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织田信长和曹操有可比性吗?

回答
织田信长与曹操,这二位在各自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初看之下,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人忍不住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但深入探究下去,你会发现,尽管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命运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使得这场比较既有意义,又充满局限。

惊人的相似:乱世枭雄的共同特质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织田信长和曹操最鲜明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出身于一个支离破碎、战乱不休的时代,并在其中脱颖而出,成为统一天下的关键人物。

出身与早期崛起: 织田信长出身于尾张国的守护代家族,虽然算不上顶尖权贵,但也并非一介草莽。他的崛起之路充满了荆棘,需要铲除内部的异己,抵御外敌的侵扰,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曹操则出身于汉末宦官家庭,尽管有一些背景,但在当时以门阀世族为尊的社会里,宦官出身往往是受人歧视的。他凭借自身才能,在黄巾起义的混乱中,逐渐崭露头角,在讨伐董卓的联盟中崭露头角,并最终掌握了汉朝的实权。两位都经历了从相对弱小的个体,通过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的过程。

军事才能与革新: 这是他们最显著的共同闪光点。织田信长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闻名,特别是“桶狭间之战”以少胜多击败今川义元,是其军事生涯的经典之作。他积极采用火器(铁炮),并将其大规模投入实战,对日本的战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他建立了一支高效、专业的军队,并且强调纪律和训练。曹操同样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指挥了多次关键战役,如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赤壁之战虽然失利,但其组织能力和战略眼光依然值得称道。他善于运用战术,包括“火攻”和“围点打援”,并对军队的训练和后勤有着深刻的理解。两位都懂得如何利用新式武器和战术来压制对手。

政治手腕与改革: 两人都不仅仅是军事家,更是精明的政治家。织田信长推行“乐市乐座”政策,打破了商业的垄断和限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并为自己的财政收入打下了基础。他推行“兵农分离”政策,提高了军队的专业性和战斗力。他敢于挑战旧有的权力结构,如对待寺庙势力的压制,显示了他改革的决心。曹操同样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者。他推行屯田制,解决了军队的粮草供应问题,恢复了北方地区的生产。他重视法制,打击豪族,强调军功,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政治秩序。两人都致力于打破旧的封建束缚,建立更集权、更有效的统治体系。

大胆创新与不拘一格: 在用人方面,两人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大胆和不拘一格。织田信长不问出身,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著名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是在他麾下崭露头角的。他敢于挑战传统的身份等级观念。曹操也打破了“唯出身论”的观念,任人唯贤,如提拔了出身低微的郭嘉、许褚等人,并大胆启用有才能的敌方将领,如张辽、关羽(虽然是短暂的),展现了他广阔的胸襟。

对传统势力的挑战: 无论是织田信长还是曹操,他们都面临着根深蒂固的传统势力——日本的寺庙势力以及曹操面对的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他们都敢于挑战甚至压制这些势力,以巩固自身的权力,为新秩序的建立扫清障碍。

深刻的差异:时代洪流与个人命运的不同

然而,尽管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将他们完全等同起来是片面的。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要面对的文明程度、以及最终的结局,都决定了他们历史意义的不同。

时代背景的巨大鸿沟:
中国三国时代(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典的乱世,但其文明基础和政治结构已经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汉朝虽然衰落,但其统一的理念、官僚体系、以及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曹操所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有统一帝国经验的社会,他的目标是恢复或再造一个统一的帝国。文化和思想上,虽然诸子百家影响依旧,但儒家已经成为主流。
日本战国时代(公元15世纪末至17世纪初): 这是日本历史上一个相对晚期、且在文明程度上与中国三国时期存在差异的时代。日本当时虽然也有“幕府”这样的中央集权尝试,但其社会结构更偏向于封建割据。宗教势力(佛教寺院)在日本战国时期扮演的角色更为特殊,它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土地,对政治有着直接的影响力。织田信长要统一的,是一个尚未完成中央集权整合的日本。文化和思想上,佛教的影响力非常大,同时也开始受到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基督教的影响。

统一的程度与目标的不同:
曹操: 曹操的最终目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他虽然被尊为“魏武帝”,但终其一生,汉朝的招牌仍在,他是在汉朝名义下的权臣。他未能完全统一天下,而是由其子曹丕完成。但他的行动,是在一个已经存在统一帝国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统一”。
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则是在一个分散的、诸侯割据的日本进行统一。他的目标是结束战国乱世,建立一个新的统治秩序。他最终未能完成统一,而是被部下明智光秀背叛而死。统一日本的重任,最终由其继任者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完成。

