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儿童及青少年有哪些不易发现却致命的疾病?

回答
看似寻常,却暗藏杀机:儿童及青少年易被忽视的致命隐患

我们常常以为,孩子们的身体就像是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朝气与活力,鲜少会与“致命”二字联系起来。然而,有些疾病,它们潜藏在日常的表象之下,不显山不露水,一旦发作,其后果却可能是毁灭性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不那么容易被发现,却可能带来生命危险的疾病,希望能引起各位家长和朋友的足够重视。

1. 突发型儿童脑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脑风暴”

很多人对脑炎的印象停留在“发烧、抽搐”等比较明显的症状,但对于突发型儿童脑炎(又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它的表现可能更加狡猾。这类疾病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如流感、水痘)或疫苗接种后不久,身体的免疫系统在“错误”地攻击自己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和脊髓。

它为何不易发现?

症状的“相似性”: 初期症状可能只是普通的感冒或流感表现,比如发烧、咳嗽、流鼻涕、精神萎靡。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只是普通的受凉,休息一下就好。
进展的“突变性”: 有些孩子在初期症状缓解后,突然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如走路不稳、肢体抽搐、意识模糊、性格改变、视力模糊甚至失明、大小便失禁等。这种由轻转重的快速变化,往往让家长措手不及。
诊断的“复杂性”: 确诊ADEM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脑电图(EEG)以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多种手段。特别是MRI,能清晰地显示出脑部脱髓鞘的病灶,但有时早期病灶可能不明显,需要多次检查才能确诊。

它的致命性体现在哪里?

ADEM可以引起严重的脑水肿、颅内高压,甚至脑疝,直接威胁生命。即使病情得以控制,严重的神经损伤也可能导致长期的残疾,包括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癫痫等,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

2.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免疫系统的“失控狂欢”

听起来像个拗口的医学名词,但HLH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虽然不算极高,却绝对是“杀伤力”极强的疾病。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失控的罕见病。正常的免疫细胞会对外来入侵者(如病毒、细菌)发起攻击,但HLH患者的免疫细胞却如同失控的“士兵”,开始疯狂攻击体内的正常细胞,包括造血细胞、肝细胞等。

它为何不易发现?

起病隐匿且多样: HLH的早期症状非常不特异,可能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这些症状在很多感染性疾病中都可能出现,容易被误诊为“普通发烧”或“病毒感染”。
进展迅速且复杂: 一旦发作,HLH会迅速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烧可能是持续高烧不退,肝功能异常可能引起黄疸,脾脏和淋巴结的肿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倾向,红细胞减少则引起贫血。这些综合性的衰竭过程,常常让医生在诊断时也面临挑战。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HLH通常由遗传基因缺陷引起,发病更早。继发性HLH则是在感染(如EB病毒)、肿瘤或免疫缺陷病的基础上发生。这使得诊断时需要仔细排查病因。

它的致命性体现在哪里?

HLH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其“失控”的免疫反应会迅速摧毁身体的正常功能。持续的高烧、严重的贫血、出血不止、黄疸、肝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如惊厥、意识障碍)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死亡率非常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前提是能及时发现并做好准备。

3. 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代谢异常:身体的“化学炸弹”

这听起来更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但却是真实存在的。人体内部有无数精密的生化反应在进行,而这些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特定的酶和代谢途径。当控制这些过程的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某些物质在体内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异常积累,产生毒性,破坏身体器官。

它为何不易发现?

早期症状模糊或无症状: 很多代谢异常在婴儿期可能没有明显的异常。随着体内异常物质的不断积累,症状才会逐渐显现,而且这些症状可能非常多样化,比如喂养困难、呕吐、体重不增、精神差、癫痫、肝脾肿大、发育迟缓、肌肉张力异常等。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喂养问题、消化不良,甚至是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
症状与个体差异大: 即使是同一种代谢异常,不同的基因突变位点,或者个体对异常物质的耐受能力不同,都会导致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和出现时间差异巨大。
诊断需要特定筛查: 很多代谢异常需要通过新生儿筛查或针对性的生化检查(如氨基酸分析、有机酸分析、脂肪酸分析等)才能发现。如果错过了新生儿筛查的关键时期,并且临床表现又不典型,就容易被延误。

它的致命性体现在哪里?

