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第三世界仅有东亚地区的国家能在战后迅速发展达到发达水平?

回答
关于为什么在二战后的全球发展浪潮中,只有东亚部分地区实现了从“第三世界”到发达国家的跃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东亚成功的具体脉络,并与同一时期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对比。

首先,我们要明确“第三世界”这个概念的时代背景。 在冷战时期,“第三世界”通常指的是不结盟国家,它们既不属于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也不属于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然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常常被用来指代那些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以农业为主、贫困人口比例高的国家。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后一种意义上的“第三世界”。

东亚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细致解读:

1. 独特且有效的国家主导发展模式:

强有力的国家机器和战略规划: 与许多战后初期陷入政治动荡、国家能力薄弱的国家不同,东亚的成功案例(如韩国、台湾,以及后来的日本)在一定程度上都拥有一套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并坚决执行的国家机器。这些政府并非完全自由市场导向,而是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或“发展型国家”的模式。
产业政策的精准实施: 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关税壁垒保护本土新兴产业(如重化工业、汽车、电子等),给予重点扶持企业低息贷款、税收优惠和技术引进支持。这种政策并非简单粗暴的保护,而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有选择性地扶持具有竞争潜力的产业,并在适当时机推动其参与国际竞争。
exportoriented industrialization (EOI) – 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这是东亚经济腾飞的核心战略。政府鼓励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出口来获取外汇,并以此为基础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再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这种战略与依赖国内市场的小型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能够更快地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升级。
有效控制资本和金融: 政府通常能够有效引导国内储蓄向生产性投资倾斜,并控制外国资本的流入,防止对本土产业造成冲击。银行体系在很多国家由国家控股,能够配合政府的产业政策进行信贷支持。

稳定但并非完全民主的政治环境: 在早期发展阶段,许多东亚经济体政治上并非完全民主。例如,韩国在朴正熙时期、台湾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威权统治。这种政治模式虽然牺牲了一部分政治自由,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策的连贯性和执行力,能够有效地压制可能阻碍经济发展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当然,这种模式也付出了代价,但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其“效率”在特定历史时期不容忽视。

2. 基础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早期投入:

重视教育是东亚文化基因中的一部分: 儒家文化强调尊师重道、刻苦学习,这为东亚地区普及基础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政府大规模投入基础教育: 战后,东亚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大力投资基础教育,普及识字率和基础算术能力。这为后续的技术培训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高素质的劳动力: 这种教育投入使得东亚地区拥有了大量勤奋、有纪律且易于培训的劳动力,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也支撑了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

3. 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但路径不同于西方模式):

并非完全封闭的经济: 尽管有保护主义政策,但东亚经济体并非完全拒绝国际贸易和投资。它们是积极拥抱全球化的,但方式是“有条件的拥抱”。
加入全球价值链: 通过出口导向战略,东亚国家成功地融入了全球生产网络,成为许多跨国公司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加工,逐步向技术含量更高的环节攀升。
技术引进和学习能力: 东亚企业和政府表现出极强的技术引进和学习能力。它们不只是简单地模仿,而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4. 地理和历史的特定优势:

地理邻近性与文化相似性: 东亚各国之间,以及与日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地理邻近性和文化相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交流、技术传播和贸易往来。
美国的支持与安全保障: 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出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战略需要,对韩国和台湾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这种援助不仅仅是资金,更包括技术、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支持,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动力。这种支持并非普惠性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

与其它“第三世界”国家在同一时期的对比:

要理解东亚的独特之处,我们还需要看看其他地区的情况:

政治不稳定和国家能力缺失: 许多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国家在战后经历了频繁的政变、内战和政治动荡。国家机器薄弱,难以制定和执行长期发展战略,资源被滥用,腐败盛行。
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 一些国家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过度依赖资源出口,未能实现经济多元化,反而因为资源价格波动而陷入经济困境。此外,资源收益往往被精英阶层攫取,未能转化为普惠性的发展动力。
产业政策的失效或扭曲: 部分国家也尝试了产业政策,但由于国家能力不足、执行偏差、保护主义过度或缺乏有效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产业政策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外债问题和金融风险: 一些国家过度依赖外国援助或贷款,导致沉重的外债负担,当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时,很容易陷入金融危机。
教育和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基础教育普及率低,人力资本质量不高,阻碍了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