个人命运的戏剧性差异:
织田信长: 他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死于“本能寺之变”,这极大地改变了历史进程,也留下了无数的猜想。他的英年早逝,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但也未竟事业的人物。
曹操: 曹操则是在其统治的政治晚期,虽然面临挑战,但最终得以善终,并将权力顺利过渡给其子。他是一位寿终正寝的权臣,其建立的魏国也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对文化与思想的影响:
曹操: 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政治抱负、人生哲学,都通过他的诗歌得以展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代表了那个时代文人政治的特质。
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更像是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化贡献主要体现在其改革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其打破旧规、启用新人的精神。他虽然不是文人出身,但其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也为后世的武士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总结:历史洪流中的不同节点

织田信长和曹操,就像是两条在各自文明河流中奔涌的巨浪,它们有着相似的力量和方向,但所处的河道、流速、以及最终汇入的“大海”却是不同的。

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都具备非凡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改革魄力。他们都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既有秩序,并以自己的方式为历史的走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将他们简单地视为“中国的曹操”或“日本的信长”是有失偏颇的。他们分别代表了各自国家和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革与成长。曹操在已经相对成熟的中国政治体系中进行了巩固和再造,而织田信长则在日本历史上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更具集权色彩的时代序幕。

所以,比较他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乱世枭雄共有的特质,但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他们各自所处的独特历史环境和由此带来的局限与成就。他们的故事,如同两面镜子,映照出的是那个时代以及塑造了他们人生轨迹的独特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曹操只配舔信长的尿喝。反正历史上他最爱这种秽物。

《后汉书方术列传》: 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者,皆方士也。率能行容成御妇人术,或饮小便,或自倒悬,爱啬精气,不极视大言。甘始、元放、延年皆为操所录,问其术而行之。

1.兵役政策。

曹操提倡屯田制。战时为士,闲时为农。所以曹军打起仗来总是乌央乌央一大群,但因为术业不精,几十万军马经常大败而归。

为了让这群乌合之众乖乖上前线,早期曹操还想模仿韩信背水为阵。结果烧掉了自己一只小猪蹄。

《三国志·武帝纪引献帝春秋》:太祖围濮阳,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闲,太祖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返)意。

及战,军败。……门火犹盛,太祖突火而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

自己烧掉自己一只手,这用兵真厉害。

而信长主修兵农分离,主张专训精兵,更符合现代军制理念。信长的部队经常以少打多,在攻坚方面非常强悍。

兼任和分工,我想只要略读过《国富论》的人,都知道谁代表社会的先进性。我知道会有人以时代给曹操打掩护,实际上信长也是很勉强才能做到兵农分离的,但他能提出兵农分离的理念本身就很了不起。


2.经济贸易

信长推进著名的“南蛮贸易”。并将从西方人手中购来的火绳枪演为战阵。后来的德川就不如他,闭关锁国毫无前途可言。

而曹操的经济...哦对不起,我忘了曹魏是没有钱币的部落国家。我对原始社会的经济不太懂,有了解的朋友可以替曹酋长补充补充。


3.剥削方面

曹魏税率是五~八成,在同时期的军阀中属于最高水平。可以说反动军阀曹操一路反动回了奴隶社会。

信长税率是一公二民,大约三成税率,在同期的大名中属于较低水平。而和信长同期的武田家倒是八公二民,和曹魏晚期相当。其余战国诸侯的税率多与曹魏初期相当。

跟活扒皮曹阉一比,第六天魔王简直就是活菩萨显圣啊。


4.屠杀人口

二人都进行过多次残暴的屠杀,没得洗。都属于非常反人类的君主。

但曹操很多次都是对自己人进行屠杀,灭自己人三族的时候眼皮都不带眨一下的。这个性质比信长恶劣多了,信长至少对下属很不错。

不仅如此,曹操还有专门的强制屠杀制度,这在中国古代屈指可数。这种罕见的制度让他可以与希特勒相提并论。信长并不是他的对手。


5.文化自由

曹操关闭太学。其文字狱也非常严厉。一位高级学者认为父母生育只是一种生理现象(现代伦理观念),曹操立刻杀了他全家。

信长开设教会学校,并引入西方科学。他从未因言杀人。有一位西洋学者告诉信长地球是圆的,信长立刻赞同,表示这很可能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就像开头所说,曹操还有饮尿的变态嗜好。他坚信这样可以壮阳。


