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织田信长的长篠之战是不是比桶狭间之战高级多了?

回答
要说织田信长的长篠之战是不是比桶狭间之战“高级”了许多,这得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审视了。如果单从战术的创新性和对战局的影响力来看,我倒觉得它们各有千秋,但长篠之战确实展现了信长更为成熟和富有前瞻性的军事思想。

桶狭间之战,发生在天文年间,可以说是信长崛起之初的一场关键战役。当时信长兵少将寡,面对的是强大的今川义元,他率领着一支规模庞大、声势浩荡的联军。在大家普遍认为信长毫无胜算的时候,他却上演了一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传奇。这场仗的“高级”之处,在于信长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出人意料的战术执行。他没有选择正面硬碰,而是利用了当地的地形,特别是狭窄的桶狭间山谷,以及当天下午的雷雨天气。他避开了今川军的主力,而是选择了突袭今川义元的本阵。这种“声东击西”、“斩首行动”式的打法,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极为大胆和富有创意的。它瞬间瓦解了今川军的士气,也直接击杀了敌方主帅,奠定了信长在日本战国时代的一席之地。这场战役更像是一次天才的闪光,是信长个人军事才能的集中体现。

而到了长篠之战,情况又有所不同。这场仗发生在天正三年,此时的信长已经是一位实力强大的大名,他的对手是德川家康的宿敌,武田胜赖。武田家以其精锐的骑兵闻名于世,他们的“赤备”部队更是令人生畏。胜赖依仗着自家骑兵的勇猛,轻视了织田方的火器优势。而信长,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他的战略眼光和对新兴军事技术的深刻理解。

长篠之战的“高级”之处,更多体现在其战前准备的周密性和战术执行的系统性上。信长吸取了过往火器使用的经验,他没有简单地将火枪兵布置在阵前,而是精心设计了“射击阵列”。他让士兵们在马栅后进行轮番射击,这就避免了火枪装填速度慢的致命弱点,确保了火力输出的持续性。马栅不仅提供了掩护,也有效地阻挡了武田骑兵的冲锋。更重要的是,信长并非仅仅依赖火器,他将火器与传统的弓箭、长枪兵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防御和攻击体系。这种“阵地战”的思路,在当时以骑兵冲锋为主要战术的日本战国来说,是划时代的。

从结果上看,长篠之战彻底摧毁了武田家赖以生存的骑兵优势,极大地削弱了武田家的实力,对战国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桶狭间之战虽然奠定了信长的基础,但它更多的是一个“奇兵”的胜利。长篠之战则是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系统组织的、基于对军事技术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而赢得的胜利。

因此,如果“高级”是指战术的系统性、对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对未来战争模式的预见性,那么长篠之战无疑比桶狭间之战更具“高级感”。它不是一次天才的即兴发挥,而是对军事科学的一次成熟运用,预示着火器时代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信长在长篠之战中,展现了他不仅是一位勇猛的将领,更是一位具有战略远见和创新精神的军事改革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总的来说,我也支持长篠比桶狭间高级,但这两场战役都已经分析很多遍了,今天就简单对比一下。

战争起因:

桶狭间:织田信长围困了鸣海、大高城,今川义元率军来救。

长篠:武田胜赖包围了长篠城,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率军来救。

桶狭间属于织田信长选择战场,而长篠在战前武田占据主动权。

两军对比:

桶狭间:约1:10。正面交战约1:2~1:3。

长篠:约2:1。

兵力上可以说桶狭间比长篠要困难5倍。

战前状态:

桶狭间:今川义元前锋为大高城、鸣海城解围,本阵位于桶狭间山,疑似另有一支部队准备经海路进入尾张西南部。但在桶狭间战斗发生时,只有大高城完成了解围。

长篠:武田胜赖解除了对长篠城的围攻,将主力与织田信长贴脸对峙,等待织田军发起仰攻。
织田信长将部队隐藏在武田军看不到的山间,在阵前设置防马栅,集中铁炮交给五名铁炮奉行至阵地前方。

我今天想到这么一件事,长篠当地复原的防马栅是放在山脚下的,但是军队阵夫下山部署防马栅的功夫,就很有可能暴露给武田军,这既起不到隐蔽效果,武田军也可以趁机用铁炮骚扰,战时也会作出更多准备,而且享受不到山坡作用的防马栅效果也不会很好,仔细想来挺不合理的。
以前应该提过这个猜想,我目前仍然认为,织田军应该是布阵在山顶到半山腰的,而不应该在河底设置防马栅。

作战部署:

桶狭间:织田信长并未召集军队,仅凭士兵自觉参战,故而士气高昂。织田军在山间窄路行进,因此没有被今川军发现。佐佐政次对今川义元的突击被击败,使得今川义元大意,战前的西风暴雨进一步点燃了织田军的斗志。