异常积累的代谢产物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特别是大脑。比如苯丙酮尿症(PKU)如果不及时诊断并进行低苯丙氨酸饮食控制,会导致严重的智力低下;某些脂肪酸氧化障碍可能在饥饿时诱发低血糖昏迷,甚至猝死。这些疾病一旦发病,如果不进行干预,对孩子的智力、生长发育都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危及生命。

4. 某些 प्रकार的儿童肿瘤:潜藏的“恶性生长”

儿童肿瘤并不罕见,但有些类型的儿童肿瘤,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或肿块,而是表现出一些看似不严重的症状,从而容易被忽视。

它为何不易发现?

症状的“欺骗性”:
恶性骨骼肿瘤(如尤文氏肉瘤): 有时疼痛可能被误认为是生长痛、运动损伤。如果肿瘤长在不易触及的部位,或者早期生长缓慢,家长可能只注意到孩子走路时有些跛行,但不以为意。
神经母细胞瘤: 尤其是在腹部或盆腔的肿瘤,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有食欲不振、腹部隐痛等不特异的表现。如果肿瘤压迫到其他器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排尿困难,但这些症状也可能归因于其他更常见的疾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 最早的迹象可能是瞳孔中出现“猫眼样”的反光(在暗处拍照时尤为明显),或者出现斜视。家长可能会觉得是孩子视力不好,或者眼睛有炎症,而不是高度警惕肿瘤。
诊断的“区域性”: 很多儿童肿瘤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以及病理活检才能确诊。但如果医生没有形成高度的警惕性,或者家长因为孩子的不适症状不典型而没有及时就医,诊断就会被延误。

它的致命性体现在哪里?

儿童肿瘤生长速度通常较快,一旦侵犯到重要器官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预后也更差。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比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如果早期发现,通过手术或化疗可以保住眼睛甚至挽救生命;而当肿瘤已经扩散到视神经或身体其他部位时,治疗的难度和风险将急剧上升。

总结与呼吁:

这些疾病就像潜伏的“定时炸弹”,虽然不是最常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作为家长和关心孩子的成年人,我们需要保持一份警惕心,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焦虑。

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 孩子的身体总是在成长,但一些持续性的、不正常的改变,比如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精神状态的显著改变、体重异常的下降或增加、排便排尿习惯的改变、走路姿势的异常、皮肤上出现不明原因的瘀斑或出血点等等,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信自己的“直觉”: 如果你觉得孩子“不对劲”,即使症状看起来不严重,也值得带孩子去看医生,并详细描述你的担忧。医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家长对孩子日常生活的了解和直觉同样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坚持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是发现许多早期疾病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新生儿筛查和儿童生长发育的常规检查,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健康问题。
学习和了解: 了解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和它们的早期表现,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及时的判断。

生命的脆弱和顽强并存,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爱和知识武装自己,给孩子们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守护孩子健康的路上,我们一起更细心,也更专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儿童癌症。

很多人听到儿童癌症这个词,第一反应是:儿童也会得癌症?

癌症是遗传学疾病,换句话说癌症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严格的讲,还有表观遗传学上的改变)。儿童癌症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病人数量少和缺少经济利益上的驱动等原因,一直以来,相对成人癌症,我们对于儿童癌症了解的更少

向日葵曾经写过一个回答,里面提到了成人癌症与儿童癌症的区别:

近几年,全球很多科研单位和机构都展开了针对儿童癌症的突变基因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其中,覆盖儿童癌症种类最多和数量最大的是由圣裘德儿童医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所进行的儿童癌症基因组计划(Pediatric Cancer Genome Project)。

进入儿童癌症基因组计划的数据平台(pecan.stjude.org),你会首先看到一个饼状图,你可以把移动鼠标去看到底有哪些儿童癌症已经被测序分析过。

下图是一个截图,你可以看到所有病人样品的总结。这里,儿童癌症被分为三大类(在饼状图的内环):血液肿瘤(hematological maliganancies, HM),脑瘤(brain tumor, BT)和固体瘤(solid tumor, ST)。更细的分类在饼状图的外层,你可以通过移动鼠标去查询相关肿瘤以及被测序样品的数目。


