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织田信长、今川义元他们为什么要上洛(上京)?利益何在?

回答
织田信长和今川义元之所以执着于“上洛”(进京),其根本原因在于那个时代日本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都在京都,而掌握了京都,就等于掌握了话语权和号召力。这背后牵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考量,绝非简单的个人野心。

首先,我们得明白“上洛”对于当权者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室町幕府时代,虽然将军的实权旁落,但天皇和幕府的权威依然是维系国家名义上的统一和秩序的基石。谁能控制京都,谁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谁就能合法地号令全国的各大名。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政治资本,是凝聚人心、整合势力的最直接手段。

对于今川义元而言,他的“上洛”更像是一种历史性的战略冲动,是对他家族辉煌的传承和对未来扩张的雄心。今川家作为东海道的霸主,实力雄厚,控制着骏河、远江、三河三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然而,在战国乱世,坐拥肥沃土地和强大军力,却无法对全国政治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始终存在一种“隔靴搔痒”之感。

今川义元的“上洛”利益,首先体现在巩固和提升其在本国(今川家)和整个日本的地位。他如果能成功进入京都,拥立或控制幕府将军,甚至成为幕府的实际掌权者,那么他就不再仅仅是地方大名,而是能够名正言顺地参与全国政事,甚至成为日本的“天下人”。这意味着他对日本的领土、资源和权力分配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其次,经济利益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力。京都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当时日本最大的商业城市和文化中心。控制京都,就意味着掌握了重要的税收来源,以及对各地物资流通的控制权。这对于一个需要不断消耗军费和进行领土扩张的势力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命脉。

再者,军事和战略上的考量也驱动着今川义元。他深知,只有掌握了核心地带,才能更好地防范来自其他方向的威胁,并为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战略纵深。他的“上洛”之举,也可能是在看到织田家崛起后,为了抢占先机,避免被织田家先行一步夺取京都不利局面的一种防范性反击。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川义元的“上洛”在桶狭间被织田信长以迅捷的奇袭终结。而织田信长,这位被称为“第六天魔王”的革新者,他对“上洛”的追求,则有着更深层次、更具颠覆性的意义。

织田信长的“上洛”利益,同样包含着对最高政治权威的掌控。但与今川义元有所不同的是,信长并非简单地想成为幕府的“守护者”或者“辅佐者”,他的目标更加宏大,是成为“天下布武”的真正实践者。他知道,京都作为天子所在,是凝聚人心的关键。谁能挟持天皇,谁就能获得“王师”的名义,他的征伐行为就能披上合法的外衣,从而更容易地被日本各地的武士和百姓接受,也更容易地瓦解对手的抵抗。

信长在“上洛”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利用足利义昭作为“伪帝”来对抗当时的足利义秋,目的就是要为自己的行动争取合法性。他通过控制京都,不仅获得了直接的税收和经济支援,更重要的是,他得以掌握了全国的信息网和外交渠道,为他后续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信长的“上洛”也是对他改革思想的实践。他看到了旧有幕府体制的腐朽和低效,他希望通过建立一个更加集权、更加高效的统治体系来结束日本长期的战乱。而京都,这个汇聚了旧贵族、公卿、寺社势力的地方,也是信长施展其改革手段,打破旧有格局的最好舞台。他清除盘踞在京都及其周边地区的敌对势力,例如守护大名、僧兵等等,就是在为他新的政治秩序扫清障碍。

