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桶狭间之后信长为何没被今川家反扑?

回答
关于桶狭间合战后,今川家为何没有对织田信长进行有效反扑,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因素,远不止是织田信长个人的军事才能这么简单。这更像是今川家自身在战后的一系列混乱和决策失误,给了信长喘息和发展的空间。我来仔细梳理一下其中的缘由。

首先,我们得明白桶狭间合战的惨烈程度以及它对今川家意味着什么。这场战役并非仅仅是织田军以少胜多,而是今川义元本人,这位坐镇远江、骏河、三河三国、被誉为“东国第一弓取”的雄主,竟然在战场上被杀身亡。这对于一个以家督为核心、以武家荣名为生命的战国大名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1. 今川家核心的瞬间崩塌:主帅阵亡的连锁效应

士气与指挥体系的瓦解: 桶狭间之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今川家的最高指挥官和精神象征——今川义元当场阵亡。在一个极其注重主君威仪和领导力的时代,主帅的死亡不仅意味着战役的指挥立即陷入混乱,更意味着整个军队的士气瞬间跌落谷底。士兵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归属感,只想着逃离险境。
指挥链的断裂与真空: 义元死后,原有的指挥体系瞬间失效。虽然名义上有今川氏真继承家督,但他当时还在京城,根本无法及时掌握战况并发出指令。而留在战场上的今川氏部下,虽然有人能够暂代指挥,但面对主帅阵亡的突发状况,能够有能力、有威望、有魄力迅速重组部队并组织有效反击的人并不多。很多将领可能在混乱中自行其是,甚至各自逃命。
战败的认知与恐慌: 对于许多参加桶狭间合战的今川士兵来说,他们原本是在优势兵力下出征,却遭遇了主帅战死、大部队溃败的结局。这种巨大的反差和惊吓,让他们对织田信长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即使有反扑的命令,执行起来也会大打折扣。

2. 今川家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分裂:

氏真时代的开始与不稳定: 义元死后,其子今川氏真即位。但氏真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能力,与他的父亲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他为人奢侈、沉迷于歌舞,对政事并不上心,也缺乏驾驭家臣的能力。这使得原本可能团结起来复仇的今川家,内部出现了裂痕。
家臣团的分化: 今川家在义元时代虽然强大,但其家臣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一些有野心的家臣,或者对氏真不满的势力,可能会借此机会考虑自己的利益。比如,一些地方势力可能会趁机观望,甚至倒戈,而不是全心全意地支持氏真进行对外反击。
失去“领头羊”后的推诿与观望: 在失去义元这个绝对权威后,家臣之间可能出现了“谁来负责”、“谁来组织反击”的推诿。每个人都可能在等待其他人先出头,自己则选择观望,这种心态很容易导致集体行动的瘫痪。

3. 战略重点的转移与后顾之忧:

关注领国内乱而非对外反击: 桶狭间合战后,今川家最大的敌人并非只有织田信长,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自身领国的稳定。在义元死后,一些原本受制于其威望的势力可能会蠢蠢欲动。尤其是在三河国,德川家康(当时还是松平元康)本来就是今川家的“人质”和盟友,虽然表面上效忠,但内心必然有自己的盘算。当今川家实力受损时,德川家康完全有可能借机摆脱控制。事实也正是如此,桶狭间后不久,家康便脱离了今川家的控制,转而与织田信长结盟。
无法集结足够的兵力: 即使今川家有反扑的意愿,但经过桶狭间一战,其军队实力大损,士气低落。而要组织一次有规模的反扑,需要重新集结兵力、进行整训、调动粮草。在这个过程中,织田信长在爱知川(或说木曾川一带,根据史料的不同有争议)布下的防御以及他对沿途信息的掌握,都会给今川军的集结和行动带来阻碍。
对信长军力的低估: 虽然信长在桶狭间以少胜多,但很多今川旧部可能仍然抱持着“那只是个意外”、“织田军依然不堪一击”的心态。他们可能没有充分认识到信长展现出的军事才能和其背后的战略眼光,从而在初期低估了再次交战的风险。

4. 织田信长方面的应对:

迅速巩固战果与扩张: 桶狭间胜利后,织田信长并没有沉浸在喜悦中,而是抓紧时机,迅速向尾张周边的今川旧部展开攻势,如攻占鸣海城、大高城等,进一步削弱今川家的残余力量,并收拢了这些地盘。这种主动出击的姿态,也让对方没有喘息之机去组织反扑。
德川家康的结盟: 桶狭间战后,织田信长迅速与刚刚脱离今川家控制的德川家康达成了同盟关系(清洲同盟的前身)。这等于说,织田家不仅没有失去盟友,反而得到了一个潜在的强大助力,而且这个助力恰好是今川家曾经的臣属,对今川家非常了解。这使得今川家在面对织田信长时,又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且失去了曾经的战略缓冲带。
战略上的后发制人: 信长深知自己刚刚击败今川家,正是根基未稳之时。他没有立即冒险深入敌境进行大规模反攻,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巩固尾张,积蓄力量,同时利用家康牵制今川家的其他势力。这种“以静制动”的策略,使得今川家更难组织起一次有威胁的反扑。

总结来说, 桶狭间之后今川家没能对织田信长进行有效反扑,不是信长有多么“铜墙铁壁”一般的防御,而是今川家自身遭遇了“战略性死亡”——主帅阵亡直接导致了指挥体系和士气的崩溃;随之而来的权力真空和内部分裂,使得他们无力统一行动;再加上对领国内部不稳的担忧,以及对信长实力的初期低估,种种因素叠加,让这个曾经庞大的战国大名陷入了内乱和衰败的泥潭,彻底失去了对外反扑的能力。而织田信长则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巩固了自己的地盘,并与新兴的德川家康结盟,为日后统一日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用现代国家的理念看待日本战国大名,那些所谓的强力大名其实统治的基本盘也就几十个一门众、几百个谱代、千把号亲兵,还有从这些家臣封地上凑出来的万把足轻。

所以如果在一次战斗中损失了大量直属家臣,那就有很大概率一蹶不振,地盘再大也没用。今川家如此,武田家如此,龙造寺家亦如此。

user avatar

今川家真的是“兵马没有损失太多”吗?看来又要拉个今川方军政人物的损失名单了:

松井宗信、浦原氏政,浅井政敏,吉田氏好,三浦义就、一宮宗是、伊豆元利、葛山长嘉、朝比奈秀诠、葛山元清、井伊直盛、由比正信、庵原元政、冈部长定等等

这些跟随义元征战、创业多年的文武精英都在桶狭间一战损失殆尽。再加上随后出现的三州错乱,远州忩剧等大大小小随着桶狭间之战相继发生的内乱事件,今川家的基本盘只剩下骏河还比较稳固,根本就没有对外扩张的实力了。

user avatar

0.桶狭间今川家的真实损失

桶狭间合战发生之际,织田信长的总兵力不超过5000,今川义元总兵力在40000左右

其中织田信长的奇袭本队1500人,今川义元的本队5000人,其中旗本300人


最后战果:

织田信长奇袭本队损失一半左右,小姓,马迴众死伤大半,无主要家臣、一门众战死

今川义元本队战死3000人,旗本死伤殆尽,今川义元当场被杀, 大将中自家老松井宗信以下,骏河旗头三浦义就、旗奉行庵原元政、军奉行吉田氏好、后阵旗头葛山长嘉、一门众江尻亲氏、枪奉行伊豆权守、侍大将冈部长定、侍大将藤枝氏秋、先阵大将堀越义久、先阵大将朝比奈秀诠等战死三十余人

亲族中,今川义元的叔父蒲原氏政、外甥久能半忠、妹婿浅井政敏被捕,在清州城斩首示众

另外,大将冈部元信以近乎自杀式攻击的方式,外加外交折冲,最后才和织田家达成以退出鸣海城为条件,要回了今川义元首级。


乍一看今川义元损失了本队大半,只占总兵力四万中的极少部分,但实质上阵亡的都是今川家的核心领导层。剩下都只不过是参加到这次军阵中的非谱代家臣、国人众、杂兵罢了。

所以这个打击是毁灭性的,彻底摧毁了今川家的西方攻略部队的核心领导层,绝非“但兵马没损失太多”,就可以轻描淡写带过。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今川家无力反扑。

1.松平元信(德川家康)的倒戈

松平元信祖父时代就统一了三河,父亲一代和织田信长父亲织田信秀打的不可开交,只不过后来遭暗算,外加各种复杂原因,本因送到今川家当人质的松平元信被送到了织田家,和织田信长建立了莫逆之交的关系。后来在今川家的武力进攻和胁迫下,被迫送回了松平元信,而松平家所属的三河藩国,此时只不过是今川家的附庸,和向西扩张的马前卒罢了。