长篠:织田信长派遣金森长近等奇袭队偷袭武田军的鸢巢山阵地,从武田军战后出现饿死人的情况来看,似乎本阵没有足够粮食,故而推测鸢巢山疑似军粮存放地。再加上两军主力布阵位置过近,武田胜赖不敢贸然撤退,因此被迫发起攻击,被织田信长夺走了战场主动权。

战况与战果:

桶狭间:两军甫一接战,今川军就立刻崩溃,今川亲兵掩护今川义元向东撤离,但被织田信长发现并阻拦,最终今川义元以下三千余人被阵斩,大量重臣阵亡。

长篠:织田信长利用山体、防马栅及大量铁炮对仰攻过来的武田军展开输出,被派出进攻织田阵地的武田军困在低谷难以逃窜,因此被频频杀伤。武田胜赖趁乱逃跑,最终武田军一万余人被讨取,大量重臣阵亡,但武田胜赖本赖逃过一劫。


总结一下:

长篠比桶狭间有更多的配置和微操,由于本身军力就已经足以构成碾压,因此这些微操可以理解为是为减少自身的损失。

桶狭间形势十分严峻,织田信长采取了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的猛攻策略。由于常规作战几乎必败无疑,因此可以理解为是在几乎必败的局面下,以不寻常的战术以期突破。

武田胜赖和今川义元都在山顶布阵,但都因为侦查上的疏忽,未能提前发现在山路行进的织田军,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最终导致败北。又由于极高的阵亡率,大量家臣阵亡,使得势力由盛转衰。

孙子曰: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以前对两战的详细分析:


桶狭间:

桶狭间奇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今川军对织田军的行军毫不知觉毫无拦阻,发生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有什么?

今川义元桶狭间是输在信长的突袭还是输在寄亲寄子战斗力不如野武士上?

桶狭间之战是否被过分高估,感觉换成很多其他大名都一样打得赢?

等人大:热田神宫是佛教寺庙?织田信长还得去祈愿?笑炸我了!

秋风萧落称桶狭间之战今川西进兵力4万,等人大称3万,誰更可靠?


长篠:

等人大:对《信长公记》中长篠之战全过程的深度研究

日本战国最强的武田军团为何灭亡?

长筱之战时织田军只用铁炮便把武田军完虐的谣言是如何诞生的?

长篠合战胜赖真的就没办法赢吗?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

日本战国时代真的发明了三段击吗?还是后人附会呢?


