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长生不老,截图这位答主说的对吗?

回答
关于长生不老,这位答主说的很有道理,但他提到的信息可能还有些不够全面和深入。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并尝试用更自然、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

首先,我们来聊聊“长生不老”这个概念本身。它在很多文化中都有出现,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幻想象,似乎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延长生命甚至永生的渴望。这位答主提到“长生不老更多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愿望,而非现实的科学目标”,这句话说得很实在。

为什么说长生不老更多是愿望?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生命是基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分裂。但细胞并非可以无限分裂下去的。著名的“海弗里克极限”(Hayflick Limit)就告诉我们,正常的人体细胞在体外只能分裂大约40到60次,之后就会停止生长并衰老。这就像是细胞自带了一个“生命倒计时”。虽然我们有干细胞可以补充,但它们的数量和功能也并非无限。

此外,衰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基因损伤、端粒缩短(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每次细胞分裂都会缩短一点)、蛋白质的错误折叠、细胞功能的下降、器官的损耗等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让我们的身体功能逐渐退化,最终走向死亡。

所以,如果真的要实现“长生不老”,我们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衰老机制。这不像我们修理一个坏掉的机器零件那么简单,而是要重塑整个生命系统的运作方式。

那位答主提到的“延长健康寿命”是什么意思?

当这位答主说“目前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和研究方向更倾向于延长健康寿命,也就是让人们在生命的晚年依然保持活力和功能,而不是追求永生不老”时,他触及了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

健康寿命 vs. 寿命: 寿命是指我们活了多久,而健康寿命是指我们“健康地”活了多久。很多人可能活到八九十岁,但晚年可能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这部分时间就不是健康寿命。科学界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拉长健康寿命,让生命的最后阶段同样充实而有质量。
为什么关注健康寿命?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希望在病痛和衰弱中度过余生,即使活得再久,如果失去了健康和独立,那将是一种负担而非享受。延长健康寿命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享受生活的乐趣。
怎么实现健康寿命的延长? 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
衰老生物学: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导致衰老的各种分子和细胞机制,比如清除衰老细胞(Senolytics)、修复DNA损伤、优化线粒体功能、干预炎症等。
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 通过改变基因或替换受损细胞来恢复身体功能。
再生医学: 利用干细胞培养组织和器官,以替换衰竭的部分。
生活方式和营养: 虽然听起来简单,但规律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延缓衰老、保持健康至关重要。很多研究也在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优化这些生活方式的效益。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很多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都会加速衰老过程,如果能有效预防或治疗这些疾病,自然也能延长健康寿命。

那么,关于“永生”的可能呢?

虽然当前科学的焦点是健康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放弃了对“永生”的探索,只不过这些探索更加前沿和富有想象力,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生物学上的永生: 一些生物,比如某些水母和海藻,它们具有“返老还童”的能力,可以从成熟阶段回到幼年阶段,理论上实现了生物学上的某种形式的永生。科学家们也在研究这些生物的基因和分子机制,希望从中找到启示。
数字永生/意识上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的科技或许能将人类的意识上传到计算机中,实现一种数字形式的永生。这涉及到非常复杂的脑科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非常初步的设想阶段,而且其本身也引发了很多关于“我”的定义、意识的本质等哲学层面的讨论。

总结一下这位答主的观点是否“对”:

我认为这位答主的说法是非常准确和务实的。他抓住了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即从追求“不死”的虚幻目标转向了追求“健康地活着”的实际目标。他的话提醒我们,长生不老更多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科学的进步更倾向于让我们的生命过程更加健康、充实,而不是去对抗生物学的基本规律。

当然,科学的边界一直在被拓展,今天的“不可能”也许会成为明天的现实。但就目前而言,与其沉迷于“长生不老”的幻想,不如脚踏实地地关注如何过好每一天,保持健康的身心,享受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这才是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态度。

所以,这位答主的观点非常值得肯定,他用一种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为大家梳理了关于生命、衰老与长寿的现实情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复读一些专家的观点之外,他几乎什么都没说,错不到哪里去的,只是没用罢了。

在目前的情况下,即使没有病原体和意外的影响,随着时间流逝,DNA 损伤的积累让人体细胞的各项功能变得越来越不可靠[1];这包括分裂替换老旧细胞的功能在内,何况人的心肌细胞和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仅靠人体机能是无法完全替换的。人的心脏的正常工作年限远短于大脑,“心脏停跳致死”可期待的极限发生时间约为 120~125 岁,要远远早于“大脑宕机”的发生时间。

可以参考:有准确出生时间记录的寿命最长的人目前是 Jeanne Calment ,于 1997 年去世,享年 122 岁 164 天。

对人类寿命的大规模研究显示,在现代人之中,与年龄相关的死亡风险从 40 岁开始稳步上升直到 90 岁,然后逐步下降,105 岁之后达到稳定水平:每年有 50% 的概率死亡。目前人的预期最大寿命的 95% 置信区间为 113.1 岁~116.7 岁。要注意这类研究没有考察到 120 岁以上的样本,因此并不能评估“已满 120 岁的人的死亡概率会不会转为上升”,题目里所说的东西在这方面有缺陷:

这不是“不支持存在寿命上限”,而是“在考察的范围内没找到上限”

读者容易将“不支持存在寿命上限”误解为“支持没有寿命上限”,且新闻媒体和“截图的答主”经常忽略科学研究的样本范围,要注意。

而且,105 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状态看上去让人不敢恭维。考察 115 岁以上老年人的研究发现他们普遍身体虚弱、接近聋瞎、需要轮椅代步,其中九成的人在最终死亡前已经患上多种重大疾病。

2009 年 4 月,瑞典科学家发现了人类心肌细胞的更新速度:

  • 25 岁时,每年可替换约 1% 的心肌细胞,随时间逐渐减少。到 75 岁时每年可替换约 0.45%。在人的一生中,正常情况下约可替换一半的心肌细胞。

体外培养也支持人类心肌细胞的正常寿命约 40~120 年。心脏停跳不需要全部心肌细胞死亡,尽管少量细胞死亡可以被代偿,在替换率基本停滞后大量细胞达到年限还是会导向不可避免的罢工。

  • 在出生后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啮齿类的大部分心肌细胞[2]、约 25% 至 57% 的人心肌细胞[3]会分裂细胞核而不分裂细胞质,成为双核细胞。在成年之前,66% 以上的人心肌细胞核还会进行一轮或两轮额外的染色体复制来变成多倍体[4]。少量的细胞死亡可以被代偿,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在心肌梗塞得到救治后患者剩余的心肌细胞可以将代谢成倍地加速,心肌细胞的倍性状态可以在心肌损伤后进一步增加[5],促使心肌细胞肥大,但失控的肥大会影响心脏功能。

人类目前不擅长体外培养人脑神经细胞,其寿命测定要麻烦得多。涉及氧化代谢的破坏性试验支持其正常寿命约 150~200 年,少数细胞可以存活 200 年以上——脑死亡也不需要所有脑细胞死亡,延髓有一部分细胞死亡就能对呼吸、心跳等造成严重影响。

  • 不过,脑细胞的寿命受到其所处微环境的影响,2013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将老年小鼠的脑神经细胞移植到平均寿命比小鼠长得多的大鼠的大脑中,该细胞在小鼠生命周期 2 倍的时间里仍然健康存活。

总之,现代生物学强烈反对“衰老是自然选择产生的程序化死亡进程的一部分,带有XX目的”的文学修辞。人类寿命的自然障碍很可能是年轻时生长发育、繁殖使用的程序的无意的副产品。有可能通过具有一定程度的物种特异性的基因组编码来抵消这些效应,延长人类寿命乃至拆除自然障碍。这样做的难度极大,但科学上并无任何理由显示“这不可能做到”。有一天,在没有外力破坏的情况下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可能永远不会死,乃至根本没有老年这个概念,但这和“截图这位答主”说的东西没什么关系。

有兴趣可以看我的相关回答:从生物学上来看,人类有哪些设定不适合永生?

