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织田信长用人方面是不是有大问题?

回答
织田信长在用人方面,与其说是“大问题”,不如说是他用人方式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既是他的核心优势,也潜藏着深刻的隐患。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他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以及他所处的权力结构中去。

一、 破格提拔,不拘一格降人才:信长的用人哲学

首先,我们要明白信长所处的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等级森严、门阀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信长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打破了身份和出身的桎梏。

才能至上: 这是信长用人最核心的原则。他不在乎你是不是武士阶层出身,是不是名门望族,只要你有真才实学,能够为他打仗、治理、出谋划策,他就敢用。这一点,在当时是极其颠覆的。
代表人物:
丰臣秀吉: 最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足轻(步兵),甚至因为长相而被戏称为“猴子”。但他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敏锐的战场嗅觉和无与伦比的执行力,一步步爬到了信长最信任的部将之列。信长对秀吉的提拔,充分体现了他对“实干型”人才的看重。
柴田胜家: 虽然出身武士,但在信长身边,他更多的是以其勇猛善战和忠诚获得信任,而非显赫的家世。
丹羽长秀: 同样是信长的得力干将,他的才能和忠诚得到了信长的器重。
明智光秀: 这是最复杂也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光秀出身不高,但学识渊博,精通军事、内政,甚至在茶道、诗歌方面也有造诣。信长看重他的才能,将重要的城池和政务交给他。然而,也正是这种“重用”和“不信任”并存的复杂关系,最终导致了本能寺之变。

实用主义: 信长用人,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他统一天下的目标。他看重的是这个人能为我做什么,能不能帮我解决问题,而不是他有多么高的声望或者多么好的名声。
善于发掘基层力量: 除了秀吉,信长还提拔了不少出身低微但有能力的普通士兵。这极大地增强了他军队的战斗力,也让他能够快速扩充兵源,摆脱对传统武士阶层的依赖。
对“有用”的宽容: 即使某些部将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只要他们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信长往往能够容忍。

二、 压制功臣,疑心过重:信长用人的另一面

然而,信长这种“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并非没有其阴影。他的用人哲学,也伴随着一些令人诟病的地方,这些地方最终成为了他走向灭亡的重要因素。

对功臣的压制和猜忌: 尽管信长重用有能力的人,但他对功臣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似乎并不希望任何一个臣子能够凌驾于自己之上,或者拥有过大的权力,以至于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骄兵必败”的心态? 或者是出于一种“驾驭”臣下的心理,信长总是喜欢让臣子们保持一定的“压力”和“竞争”状态。他会适时地打压一些过于强大的臣子,防止他们尾大不掉。
对属下的“利用”而非“培养”: 很多时候,信长更像是在“使用”人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培养”他们形成自己的班底。一旦臣子的能力让他感到威胁,他就会采取手段限制。
缺乏充分的授权和信任: 尽管将重任交予他人,但信长似乎很难做到完全的放权和信任。他往往会派遣副将或者监视者,或者亲自过问细节,这无形中也压抑了臣下的自主性,甚至可能引发不满。

情绪化和冲动: 信长性格中带有明显的急躁和暴戾。在处理与臣下的关系时,他的一些冲动行为也常常适得其反。
任意处置,缺乏章法: 有时候,因为一些小事,或者出于情绪发泄,信长会随意处分甚至杀害部下,这无疑会打击士气,破坏忠诚。
对“非我族类”的冷酷: 对于那些不被他看上眼,或者不符合他利益的人,信长表现得极为冷酷。著名的“比叡山烧讨”、“长岛一向一揆”等事件,虽然展现了他的铁腕,但也暴露了他处理异己的极端手段,这很容易树立敌人,并且让身边的人心生畏惧。

明智光秀的悲剧: 明智光秀的结局是信长用人问题最集中的体现。
才能得到施展,但精神上被压制: 光秀为信长做了很多,但也长期受到信长反复无常的对待,甚至被公开羞辱。他可能感到自己的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安全感。
“本能寺之变”的导火索: 光秀起兵的直接原因至今仍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与信长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不满。如果信长能够更早地给予光秀足够的信任和尊重,或者在关系恶化时采取更温和的方式,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其他部下的离心离德: 并非只有光秀一人。信长对待部下的方式,很容易让一些人产生“为他人做嫁衣”的感觉,或者因为恐惧而不得不保持距离。