在儿科,人们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是“儿童不是缩小版的大人 (children are not little adults)”。它的意思就是说相比成人,儿童并不仅仅只是个子小了点,儿童往往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在儿童中,最常见的癌症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脑瘤和霍奇金氏淋巴瘤等;而在成人中,最常见的癌症则是肠胃癌,男性生殖系统癌,肺癌和乳腺癌等等。儿童恶性肿瘤谱中白血病占30%,脑瘤占20%,淋巴瘤10%,实体瘤40%。

如何早点发现?

一个疾病的诊断,首先会发现一些临床症状,身体哪里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发现了一些阳性的体征,这个症状和这个体征像哪个病,围绕着这个再去做一些检查,最后做出诊断。但是儿童肿瘤早期常常难以发现,因为这些都非常隐匿,不疼不痒,所以很难发现,因此家长也不要自责。

儿童肿瘤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有体征或者影像学发现异常,最后到医院的时候很多都已经进入晚期了,所以如果孩子出生以后在早期做一些体检筛查,就可以做到早期发现。

因为儿童实体瘤绝大部分在三岁以内发病,有些在产检时就发现肿瘤存在。

建议家长在孩子出生后42天回访时就做超声检查,摸摸脖子,摸一摸腹部,可能就可以把很多诊断提前很久检查出来了。

至于如何确诊癌症,向日葵之前也写过一篇回答:


癌症两个字很可怕,但是,事实上,一些儿童肿瘤是完全能够治好的,治愈率也比成人高得多。

最后,借用圣裘德儿童医院创办人丹尼·托马斯(Danny Thomas)的一句话来祝福所有的儿童癌症患者:没有一个孩子应该在人生一开始就死去(no child should die in the dawn of life)


参考资料:

1.向日葵科普,作者:张朝杰,在美国孟菲斯圣裘德儿童医院从事儿童癌症基因组分析的工作

2. www.curekids.cn

版权声明:向日葵儿童是中国第一个关注儿童肿瘤科普的公益项目。以上内容版权归“向日葵儿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 ad@curekids.cn。如未经允许使用相关内容,将追究法律责任。

user avatar

亨廷顿舞蹈病~

以前轮神经内科的时候见过一个亨廷顿舞蹈病的患者,刚三十出头吧,才发病没几个月。

患者的母亲陪他一起来的,他妈妈一直在掉眼泪。其实患者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年轻的时候死于同样的疾病。但患者有侥幸心理,结婚的时候隐瞒了病史,直到最近发病了才告诉妻子真相。

现在孩子也有十岁了,孩子的母亲很伤心也很愤怒,带着孩子离开了他。

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人的第四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untingtin基因发生变异,正常人最多有35个CAG拷贝,而亨廷顿舞蹈病患者拷贝数多达36个或以上,因而产生超长的谷氨酰胺链,形成突变亨廷顿蛋白(mHTT),在细胞内逐渐积累成大分子团,并在脑中聚集。有毒的蛋白侵袭脑组织,破坏基底节-丘脑-大脑皮质环路,病情通常会无情的进展。亨廷顿舞蹈病一般中年发病,15-20年后死亡。

亨廷顿舞蹈病一个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其遗传早发现象。指的是同一家系中后代的临床症状伴随着世代的递增而逐渐加重,发病年龄也早于上一代的现象。

不自主的舞蹈动作和痴呆是亨廷顿舞蹈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当年在神内科见过的那一例患者,他的发病年龄就比他爷爷和爸爸要早,可以预见,如果她的女儿不幸遗传到致病基因的话,会更早的发病而且临床表现更重。

