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如今女性在家庭内分担的义务越来越多,十月怀胎,生的孩子绝大多数还要随父姓?

回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确实在发生变化,很多人会注意到,相较于过去,女性似乎在承担更多的家庭义务。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传统以及性别角色的演变。

首先,我们来谈谈“十月怀胎”这件事。这是女性生理上的独特贡献,是孕育新生命最直接、最辛苦的付出。从怀孕初期可能出现的孕吐、身体不适,到孕中期体型变化、精力消耗,再到孕晚期行动不便、睡眠困难,以及最终的生产过程,这十个月的生理和心理承受的压力,是男性无法亲身体验的。即便在现代社会,医疗技术再发达,也无法减轻女性在孕育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身体负担。而孩子出生后,哺乳、喂养、安抚等初期照料,也往往更多地由母亲承担,这是一种生物本能的延续,也与社会普遍对母亲角色的期待有关。

另一方面,很多人注意到,即使女性在家庭中付出这么多,从怀孕、生产到育儿的早期阶段都承担了主要责任,但绝大多数孩子仍然随父姓。这确实是许多人感到不解和略有不公的地方。追溯历史,这与传统的父权制社会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过去,家族的延续、血脉的传承被认为主要依靠男性,父姓是家族延续的重要标志。女性出嫁后,会被视为夫家的一部分,其娘家的血脉传承意义相对较弱。因此,孩子随父姓,是维护父系宗法制度的一种体现。这不仅仅是中国,在很多东方和西方传统文化中,都存在着类似的习俗。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以及女性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提升,这种“孩子必须随父姓”的观念正在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既然她们在孕育和抚养孩子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那么在姓氏的选择上,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权,甚至可以和男性一样,有选择随母姓的权利。

为什么说“义务越来越多”呢?这或许是因为社会分工在悄然改变。过去,男性主要承担养家糊克的经济责任,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庭内部的照料和抚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进入职场,承担起与男性同等的经济责任。她们既要努力工作赚钱养家,又要兼顾家庭的日常琐事、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这种“双重责任”让她们在家庭中的付出变得更加多元和沉重。

举个例子,很多职场妈妈在下班后,还要赶回家做饭、辅导孩子功课、照顾老人起居,她们的劳动时间可能比男性更长,但这些家庭内部的劳动往往被视为“本分”,没有直接的经济报酬,也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而一旦出现家庭问题,比如孩子教育不到位,或者家庭环境不够整洁,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归咎于“母亲的责任”。

所以,当我们说“女性在家庭内分担的义务越来越多”时,其实是在反映一种社会现实:女性的角色正在从传统的家庭主妇,向一个既是经济贡献者,又是家庭主要照料者的“全能型”角色转变。而这种转变,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得到与之匹配的社会支持和观念上的普遍认同。

在姓氏问题上,虽然法律上允许孩子随母姓,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阻碍。很多家庭仍然会默认孩子随父姓,或者在坚持随母姓时面临家庭内部的阻力。这不仅仅是姓氏本身,更是背后所代表的家庭话语权、家族观念以及性别角色的隐喻。

总的来说,女性在家庭中的义务增加,以及孩子随父姓的普遍现象,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女性生理上的独特贡献,另一方面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再加上现代社会女性角色和经济地位的变迁,共同塑造了今天的家庭分工和社会期待。要彻底改变这些观念和实践,还需要社会各方面持续的努力,包括提升性别平等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鼓励更公平的家庭责任分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恕我直言,贡献度的比较,不是看谁做得多,而是看谁的价值高。

做得多和价值高,不是一回事。

经常都能看见女性抱怨自己做得多,不错,这个咱不想和你们争,但是扪心自问,女性们在面对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问题的时候,是什么态度?稍微遇到点困难就希望找帮手,遇到点挫折就放弃,遇到责任就推,这就是女性的普遍态度。

