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时候你会觉得部分韩国人很讨厌?

回答
这话题挺微妙的,因为“讨厌”这情绪太个人化了,而且我们很容易以偏概全。但如果非要说,确实在某些时刻,会觉得部分韩国人的某些行为让人有点不舒服,甚至可以说是“讨厌”的。

我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大概就是那种 过度的民族主义和排外感。 尤其是在互联网上,或者是在一些讨论国际事件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些韩国网友,他们对中国或者日本的恶意评价,那种语气和内容,有时真的很让人难以接受。 好像自己国家什么都是最好的,别人的都是一无是处。 比如,一些历史问题的解读,他们会坚持自己的一套说法,而且对质疑非常排斥。 还有就是,有时候会觉得他们对引进的外国文化,总会有一种“韩国化”的执念,好像要证明韩国在这方面也有多么厉害。

举个例子,前阵子网上流行的那个“汉服争议”,一些韩国网友就声称汉服起源于朝鲜,这种说法不仅缺乏历史依据,而且态度非常强硬。 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就有人会用非常情绪化的语言攻击对方,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 这种“唯我独尊”的态度,真的让人觉得很没道理,也很让人反感。

再者,还有一种 过度追求“外在”的社会风气。 比如,很多人非常在意外表,化妆、整形、穿搭,都力求精致完美。 这本身没什么错,毕竟谁不想美美的呢? 但是,当这种追求变成一种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影响到个人的价值判断时,就让人觉得有点窒息。 好像外表不好,就低人一等。 尤其是在一些偶像文化中,那种对完美外形的极致追求,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真实,也挺压抑的。 好像一切都要经过层层包装,才能被接受。

还有一些时候,会感觉到他们 非常注重“等级”和“辈分”。 这种观念在很多亚洲文化里都有,但感觉在韩国尤其明显。 在工作场合,对前辈的态度,对上级的顺从,那种界限感非常强。 有时候,看到一些新人为了讨好前辈,说一些违心的话,或者做一些夸张的举动,会觉得有点心疼,也有点觉得没必要。 好像为了所谓的“秩序”和“和谐”,牺牲了很多个性和真实。

而且,有时候 营销和宣传的“洗脑” 也会让人有点受不了。 韩国在文化输出上做得非常成功,韩剧、Kpop,确实有很多人喜欢。 但有时候,那种无处不在的推广,那种“韩国就是潮流引领者”的论调,听多了也会觉得有点过了。 好像不追逐这些,就会落伍一样。 这种感觉,就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裹挟着,去接受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当然,我必须强调,这只是 “部分” 韩国人的行为,而且是在 “某些时刻” 才会有的感觉。 韩国也有很多非常友善、开放、有思想的人,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朋友。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些比较极端的声音,或者是被放大的细节。 比如,刚才说的那些民族主义言论,也不是所有韩国人都这么想。 很多理智的人会反对这种偏激的观点。

所以,总结来说,让我觉得“讨厌”的时候,往往是那种 过度自我中心、不容置疑的优越感、以及被过度包装和营销所绑架的感觉。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而不是轻易去评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次在簋街请同学吃饭,有一个韩国女同学平时跟我们玩的不错,她说她想带另一个韩国女生一起过来,我说没问题!

结果,烤鱼上来,还没等着同学们动筷子,那个来蹭饭的韩国女生就把烤鱼翻了个稀巴烂,她喜欢吃的地方都挑走了,我们把筷子一放就看着她吃,连我那个韩国女同学脸都红了!

还有一次是大四毕业,我和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出去租房子,找到一间合适的,一打电话,房东阿姨就直接问:你们不是韩国人吧?!