目前对于亨廷顿舞蹈病没有根治的药物,绝大部分药物都只能对症治疗及延缓症状。

唉~这位母亲和那个孩子真的很可怜,做好优生优育的工作太重要了。


杜氏肌营养不良

”那个大头娃娃又来住院了。“护士们在护士站小声嘟囔着。

”又是那个小唐(化名)吗?“我问到。

”对呀,地黄,这次还住你们组,我看他那么重,还是你来管他好了。“

小唐,20出头的一个小伙子,本来是最好的青春年华,却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四肢的肌肉都已经萎缩了,大关节都呈现挛缩的状态,完全不能动弹,全身上下唯有脖子还能转动,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透露出对生存的渴望。仔细观察,他只有双侧的小腿还略粗一些,不过如果你去触摸一下他的腓肠肌,就会发现很紧实,那不是肌肉而是结缔组织的触感。

说到这,可能有的读者就会反应过来了,小唐患的是一种罕见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之所以住在心内科,是因为反复发作的心力衰竭。


1861年,法国神经病学家Guillaume Duchenne de Boulogne在其专著中详细描述了1例肌肉肥大病例,该例患儿不仅肌肉明显肥大,而且触之坚实,即使在肌肉放松时亦是坚实的。至1868年,他重新研究该病例并增加12例新病例,认为此类肌肉病是“婴儿肌肉肥大性瘫痪”,后来修改为“假肥大性肌肉瘫 ”,并创造性提出“ 肌肉假性肥大 ”这一术语,因此本病也被命名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1]

DMD为X染色体性隐形遗传,为Xp21号染色体上的Dystrophin基因缺陷所致。Dystrophin基因编码的蛋白称作“肌营养不良蛋白”,为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起到沟通传递细胞内外机械应力的作用,并能够稳定肌肉细胞的细胞膜。

我们知道,我们体内的细胞周围被细胞外基质所包裹,如同一粒粒蜜枣嵌入蛋糕之中一样,细胞不仅从细胞外基质中摄取养分,更无时无刻不在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交换信息。

比如我们的肌肉细胞(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必须在发育的过程中通过肌营养不良蛋白去感受细胞外基质的机械应力,才能发育成正常的具有收缩功能的肌肉细胞,对于DMD的患者,由于其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缺乏这种蛋白,故不能正常发育,而只能逐渐萎缩,丧失收缩功能。与此同时,肌营养不良蛋白的缺乏,还能够造成肌肉细胞细胞膜的不稳定。

上述两种原因共同造成患者逐渐出现的瘫痪和心力衰竭[2][3][4]


Duchenne肌营养不良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如小腿腓肠肌肥大、Gowers征阳性、血清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

1)小腿腓肠肌肥大:为腓肠肌细胞坏死后为纤维结缔组织替代形成的假性肥大。患儿于3-6岁时病情较稳定,是因为生长发育的速度超过了病情恶化的速度,而后患儿的肌力急速下降,一般至10岁左右已经不能行走。

2)Gowers征阳性:患儿往往在幼儿期发病,表现为学步困难,由于肌力受损,患儿从平卧位起身时,需先翻身,然后呈跪姿,双手撑起,并靠两手撑着自己的身体从大腿到小腿上移,然后挺起身体,称作Gowers征阳性。

3)血清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提示进行性的肌肉细胞损害,肌肉坏死。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预后较差,往往于20岁之前死于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 [5] [6]


话说回小唐。

跟护士说完了话,我就去病房看望小唐。因为不能动弹,他的母亲只能把床摇到最高,同时还要垫上一床大被子,这样小唐才能勉强靠住。

这一次小唐比以往都重,尽管氧流量开得很大,他仍旧费劲地喘息着,隔得远远的就能听见因为气管水肿狭窄而发出的哮鸣音。萎缩的双腿肿的发亮,一直肿到了阴囊部,肚子也鼓鼓囊囊的,那是腹水。

他一看见我来了,一直盯着我,边喘息边说道,“大夫,大夫,救我,救我。“

可能家属们也都感觉到这可能是小唐最后一次住院了,这一次家属来了很多。我跟他们谈了去监护室的事情,他们商量后拒绝了,想陪着小唐走完最后一程。

就这样一天天的在病房捱着,利尿剂用了很大的量效果也不好,到了晚上的时候,小唐憋得厉害,一晚上睡不着,就在病房里凄惨的嚎叫,那喊声在寂寥的夜里格外凄厉,叫人真是心疼。