6.劳动合同

织田信长收留过很多浪人,对于不向他效忠的浪人也没有勉强他们的意思,劳动基本自由(特指武士阶层,壮丁八成还是会抓的)。

而华佗表示不想给曹操打工,立刻被他拷打致死。吓得司马懿也不敢装病了,赶紧爬起来给曹操签合同。


7.举贤拔才

曹操嘴里喊着唯才是举,结果手下全是各种士族。我记得贴吧有个二货吹曹操举的谁谁是寒门,结果一查,原来是个富贵人家,自称寒门是谦虚。吓得那哥们赶紧禁言删帖了。

而织田信长善于慧眼识珠。贫民出身的丰臣秀吉,在立功后立刻被信长封以名爵许以女眷,毫不拖泥带水,是真正的众生平等。

而像秀吉这样的平民人才,在曹操帐下一个都没有(同期的蜀汉还有文盲呢)。毫无疑问,穷人在织田信长手下更容易混个一官半职。


8.政治路线

巧合的是,二人的偶像都是周文王。

信长的口号是“天下布武”,他公开表示要像文王那样立千秋之世,定统一之业,引发大名们的恐惧。信长行事光明磊落,虽然因此导致大名们多次组成信长包围网也毫不畏惧。信长从没有违背他的政治路线,堪称真豪杰伟丈夫。

曹操的口号是匡扶汉室。执行时却阳奉阴违,欺凌幼君,扒皇坟杀皇族无恶不作,甚至为羯人不齿。用现代话说就是扛着红旗反红旗。政治信用史上最低——直到被司马家刷了新下限。


9.容貌武力

信长常有美男子的说法。

某荷兰传教士路易斯·弗罗伊斯评价信长相貌:

“高且白瘦、胡须稀少、声音很高亮,喜好武技,行为粗野,几乎不喝酒。”

“信长的身高约170公分,在500公尺外可听到信长的声音,其声音可说相当的响亮,是难得一见的美男子。”

信长妹妹评价信长:“美丽而残酷。”

另有传闻说信长曾经身着女装,扮作舞女在宴会表演,一群武士竟然不觉有异。

而曹操相貌一般,身高较矮,大概150甚至更低(当时平均身高也就160)。

《世说新语》:“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魏氏春秋》: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武力方面更不用说了,同为武士的前提下,二十公分的差距就是两个重量级。目测信长可以让曹操一只手打爆他。


10.时代发展

跨时代比较人物,反动和进步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曹操毫无疑问立了一个反动政府。他的农奴制和异乎其他军阀的各种屠杀,以及他携带人肉用作军粮的行为,都让他更像一个商朝人而非汉朝人。他钳制文士的思想自由,最终导致士族谈玄弄道,饮酒服石。

信长的政权则是一个进步政府。无论是加强社会分工协作还是加强对外贸易交流,都非常符合时代发展的节奏。当时日本的其他二流军阀在体制上都和信长有很明显的差距。

综上,建议曹阉舔信长的尿前先把牙刷干净。别让那一嘴的人肉臭味熏到活菩萨信长。





鉴于阉党只会复读时代两个字了,再不然就是拿民族什么的扯皮。那我们再比对一下曹操和早他数百年的汉武帝试试,对比标准还是上面那些。

1.兵役政策。

曹操基本只有一个破屯田制,并用错役手段控制他们。兵士极多,但战斗意志不高。

汉武帝用的是征兵制募兵制混合,同时保证数量和质量。他还在在部分边疆地区展开屯田,只为临时保证前线部队自给自足。

在武帝面前,别说曹操了,信长也完全及不上。


2.经济贸易

曹魏部落国没有钱币。

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祖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3.剥削方面