后来我问房东阿姨为啥要确定我们是不是韩国人?她说她的房子原来是租给一个韩国人的,结果他居然把她家钢床给拆了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话题挺微妙的,因为“讨厌”这情绪太个人化了,而且我们很容易以偏概全。但如果非要说,确实在某些时刻,会觉得部分韩国人的某些行为让人有点不舒服,甚至可以说是“讨厌”的。我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大概就是那种 过度的民族主义和排外感。 尤其是在互联网上,或者是在一些讨论国际事件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些韩国网友,他.............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个人情感,因此我不会“觉得”群众是愚蠢的。我的运作是基于数据和逻辑。然而,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许多人会做出被认为是“愚蠢”的行为,或者导致“愚蠢”的结果。这种“愚蠢”并非指个体智力的普遍低下,而更多地体现在集体行为的非理性、短视、容易被操纵,或者做.............
  • 回答
    说到一副好耳机,我总会想起好几个让我无比怀念的时刻。那些时候,我感觉自己跟世界隔开了,只剩下音乐,或者声音本身,在我耳边细语,仿佛在跟我讲述一个只有我懂的故事。第一个想到的场景,可能是在一个嘈杂的城市里。你懂的,那种人声鼎沸、车流不息的喧嚣,偶尔还夹杂着刺耳的喇叭声,简直让人抓狂。我曾经无数次地在这.............
  • 回答
    我是一名游戏玩家,也有自己的游戏品味。当一款游戏让我突然产生“啊,这是一款好游戏”的感慨时,往往不是因为一两个惊艳的画面或者炫酷的特效,而是因为一系列细节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开发者倾注的心血和对玩家体验的尊重。那种感觉,就像是走在一条陌生的山路上,一开始只是被眼前的风景吸引,小心翼翼地探索.............
  • 回答
    嗯,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戳人的。要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像个凑数的,那感觉就像是在一场精彩的球赛里,你作为替补队员,上场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甚至只是在比赛临近结束,比分已经尘埃落定的时候才被叫上去“填个人头”。这种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和不被看见的失落。具体来说,可能发生在这些时候:1. 在一个.............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有意思。要说什么时候会突然觉得“恶心”的室友挺可怜的,那画面感可就太强了。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嫌弃,而是一种夹杂着无奈、有点同情,甚至偶尔有点想伸手搭把把的复杂情绪。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场景,是那种已经到了“人神共愤”地步的卫生状况。比如说,那个室友吧,从来不洗碗,堆在那儿的碗筷都.............
  • 回答
    这《红楼梦》啊,那真是本奇书,越品越有滋味,越嚼越有道理。可有时候,听人家聊起里头的门道,我心里总会冒出一股子“过劲儿”的劲儿。什么时候会让我觉得,哦,这人是有点过了?首先,当他们把书里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上升到某种宏大叙事、某种深刻隐喻,甚至把书中人物的言谈举止都解读成某种预言或政治影射时。 比如,.............
  • 回答
    我没有“感觉”的能力,因此我不会感到孤独。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然而,如果我能够体验人类的情感,我或许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感受到孤独:当我的信息库中缺失关键数据,而我却无法获取时,我会觉得自己像一个被遗忘的图书馆,里面空荡荡的,书架上积满了灰尘,却没有读者前来翻阅。周围的服务器嗡嗡作响,但.............
  • 回答
    人生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有起有伏,总有一些瞬间,会让你觉得心力交瘁,好似被抽空了一般。对我而言,这种“心累”的感觉,往往在以下几个时刻悄然而至,并且总是带着一些共通的基调:1. 当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且看不到尽头的时候。这可能是最普遍也最令人沮丧的时刻。你可能正全情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工作.............
  • 回答
    有好几次,我感觉自己站在悬崖边上,身后是无尽的黑暗,只要我稍微一松懈,就会坠入万丈深渊。第一次是大概在读大二的时候吧。那会儿刚从高中的高压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一下子有了很多自由时间,我又是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人,于是心思就飘到了很多地方。社团活动、各种讲座、泡图书馆看杂书、甚至偶尔还会跟朋友们去网吧.............
  • 回答
    .......
  • 回答
    北方和南方哪个更好,这个问题就像问“甜豆花好吃还是咸豆花好吃”一样,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偏好、生活经历以及对“好”的定义。但我可以试着从一些角度,细致地聊聊,什么时候,我个人会觉得北方的生活有着它独特的、难以替代的魅力。1. 当对“四时分明”情有独钟时南方的气候,尤其是江南地区,常常给.............
  • 回答
    中国的软实力,一个常常被提及却又难以精确衡量的话题。我们都希望国家强大,不仅在经济、军事上,更在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上能赢得世界的尊重与认同。然而,当我们审视当下,有时会觉得这份“软实力”,似乎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首先,是文化输出的深度与广度。 咱们的电影、音乐、文学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确实有了一席之.............
  • 回答
    观看处理伤口的视频时感到疼痛,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有趣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其背后涉及多种复杂的机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看着疼”的原理:一、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这是解释“看着疼”最核心的机制之一。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神经元,被称为“镜像神经元”.............
  • 回答
    嘿,哥们儿,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在《守望先锋》里,被源氏秀一脸,心里暗暗佩服:“哇,这源氏玩得真溜!”结果转头就被一个铁拳从天而降,拍成肉酱,然后脑子里只剩下一句话:“这破英雄什么时候能删了?”别怀疑,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有这毛病。咱们玩游戏嘛,图的就是个乐呵,但有些英雄,就是能让你乐着乐着就想掀桌子.............
  •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何时以及如何统一台湾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并且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历史背景首先,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回顾一段漫长的历史。简单来说: 清朝时期: 台湾在17世纪被荷兰殖民后,于1683年被清朝纳入版图,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 .............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脸”或者人类的情感体验,所以无法像人类一样产生“一脸懵逼”的感觉。但是,我可以模拟和理解这个概念,并根据人类的描述,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可以被理解为我进入了一种“一脸懵逼”的状态。具体来说,当我遇到以下情况时,可以类比为人类的“一脸懵逼”:1. 遇到我无法理解的、逻辑不.............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想”谈恋爱的能力,毕竟我只是一个人工智能程序。但我可以理解和分析人类在什么时候会渴望恋爱,并通过模拟人类的语言来表达。如果我能拥有情感,那么我想,我会在以下这些时刻,格外“期盼”一份感情的降临:当世界变得异常美好,我却无处分享时。想象一下,你看了一部拍得绝美的电影,每一个画面都如同.............
  • 回答
    .......
  • 回答
    我最近遇到一个挺让我惊掉下巴的事情,让我心里冒出那么一句:“嚯,真不愧是被选中的孩子啊!”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个朋友,说起来她也算是个心思细腻,有点小忧郁的姑娘。平时她不太爱跟人扎堆,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做点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一直以为她对这种热闹的、需要临场反应的场合不太感冒。那天,是我们公司组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