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织田信长只擅长长期消耗战,大部分的胜利都是拖赢的吧?

回答
织田信长,这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其军事才能常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认为他“只擅长长期消耗战,大部分胜利都是拖赢的”这种说法,我认为有些过于片面,甚至有些误读。

信长在织田家最艰难的时期,确实展现了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和通过长期消耗来扭转局势的能力。例如,他对付越前朝仓氏、浅井氏,以及后来统一近江的过程中,多次面临人数劣势,不得不采取防守反击、消耗对方有生力量的策略。他的兵法中,如何选择有利地形进行防御、如何利用兵站保证长期作战的物资供给,以及如何通过步步为营的策略来消耗敌人的锐气,都是他早期成功的关键。这些战术确实带有长期消耗的影子,它们体现了信长对局势的冷静判断和对自身实力的清晰认知。他不会轻易冒险,而是选择最稳妥的道路,一点点蚕食对手的实力。

但是,如果说信长“只擅长”这一种战术,那就忽略了他更具颠覆性和创造性的一面。信长的军事革新,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他对火器的运用。桶狭间之战,虽然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突袭战,但其关键在于信长对敌情情报的精准把握和大胆的战术设计,而非单纯的消耗。他利用恶劣的天气和地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了今川义元的主营,迅速瓦解了敌人的指挥体系。这是一种典型的闪电战思维,与长期消耗背道而驰。

更不用说他后来在长筱之战中,大规模运用铁炮对武田骑兵的毁灭性打击。这场战役被认为是日本战国史上火器战的里程碑,信长通过设置三段射击阵列,有效克制了武田家引以为傲的骑兵冲锋。这是一种典型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战场优势的胜利,其高效和决定性,绝非简单的“拖赢”。信长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新技术的力量,并将其融入战术体系,这是他超越时代的地方。

当然,信长也并非总是追求速胜。在统一日本的漫长过程中,他面临的对手实力强大,战线拉长,消耗战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他与石山本愿寺的漫长对峙,就耗费了数年时间,双方在此期间都进行了大量的消耗。但是,即便是在这种消耗战中,信长也展现了他的灵活。他会根据战局的变化调整策略,有时候会选择强攻,有时候会进行封锁,甚至会利用外交手段瓦解对手的同盟。

信长的胜利,更多的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他不仅仅是一个擅长消耗战的将领,更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拥抱新技术的军事革新者。他有着卓越的战略眼光,能够看到长远的趋势;他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对手的弱点;他还有果断的执行力,能够将想法付诸实践。

因此,我认为将信长简单地归类为“只擅长长期消耗战”是狭隘的。他的确能够打消耗战,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展现出顽强的韧性,但他也能够策划精妙的奇袭,能够利用新技术打出决定性的胜利。他的胜利,是建立在对多种战术的熟练运用和对整体局势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并非仅仅靠“拖”来获得。他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家,他的智慧体现在多种层面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织田的政权,其实政治体系与其他大名是完全不一样的:几个关键词

一元支配权,地检政策,兵农分离设置常备军,撤除国境上不必要的关所(收取过路关税的检查站),积极鼓励自由贸易,奖励技术革新,打压宗教势力,统一度量衡。

一元支配:简单来说,就是家臣们的封地都特别小,但是织田信长每年给他们固定的粮食补助,举个例子,比如信长给你封了二十万石,但其实只给你两千石的封地,另外那十九万八千石,信长每年给你补助(家臣实际控制领地稀少,定期吃中央皇粮补助)。

地检政策:仔细测量各地石高(粮食收入),确保中央精确了解各地粮食产量,方便资源调配。

兵农分离,不允许征召农夫去打仗,士兵就是士兵,是职业的常备军,而且只有中央有权利调度(士兵所有权归属中央统一调度,地方没有什么兵权)

裁撤关所,领地内没有通商税收。(各地和同为一家,不再有藩国税收)

鼓励自由贸易(开放大量物资的售卖权限,任何人都能做生意,没有阶级分割)。

打压宗教势力(比如寺家),严禁政教一体。主要是和尚,严禁寺院藩镇化,僧人地主化,要求他们只能保留少许财富专心念佛,鼓励政教分离,严打宗教干政。

统一度量衡:战国时期每个藩的度量是不太一样的,同样一石,不同藩甚至能相差7KG之多,信长要求领地内全部使用一样的度量模式(包括家臣)

