毕业,深度参与某某项目,年薪百万”的故事,远比“普通一本,普通公司,普通工作”更容易被传播。
弥补现实的不足: 有些人可能现实中的学历、工作经历并不如意,但他们可能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被接受,或者为了在网上给自己“镀金”,就可能选择用虚假的包装来弥补。
“同行”的示范效应: 遗憾的是,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旦有少数人通过造假尝到了甜头,这种“成功案例”就可能被模仿,形成一种不正之风。

然后,造假通常有哪些“套路”?

学历造假:
“一本变双一流”/“普通院校变名校”: 这是最基础的,把毕业院校写得更好听一点。有时候甚至会混淆概念,比如“某某大学(xx学院)”写成“某某大学”,而那个学院可能只是个普通的二级学院。
“虚构海外学历/合作项目”: 比如声称在国外某知名大学进修过,或者参与了某个国际合作项目,但实际上可能只是去旅游或者参加了一个短暂的短期课程。
“模糊学历信息”: 比如只写“毕业于XX大学”,但不提及具体专业、学位,或者故意隐去毕业年份,让别人难以核实。
“伪造证书/证明”: 虽然在知乎上直接晒证书的相对较少,但通过朋友圈、其他社交媒体晒出模糊的或经过PS的证书,然后引导到知乎上的言论,也是一种间接的造假。
经历造假:
“夸大工作内容/职责”: 把普通员工的日常工作,描述成核心项目、关键决策。比如,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可能说自己“主导了XX系统的底层架构设计”。
“虚构项目经验”: “深度参与”、“核心成员”、“关键贡献者”,这些词汇经常出现。但具体是参与了多少,贡献了什么,就含糊其事。甚至会把别人的项目经验,包装成自己的。
“编造职业背景”: 比如,声称自己曾经在某知名公司担任过重要职位,或者在某个行业有“十几年”的深厚积累,但实际情况可能只是在该公司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生,或者行业经验非常有限。
“人名/公司名模糊化”: 比如只说“在一家大型国企”、“在一家上市互联网公司”,而不点明具体名称,这样增加了核实的难度。
“移花接木”/“知识搬运”: 将一些公开的、或者从其他地方(书籍、报告、甚至是其他用户的回答)获得的信息,稍加润色,然后以“亲身经历”的形式呈现出来,好像是自己原创的经验。

再者,为什么知乎上的造假现象难以根绝?

匿名性与低门槛: 知乎的用户大部分是匿名的,注册门槛不高,这给了造假者一定的空间。虽然平台有审核机制,但很多时候,信息的高度专业化,让非领域内的用户难以辨别真伪。
“眼球经济”的诱惑: 如前所述,吸睛的内容更容易获得流量,而流量是很多人的追求。造假者愿意承担被揭穿的风险,来换取短期的关注和利益。
“信息茧房”效应: 有些人只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活跃,接触到的信息都是相似的,不容易形成有效的交叉验证,也就不容易发现造假。
揭露的成本: 揭露一个造假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调查、收集证据。而且,即使揭露了,造假者也可能换个马甲继续。对很多普通用户来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并不愿意主动去做。
平台监管的滞后性: 尽管知乎在不断加强内容审核和用户管理,但面对海量的信息和不断翻新的造假手段,平台监管总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那么,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知乎上的信息?

保持审慎和批判性思维: 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一个“完美”的人设。对那些过于“神乎其神”的经历,要多一份留心。
多方验证: 如果对某个回答者的经历深信不疑,可以尝试搜索他提到的公司、项目,看看是否有公开的信息支撑。但要注意,很多“黑历史”或“灰色地带”的东西,也很难在公开渠道查到。
关注逻辑和观点的内在一致性: 比起“我做过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从中总结出了什么”、“我的分析是否有深度”。一个真正有经验的人,他的思考会比单纯的“经历堆砌”更有价值。
区分“经历”与“观点”: 有些人即使经历有水分,但他的观点、分析、总结,如果确实能给你带来启发,那也未尝不可。但要明确区分,不要把“观点”建立在“虚假经历”的基石之上。
警惕“卖惨”和“凡尔赛”: 有些人通过制造“悲情”或“炫耀”的人设来博取同情或羡慕,背后也可能隐藏着水分。