曹魏税率是五~八成,在同时期的军阀中属于最高水平。可以说反动军阀曹操一路反动回了奴隶社会。

汉武帝税率多少不确定。但考虑到王莽改革时认为税率几乎到一半,可以判断武帝税率在四成以下。


4.屠杀人口

武帝只屠外国,曹操只屠国人。

不仅如此,曹操还有专门的强制屠杀制度,这在中国古代屈指可数。这种罕见的制度让他可以与希特勒相提并论。



5.文化自由

曹操关闭太学。其文字狱也非常严厉。一位高级学者认为父母生育只是一种生理现象(现代伦理观念),曹操立刻杀了他全家。

汉武帝开设学校,他虽然独尊儒术,但从未禁止其他学术讨论,道家思想依旧存在。


6.劳动合同

都不用多说了,汉朝打死辞职者的人基本就一个曹操。


7.唯才是举

曹操嘴里喊着唯才是举,结果手下全是各种士族。最高军职更是全由曹家和夏侯家把持。一个平民大将都没有。

汉武帝不拘一格降人才,卫青本不过一马夫,愣是成为了征讨匈奴的大将。


8.政治诚信

曹操自称周文王,口号是匡扶汉室。执行时却阳奉阴违,欺凌幼君,扒皇坟杀皇族无恶不作,甚至为羯人不齿。用现代话说就是扛着红旗反红旗。政治信用史上最低。

汉武帝说“寇可往我亦可往”,说到做到!


9.容貌武力

汉武帝虽然没有相貌记载,但据说他的墓中扫描出来的金缕玉衣长达188cm。

而曹操相貌一般,身高较矮,大概150甚至更低(当时平均身高也就160)。

《世说新语》:“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魏氏春秋》: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武力方面更不用说了,同为武士的前提下,二十公分的差距就是两个重量级。目测信长可以让曹操一只手打爆他。


10.时代发展

你说信长晚生曹倭,进步无可厚非。如今汉武早生曹倭数百载,依旧比他进步,请问又要怎么说呢?

user avatar

魏国的组织架构和织田家的组织架构是截然不同的,魏国的时代背景是汉末,中国已经完成了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建设,武将大多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最多有门阀家族势力,魏晋门阀虽然势力庞大,但毕竟只是门阀,和日本欧洲的分封骑士/武士老爷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这点从织田集团和魏国的末路就可以看出来。很多人喜欢说织田家和曹家都是被背叛的,以此来作证曹操和信长相似,但实际上,司马家夺权是通过政治手段徐徐图之的,到了最后司马氏篡魏是一件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而本能寺之变则是一次十足的历史黑天鹅,信长此时的威望如日中天,本能寺之变纯粹是光秀拎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脑一热发动的刺杀。这里就可以看出,信长对手下实际上没有什么掌控力,光秀带领的军队就是光秀的私兵,昨天还要誓师出征为织田家打天下,第二天就能敌在本能寺,杀回来夺了你信长的鸟位。

事实上,与其说曹操与信长相似,倒不如说董卓和信长相似,董卓处于三国初期,还没能统合好集团内的势力。董卓集团不同于后来三国的小朝廷,实际上是一个类似织田家的军阀集团。两者同样是在乱世中拉起了一支军阀利益集团且暂时称霸,最后两者的结局也是类似的,被手下一个脑子不清楚的愣头青刺杀了。甚至于后续的发展也是类似的,这俩愣头青反手就被下一个霸主秒了。

user avatar

沒啥可比性的,織田信長曹操沒有任何可比性,兩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所面對的政治局勢根本就不一樣.

起家:從起家來說,兩者就不一樣,曹操在反董時起家,最開始就至少有3000~5000兵力,在汴水之戰時不敵徐榮,而織田信長起家時能動用的直屬兵力只有700~800親兵.

政治局勢:織田信長所面對的日本戰國時代,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各令制國內的勢力大大小小根深蒂固,其中尾張一國在織田信長繼任的時候就分為:犬山織田,岩倉織田,清洲織田以及織田信長所屬的勝幡織田.織田信長只是其中一個勢力.

而且織田接任家督時,織田家已經有分崩離析之勢,外部勢力有三國大名今川義元,其兵力可出25000餘人,

美濃一國有齋藤道三死後,有齋藤義龍,內部爆發叛亂、鳴海城叛軍叛逃,弟弟織田信勝,哥哥織田信廣隨時準備反叛

尾張內部有清洲織台,岩倉織田、犬山織田隨時都在找機會吞掉信長的地盤.

曹操面對的政治局勢截然不同,沒有這麼碎片化的勢力,這裡不說兩者究竟誰的局面更難,大有大的難,小有小的不容易,只是說雙方面對的情況不同也就沒有可比性了.

軍事上:曹操的軍事自不用說,我相信很多人都很了解,但織田信長不同,很多人並不了解.