总而言之,织田信长和今川义元“上洛”的目的,都指向了那个时代最为核心的权力——京都。对于今川义元而言,这是一种巩固家族地位、扩张领土、提升国家影响力的传统途径;而对于织田信长,这更是他颠覆旧秩序、实现“天下布武”的宏大愿景的关键一步,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多重利益的集中体现。他们的“上洛”之路,是日本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关键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仅仅是为了挟天皇以令大名么?而当时在离京都最近的大名为何没有上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织田信长和今川义元之所以执着于“上洛”(进京),其根本原因在于那个时代日本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都在京都,而掌握了京都,就等于掌握了话语权和号召力。这背后牵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考量,绝非简单的个人野心。首先,我们得明白“上洛”对于当权者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室町幕府时代,虽然将军的实权旁落,但天皇和幕府.............
  • 回答
    桶狭间合战之所以能以少胜多,织田信长对今川义元的行军路线选择确实是关键。今川军之所以对织田军的悄然逼近毫无察觉,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情报的严重滞后和误判是首要原因。当时,今川义元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朝着京都进发。他完全沉浸在即将到来的胜利之中,并没有预料到织.............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它们触及了日本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和重大转折点,并将其置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让我们逐一分析: 织田信长未死:东亚能否跟上大航海时代?织田信长(15341582)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最具革新精神的领袖之一。他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灵活的政治手腕以及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
  • 回答
    织田信长与曹操,这二位在各自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初看之下,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人忍不住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但深入探究下去,你会发现,尽管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命运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使得这场比较既有意义,又充满局限。惊人的相似:乱世枭雄的共同特.............
  • 回答
    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这桩发生在1571年的惨烈事件,至今仍是日本战国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血腥篇章。要理解信长为何会痛下杀手,必须深入那个时代的背景,以及比睿山在当时所扮演的角色。比睿山的“权势”与信长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比睿山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圣地。延历寺,这座坐落在比睿山上的寺庙建筑群.............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其军事才能常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认为他“只擅长长期消耗战,大部分胜利都是拖赢的”这种说法,我认为有些过于片面,甚至有些误读。信长在织田家最艰难的时期,确实展现了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和通过长期消耗来扭转局势的能力。例如,他对付越前朝仓氏、浅井氏,以及后来统一近江的过程中.............
  • 回答
    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这几个字在日本历史上可谓是响当当,但要说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是不是“军国主义”,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简单一句两句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天下布武”的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首先看字面,“天下布武”可以拆成“天下”和“布武”。 天下: 这当然是指日本全国,当时的日本还.............
  • 回答
    织田信长自称平氏,这件事儿啊,说起来有些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要我说,信长他这么说,有他的道理,但要说站得住脚,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历史上的“平氏”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家族。平氏,特别是那个鼎鼎大名的伊势平氏,也就是他信长所依附的那个源头,那可是平安时代后期一股呼风唤雨.............
  • 回答
    织田信长在用人方面,与其说是“大问题”,不如说是他用人方式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既是他的核心优势,也潜藏着深刻的隐患。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他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以及他所处的权力结构中去。一、 破格提拔,不拘一格降人才:信长的用人哲学首先,我们要明白信长所处的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等级森严、门.............
  • 回答
    织田信长能够崛起,成为战国时代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刨根究底,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天赋异禀,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信长本人的个人能力。他并非一味依靠背景或运气。 军事才能: 信长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
  • 回答
    织田信长以其铁腕和前所未有的手段统一日本,但他对待比睿山和长岛一向一揆的残酷手段,确实是许多历史学家争议的焦点,也常被认为是其战略上的一大失误。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信长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两次事件的深远影响。时代背景:群雄割据与宗教力量的崛起战国时代,日本被无数大名割据.............
  • 回答
    .......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个名字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席卷了整个日本,打破了旧有的秩序,为统一国家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对于他的成功,总有一些声音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运气”的眷顾。当然,如果将信长的胜利完全归结为运气,那未免太过轻描淡写,也低估了他作为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和领导者.............
  • 回答
    关于织田信长究竟是“长于战术,短于战略”这一评价,在历史研究和大众认知中一直存在着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一些过于简化或标签化的论调,仔细审视信长在战争和政治上的表现。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织田信长在战术层面无疑是天才级别的。他打破了日本战国时代传统的作战模式,引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革新。.............
  • 回答
    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这两位战国时代的巨人,他们的关系曾如胶似漆,却又暗藏着深刻的裂痕,最终导致了信长对家康之子信康的绝情之举。而明智光秀的背叛,更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整个织田家卷入了血雨腥风。这两桩历史疑案,至今仍引人揣测,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权谋与人性交织的复杂图景。关于织田信长为何杀德川信康.............
  • 回答
    要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寻找一位在文治武功上能与织田信长相媲美的人物,需要审视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推行的政策以及最终的历史功绩。经过一番斟酌,我认为,若要强行进行类比,汉武帝刘彻或许是其中一位比较贴切的参照对象,但同时也要看到两人之间显著的差异。织田信长的时代背景与汉武帝的相似之处:首先,我.............
  • 回答
    织田信长,一个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名字的男人,他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极端的务实与大胆的创新。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更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统治者。相反,他像一把出鞘的利刃,横扫一切陈旧的桎梏,以一种近乎颠覆性的姿态,重塑着那个时代的日本。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的维度来剖析他那与众不同的脑袋瓜里.............
  • 回答
    织田信长之前的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国内战乱频仍,各大名们在争夺天下的同时,并非完全与外界隔绝。他们与日本以外的世界,尤其是东亚以及更远的欧洲,存在着复杂而有趣的交集与联系,这些联系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一、 朝鲜与中国:近邻的经济与文化辐射对于当时的日本各大名而言,朝鲜半岛和明朝.............
  • 回答
    织田信长,那位日本战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推翻了看似牢不可破的室町幕府,统一了日本大部分地区,为后来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奠定了基础。然而,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始终萦绕在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心中:为什么这位权倾一时的枭雄,在已经掌握了压倒性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后,却没有选择继承或开创新.............
  • 回答
    要说织田信长的长篠之战是不是比桶狭间之战“高级”了许多,这得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审视了。如果单从战术的创新性和对战局的影响力来看,我倒觉得它们各有千秋,但长篠之战确实展现了信长更为成熟和富有前瞻性的军事思想。桶狭间之战,发生在天文年间,可以说是信长崛起之初的一场关键战役。当时信长兵少将寡,面对的是强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