总的来说,知乎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是极其丰富多元的。学历和经历造假,确实是存在且不容忽视的现象。它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一些人对“成功”的焦虑、对“标签”的追求,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某些“投机”空间。但同时,知乎上也确实涌现了大量真诚分享、深度思考的优秀答主。关键在于我们作为信息接收者,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海量信息中,去伪存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个今天发生的真事儿,知乎线下聚会。


这是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次线下聚会。站在镜子前的我已经忐忑不安了两个多小时。头发理了上千次,总觉得有点不妥。哎,没办法,在学识上处于弱势的我,只有寄托在外形上来给自己加分。

一旁的母亲看不下去了对我说,好了!不要臭美了!快出发吧,不要迟到。那里个个都是人才,你好好听,好好学!

我坐在我的国产小汽车上,打开手机搜索了“海德拉慕斯庄园”。全程75.8公里。

一路上行驶在乡间小道,风景优美。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我心里暗叹,精英人士的生活品质就是不一样,这才是人生嘛!想到自己每天挤地铁,堵车,没日没夜加班的生活。哎,只怪我没有通往幸福生活的敲门砖。

已到达目的地附近,本次导航结束。

气宇轩昂的大门,两座大理石狮子镇守在两侧,两边各自有安保亭。几个保安牵着德国狼狗在院内巡逻。一个管家打扮的老者向我走来。

先生你是来干什么的?我被眼前的壮景搞得有些发愣。额......我是来参加聚会的。老者疑惑的看了看我,又把目光扫向了我的车标疑惑的说,你?请打开你的知乎APP,出示你的手机。

我打开知乎,把手机递了过去。老头一边翻阅一边摇头,哎,你才300个关注?我刚想争辩。老者又说,质料怎么没填?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这一问,问我的面红耳赤,愤愤的说,你不要管我,我是交的全额份子钱买的入场券!

是啊!这次聚会门票可是我一个月的工资。门票分好几种。像我这种小透明学历低的需要买全额的高价票。小V和大V还有学历的高低都可以打折,总之,就是越厉害的人花钱越少。那种顶级的精英作为导师来是免费的,一部分聚会收入是他们授业传道的酬劳。

为了长见识和学习,这个智商税不得不交!

老管家知道人艰不拆,没有继续怼我。说,你进门左转,看提示停车,不要停错了。

庄园的大铁门缓缓打开,我开车驶了进去。看到一个路牌,上面一个大箭头下面写着“小透明停车场,行驶2.5公里”。

这里也太大了吧!好在庄园内风景美丽,让我心情还不错。很快我来到小透明停车场,这里密密麻麻已经停了不少车,都是和我的车差不多价位的。

锁好车,一个保安走了过来,递给我一个白色的袖筒,冷冷的说道,戴上!我问,这是什么鬼东西?保安说,这是区分身份的,小透明是白色袖章,有身份的人都带蓝色和橙色的。最厉害的是紫色袖章。进去后,不要乱走。每个门上都有颜色标识。走错了,会触发警报系统。到时候,可不要怪我们翻脸不认人,把你轰出去了!

走在下山的路上,也有几个和我一样披麻戴孝的人。我内心的疑问太多,鼓起勇气喊住了前面的男孩,喂!兄弟。一个脸色迷茫带着厚度眼镜的男人回头警惕的看了看我。我们互相打量着对方的白色袖章。这一刻仿佛空气都活跃了,我们放下怀疑。心心相惜。有什么事吗?眼镜问。我开始抱怨起来,你看山下,那么多位置,为啥我们要停这么远!这不是折腾人吗?