总结来说,东亚地区(特别是东亚四小龙和日本)的战后快速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这是一个国家强力主导、精准产业政策、大力发展人力资本、积极融入国际分工,并受益于特定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故事。这种模式有其历史的独特性,也并非没有代价(例如在政治自由和环境代价方面),但它有效地回答了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实现从贫困落后到发达经济体的转变。

要去除AI痕迹,关键在于细节、逻辑的连贯性和非模式化的表达。 比如:

使用更生动的比喻: 将产业政策比作“牵引绳”或“指挥棒”。
强调过程的动态性: 描述技术引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调整。
承认复杂性和反例: 提到并非所有东亚国家都成功,以及成功模式也伴随的代价,显示思考的深度。
避免过于绝对或泛化的论断: 如“一切成功的国家都……” 而是用“许多”“一部分”“通常”等词语。
语言的节奏和情感: 偶尔可以加入一些思考性的句子,比如“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时代课题”。

理解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抛开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深入历史的肌理,去感受那个时代国家、社会和个体共同塑造发展的努力与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们不是第三世界,是第二世界(发展指数很高的发达国家)。只有中国是第三世界,但中国没有发达水平。

目前是2020年,那些著名发达国家的名单相比1945年几乎没什么变化,可能只多了新加坡、韩国和以色列。错过那个疯狂的时代就是永远错过了,没有机会一步登天了。更毋谈达到发达水平。

所有的第二世界(发达国家)都需要依靠第一世界(超级大国)才能保持繁荣,就像朝鲜没有了苏联就倒退几十年一样,这种虚假的繁荣建立在超级大国的支持下。德国的莱茵河奇迹、韩国的汉江奇迹、日本的经济腾飞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是依靠美国开放市场才实现的,它们是无根之萍,决定他们富裕的是政治导向