三、 总结:信长的用人,一把双刃剑

总的来说,织田信长在用人方面,绝非“大问题”的简单概括。他的用人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的变革和统一进程,他打破常规,启用平民,发掘人才,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然而,他性格中的缺陷,以及对功臣的猜忌和压制,又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他缺乏长期、稳定地培养和留住核心人才的能力,更倾向于“用完即弃”或者“时刻警惕”。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能够帮助他快速建立权力,但长远来看,却导致了他的悲剧。

他就像一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能够用最坚固的材料搭建起高耸的楼阁,但却忽略了地基的稳固和内部结构的和谐。最终,这座楼阁在最关键的时刻,因为内部的裂痕而轰然倒塌。

因此,与其说信长用人“有问题”,不如说他的用人方式充满了矛盾与张力,这种矛盾既成就了他的霸业,也最终导致了他的灭亡。他的用人策略,至今仍是历史学界和社会各界探讨的精彩话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实又不是游戏,谁头顶上也没有忠诚值。奸贼也不会把奸贼写在脸上,放眼一看,那些奸贼一个比一个忠。尤其哪个猴子,让信长的儿子当自己的继承人,忠!忠不可言!

信长用人没什么问题,历史证明信长很擅长锥子放进口袋,使其露出锋芒。

信长的问题在于,过于自傲。对家臣的态度过于恶劣,重则放逐,轻则打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织田信长在用人方面,与其说是“大问题”,不如说是他用人方式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既是他的核心优势,也潜藏着深刻的隐患。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他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以及他所处的权力结构中去。一、 破格提拔,不拘一格降人才:信长的用人哲学首先,我们要明白信长所处的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等级森严、门.............
  • 回答
    关于织田信长军事能力被高估,以及他不过是“用职业兵欺负封建兵”的说法,这是一种颇具争议但并非全无道理的观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织田信长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军事创新以及当时日本战国时代的兵种构成。时代背景与兵种演变:在战国时代初期,日本的军队构成主要还是以 “国人一揆”(地方豪族联合兵)和.............
  • 回答
    丰臣秀吉,这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战国武将,其崛起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并非出身名门,却凭借过人的胆识、非凡的智慧和果断的行动,一步步从织田家卑微的仆从,成长为日本的统治者,最终完成了分裂近一个世纪的日本统一。织田家内部的权力真空与秀吉的敏锐洞察秀吉的崛起,首先要归功于他对织田家内部权力运作的精准.............
  • 回答
    关于日本古代是否有“字辈”以及像织田信长、织田信忠父子,或是丰臣秀吉、丰臣秀赖父子都使用同一个“字辈”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有不少讲究,而且与我们理解的中国式的“字辈”概念有所不同,需要详细阐述。日本古代是否存在“字辈”?严格来说,日本古代并没有像中国那样系统、明确、贯穿家族世代的“字辈”制度。中国式的.............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它们触及了日本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和重大转折点,并将其置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让我们逐一分析: 织田信长未死:东亚能否跟上大航海时代?织田信长(15341582)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最具革新精神的领袖之一。他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灵活的政治手腕以及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
  • 回答
    织田信长与曹操,这二位在各自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初看之下,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人忍不住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但深入探究下去,你会发现,尽管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命运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使得这场比较既有意义,又充满局限。惊人的相似:乱世枭雄的共同特.............
  • 回答
    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这桩发生在1571年的惨烈事件,至今仍是日本战国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血腥篇章。要理解信长为何会痛下杀手,必须深入那个时代的背景,以及比睿山在当时所扮演的角色。比睿山的“权势”与信长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比睿山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圣地。延历寺,这座坐落在比睿山上的寺庙建筑群.............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其军事才能常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认为他“只擅长长期消耗战,大部分胜利都是拖赢的”这种说法,我认为有些过于片面,甚至有些误读。信长在织田家最艰难的时期,确实展现了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和通过长期消耗来扭转局势的能力。例如,他对付越前朝仓氏、浅井氏,以及后来统一近江的过程中.............
  • 回答
    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这几个字在日本历史上可谓是响当当,但要说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是不是“军国主义”,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简单一句两句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天下布武”的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首先看字面,“天下布武”可以拆成“天下”和“布武”。 天下: 这当然是指日本全国,当时的日本还.............