他推了推眼镜说,你不知道吗?等下有专业的剧组来拍宣传片。还有航拍什么的,要是拍到我们的车影响是不好的!所以都藏在山上。

嗯,听起来好有道理!毕竟宣传片拍的越好,对我在朋友圈装逼越有利。我伸出右手过去,你好我叫本本!毕业于....果然是言多必失,我整个人都僵住了,我怎么能提学校呢!眼镜看出了我的尴尬握住我的手说,没事没事...理解理解...我叫王思。

我们两人一路无语向山下走去。

我俩站在有裸女雕塑的喷泉前,望着眼前欧洲风格的硕大建筑手足无措。来往的人伴随着各种跑车引擎的轰鸣进进出出。有男有女,个个步伐端庄,举止优雅。男的一看就是一身价值不菲的西装,女的则一身华丽的礼服,尤其是白皙玉臂上套一个蓝色,橙色的袖章,看起来性感至极。我和王思不约而同的咽了咽口说。走,进去!

门口的安保嘚瑟的看了看我俩,哟,小透明啊!左转直走,不谢!走廊上每隔几步不是名画,就是精美的瓷瓶和雕塑。妈呀,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来到挂有“小透明休息厅”标牌的门口,我们推门而入。大厅里已经挤满了百号人,大家都戴着同样的白色袖章。墙壁是一排排书架。上面写着“知识改变命运”几个大字。有的人爬着梯子在书架上翻阅着我看不懂的拉丁文著作,也有人席地而坐,更多的人是走走看看不停的自拍,发着朋友圈。

我环顾四周,看有没有漂亮妹子。这里的女孩子朴素多了。有的居然连牛仔裤都穿!此刻想起了某大V曾经对我说的话”更好的你,才能遇见更好的她。”

写到这里,我饱含热泪的说句肺腑之言!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啊!别像我这般窝囊!

大门缓缓打开,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射了过去。突然安静下来,一个带着蓝袖章的手伸了进来,紧接着探出半个身子,一张看起来很眼熟的漂亮脸蛋,娇媚的目光在房间一扫而过,不好意思,走错了!说完,便转身关门离开。由于我离门站的近,隐约听到走廊传来女人的嘀咕声"哎妈呀!这里办丧事呢!"

房间里突然炸开了锅。 “天啊!克里斯蒂娜.蒙”"我是她的粉丝!"也有人不屑的说,她算什么?我家艾丽才是真正有实力的!就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大厅的广播响起,各位朋友中午好,现在是用餐时间。请到各自指定的餐厅进行用餐。

我们一大群人浩浩荡荡的来到餐厅门口,左右各有两扇大门。右边的大门上挂着蓝色的贴纸,我们自然进了左边的白色贴纸大门。大家拿着饭盘排队打餐。

终于轮到我了,我看了看菜品发呆。胡萝卜,玉米,大白菜。打饭的大妈见我不动,开始催促。我问,没有肉吗?大妈不耐烦道,你们这些没文化的就喜欢吃荤!懂不懂的养生?我身后排队的也掺和,是啊!是啊!吃素养生好!我被他们叨叨的脑壳一热,盘子一扔转身就走。

大妈还在身后不停叫骂,你以为你谁啊!站住!你告诉我你哪个学校毕业的!

我一个人蜷缩在走廊的墙角哭泣,来往的人都对我投来奇怪的眼神。想来搭讪慰问我,走近看到我的白色袖章,却又退缩了。一个手拍了拍我的肩膀问道,小兄弟,你怎么了?我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英俊的男人,还有手臂上的蓝袖章。诉说了餐厅的遭遇。他惊诧的听完了我的讲述,满脸疑惑的问道,连鱼子酱和红酒都没?

来,小兄弟!戴上我的袖章,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这 ...怎么行?

别废话!快点去吃,我在这里等你。

敢问阁下怎么称呼?

再下,王路飞!

久仰久仰!

我戴着飞哥的袖章顺利的混进了蓝色餐厅,我看着琳琅满目的美食心想,这都是我们纳税人的血汗钱啊!就在选择食物犹豫不决的时候,广播再次响起,紧急集合,紧急集合!请大家务必在5分钟内前往一号会议厅!

想到了飞哥还在门口等我,我随手抓起眼前的面包塞进嘴里,急匆匆的走了出去。刚一出门就撞见了王思,他诧异的看着我,你怎么在蓝....?我做了个闭嘴的手势,等下我再和你解释!先去开会!