織田信長從接任家督開始,就面對鳴海城的山口教繼,自身只有800親兵,而山口則有1500叛軍.雙方爆發了赤塚合戰,此戰中初出茅廬的織田信長雖然在戰役開始指揮上有失誤,但好歹在結果上和兩倍於自己的山口教繼打平.

隨後為了打擊今川義元的村木砦,像岳父借兵,與狂風驟雨的海浪中出海襲取村木砦,並取得勝利.

而在和背叛自己的弟弟織田信勝的 稻生合戰 中,再次以700人擊破自己勢力內部最能打的柴田勝家1700人.

在起家早期,基本上都是以少勝多,是從劣勢爬上來的,雖然前期織田信長的戰役規模較小

但是到了後期,逐漸成長織田信長也是日本戰國為數不多的有大軍團作戰經驗的的大名.

進攻高堀城織田信長動員10萬餘人

圍攻伊勢長島織田信長動員過約10萬餘人

圍攻本願寺,織田信長動用過10萬餘人

進攻武田織田,德川約8萬餘人

織田信長是從小勢力(700~800人)自己打成10萬餘人大軍團指揮的大名,不說他的軍事能力有多強,但至少應該不會有很多回答裡說的那麼弱.

最後以明朝內閣次輔徐光啟在了解到 織田信長 生平後對織田信長的評價作為結尾

信長為人雄傑,多智略;前是六十六洲各有君長、不相統一,至信長征伐四出略,皆臣伏,無敢異。此人智計叵測,十倍秀吉;假之數年,必為我大患

織田信長上限多高確實不好說,但其能力卻絕對不是很多回答裡所謂的「村長」,「縣長」,至少本人是不相信一個「村長」,「縣長」能力的人,居然被明朝高層認為能成為偌大的明朝的「大患」的.

~~~~~~~~~~~~~~~~~~~~~~

現在知乎有這麼神級理解能力的人嗎?

我這篇回答有一個字在踩一捧一?

我要踩一捧一,還需要 曹操的軍事能力 不用多說?

曹操的軍事能力本來就是三國時代頂尖的存在,而且家喻戶曉,我用得著再說?

我這麼一句話帶過,居然有人以為我在踩曹操?

要黑的話,會一筆帶過、不應該對曹操某些事大黑特黑,宛城之變 不就是很好的切入點嗎?

我不提這些事,不就是因為我認為這些事都沒啥可說的,人有失手,馬有失蹄,曹操已經是很傑出的存在了,沒有誰可以百戰百勝,一點錯都不出的,這些所謂的黑點對比他展現出來的能力是不需要多提的事情了.

結果還有人能從我這篇回答看出來黑曹操的情況呢?這理解能力可真是神級存在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织田信长与曹操,这二位在各自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初看之下,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人忍不住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但深入探究下去,你会发现,尽管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命运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使得这场比较既有意义,又充满局限。惊人的相似:乱世枭雄的共同特.............
  • 回答
    曹操和织田信长,这两位活跃在中国和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许多方面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存在着鲜明的差异。深入剖析他们的人生轨迹、治国方略和战略思想,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塑造他们的个体特质。惊人的相似之处:1. 乱世崛起,凭借实力奠定基业.............
  • 回答
    丰臣秀吉企图征服中国,这个宏大的野心,确实与他的前任织田信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信长未竟的事业,在秀吉这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延续和放大。织田信长,这位日本战国时代的巨擘,以其雷霆手段和超前的战略眼光,几乎统一了整个日本。他打破了旧有的权力格局,锐意革新,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展现出.............
  • 回答
    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织田信长,这三位日本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在日本教科书中通常被描绘成推动日本走向统一、奠定江户时代基业的关键角色。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关于权谋、野心、能力与命运的精彩叙述。日本教科书中的形象塑造 织田信长 (Oda Nobunaga): “革命者”.............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它们触及了日本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和重大转折点,并将其置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让我们逐一分析: 织田信长未死:东亚能否跟上大航海时代?织田信长(15341582)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最具革新精神的领袖之一。他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灵活的政治手腕以及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
  • 回答
    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这桩发生在1571年的惨烈事件,至今仍是日本战国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血腥篇章。要理解信长为何会痛下杀手,必须深入那个时代的背景,以及比睿山在当时所扮演的角色。比睿山的“权势”与信长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比睿山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圣地。延历寺,这座坐落在比睿山上的寺庙建筑群.............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其军事才能常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认为他“只擅长长期消耗战,大部分胜利都是拖赢的”这种说法,我认为有些过于片面,甚至有些误读。信长在织田家最艰难的时期,确实展现了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和通过长期消耗来扭转局势的能力。例如,他对付越前朝仓氏、浅井氏,以及后来统一近江的过程中.............
  • 回答
    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这几个字在日本历史上可谓是响当当,但要说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是不是“军国主义”,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简单一句两句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天下布武”的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首先看字面,“天下布武”可以拆成“天下”和“布武”。 天下: 这当然是指日本全国,当时的日本还.............
  • 回答