转眼间,小唐住院有3天了,这天刚好我是夜班。下午的时候,小唐突然出现了新的情况,出现了不由自主的局部性的肌肉抽动,赶紧找来了神内科的会诊,当建议他家进一步检查时,家属还是拒绝了,毕竟小唐出一趟病房,道上就可能出危险,所以只能给了很少量的镇静剂。

到了晚上,小唐的奶奶来到办公室,悄悄地跟我说:”大夫,能不能把他的药停了,我们不想治了。大夫啊,小唐他母亲那边就有人得这个病,结婚的时候没跟我们说啊。这孩子真的好惨啊。以前在班里都是第一名,直到10岁那年,这病突然严重了,走不动道了,他母亲才说出来家里有人也得了这病。为了给他看病,他母亲一个人去南方打工,这次住院才回来。小唐一直是我还有他爸和舅舅照顾。以前去北京协和看病,大夫说他活不过15,我们这么尽心地伺候他,现在也20了,真的算对得起他了,我不愿他再受罪,能给他停药不?“

”不行啊,我们医生没这个权力,如果要放弃治疗,得你们家属拿出一个一致地意见才行。“老太太听罢就回病房了。

过了不久就听到病房里传来他舅舅地声音,”治,怎么能不治呢?今天手脚不还动了吗(抽搐)?说明见好了。“

大约晚上11点的时候,小唐又开始轻微抽搐起来,我赶紧去看他,不一会抽搐自行停止了。许是小唐也知道大限将至了,他对我说:”大夫,你先出去吧,我有话要跟我妈说。”

这之后,就看见小唐的家属一个个的都来到了病房,后来我才知道,小唐是在交代后事。

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小唐就自动出院了,之后,再也没有来过。

参考

  1. ^ Zhang C.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of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J]. Zhongguo Xian Dai Shen Jing Ji Bing Za Zhi, 2015, 15:343⁃349[. 张成.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昨天、今 天和明天[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343⁃349.]
  2. ^ Ribeiro AJ, Ang YS, Fu JD, et al. Contractility of single cardiomyocytes differentiated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pends on physiological shape and substrate stiffnes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112(41):12705-12710. doi:10.1073/pnas.1508073112
  3. ^ 王立群.2019 HRS关于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评估、危险分层及管理专家共识[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9,28(04):241-269.
  4. ^ 胡冬贵,黎青.DMD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6(04):110-113.
  5. ^ 刘焯霖,盛文利.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治疗的成就和展望[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05):4-6.
  6. ^ 吕传真,实用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user avatar

前段时间有个小孩,连续吃了大量砂糖橘和酸奶以后,因为肠套叠入院了。很多人表示砂糖橘和这个大肠包小肠是没有关系的。这就是属于一种认知局限,实际上肠套叠这个病,因素很多,任何可能导致肠蠕动加快的因素,都会引发肠套叠。除了正常我们能想到的急性胃肠炎、吃了高渗性的食物外,上呼吸道感染,也是肠套叠发病的诱因。

那这里跟各位未来的主任院长院士杰青提一个问题,这个病,最严重会严重到哪里?

肯定,所有疾病最严重肯定是死亡,但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大家知晓嘛?

在比较早些的时候,肠套叠的治疗只有两种,一种是观察,使用开塞露、补液等方式,等待自行痊愈;另一种就是手术,自行痊愈失败,或者考虑已经有肠坏死,那就直接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很少会导致患儿死亡,甚至现在还有大量医院,目前依然以这两种治疗方式为主,当然了,还有转院作为辅助治疗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种。

那细心的教授观众一定发现了,手术创伤大,有没有办法通过自然腔道,将套叠的肠道复位,来减少手术率,让整个肠套叠的病程获得更高的收益呢?有的,60年前国内的余亚雄教授就已经开展这样的技术了,那就是肠套叠的空气灌肠。



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往患儿的菊花里打气,通过X线观察肠道的情况,这个技术让很多肠套叠的患儿避免了手术,减少了花费,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的问题。