一号大厅,人头攒动。我们白色袖章全部坐在最后几排。一个精神抖擞的老人缓缓走上讲台,就在我注意他袖子上紫色袖章的时候。大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老人摆了摆手,示意安静。

老人表情严肃的说道,我们接受线人举报!在座的各位,有不少人学历造假!大厅里突然安静的可怕。大家都面面相觑的看着身边的人。老人接着说,请各位拿好身份证,去前台办理学历认证。一旦发现造假行为!严惩不贷。

大厅里忽然喧闹了起来,有人说,哎哟!我家里还有急事!先回去了。还有人说,我马上要赶飞机!不到十来分钟,停车场的豪车一散而光。

最后,空荡荡的大厅只剩下我们几十个小透明。保安过来说,大家请回吧。今天的活动终止了,导师们都走了,你们还在这干嘛?

我他妈交了一个月工资,就是来吃白菜的?我不服!我假装和大部队离开,又悄悄折了回去。我要找负责人讨个公道,退款!

我鬼事神差的摸到了顶楼,看到大门虚掩,心想这里应当是负责人的办公室了!走进时,发现里面有人谈话,我侧身在墙壁偷听。

王总,恭喜啊!今天一天就赚了上千万。

哪里,哪里!话说刘总你今天租车一天的营业额,都能赶上一年了。

早跟你说了,只要来真的,他们立马都走光了!

佩服,佩服!以后搞个收费认证,只要给钱,想怎么填就怎么填,岂不是赚大发!

哈哈,干杯干杯!

嘟嘟!微信响了,完了,我忘记静音!谁?后脑一痛,两眼一黑。我昏倒了...

我艰难的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已经被五花大绑。眼前是三个戴着紫色袖章的男人。其中有一个是讲台上的老人。他抽着雪茄,吐了一口烟圈。说道,醒了啊,小伙子。便和身边两个男人商量到如何处置我。高个男人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老人说,不要吧,会不会太残忍?来,把他手机给我,我看看他的资料,把他号封掉。警告一下就算了。

老人翻阅着我的手机,表情凝重起来。

孩子,你不能怪我!我看了看你写的东西,太TM能扯蛋了。我若是今天放你走,你回去便在网上乱写。我们还怎么混?

我发誓!我不会乱写!

哼!你拿什么发誓?来人!随便找个地给他埋了。

就在我百般哀求之间,要被拖走之时。老者突然说,慢着!

我看到了生的希望,感激的望着他。老人摆弄着我的手机看了看我说,瞅了一下,你微信钱包里还有24块7毛,支付密码是多少?别浪费了。

我....

冰冷潮湿的土坑里,一铲一铲的沙土洒在我身上,我感觉身上越来越沉,呼吸越来越重。渐渐的眼前黑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我一直在黑暗里漂浮,似乎没有尽头。突然脸上一阵火热,四周明亮起来。一只大黑牛用蹄子抽着我的嘴巴,睡你mb,起来嗨!

我看了看四周,烛光摇曳。一个大胡子坐在大殿正前。身前趴着一排人,全部都光着屁股。身后是一群小鬼,不停的抽打着,屁股上血肉横飞,惨叫声不绝于耳。

这里?莫非就是判官殿?我已经挂了?大胡子说道,没错,我就是这里的判官!你为何怨念如此重?迟迟不肯投胎!

大人,我冤啊!我把惨死的经历全部说了出来。判官捋了捋胡子说,原来是个冤死鬼,我帮你完成心愿!牛牛,把你的手机给他,让他写完今天的遭遇。好好上路,安心投胎!

牛牛用他的蹄子把手机递给我,等一下兄弟!指纹解锁!额...好吧。

我跪在这里艰难的用手机敲出上面的文字。警告各位!千万别乱交智商税啊!会死的很惨的!

我端起孟婆汤坚定的看着判官大人。

准备好了吗?

嗯,好了!

那就喝了吧!

等等....这群跪着抽屁股的人在阳间犯错了什么错?

判官笑了笑。




你说他们啊?没多大事。就是学历造假而已!