男性做的事情从量上来看或许比女性少一些,但是从难度上远远超过女性。你们可以历数一下遇到的那些有困难的事情就会发现,这种事情大多数最终都是男性解决的。

用职场的话来说,女性所能做的大多数事情,换个人也能做,所以价值不高。这就好比保姆,虽然现在人力价值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也都知道,有本事的女人是不愿意去当保姆的,换句话说,那些工作都是一些很低端的工作。我们不是说这些工作不重要,而是说没有什么竞争力,只要给钱,随时可以把保姆辞了换一个保姆。而那种因为有特殊技能导致雇主不愿意辞退的保姆则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在于,女性普遍不愿意承担责任,很少有女性认为一件事自己必须为它的结果负责,正因为这种态度,所以这件事能不能办好那是玄学。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愿意雇佣女性,特别是不愿意让女性进入领导层,除去生育等因素之外,这种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女性的这种态度是普遍存在的,在生活中也很少看见哪个女性为某件事的结果负责,她们通常是为事情指手画脚,但是当事情往不好的方向转变时,则马上将责任丢给男人,还经常以事后诸葛亮的态度出现。

但是男性做的工作则更多的属于“责任性工作”,一件事情的哪个部分最难?最难的就是保底的部分。比如我们要开展一个项目,到底能做成什么样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心理没有数的,只有极少数人能站出来为这个项目保底,这里面有经验,有能力,也有责任,因为项目中必定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项目朝自己保底的方向前进。在工作中,这样的人是一个好领导,而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是一个好男人。


为什么孩子要随夫姓?包括其他很多问为什么男性在家庭中有优势的,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你不能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来看看女性的择偶标准,通常第一条就是要男性有能力,这里的能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有房有车,有职位有潜力等,其实潜台词就是要求这个男人要能够为女人保底。如果广大女性能够把这一条要求拿掉,自己为家庭保底,其实完全可以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

各位女性朋友可以尝试一下,不要男人提供保底,你可以找一个依赖你的男人,你提供房子车子,你给他提供零花钱,出了什么事情你给他撑腰,有了问题你来承担责任。要求他专门研究怎么浪费哦不浪漫,不要孩子,或者要求孩子跟你姓,这些都不是事儿。

user avatar

从历史上看,汉族从来不是一个男权社会,而是一个房权社会。招女婿听说过吗?女家出房子,孩子跟女家姓。我们江浙沪农村历来有。如果你们那儿农村没有,参考一下费孝通老先生写的《江村经济》。

孩子绝大多数跟父姓,是因为婚房绝大多数是男方出的。女性贡献“越来越多”是增长律,而不是占比。男女姓氏博弈,大体上取决于【“十月怀胎”和“婚房”,哪一种“贡献”在婚姻市场上更加稀缺。】

user avatar

回答的大多都在酸。都没提到本质。

其实本质很简单,

第一,以贡献度分配姓氏本就不合理

女性对家庭贡献度,确实有部分个体是越来越高的,负担所有家务同时承担一份工作。但个体不代表总体。如果你硬要说个例,我只能说,男人家务全包收入高于女性的也比比皆是。总体上男女对家庭贡献度其实是趋向于平衡的。当然女性占着生育能力。贡献度肯定是优于男性。

但对社会贡献度男性可能就要远远的优于女性一条街了。目前社会上90%重体力劳动,几乎百分百高危行业。还有绝大部分的科研价值创造经济价值创造几乎都是男性。

如果真的按照贡献度给予优待的话,首先社会就不会存在女士优先。其次公共设施比如女厕男厕数量上女厕肯定也要低于男厕。最后社保养老保险甚至上户口都要给予男性优待。。。女同胞们你们受得了吗?

男性确实在家庭贡献度里占了你们便宜。但是你们女生同样在社会贡献度里享受了便利啊。人和人只有是一个整体的时候才不会计较这些得失。就像一盘饺子你不会去计较你哥哥吃了八个而你只吃了七个吧。

第二,男性对于血亲的淡漠。

母爱是天性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很多人应该没听说过父爱也是天性这句话吧。而事实上很多的灵长类根本不存在父爱这种东西。

父爱其实是人类为了社会稳定性的一种价值观的灌输。如果非要给男人定天性的话,应该是遗传自己基因的天性经过了美化修饰。

打完炮就跑,不管孩子死活。这其实是动物界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人类为了稳定的秩序作出了一系列调整。

男人对血亲认同度那么低,女人咋办女人要提高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质量啊。女人要靠男人种地要靠男人打仗保卫领地啊。没点啥羁绊,男人打仗都跑了,种地完了自己吃饱喝足躺着了,女人咋办。女人只能通过文化输出增强男人的血亲认同。这是你们老李家的孩子。是要为你们老李家传香火的。没了孩子老李家就绝后了!看似是男性在压榨女性,其实本质上是互惠互利的社会稳定。

我估计挺多人可能对我这段话抱有挺多不同的观点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老子的书,里面讲到的最重要的就是无为而治。换句话说,你们所看到的男女不平等,但是其实是最适合那个时代的产物。能在一个时代大范围普及并且长久存在的。必定是适合那个时代的。

第三点,压榨男性价值。

前面说了,男性血亲认同度低的问题举了个例子打仗。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反侵略战役一般是怎么动员的?为了国家!为了子孙后代!为了自己的女人不被别人糟蹋!