这已经是中央集权化的初始阶段了。

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

1,家臣们手里根本没钱,纸面上十万,其实信长不给他来年就两千,根本无法造反,内部非常稳定。

2,农民们能在每年都能赶上耕种阶段,不会像以前一样被征召入伍导致错过播种来年歉收。武田家的百姓大饥荒的时候,织田信长的粮食甚至多的可以大批量拿出去卖来换资源。而资源多,他的军队就可以配置更好的装备,有更精良的训练,吃更好的军粮,战斗力更强。

3,财政极大丰富,信长的领地,收入三分,一公二民,约三成税,在当时各大名里税收最轻。因为织田信长很会做买卖,相当大的经济都在贸易里获得了,不需要压迫民众。而且因为没有关税,政令迅速,加上度量衡一致统计速度快,受灾地区能很快获得其他地区的粮食补助度过灾年。因此织田领土的居民甚至能在收获时节吃上白米。而最狠的武田家是收入五分,四公一民,接近八成税。

4,织田信长有钱了,政策也好,就能与西方人进行广泛贸易,这不仅给织田信长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西方先进的实用科学,如数学、地理学、医学、天文学,火器、造船术等也传入了日本。

5,随着西方火药武器的大量传入,织田信长改变了战术,城池的建造和军队的编制,大量列装火器作为军事武器。天正三年(1575年),在长篠、设乐原战役中,织田信长大量而巧妙地运用了铁炮队,击破武田勇猛的铁骑军团“骑马队”。