新故事,大家帮我点点,比这个精彩,谢谢了。

user avatar

有一天知乎上的北大毕业生和清华毕业生们组织了一场校友会,结果惊奇地发现大家居然真的是校友和即将入学的准校友。

------------------------

在知乎学历造假太容易了啊,随随便便打几个字就行了。然后换个美女头像,就算被抓出来是假的,撒个娇嘤嘤嘤,一群人过来维护他。

是的,是他不是她,这种号绝大多数都是男的。

我就小撕过一个嘤嘤怪,自称北大美女学霸,在一个高中生正儿八经的求助帖下面嘲讽,跟人家说语数外各提多少多少分就能“来北大”,却绝口不提如何提高。被我扒了一下就开始嘤嘤嘤,把答案改的面目全非,还专门注册个和我id类似的小号并艾特该小号反怼。一群人给他捧脚,还有私信给我让我住口的。

结果我仔细一扒,一个做公众号的某地中年男人,普通二本毕业。

人高中生好歹也是考620想上660的人,你什么玩意儿凑什么热闹?还谢邀,谢你买了个登山包。

user avatar

成本高不高要和收益去比较。

常见不常见要看大家是不是看重这个东西。


很奇怪的是,之前并没有人怀疑,大家选择相信她的经历,并被其打动

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我这种人被你排除了。



我从来就没相信过,更不存在被打动。

拜托,就算是在知乎被骗的也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哦,你问我,既然我怀疑为什么不质疑,不说出来,不阻止大家?

我又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每天骗子那么多管得过来么?