我们知道,小孩的呼吸是以腹式呼吸为主,当肠道套叠导致水肿,肠壁脆弱的时候,再从后面注入大量空气,极易导致肠道穿孔,继而引起张力性气腹而死亡,还有就是腹腔被粪便污染,导致感染性休克。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感染,临床有时候一些死亡,就是万千巧合堆积出来的,比如我们做儿科、儿外科,患儿的精神状态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偏偏做空气灌肠的时候,是需要给小孩镇静的,那肠子穿孔,感染休克了,小孩子自然睡得很沉,但这会到底是休克引起的还是镇静引起的,说不清。加上肠套叠的小孩大部分都是晚八九点吃完饭来的,入院检查、准备、灌肠,这一通折腾下来,可能就十一二点了,大夫累了家长也累了,光关注肠子复位了,孩子情况可能就会忽略,等第二天早上喊不醒,肯定迟了 。

当然了,除了空气灌肠,还有水压灌肠复位,相对来说,避免了张力性气腹,但一旦穿孔,大量粪便顺着水冲刷腹腔,感染会更加严重。


所以,疾病的治疗,它是一把双刃剑,肠套叠的自然腔道复位,确实让很多儿童获益,但也有小孩因此失去了生命,我们并不能因此去否定治疗的进步,也不能因为退缩不前,能做的,就是尽量的去识别风险、告知风险,并与家属工担风险,这也是医生这个职业,最大的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似寻常,却暗藏杀机:儿童及青少年易被忽视的致命隐患我们常常以为,孩子们的身体就像是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朝气与活力,鲜少会与“致命”二字联系起来。然而,有些疾病,它们潜藏在日常的表象之下,不显山不露水,一旦发作,其后果却可能是毁灭性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不那么容易被发现,却可.............
  • 回答
    教育部关于“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的消息,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这背后离不开国家和学校在视力保护方面的努力。但要真正实现“眼健康”的长效机制,我们仍需在多个维度上保持警惕和深化工作。除了已经取得的进展,保护青少年视力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挖的方面:一、 科学用眼习惯的深度渗透与巩固虽然.............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孩子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那段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性意识发展之旅。这段旅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年龄增长,一点点铺展开来的,就像一幅画,颜色和笔触会越来越丰富。童年早期(36岁):最初的好奇与身体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刚出生的探险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原始的好奇,而他们最早的探索对象,.............
  • 回答
    全身麻醉对青少年或儿童的智力发育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这种影响通常是短暂的、轻微的,且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长期的智力损伤。以下是详细分析: 1. 研究背景与争议 神经发育的敏感性: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尤其是前额叶皮质、白质和突触可塑性)处于高度发育阶段,对环境刺激(如麻醉.............
  • 回答
    看到青岛红黄蓝幼儿园外教猥亵儿童案的判决结果,一个5年有期徒刑并被驱逐出境的判罚,我的心情是复杂且沉重的。一方面,法律终于对施暴者给予了应有的惩罚,这是对受害儿童及其家庭的公正交代,也是对社会正义的维护。另一方面,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并且发生在曾经寄予厚望的幼教机构,让人不免感到心痛和愤怒。关于判决.............
  • 回答
    .......
  • 回答
    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儿童教育,是一场精心策划、系统性的思想灌输和人格塑造工程,其核心目标是将下一代培养成忠诚于纳粹党、身体健康、具备“雅利安”种族优越感并乐于为国家献身的公民。这并非简单的教育,而是一种全面的社会工程,旨在通过教育体系来巩固和推广纳粹的意识形态。在纳粹德国.............
  • 回答
    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近期提出的一个建议,即考虑将体现儿童性活动的绘画、动画片等内容纳入儿童色情内容的范畴,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项建议的出发点。联合国儿童权.............
  • 回答