  • 回答
    织田信长自称平氏,这件事儿啊,说起来有些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要我说,信长他这么说,有他的道理,但要说站得住脚,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历史上的“平氏”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家族。平氏,特别是那个鼎鼎大名的伊势平氏,也就是他信长所依附的那个源头,那可是平安时代后期一股呼风唤雨.............
  • 回答
    织田信长能够崛起,成为战国时代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刨根究底,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天赋异禀,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信长本人的个人能力。他并非一味依靠背景或运气。 军事才能: 信长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
  • 回答
    织田信长以其铁腕和前所未有的手段统一日本,但他对待比睿山和长岛一向一揆的残酷手段,确实是许多历史学家争议的焦点,也常被认为是其战略上的一大失误。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信长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两次事件的深远影响。时代背景:群雄割据与宗教力量的崛起战国时代,日本被无数大名割据.............
  • 回答
    如果将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放到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来衡量,他们的地位大致可以与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深刻影响时代走向的乱世枭雄相媲美,但具体到哪个级别,还需要结合他们各自的特质和成就来细细品味。织田信长,他如同中国历史上那些出身不高,却凭借超凡的胆识、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和军事.............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个名字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席卷了整个日本,打破了旧有的秩序,为统一国家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对于他的成功,总有一些声音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运气”的眷顾。当然,如果将信长的胜利完全归结为运气,那未免太过轻描淡写,也低估了他作为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和领导者.............
  • 回答
    关于织田信长究竟是“长于战术,短于战略”这一评价,在历史研究和大众认知中一直存在着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一些过于简化或标签化的论调,仔细审视信长在战争和政治上的表现。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织田信长在战术层面无疑是天才级别的。他打破了日本战国时代传统的作战模式,引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革新。.............
  • 回答
    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这两位战国时代的巨人,他们的关系曾如胶似漆,却又暗藏着深刻的裂痕,最终导致了信长对家康之子信康的绝情之举。而明智光秀的背叛,更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整个织田家卷入了血雨腥风。这两桩历史疑案,至今仍引人揣测,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权谋与人性交织的复杂图景。关于织田信长为何杀德川信康.............
  • 回答
    要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寻找一位在文治武功上能与织田信长相媲美的人物,需要审视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推行的政策以及最终的历史功绩。经过一番斟酌,我认为,若要强行进行类比,汉武帝刘彻或许是其中一位比较贴切的参照对象,但同时也要看到两人之间显著的差异。织田信长的时代背景与汉武帝的相似之处:首先,我.............
  • 回答
    织田信长,一个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名字的男人,他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极端的务实与大胆的创新。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更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统治者。相反,他像一把出鞘的利刃,横扫一切陈旧的桎梏,以一种近乎颠覆性的姿态,重塑着那个时代的日本。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的维度来剖析他那与众不同的脑袋瓜里.............
  • 回答
    织田信长之前的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国内战乱频仍,各大名们在争夺天下的同时,并非完全与外界隔绝。他们与日本以外的世界,尤其是东亚以及更远的欧洲,存在着复杂而有趣的交集与联系,这些联系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一、 朝鲜与中国:近邻的经济与文化辐射对于当时的日本各大名而言,朝鲜半岛和明朝.............
  • 回答
    织田信长,那位日本战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推翻了看似牢不可破的室町幕府,统一了日本大部分地区,为后来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奠定了基础。然而,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始终萦绕在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心中:为什么这位权倾一时的枭雄,在已经掌握了压倒性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后,却没有选择继承或开创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