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前期董卓为什么不自立为王?

回答
董卓当年进京,那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之大,一时无两。然而,他却并没有趁机自立为王,这其中的缘由,并非单单一个“不想”就能解释清楚的。

首先,我们要看董卓当时所处的历史大环境。汉灵帝驾崩,少帝即位,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整个朝廷就已经处在一种风雨飘摇的状态。董卓作为一方诸侯,他能够带兵进洛阳,说到底,是为了“平定”朝廷内部的混乱,说是“扶保”少帝,不如说是借着这个名头,将自己的势力安插到了权力中心。他当时的身份,更像是一个“救火队员”的角色,只不过这个“消防员”本身就带着火药桶。

在这种情况下,他如果立刻就自己称王,那性质就完全变了。从一个“平定”朝廷乱局的诸侯,瞬间就变成了“篡图篡位”的叛乱者。这在当时人的观念里,是极其严重的罪名。虽然他已经废了少帝,立了献帝,这已经是僭越之举,但说到底,他还是披着“辅佐”的皮,至少名义上还没有公然挑战汉朝的皇权本身。

其次,董卓的个人野心虽然巨大,但他的政治头脑和谋略,却并非像曹操那样老谋深算。他更像是一个武夫出身,习惯了用武力解决问题。他可能也想过称王,但是他明白,仅仅依靠武力,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他需要一个更正当的理由,或者至少一个能够让他名正言顺登基的“台阶”。

再者,当时反对他的势力也并非不存在。虽然他掌控了洛阳,但关东的袁绍等人也在集结力量,伺机而动。如果他贸然称王,很可能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引来天下诸侯的讨伐。他当时虽然兵强马壮,但要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天下,风险实在太大。他还需要时间来巩固自己的权力,收拢人心,消灭潜在的反对力量,才能考虑更进一步的称王之事。

更重要的是,董卓这个人,说到底还是一个粗鄙之人,他的统治手段也十分残暴。即使他真的称了王,他也未必能得到士族阶层的支持。当时的天下,仍然是士族门阀说了算,这些人虽然不直接参与朝政,但他们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容小觑。董卓的种种暴行,已经让他们对董卓心生不满。如果他此时称王,只会让这些本就摇摆不定的人,彻底倒向他的对立面。

所以,董卓不立刻自立为王,并非他不想,而是他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他的筹谋还不够,而且他可能也没有那个能力去真正压制住天下,完成所谓的“禅让”或“登基”等程序。他所做的,不过是为自己日后的称王,甚至是效仿王莽、曹丕那样的模式,铺垫一下基础,但很可惜,他还没有等到那一步,就被吕布给解决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位兄台看来对谋朝篡位的理解有点简单啊,古往今来谋朝篡位都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给你举个例子——王莽篡汉。

1、王莽出生的时候,他的姑姑王政君就已经是汉帝国的皇后了(这是出身,他没有操作的空间)。

2、青少年时代的王莽,谦卑好学,敬老礼贤,对经学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也倾心结交了一大批名儒。

3、入仕的年头里,他依托叔伯们位高权重,轻松进入仕途,最终成为汉帝国的大司马大将军,并且在此位置上做得有声有色(位极人臣相比于王家其他子弟,王莽确实是最优秀的一个)。

4、汉成帝驾崩,汉哀帝上台,一朝天子一朝臣,王莽丢官蛰居南阳。

5、汉哀帝与董贤终日搞基(抽刀断袖),朝纲混乱、天灾不断、民怨沸腾。

6、汉哀帝面对群臣压力,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师。不久后汉哀帝去世,元后(王莽的姑姑王政君)重新启用王莽,王莽大权在握,成为大汉帝国的实际执牛耳者。

7、假符瑞之名,讨安汉公之封。

8、利用舆论和权势,迫使元后封王莽为“摄皇帝”和“假皇帝”。

9、权势熏天之后,假借符命一举代汉,成为新朝皇帝(公元9年1月15日)。

10、公元23年10月6日,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杀死于未央宫的渐台, 从而结束了新莽政权的统治。