    织田信长自称平氏,这件事儿啊,说起来有些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要我说,信长他这么说,有他的道理,但要说站得住脚,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历史上的“平氏”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家族。平氏,特别是那个鼎鼎大名的伊势平氏,也就是他信长所依附的那个源头,那可是平安时代后期一股呼风唤雨.............
  • 回答
    织田信长在用人方面,与其说是“大问题”,不如说是他用人方式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既是他的核心优势,也潜藏着深刻的隐患。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他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以及他所处的权力结构中去。一、 破格提拔,不拘一格降人才:信长的用人哲学首先,我们要明白信长所处的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等级森严、门.............
  • 回答
    织田信长能够崛起,成为战国时代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刨根究底,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天赋异禀,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信长本人的个人能力。他并非一味依靠背景或运气。 军事才能: 信长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
  • 回答
    织田信长以其铁腕和前所未有的手段统一日本,但他对待比睿山和长岛一向一揆的残酷手段,确实是许多历史学家争议的焦点,也常被认为是其战略上的一大失误。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信长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两次事件的深远影响。时代背景:群雄割据与宗教力量的崛起战国时代,日本被无数大名割据.............
  • 回答
    如果将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放到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来衡量,他们的地位大致可以与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深刻影响时代走向的乱世枭雄相媲美,但具体到哪个级别,还需要结合他们各自的特质和成就来细细品味。织田信长,他如同中国历史上那些出身不高,却凭借超凡的胆识、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和军事.............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个名字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席卷了整个日本,打破了旧有的秩序,为统一国家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对于他的成功,总有一些声音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运气”的眷顾。当然,如果将信长的胜利完全归结为运气,那未免太过轻描淡写,也低估了他作为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和领导者.............
  • 回答
    关于织田信长究竟是“长于战术,短于战略”这一评价,在历史研究和大众认知中一直存在着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一些过于简化或标签化的论调,仔细审视信长在战争和政治上的表现。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织田信长在战术层面无疑是天才级别的。他打破了日本战国时代传统的作战模式,引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革新。.............
  • 回答
    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这两位战国时代的巨人,他们的关系曾如胶似漆,却又暗藏着深刻的裂痕,最终导致了信长对家康之子信康的绝情之举。而明智光秀的背叛,更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整个织田家卷入了血雨腥风。这两桩历史疑案,至今仍引人揣测,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权谋与人性交织的复杂图景。关于织田信长为何杀德川信康.............
  • 回答
    要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寻找一位在文治武功上能与织田信长相媲美的人物,需要审视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推行的政策以及最终的历史功绩。经过一番斟酌,我认为,若要强行进行类比,汉武帝刘彻或许是其中一位比较贴切的参照对象,但同时也要看到两人之间显著的差异。织田信长的时代背景与汉武帝的相似之处:首先,我.............
  • 回答
    织田信长,一个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名字的男人,他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极端的务实与大胆的创新。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更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统治者。相反,他像一把出鞘的利刃,横扫一切陈旧的桎梏,以一种近乎颠覆性的姿态,重塑着那个时代的日本。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的维度来剖析他那与众不同的脑袋瓜里.............
  • 回答
    织田信长之前的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国内战乱频仍,各大名们在争夺天下的同时,并非完全与外界隔绝。他们与日本以外的世界,尤其是东亚以及更远的欧洲,存在着复杂而有趣的交集与联系,这些联系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一、 朝鲜与中国:近邻的经济与文化辐射对于当时的日本各大名而言,朝鲜半岛和明朝.............
  • 回答
    织田信长,那位日本战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推翻了看似牢不可破的室町幕府,统一了日本大部分地区,为后来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奠定了基础。然而,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始终萦绕在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心中:为什么这位权倾一时的枭雄,在已经掌握了压倒性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后,却没有选择继承或开创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