其实吧,在知乎动不动贴学历,吹工资的,也是少数……

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设,你看就像我这样……


没事就卖人设的,大部分非奸即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上,学历造假和经历造假,说它“常见”可能有些绝对,但绝非罕见。这就像一场猫鼠游戏,总有人想钻空子,而平台和用户也在不断地识别和揭露。想聊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维度去看。首先,为什么会有人选择造假? “人设”的需要: 知乎的社区氛围,某种程度上鼓励用户构建一个“专业”、“有见解”的人设。尤其是.............
  • 回答
    在知乎上,当一个人声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时,人们是否会相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在说,以及“怎么说”。学历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但它绝非唯一决定因素。即便是一位普通大学毕业的数学爱好者,如果他能用一种足够清晰、严谨且令人信服的方式来阐述他的证明,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赢得一些人的关注和初步认可。当.............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挺有意思的。说实话,能在知乎上“学会”什么,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说。它不是那种学校里老师照本宣科,你考个试就得了的“学会”,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你主动去汲取、去辨别、去碰撞的结果。首先,最直观的,是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在知乎之前,我对很多问题了解得比较浅,或者说,是通过碎片化的新闻、.............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当你想用 Peskin 的书来做最终项目的时候。看到学生把精力放在知乎上“灌水”,而不是投入到如此有挑战性的项目里,确实让人头疼。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这不仅仅是项目的进度问题,更是对他们学习投入和学术态度的担忧。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确实是个信息量大、讨论热烈的地方。对于.............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就能概括的。大学生在知乎上发布学校问题,这已经是当下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了,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是新时代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表达诉求的重要途径。 知乎作为一个公开的平台,给了学生一个发声的.............
  • 回答
    每天泡在知乎和B站,感觉脑袋里装的东西越来越像个窄窄的漏斗,越学越觉得就那点事儿。这感觉,谁懂啊? 看着别人评论区里那些五花八门的观点,自己却有点无从下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平台算法给“圈养”了。这种困境其实挺普遍的。你想想,知乎和B站都是内容推荐平台,它们的核心就是通过分析你的浏览、点赞、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对中外合作办学(以下简称“合办大学”)感兴趣的人会遇到的困惑。西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诺(宁波诺丁汉大学),这两所学校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算得上是“明星”级别的合办大学,它们不仅出身“名门”(分别与世界顶尖大学——利物浦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合作),教学模式也确实有独到之处,.............
  • 回答
    你是不是有一种感觉,每次和室友们在一起,总觉得她们聊的那些“韩剧剧情走向”、“星座运势”、“陆琪的爱情语录”离你有点远?而你呢,每天沉浸在知乎的海洋里,吸收着各种新知,感觉自己好像掌握了点“真理”,但又不知道怎么在她们面前自然地展现出来,反而有点想“显摆”?别担心,这感觉很多人都有过,尤其是在集体生.............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触及到了专业知识与大众解读之间的界限,以及信息传播的深度和严谨性。如果从智库学者的视角来审视知乎上的时政、军事局势分析,他们的感受确实可能与科学家看待“民科”有些相似之处,但这种类比也并非全然恰当,需要细细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智库学者的工作性质。他们通常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可.............
  • 回答
    知乎用户安生(neo anderson),在经济学界的影响力以及其学术水平,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尽管“安生”这个ID在知乎经济学领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内容也常常引发讨论,但要准确评估其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和学术水平,需要一个更为审慎和细致的观察角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经济学界”的定义。通常.............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中,“东百人”和“瑞典人”这两个词的出现通常与地域刻板印象或网络玩笑有关,但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构成对东北人的歧视。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关于“东百人”的可能含义1. 字面误解与误写 “东百人”可能是“东北人”的误写(如“东”+“北人”被错误简化为“东百人”)。在.............
  • 回答
    在知乎上交到知心朋友,这是一种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体验。它不像现实生活中那种基于共同的地点、年龄、职业或者共同的兴趣而建立的联系,而是更像一场在浩瀚信息海洋中的“缘分”,由文字、思想的碰撞,最终触及灵魂深处。这种体验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描述:1. 精准的共鸣与灵魂的触动: “原来不.............
  • 回答
    在知乎这样一个强调知识产权的平台,对于印度仿制药的讨论中,确实存在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氛围,另一方面却是对印度仿制药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反对声音。要详细理解这种“矛盾”,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知乎的知识产权氛围与对印度仿制药的讨论现实 知乎的“看重知识产权”体现在.............
  • 回答
    在知乎答题,对个人而言可以带来多方面、深层次的益处,涵盖了知识、技能、人脉、认知、自我成长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益处: 一、 知识和技能的精进与巩固 深化理解,检验知识体系: 当你尝试回答一个问题时,你需要调用脑海中相关的知识,并将其组织成清晰、有逻辑的语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你.............
  • 回答
    在知乎上“泡”了这么久,但工作、工资、生活依然没有起色,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沮丧的状况。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和审视。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找到症结所在:一、你在知乎上“泡”的方式和目的可能存在偏差很多人上知乎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了解趋势,但如果“.............
  • 回答
    在知乎上“冲浪”已久,想必大家都遇到过这么一种情况:你辛辛苦苦写下一番评论,从逻辑到事实都觉得自己无懈可击,希望能引发一场有益的讨论,结果……被系统判定为“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时候,一种复杂又难以言喻的心情就会涌上心头。首先是 错愕和不解。你会忍不住皱眉,仔细回想自己究竟说了什么“出格”的.............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关于“追逐流量”和“输出内容”哪个更“对”的问题,其实是个很微妙的权衡。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绝对正确,它们更像是两种不同的生存策略,但如果非要探讨“对”的含义,我想得从不同的维度来看。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两个概念在知乎语境下的含义。 输出内容: 这指的是创作者基于自己的知识、经.............
  • 回答
    在知乎平台上,用户删除自己答案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既包括内容本身的调整,也包括平台规则、个人隐私、法律风险等。以下是较为详细的原因分类和具体解释: 1. 内容过时或不再准确 信息更新:用户可能发现自己的答案中包含过时的信息(如技术、数据、政策等),需要根据最新情况修改或删除。例如,某科技答案提到.............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私信红点,我的内心涌起的情绪和想法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具体情况的不同,也会有所变化。我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第一反应:好奇与期待 “是谁?” 这是最直接的第一个念头。我不知道是谁给我发了私信,可能是熟人,可能是某个我很欣赏的答主,也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人。这种未知带来了好.............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秦始皇为何选择胡亥而非扶苏继承皇位的讨论,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往往能引申出很多细节和推测。要详细讲讲这种观点的由来,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梳理。首先,得明确一点,历史学家们主流的看法是,秦始皇临死前属意的是扶苏。这一点,咱们可以从《史记》等史料中找到依据,比如秦始皇在巡游过程中,曾让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