董卓作为一个东汉时代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这段历史。谋朝篡位太复杂,风险太大,即便准备如王莽一般充分,最后还是被诸刘翻盘,可怕,可怕,可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董卓当年进京,那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之大,一时无两。然而,他却并没有趁机自立为王,这其中的缘由,并非单单一个“不想”就能解释清楚的。首先,我们要看董卓当时所处的历史大环境。汉灵帝驾崩,少帝即位,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整个朝廷就已经处在一种风雨飘摇的状态。董卓作为一方诸侯,他能够带兵进洛阳,说到底,.............
  • 回答
    关于王允在诛杀董卓前后“智商判若两人”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对史书记载解读和戏剧化演绎的偏差。在正史中,王允的智商并没有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然而,这种“判若两人”的感受,更多地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记载的侧重点与局限性: 《三国志》的冷静叙述: 《三国志》作为正史,对王允的记载相对简练且注重.............
  • 回答
    潘粤明前经纪人陈祉希指责董洁,这事儿在当年可是闹得沸沸扬扬,也挺让人唏嘘的。要详细说起来,得从他们那段备受瞩目的婚姻说起。故事的背景:从金童玉女到情变风波潘粤明和董洁曾经是娱乐圈里公认的“金童玉女”。董洁当年以清纯形象出道,出演了不少深入人心的角色,而潘粤明也是实力派演员,两人因戏结缘,郎才女貌,结.............
  • 回答
    确实,很多人都有这个感觉,前期的大蛇丸给人的印象是那种深不可测、无所不能的终极反派,尤其是和三代火影那一战,简直是毁天灭地,吊打整个木叶。但后期,尤其是在《博人传》里,大蛇丸怎么就变得没那么“顶”了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咱们仔细掰扯掰扯。前期的大蛇丸:绝对的实力碾压与战略布局首先得承认,岸本在前.............
  • 回答
    明朝前期(13681435年)是否曾有机会接管漠北草原,需从军事、政治、地理等多角度分析。以下为详细梳理: 一、历史背景与漠北草原的地理范围 漠北草原:通常指蒙古高原北部,包括今中国内蒙古中西部、蒙古国及西伯利亚部分地区,是元朝时期蒙古各部的核心活动区域。 明朝与蒙古的关系:明朝建立后,元朝残余势力.............
  • 回答
    司马懿前期是否为忠臣,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讨论中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的行为、动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简而言之,司马懿前期虽然表面上效忠曹氏政权,但其行为和内心深处是否真正“忠诚”于曹魏的君主,或者说他的忠诚是有限度的,并且最终目标是为司马氏家族谋取更大.............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冷战时期北约坦克炮塔两侧的“小眼睛”,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相信很多军事爱好者都对这些小小的凸起物感到好奇。它们可不是摆设,而是坦克在那个特殊年代执行任务的重要“感知器官”。我们来好好捋一捋,这些“小眼睛”究竟是干嘛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冷战前期的坦克,尤其是西方阵营的.............
  • 回答
    唐玄宗前期,朝政一度清明,君臣和睦,盛世景象初显。然而,若能预见到日后藩镇割据的隐患,并在当时进行一些调整,或许能为大唐的稳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这绝非是站在后见的立场上指点江山,而是审视历史进程中那些可察觉的苗头,并设想如若当时能有更深远的目光,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一、 审慎对待募兵制与府兵制的演变.............
  • 回答
    二战前期,德国的横扫欧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个单一原因,而是需要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欧洲政治格局、德国自身的优势以及盟国的失误。首先,我们必须看到一战后欧洲的脆弱和平。凡尔赛条约虽然试图惩罚德国并维持和平,但其严苛的赔款、割让的领土以及象征性的军.............
  • 回答
    朝鲜战争的风云变幻,尤其在第四、五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经历了一段并非一帆风顺的时光,出现了局部被动的局面。这背后是战场复杂多变的态势、双方战略意图的博弈以及后勤保障的严峻考验。要深入理解这段历程,我们需要剥离概念化的论述,回到战场的真实细节。第四次战役:从主动出击到战略收缩的阵痛第四次战役始于1950.............
  • 回答