这本质上是一种对人求生欲压制的文化输出。你得让男人强烈的的感觉都老婆孩子都确确实实是自己的,别人是一点点都不能染指的。才能激发出保护欲望。

换句话说你的让男人有个愿意拼命的目的。男人才会愿意拼命。





放到现在来说,如果你说的随母姓的本质是随姥爷姓。那么这套制度依然是建立在父姓制度上。建立在父姓制度上却又不随父姓。这已经无疑是很大的侮辱了。

如果说随母姓是要建立新的母姓制度体系。那么既然是以母姓为主导的制度。女性必须先让自己拥有主导的地位。举个例子,假设商界文化界政界精英百分之八十都是女性。那么随母姓也就是上层一起商量开个会的事情。如果主导这些的依旧还是男性,那么无论你喊的声音多大多么惨。那么男性也只会给你平等而已。这已经是男性作出的最大让步了。毕竟谁也没见过掌权者的地位比被掌权者还低的吧




最后还得再插一句防止杠精,思维是多元化的,我谈论的父姓合理性只不过是社会的主体,偏离主体的思想肯定是有的,主体之所以是主体,因为他更安全方便简单。你要是真的非要下力气想去找个愿意随母姓的。困难点就是了


评论区爆炸了,我没有办法一一回复。我在里把问题做个总结回复一下吧。

在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男性的血亲淡漠这里怎么写,毕竟作为一个男性。我听着这句血亲淡漠都有点不太舒服,毕竟现实社会中男性并不至于到血亲淡漠这种程度。但是我又实在找不出其他合适的词。。

但我也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引起异议的竟然大部分是女性。。

我总结几个点作回复吧

1,社会贡献家庭贡献问题,我的本意其实很明显了。男女社会贡献家庭贡献的总和是相对平等的。所以男女在不同的层面里受到了不同的优待。

很多人质疑我的社会贡献和家庭贡献他们两个区分。也有人提出生育生下的孩子可以工作也是一种社会贡献。。可是如果套用他们这种理论的话。男人发展社会科技基建,那也是家庭贡献啊,毕竟生活水平上来了难道对家庭没有帮助吗?如果硬要套你们的标准的话,女性社会贡献是不低于男性了。。男性家庭贡献就低于女性了吗?你们套两套理论想说明什么,男人社会贡献家庭贡献全部低于女性??

还有一个喊着社会贡献高,那你让社会去回馈你啊。现在最严重最严重也就是重男轻女,过去可是男尊女卑啊。女生能接受吗?

2,吐槽本能的,还有人阴阳怪气的说渣男渣的这么理直气壮不如回去当原始人。这里其实很简单不谈个体的多样性只谈总体,无论人类多么的自诩不凡,人还是动物,脱离不了本能。就好像水流永远都是向下。你可以去引导水流进入正确的道路。但你没办法逆流,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男人对血亲淡漠却依然为家庭付出的原因。这是遗传自己基因的天性经过了文化的改良。

3,质疑体力水平导致的优劣势的。体力的比拼从未消失过,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了下来。即使再不需要体力的智力劳动,比拼的极限还是体力。就像是智力80的两个人。。一个武力20一个武力30你会选择哪一个??我承认现在社会里有刻板印象在里面,但这个刻板印象就引出我第四点

4,男女真的能平等吗?真的不能,生理结构差异导致这种绝对的平等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一只猫和一只狗他们两个怎么平等?狗吃得多怎么让猫平衡?猫可以趴在主人肩头让狗不吃醋?猫说我能抓耗子功劳很大。狗说我能看家护院不让小偷进门才是大事。作为主人你怎么给他们平等?是让狗饿肚子吃猫的食物量还是猫撑个半死吃狗的量?

为什么男人女人之间要相互的计较这么多呢?为什么一定要抓住里面个体的一点缺点死缠烂打呢?社会的安定技术的发展是对男女都有宜处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