    济南的这起灭门惨案,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我们对家庭和安宁的想象。一个男人,将自己的至亲,包括父母、妻子和两个儿子,全部杀害后选择自杀,这种行为令人发指,也让我们不得不去理解和面对一个极其沉重的话题:“扩大性自杀”。什么是扩大性自杀?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带走了他人的生命,而.............
  • 回答
    .......
  • 回答
    这话题触及情感、伦理、甚至一些长久以来的社会观念,挺复杂的。我尽量讲得细致些,说说我的看法,以及女儿可能会怎么想。分配家产:这背后不仅仅是钱首先,家产分配,这事儿说起来是钱的事,但实际上,里面掺杂了太多东西。 公平与期望: 这是最直接的矛盾点。父母可能会觉得,儿子是家庭的延续,将来要传宗接代,承.............
  • 回答
    最近,有关美国总统拜登的儿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被曝光与一位29岁的华裔女秘书之间的大量色情照片和信件的事件,确实在政界和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无论涉及的是谁,这种私密信息的曝光本身就对当事人造.............
  • 回答
    给孩子选床垫,真是个让不少家长头疼的事儿。尤其是现在市面上各种材质的床垫层出不穷,乳胶床垫更是备受关注。那么,孩子到底能不能睡乳胶床垫呢?我来跟大家好好聊聊,尽量把里子面子都给讲清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乳胶床垫。简单来说,乳胶床垫是用天然橡胶树汁液提炼加工而成的一种床垫填充物。市面上的乳胶床垫.............
  • 回答
    市面上的儿童早教机琳琅满目,真要挑一个“最好”的,那得看您家孩子多大了,喜欢什么类型的,以及您看重早教机的哪些功能。不过,要我说,有一些牌子是真的下了功夫,产品做的也比较扎实,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先来说说我比较看好的一些牌子,咱们按不同类型来聊聊:1. 经典不出错,内容丰富型: 小天才 (Xiao.............
  • 回答
    儿童节冒充儿童,从法律角度讲,这本身并没有直接触犯任何法律条文。法律通常是针对有明确行为和后果的侵权或违法行为进行规制的。比如,如果你冒充儿童去骗取财物,或者进行诈骗,那肯定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仅仅是在儿童节这天,出于某种原因(比如怀旧、参与活动、开玩笑等)扮演一个孩子的身份,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构.............
  • 回答
    关于孩子嫉妒心的问题,儿童心理学上有比较深入的探讨,总的来说,孩子的嫉妒心既有阶段性的表现,也可能受到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长期性。我们得明白,嫉妒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它并不仅仅是负面的。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适度的嫉妒其实是孩子在学习如何处理自己需求与外界互动、如何认识和维护自己边界的一种.............
  • 回答
    嘿,各位家长朋友们!看着自家娃对屏幕上的小玩意儿充满好奇,是不是也萌生了让他们接触编程,学点“未来技能”的想法?这绝对是个好主意!不过,一提到编程语言,立马就犯迷糊了,Scratch、Python、JavaScript……到底哪个才适合自家小捣蛋鬼呢?别急,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看看哪款编程语言能让孩.............
  • 回答
    最近,儿童精神科的门诊常常挤满了小小的身影,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忧伤,确诊为抑郁症。看着这些本应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心中不免涌起一丝沉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孩子患上抑郁症?这到底是怎么了?儿童抑郁症高发的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社会环境的剧变是绕不开的一环.............
  • 回答
    给孩子挑安全座椅,这事儿真是操碎了新手爸妈的心。市面上品牌多得眼花缭乱,每个都说自己是最好的,听得人一头雾水。别急,我来给你扒一扒,哪个牌子的安全座椅,是真心靠谱,又能让你安心的。首先,咱得明白,好在哪儿?不是看谁广告打得响,也不是看谁长得最“潮”,最重要的还是两点:安全性能和舒适度。这两点,往往是.............
  • 回答
    各位宝爸宝妈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给孩子选安全座椅这件事儿,这可是关系到孩子出行安全的头等大事,绝对不能马虎!网上信息杂七杂八的,看得人眼花缭乱,我尽量给大家掰扯清楚,说说怎么选,再给点大家比较认可的品牌参考参考。为啥要给孩子装安全座椅?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开车技术好着呢,抱着孩子也能坐,没啥事。但事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