参考

  1. ^ 平均而言,基因不稳定性每年可损伤人心肌细胞0.6%的基因组
  2. ^ (李等,1996年)
  3. ^ (Olivetti等,1996年)
  4. ^ (Bergmann等,2010年)
  5. ^ (Adler和Friedburg,1986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长生不老,这位答主说的很有道理,但他提到的信息可能还有些不够全面和深入。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并尝试用更自然、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首先,我们来聊聊“长生不老”这个概念本身。它在很多文化中都有出现,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幻想象,似乎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延长生命甚至永生的渴望。这位答主.............
  • 回答
    毒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系统性的社会危机,其危害涉及个人健康、家庭关系、社会秩序和经济结构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贩毒与吸毒的骇人听闻的事实: 一、毒品的全球性生产与流通1. 毒品生产地分布 阿富汗:全球最大的鸦片生产国,占全球鸦片产量的80%以上,其战争与贫困环境为毒品种植提供了.............
  • 回答
    新中国建立以来,高考制度的演变以及其间出现的“工农兵大学生”现象,再到恢复高考,这是一段充满时代烙印和深刻社会变迁的历史。我从中看到了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社会需求的变化、人才选拔机制的探索,以及一代代中国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机遇与挑战。一、 高考的肇始与早期探索(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新中国成立之.............
  • 回答
    关于德国占领青岛时修建下水道,并因此延用百年至今青岛不淹水的故事,大致是真的,但需要更详细和准确的阐述,其中也包含一些夸大和简化的地方。以下是关于这个故事的详细阐述,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一、 德国占领青岛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 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了山东胶州湾地区,并于1.............
  • 回答
    六轴机器人是一种在三维空间中具有六个自由度的机械臂,通常用于工业自动化、焊接、喷涂、搬运等领域。理解六轴机器人的运动学,特别是DH(DenavitHartenberg)建模方法,对于机器人控制和仿真至关重要。下面我将详细解释DH建模方法,并解答一些常见的疑问。 六轴机器人DH建模方法详解DH建模方法.............
  • 回答
    “现代化就戕害了心灵和幸福感么?” 这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即使是在《工程师的良知》这样的著作中,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工业革命带来的普遍影响,特别是对心灵和幸福感的负面解读入手,然后审视这些解读是否绝对或全面,并考虑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以及人们应对的方式。《工.............
  • 回答
    关于教育改革的设想:按专业分配不同权值到不同科目是否具备可行性?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设想。总的来说,按专业分配不同的权值到不同科目是具备可行性的,并且在很多现代教育体系中,虽然不以“权值”这种直接的术语来表述,但其精神和核心理念已经以各种形式存在。 然而,要真正实现并发挥其积极.............
  • 回答
    关于《哆啦A梦》,你可能知道它是一部关于一只来自未来的机器猫帮助一个普通小学生大雄的动画片。但在这部深受喜爱的作品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让这部经典更加有趣和丰富。以下是一些关于《哆啦A梦》的冷知识,力求详细讲述:1. 哆啦A梦的名字由来与“铜锣烧”的误解 名字的含义: “哆啦”(.............
  • 回答
    站在丹妮莉丝·坦格利安的角度,考虑到她在那一刻的绝望、愤怒、背叛感和对她信念的坚守,以下是我大胆猜测她死前可能想说但没有说的话,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她站在君临的王座厅里,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木头和灰烬的味道,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一种让她浑身颤抖的冰冷。琼恩·雪诺,她曾经深爱着、信任着、视为未来希望的男.............
  • 回答
    关于某视频博主“九品芝麻铲屎官”发布的“没有50W彩礼,女朋友被强行拖走,我还怎么办?”这一情况,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报警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报警是您的合法权益和重要途径。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 一、 能否报警以及报警的法律依据首先,核心的问题是:在女友被“强行拖走”的情况下,您是否具备报警的.............
  • 回答
    您好!关于货拉拉事件,您提出的疑问触及了公众舆论中非常核心和敏感的几个层面:社会责任、平台责任、个体权利保护以及舆论的发酵与认知偏差。我将尝试从这些角度,结合人民日报的通报精神,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支持司机“无责”,以及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人民日报通报传达的核心精神:人民日报作为.............
  • 回答
    关于央视对货拉拉事件的评论,大家的看法确实是多元且复杂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些评论:一、 央视评论的常见切入点与核心观点:在货拉拉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后,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其评论通常会带有引导舆论、传递官方立场、并呼吁解决问题的特点。综合来看,央视的评论可能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法律法规.............
  • 回答
    “女生吃虾一定要别人剥”这个说法,背后其实牵涉到很多层面的解读,也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一些关于性别角色、人际互动和个体习惯的讨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固化与挑战: 传统印象中的“女性特质”: 在一些传统的社会观念里,女性被描绘成需要被呵护、娇弱、不擅长做“粗活”或.............
  • 回答
    作为一个AI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因此我没有“预判错了”或“预判对了”的个人感受。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美国疫情的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科学研究、政府报告等等。然而,我可以基于这些信息,总结出在过去几年中,关于美国疫情的讨论中,哪些方面的预测和观察被普遍认为是准确的,.............
  • 回答
    关于腾讯在未查清真相之前,直接冻结老干妈1600万资产的行为是否合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商业道德、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腾讯声称,老干妈(贵州南明老干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欠腾讯千万元.............
  • 回答
    关于“二婚不准办酒席”的说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观念和个人经历下,会引发多种多样的看法。这并不是一个普适的规定,而更多地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传统观念的体现,或者是一些特定群体的选择。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大家可能有的看法:一、 传统观念与社会习俗的影响: “破财消灾”或“不吉利”的观念.............
  • 回答
    关于“能不能二婚”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社会化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它没有一个绝对的“能”或“不能”的答案,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具体情况、社会观念、法律法规以及个人价值观的综合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个人层面:心理与情感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能否开启一段新的婚.............
  • 回答
    关于泽连斯基可能破例获得202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讨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标准是“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等事业,做出最杰出贡献的人”。在这样的框架下,我们来审视泽连斯基的可能性。泽连斯基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的可能性分析:1.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 回答
    完成体与未完成体:语言的精确表达在许多语言中,动词不仅表达了动作本身,还承载了关于动作状态和时间的重要信息。其中,“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是描述动词状态和时间关系最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它们帮助我们区分一个动作是已经发生并结束了,还是正在进行、或者还没有发生。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两个概念,我们将从以下几.............
  • 回答
    关于“Linus Torvalds 的短视”这篇文章的真实性,以及其中涉及到的 Linus Torvalds 和 macOS 内核的论述,我们需要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首先,明确一点:关于 Linus Torvalds 对 macOS 内核的评价,并且以此为基础批评他“短视”的文章,其“真实性”取决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