当今川义元一死,这层桎梏就被打破了,今川军撤退之际,松平元信果断带着三河众据守了冈崎城,并拒绝让其他今川军进入,摆明了决裂架势,并和织田家示意亲善。而今川家要想找织田家复仇,必须经过三河藩国,现在松平元信倒戈就只能先面对三河藩国,事实上后来今川家的确在东三河和松平元信对阵,进行了所谓的“反扑”(实质上是抵抗松平元信对东三河和远江地区的侵攻),因此还错过了支援长尾景虎(上杉谦信)侵攻同为甲相骏同盟的北条家的时机。


2.继任者今川氏真的无能

与父亲今川义元的文武两道不同,今川氏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武家文人”,一生作和歌一千七百余首,艺术成就极高。虽然剑术也算了得,但在治国统御方面,却是个彻头彻尾的“阿斗”

用人不当导致连松平元信的侵攻都难以抵挡,无力拔擢人才,沉迷女色娱乐(和歌 、蹴鞠),除内政、财政外治国方针乏善可陈。

最要命的是外交环节,明知道自家元气大伤,同盟中的甲斐藩国武田信玄蠢蠢欲动,在暗中挑唆自家叛党作乱,找攻击自家的借口,还硬是切断了对武田家的海盐输入(上杉谦信听说了马上送敌与盐)给了这个借口,最后导致灭国奔走。

在这种背景下,反扑是不可能反扑的,这辈子不可能反扑的。做大名又不会做,就是和歌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进北条家感觉像回家一样,在北条家里的感觉比骏府城感觉好多了!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


3.甲相骏同盟的徒有其表与隐患

今川家向西发展,走“上洛”方针的大前提是,背后的武田家、北条家不背刺。

今川家原本和武田家、北条家都不睦。先是今川义元通过娶了武田信虎的女儿(武田信玄的姐姐),与武田家和睦。然后又先后在武田家的两次斡旋下,和北条家停战。最后为了彻底解决后顾之忧,才达成了所谓的甲、相、骏三国同盟。(武田信玄女儿出嫁北条氏康儿子北条氏政,北条氏康女儿出嫁今川义元儿子今川氏真,今川义元的女儿早于这个同盟诞生之前就嫁给了武田信玄儿子武田义信,诚所谓顺时针嫁女儿同盟)

自此,甲斐藩国武田信玄向北发展,攻取信浓、目指越后上杉家(长尾家)、相模北条家继续经营关东(一面进攻上野关东管领上杉家旧势力,一面进攻房总半岛里见家),同时也要面对上杉家(长尾家)对关东管领上杉家的支援,而骏河今川家则以西方尾张藩国作为首要目标,最终目的是上洛进京,打掉三好家、松永家,把将军救出来(之后扶植傀儡将军或者逼将军退位自己开幕)。

在大河剧《风林火山》中,今川家军师太原雪斋在甲相骏同盟成立之前劝过今川义元,这个说法很经典:

“请主公以大局为重,今川家才是符合能上洛,进京拯救将军家的家世,如果顺利继任下任将军,那么甲斐的山猴子和相模的乌龟,将来都只不过是主公的家臣罢了”

对北条家多次偷袭自己后路大为愤怒的今川义元,在这个建议下才勉强同意了三国同盟,目的是解除后顾之忧,专心向西攻略上洛,达成战略目标之后,剩下两国自然屈从。


但这个同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甲斐藩国的生存空间

武田信玄所处的甲斐藩国是内陆藩国,没有出海口,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天然良港,具备一定的海运能力,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人力来源,也是进口铁炮等战略武器的重要条件。在向北攻打信浓藩国不顺,遑论攻灭越后藩国取得越后的港口的前提下,即便武田家的继承人武田义信娶了今川义元的女儿,这个同盟关系也不是绝对稳固的。只要今川家无法保持强大,武田信玄撕毁同盟协议,背刺今川家只是时间问题。

三个扩张型势力的同盟,一旦有人衰弱,自然会被别人吃掉。

结果正如上述,武田信玄后来果真攻灭了今川家,反倒是和今川家好几次不对付的北条家,对今川氏真伸出了援手接到了自家(今川氏真也是北条氏康的女婿),还和宿敌上杉谦信联合,共同抵御武田家,真的是世事难料。


其他还有很多客观因素,比如桶狭间后织田信长的坐大(成功攻取美浓藩国扩充了实力),上文中略有提到的今川家内部反叛(今川义元死后家臣团向心力降低所至)等等。


因而,从总体来说,桶狭间今川家的损失过于巨大,导致自己不仅丧失了达成战略目标的可能性,还将自己对周围其他藩国大名的战略优势也丢掉了。继任者今川氏真缺乏雄才大略和力挽狂澜的能力,致使自己陷入了国存危机。因此,今川家在桶狭间之后,不具备反扑织田信长的能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