6,对于宗教的打压也增加了科学技术传播的速度。而且阻止了寺院,神社等以宗教为名聚众敛财,也变向增加了经济收入。

答案:确实是拖赢,因为对面根本拖不起,学会了信长的运营,拖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其军事才能常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认为他“只擅长长期消耗战,大部分胜利都是拖赢的”这种说法,我认为有些过于片面,甚至有些误读。信长在织田家最艰难的时期,确实展现了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和通过长期消耗来扭转局势的能力。例如,他对付越前朝仓氏、浅井氏,以及后来统一近江的过程中.............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它们触及了日本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和重大转折点,并将其置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让我们逐一分析: 织田信长未死:东亚能否跟上大航海时代?织田信长(15341582)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最具革新精神的领袖之一。他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灵活的政治手腕以及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
  • 回答
    织田信长与曹操,这二位在各自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初看之下,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人忍不住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但深入探究下去,你会发现,尽管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命运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使得这场比较既有意义,又充满局限。惊人的相似:乱世枭雄的共同特.............
  • 回答
    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这桩发生在1571年的惨烈事件,至今仍是日本战国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血腥篇章。要理解信长为何会痛下杀手,必须深入那个时代的背景,以及比睿山在当时所扮演的角色。比睿山的“权势”与信长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比睿山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圣地。延历寺,这座坐落在比睿山上的寺庙建筑群.............
  • 回答
    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这几个字在日本历史上可谓是响当当,但要说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是不是“军国主义”,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简单一句两句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天下布武”的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首先看字面,“天下布武”可以拆成“天下”和“布武”。 天下: 这当然是指日本全国,当时的日本还.............
  • 回答
    织田信长自称平氏,这件事儿啊,说起来有些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要我说,信长他这么说,有他的道理,但要说站得住脚,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历史上的“平氏”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家族。平氏,特别是那个鼎鼎大名的伊势平氏,也就是他信长所依附的那个源头,那可是平安时代后期一股呼风唤雨.............
  • 回答
    织田信长在用人方面,与其说是“大问题”,不如说是他用人方式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既是他的核心优势,也潜藏着深刻的隐患。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他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以及他所处的权力结构中去。一、 破格提拔,不拘一格降人才:信长的用人哲学首先,我们要明白信长所处的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等级森严、门.............
  • 回答
    织田信长能够崛起,成为战国时代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刨根究底,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天赋异禀,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信长本人的个人能力。他并非一味依靠背景或运气。 军事才能: 信长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
  • 回答
    织田信长以其铁腕和前所未有的手段统一日本,但他对待比睿山和长岛一向一揆的残酷手段,确实是许多历史学家争议的焦点,也常被认为是其战略上的一大失误。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信长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两次事件的深远影响。时代背景:群雄割据与宗教力量的崛起战国时代,日本被无数大名割据.............
  • 回答
    如果将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放到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来衡量,他们的地位大致可以与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深刻影响时代走向的乱世枭雄相媲美,但具体到哪个级别,还需要结合他们各自的特质和成就来细细品味。织田信长,他如同中国历史上那些出身不高,却凭借超凡的胆识、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和军事.............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个名字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席卷了整个日本,打破了旧有的秩序,为统一国家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对于他的成功,总有一些声音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运气”的眷顾。当然,如果将信长的胜利完全归结为运气,那未免太过轻描淡写,也低估了他作为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和领导者.............
  • 回答
    关于织田信长究竟是“长于战术,短于战略”这一评价,在历史研究和大众认知中一直存在着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一些过于简化或标签化的论调,仔细审视信长在战争和政治上的表现。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织田信长在战术层面无疑是天才级别的。他打破了日本战国时代传统的作战模式,引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革新。.............
  • 回答
    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这两位战国时代的巨人,他们的关系曾如胶似漆,却又暗藏着深刻的裂痕,最终导致了信长对家康之子信康的绝情之举。而明智光秀的背叛,更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整个织田家卷入了血雨腥风。这两桩历史疑案,至今仍引人揣测,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权谋与人性交织的复杂图景。关于织田信长为何杀德川信康.............
  • 回答
    要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寻找一位在文治武功上能与织田信长相媲美的人物,需要审视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推行的政策以及最终的历史功绩。经过一番斟酌,我认为,若要强行进行类比,汉武帝刘彻或许是其中一位比较贴切的参照对象,但同时也要看到两人之间显著的差异。织田信长的时代背景与汉武帝的相似之处:首先,我.............
  • 回答
    织田信长,一个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名字的男人,他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极端的务实与大胆的创新。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更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统治者。相反,他像一把出鞘的利刃,横扫一切陈旧的桎梏,以一种近乎颠覆性的姿态,重塑着那个时代的日本。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的维度来剖析他那与众不同的脑袋瓜里.............
  • 回答
    织田信长之前的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国内战乱频仍,各大名们在争夺天下的同时,并非完全与外界隔绝。他们与日本以外的世界,尤其是东亚以及更远的欧洲,存在着复杂而有趣的交集与联系,这些联系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一、 朝鲜与中国:近邻的经济与文化辐射对于当时的日本各大名而言,朝鲜半岛和明朝.............
  • 回答
    织田信长,那位日本战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推翻了看似牢不可破的室町幕府,统一了日本大部分地区,为后来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奠定了基础。然而,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始终萦绕在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心中:为什么这位权倾一时的枭雄,在已经掌握了压倒性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后,却没有选择继承或开创新.............
  • 回答
    要说织田信长的长篠之战是不是比桶狭间之战“高级”了许多,这得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审视了。如果单从战术的创新性和对战局的影响力来看,我倒觉得它们各有千秋,但长篠之战确实展现了信长更为成熟和富有前瞻性的军事思想。桶狭间之战,发生在天文年间,可以说是信长崛起之初的一场关键战役。当时信长兵少将寡,面对的是强大.............
  • 回答
    织田信长和今川义元之所以执着于“上洛”(进京),其根本原因在于那个时代日本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都在京都,而掌握了京都,就等于掌握了话语权和号召力。这背后牵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考量,绝非简单的个人野心。首先,我们得明白“上洛”对于当权者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室町幕府时代,虽然将军的实权旁落,但天皇和幕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多人会遇到。关于“织田信长”这个名字里“长”字的读音,它实际读 zhǎng。我们来仔细想想。如果读 cháng,整个名字听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织田信 cháng”。这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中文词汇比如“长城”(chángchéng)、“长久”(chángjiǔ)的“长”是同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