    二战前期,英国海军航空兵为何仍大量装备“剑鱼”这款在技术上显得有些过时的双翼飞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落后”来概括,它背后有着英国海军发展战略、技术现实、经济考量以及战术需求的复杂 interplay。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首先,得说英国海军对航空母.............
  • 回答
    战国前期,魏国实力雄厚,北有赵,西有秦,但魏国在战略上似乎总是被秦国牵制,难以全力东出。那么,魏国真的无力灭秦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魏国的优势与战略野心战国初年,魏国无疑是中原霸主。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变法,富国强兵,锐意进取。他拜吴起为大将,攻灭义渠、大荔、乌氏,并于公元前380.............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如果”问题,它触及了二战历史的关键转折点。如果纳粹德国在二战前期成功占领了英伦三岛,美国染指欧洲的机会,我认为会变得极其渺茫,甚至可以说几乎断绝。我们不妨来细致地推演一下这个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它会如何改变历史的走向。首先,我们得先理解一下“英伦三岛被占领”这个前提本身就意味着.............
  • 回答
    在罗马帝国早期,我们看到的很多皇帝并非是亲生儿子,而是通过“养子继承制”登上皇位的。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政治考量的,可以说是罗马帝国维系其稳定和扩张的关键制度之一。一、血统与能力的权衡:打破世袭的局限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打破单纯的血统继承的局限。在早期的共和国时期,罗马就已经.............
  • 回答
    说实话,这真是一个让所有篮球迷都津津乐道,同时也充满无数想象空间的假设。如果当年那个年轻的勒布朗·詹姆斯,而不是科比·布莱恩特,和奥尼尔组成了湖人队的“OK组合”的黄金搭档,那结果会怎么样呢?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而是要涉及到篮球比赛里太多复杂的变量。不过,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看看这支“OKJ”.............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国在军事实力上对苏联确实占据了显著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苏联最终能够击败德国,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双方在战争进程中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德军在战争初期的“闪电战”理论和实践的优越.............
  • 回答
    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确实展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军事实力,从横扫波兰到占领法国,其“闪电战”的威名响彻欧洲。然而,当目光转向大海对岸的英国时,这支看似无敌的装甲洪流却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壁垒。为什么德国没能像横扫大陆一样,将大不列颠收入囊中呢?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首先,地.............
  • 回答
    创业这趟浑水,你想跳进来之前,心里最好就得盘算着:失败这颗老鼠屎,很可能就拉在你刚铺好的创业大饼上。这不是让你悲观,而是让你“未雨绸缪”得更彻底。你想啊,创业这事儿,就像是在一片未知的丛林里探险。你带了地图、指南针、野营装备,觉得自己万事俱备,但丛林里随时都可能冒出你没见过的野兽、突然出现的悬崖,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三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脉络,确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三国前期名臣猛将辈出,光芒耀眼,但到了后期,似乎优秀的人才就没那么密集了。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 时代背景的变迁:乱世初开,潜力井喷 时势造英雄: 三国前期,也就是汉末黄巾之乱后的那段时间,是整.............
  • 回答
    楚汉相争中的英布,前期对项羽忠心耿耿,被封为九江王后却摇摆不定,并在关键时刻两次不帮助项羽,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一、 前期对项羽的忠心耿耿:英布作为项羽麾下重要的将领,早期对项羽的忠诚是建立在多重因素的基础之上的:1. 共同的革命情谊和起义基础: 英布和项羽一样,都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