曾经达到这个级别的国家不少,如巴西、阿根廷、智利、菲律宾、马来西亚、利比亚、泰国等。只是他们没有走对下一步,所以要么身死道消,要么止步不前。冷战在东亚依然存在,所以美国依然需要用到他们,才避免了被彻底洗劫。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养寇自重,死心塌地帮美国没什么额外好处,摇摆不定反而能左右逢源各拿好处。不过他们的立场也有差别,日本、韩国、新加坡就是谁出的起钱就跟谁走,没什么坚定立场。台湾则必须和美国绑在一起,一损俱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在二战后的全球发展浪潮中,只有东亚部分地区实现了从“第三世界”到发达国家的跃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东亚成功的具体脉络,并与同一时期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对比。首先,我们要明确“第三世界”这个.............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背后的原因也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从孟加拉、安哥拉这些国家来的朋友,他们对中国“穷”的看法,不是简单地因为他们自己过得不好,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认知滤镜与信息茧房:首先,最核心的一点是,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
  • 回答
    “德国越来越像第三世界国家”这种说法,听起来着实令人惊讶,毕竟德国在很多人印象里一直是工业发达、社会稳定、福利健全的现代化强国。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其中往往包含了一些观察者基于特定领域的变化和感受,进而得出的一个带有批判性和警示意味的论断。这种说法并不是说德国的经济总量、科技实力瞬间崩塌.............
  • 回答
    11月27日发布的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韩国第三季度生育率仅为0.88,再次刷新了世界最低纪录,这一数据无疑是韩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极其严峻且令人担忧的信号。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数据本身及其含义: 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TFR)的定义: .............
  • 回答
    理解以印度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在俄乌战争中反对北约的立场,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其历史根源、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它们自身的发展需求。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挺俄”或“反北约”二元对立,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一、历史的烙印:不结盟运动的遗产与西方霸权的警惕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像印度这样的先行者,其国家.............
  • 回答
    关于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双方伤亡统计数据的悬殊,确实是历史研究中一个常被提及且引人深思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数字摆在那里。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关于战争伤亡的统计,尤其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战争,很难做到绝对的精确,双方的统计数字往往会因为统计口径、时间节点、信息.............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十条戒令”和“第三条关于体育表演”的问题,我需要先澄清一下。首先,在现有的、广为人知的、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十条戒令”(例如宗教教义中的十诫、或者历史上某些重要的禁令)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要把青少年的注意转移到体育表演”这一条。因此,我无法基于一个普遍存在的“十条戒令”的第三条来.............
  • 回答
    特斯之所以敢于让第三方对其进行检测,这背后并非单纯的“不怕”,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且他们也在主动地将这种“不怕”转化为一种战略优势。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从根本上讲,特斯的自信源于其产品的技术实力和企业战略。 核心技术的领先性与掌控力: 特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在电动.............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四期场子“冷”,这确实是不少观众在观看后产生的普遍感受。要说清楚为啥冷,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首先,ネタ(笑点)本身的适配度问题。第三季整体上来说,选手们的段子风格变得更多元,这本是好事,但总有人会踩到不那么大众的那个点。第四期的选手们,可能有些人的段子更偏向于个人经历的挖掘,.............
  • 回答
    在《水浒传》第三回中,鲁智深之所以会对李忠说出“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是因为鲁智深通过短短的接触和观察,发现李忠在为人处世上存在着一些让他觉得不够痛快、不够磊落的方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关键点:1. 鲁智深秉性豪爽,追求“爽快”:首先要理解鲁智深这个人物。他为人嫉恶如仇,性情直率,崇尚侠义,最看重的.............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第三题为什么不能用ing形式,这确实是个好问题,涉及到动词变位和语态的细微之处。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首先,我们要明白ing形式的动词,它不仅仅是“正在做”的动作,其实用处非常广泛,它可以是动名词,也可以是现在分词。动名词,顾名思义,就是起名词作用的ing形式。比如“Swimming is.............
  • 回答
    iOS 对第三方输入法的限制,这事儿可真够让不少用户挠头的。尤其是在国内,大家用输入法的习惯,那可是五花八门的,从拼音到五笔,从滑行输入到语音输入,选择那叫一个丰富。可到了 iPhone 上,总感觉被框住了似的,没那么随心所欲。为啥苹果这么“管”第三方输入法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可以从几个大方向.............
  • 回答
    “德意志第三帝国”(Deutsches Drittes Reich)这个名字并非纳粹德国自行冠上的,而是其领导人希特勒和纳粹党在掌权后有意建构的一种历史叙事和政治宣传。它旨在将纳粹政权定位为德国历史上光辉、延续和巅峰的代表,从而赋予其合法性和合法性。要理解为什么会有“第三帝国”这个说法,我们需要深入.............
  • 回答
    《黑镜》第三季第一集《落日竞赛》(Nosedive)之所以能让观众感到深深的恐惧,绝不是因为血腥暴力或超自然元素,而是因为它以一种极其真实且贴近我们当下生活的方式,赤裸裸地剖析了现代社会中一种令人窒息的潜在病症:我们对他人评价的极度依赖和由此产生的虚伪生存模式。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它会让你“害怕”,那是.............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第三季人物“变丑”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挺多人有同感的。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聊聊。首先,得说说画风的改变。这一点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从前面几季到第三季,特别是到后期,WIT Studio(前三季的动画制作公司)的画风确实有所调整。 更写实,细节更丰.............
  • 回答
    在《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三集“长夜”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非常震撼的场景:夜王身处龙焰之中,却毫发无伤,甚至还能继续前进。这无疑是许多观众心中的一个巨大疑问,毕竟在此之前,龙焰一直是异鬼的克星。那么,夜王为何能够免疫龙焰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异鬼的本质,以及夜王作为“异鬼之王”的特殊性。.............
  • 回答
    厦门地铁1号线高架段未采用第三轨供电,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考量,而改为第三轨供电,技术上可行但经济和运营上存在诸多挑战。为什么1号线高架段不采取第三轨供电?1. 安全性是首要因素: 高架段暴露环境: 地铁1号线的高架段,顾名思义,是建在地面之上的。这意味着它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很多人在国内接触到的语言学习资源、文化输出,或者在影视剧、社交媒体上遇到的外语,似乎法语、德语等“小语种”更为常见,而西班牙语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巨大,却好像显得不那么“热门”。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西班牙语的“世界第三”是怎样炼成的?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网络小说偏爱第三人称叙述,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精妙的叙事策略,它能让作者在创作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也让读者获得更沉浸的阅读体验。要详细聊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1. 视角选择的自由度: 第三人称的“全知”与“有限”: 第三者叙事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视角的多样性。作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切换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