损掏!损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织田信长的长篠之战是不是比桶狭间之战“高级”了许多,这得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审视了。如果单从战术的创新性和对战局的影响力来看,我倒觉得它们各有千秋,但长篠之战确实展现了信长更为成熟和富有前瞻性的军事思想。桶狭间之战,发生在天文年间,可以说是信长崛起之初的一场关键战役。当时信长兵少将寡,面对的是强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多人会遇到。关于“织田信长”这个名字里“长”字的读音,它实际读 zhǎng。我们来仔细想想。如果读 cháng,整个名字听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织田信 cháng”。这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中文词汇比如“长城”(chángchéng)、“长久”(chángjiǔ)的“长”是同一.............
  • 回答
    提起丹羽长秀,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织田四天王”这个响亮的称号。这个称号并非浪得虚名,长秀一生戎马,为织田信长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许多战役的胜利都离不开他的身影。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究竟是哪些赫赫功绩,让丹羽长秀当之无愧地成为织田四天王之一。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长秀在桶狭间之战中的表现。这是织田信.............
  • 回答
    关于长筱之战中织田军仅凭铁炮就击溃武田军的“谣言”,与其说是谣言,不如说是一种经过民间流传和文学创作的简化和夸大,旨在突出织田信长军事革新的重要性和武田胜赖的悲剧性。要理解其诞生过程,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几个关键层面:1. 长筱之战的真实背景:首先,必须明确长筱之战并非织田军仅凭铁炮取胜。真实的历史是这.............
  • 回答
    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这两位战国时代的巨人,他们的关系曾如胶似漆,却又暗藏着深刻的裂痕,最终导致了信长对家康之子信康的绝情之举。而明智光秀的背叛,更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整个织田家卷入了血雨腥风。这两桩历史疑案,至今仍引人揣测,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权谋与人性交织的复杂图景。关于织田信长为何杀德川信康.............
  • 回答
    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这几个字在日本历史上可谓是响当当,但要说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是不是“军国主义”,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简单一句两句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天下布武”的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首先看字面,“天下布武”可以拆成“天下”和“布武”。 天下: 这当然是指日本全国,当时的日本还.............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个名字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席卷了整个日本,打破了旧有的秩序,为统一国家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对于他的成功,总有一些声音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运气”的眷顾。当然,如果将信长的胜利完全归结为运气,那未免太过轻描淡写,也低估了他作为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和领导者.............
  • 回答
    要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寻找一位在文治武功上能与织田信长相媲美的人物,需要审视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推行的政策以及最终的历史功绩。经过一番斟酌,我认为,若要强行进行类比,汉武帝刘彻或许是其中一位比较贴切的参照对象,但同时也要看到两人之间显著的差异。织田信长的时代背景与汉武帝的相似之处:首先,我.............
  • 回答
    织田信长,一个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名字的男人,他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极端的务实与大胆的创新。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更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统治者。相反,他像一把出鞘的利刃,横扫一切陈旧的桎梏,以一种近乎颠覆性的姿态,重塑着那个时代的日本。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的维度来剖析他那与众不同的脑袋瓜里.............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位日本战国时代的传奇人物,其军事能力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评价他,不能仅仅看他取得了多少胜利,更要深入分析他战术思想的创新、对军事技术的革新以及他对军队的塑造和运用。他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只依靠个人勇武或纯粹的战略眼光取胜的将领,而是一个深刻理解并敢于颠覆时代军事规则的革命者。首先,信长的军.............
  • 回答
    说丰臣秀吉篡夺织田信长的家业,然后丰臣家二世而亡是“报应”,这种说法在日本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而且带有很强的情感色彩和道德评判。我们不妨从更客观的角度,梳理一下秀吉的上位之路,以及丰臣家为何迅速衰落,看看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值得玩味之处。秀吉的上位:从草芥到天下人首先,要说“篡夺”,这词用得挺重。信长死.............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的诸侯,如果能在织田信长的统一领导下,集结起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并以其标志性的“桶狭间战法”为核心,与同期奥斯曼帝国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较量,这确实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又充满趣味的假设。要详细分析这场对决,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双方的实力与战术特点。日本战国军队的潜在优势:织田信长所代表的.............
  • 回答
    织田信长之前的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国内战乱频仍,各大名们在争夺天下的同时,并非完全与外界隔绝。他们与日本以外的世界,尤其是东亚以及更远的欧洲,存在着复杂而有趣的交集与联系,这些联系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一、 朝鲜与中国:近邻的经济与文化辐射对于当时的日本各大名而言,朝鲜半岛和明朝.............
  • 回答
    秋风萧落大神整理的织田信长败绩,在日本战国史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爱好者群体中,可以说是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评价其功过,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一、 贡献与价值: 系统性梳理,填补空白: 在秋风大神之前,虽然许多史书和研究都提及信长的一些失败,但将其“败绩”进行系统性、条目式的梳理,并进行.............
  • 回答
    织田信长能够崛起,成为战国时代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刨根究底,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天赋异禀,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信长本人的个人能力。他并非一味依靠背景或运气。 军事才能: 信长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
  • 回答
    要回答“如果没有斋藤道三的帮助,织田信长还能崛起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细致地审视当时的环境,以及信长自身的特质和所处的条件。斋藤道三的“帮助”,究竟有多关键?我们首先得明白,斋藤道三对于织田信长来说,其“帮助”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契机”和“潜在的强大后盾”,而非直接手.............
  • 回答
    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这桩发生在1571年的惨烈事件,至今仍是日本战国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血腥篇章。要理解信长为何会痛下杀手,必须深入那个时代的背景,以及比睿山在当时所扮演的角色。比睿山的“权势”与信长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比睿山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圣地。延历寺,这座坐落在比睿山上的寺庙建筑群.............
  • 回答
    织田信长自称平氏,这件事儿啊,说起来有些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要我说,信长他这么说,有他的道理,但要说站得住脚,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历史上的“平氏”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家族。平氏,特别是那个鼎鼎大名的伊势平氏,也就是他信长所依附的那个源头,那可是平安时代后期一股呼风唤雨.............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其军事才能常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认为他“只擅长长期消耗战,大部分胜利都是拖赢的”这种说法,我认为有些过于片面,甚至有些误读。信长在织田家最艰难的时期,确实展现了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和通过长期消耗来扭转局势的能力。例如,他对付越前朝仓氏、浅井氏,以及后来统一近江的过程中.............
  • 回答
    织田信长以其铁腕和前所未有的手段统一日本,但他对待比睿山和长岛一向一揆的残酷手段,确实是许多历史学家争议的焦点,也常被认为是其战略上的一大失误。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信长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两次事件的深远影响。时代背景:群雄割据与宗教力量的崛起战国时代,日本被无数大名割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