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新一代驱逐舰DDG1000?

回答
美国海军的新一代驱逐舰,也就是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可以说是一艘充满争议和极具前瞻性的舰艇。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说起,不能只看表面,还得扒一扒它背后的那些事儿。

首先,它的设计理念,那是真的“冲破天际”了。

你想想看,这艘船刚一亮相,很多人都惊掉了下巴。它那流线型的舰体,棱角分明的上层建筑,几乎看不到任何传统的舰船特征。这玩意儿,不是为了在大海上劈波斩浪,而是为了“隐身”。

它的外形设计,是为了降低雷达反射面积。你能看到的那些炮塔、导弹发射器,全都被巧妙地隐藏在了船体内部或者被光滑的斜面所覆盖。连舰艏部分都设计成了“碗形”,这在船舶设计里是个大胆的尝试,目的也是为了减少雷达波的散射。这玩意儿,在陆地上看起来像个科幻电影里的玩意儿,但它在海上的隐身能力,确实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现代海军对抗中,谁能先发现对方,谁就能占据主动,而DDG1000,就是为了成为那个“看不见的杀手”。

其次,它的火力配置,那更是“高精尖”的代表。

DDG1000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它那两门先进的155毫米舰炮,叫“先进舰炮系统”(AGS)。这玩意儿的射程远超传统的舰炮,能够发射能够精确制导的炮弹,据说射程能达到一百多公里。这意味着它可以在舰船未被敌方察觉的情况下,就能对陆地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这在传统的驱逐舰上是很难想象的。

当然,它也有垂直发射系统(VLS),可以携带各种导弹,比如战斧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等等。但它的VLS数量相比于之前的驱逐舰,比如伯克级,是要少一些的。这背后的逻辑是,它倚重的是AGS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以及它本身强大的传感器和信息处理能力,能更有效地指挥和引导其他平台进行攻击,而不是像传统的驱逐舰那样,靠数量堆砌火力。它更像是一个“指挥官”和“火力引导中心”,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突击手”。

再者,它的自动化程度,也是革命性的。

DDG1000的舰员编制非常少,只需要几十个人就能操控这艘巨大的军舰。这得益于它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很多舰上设备的运行和维护都交给了计算机来完成。从动力系统到武器系统,再到损管控制,都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也减少了人为失误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保持作战能力。

然而,这些超前的设计和技术,也带来了巨大的代价,这就是它备受争议的关键点。

首先是成本问题。当初的设想是建造几十艘甚至上百艘,结果呢?因为技术难度高、研发周期长,以及设计不断的修改,单舰造价一路飙升,最终的方案是只建造了三艘,而且每艘的造价都达到了惊人的十几亿美元甚至更高。这个价格,对于一艘驱逐舰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这就直接导致了项目的大幅缩减,失去了规模化部署的意义。

其次是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一些革命性的技术,比如那个碗形舰艏,虽然隐身效果好,但在实际的远洋航行中,特别是遇到大风浪时,会产生“拍打”效应,对舰体结构和舰上人员都可能造成不适和影响。AGS的炮弹成本也非常高昂,也存在一些技术上的挑战需要解决。高度的自动化也意味着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会带来连锁反应,对舰上人员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第三个方面,就是它的定位与需求是否匹配。在冷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美国海军的主要对手和作战环境发生了变化。DDG1000最初的设计理念,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大国之间的潜在冲突,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执行对陆打击任务。然而,随着海军任务的演变,比如在反恐战争、海上力量展示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它那种高度专业化、成本高昂的“隐身多任务平台”,在某些场景下可能就不如那些数量庞大、成本较低、通用性更强的舰艇那么实用和高效。

总的来说,如何评价DDG1000?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美国海军在探索未来海战模式的一次大胆的实验和技术飞跃。它验证了许多前沿技术的可行性,尤其是在隐身设计、自动化操作和精确打击方面,为未来的海军舰艇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展示了美国海军在技术上的雄心和创新能力,不畏惧挑战传统。

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昂贵的教训。过高的成本、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与实际作战需求的脱节,使得它的项目最终未能达到预期规模,甚至可以说是一次“高开低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先进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从另一个角度看,DDG1000虽然只造了三艘,但它所代表的技术理念和设计思路,已经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海军后续舰艇的研发。比如,下一代的护卫舰FFG(X)和下一代的巡洋舰/驱逐舰项目,都能看到DDG1000的一些设计元素和技术应用的影子。它更像是一个“概念验证者”和“技术探路者”,虽然它自己没能真正“挑起大梁”,但它为未来铺平了道路。

所以,评价DDG1000,不能简单地说它好还是不好。它是一艘集合了美国海军最新科技成就和深刻反思的舰艇。它就像是一颗璀璨却也昂贵的“技术种子”,虽然最终未能开出满园芬芳,但它所播撒的基因,正在影响着未来海军的发展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磁炮?你说的是这个吗?

最新的隐形技术?你说的是这个吗?

什么,以上都不是?

你竟然说的是这个?

那不好意思。这就是一个点错了科技树,连美国都抛弃了的战舰。

啥技术领先,全都是吹牛,反正各项技术指标最终都没实现,电磁炮到现在都没见影子。

美国现在都老老实实搞阿利伯克3去了,结果伯克3在PPT上就落后055了。还DDG1000,咋评价,算个球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海军的新一代驱逐舰,也就是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可以说是一艘充满争议和极具前瞻性的舰艇。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说起,不能只看表面,还得扒一扒它背后的那些事儿。首先,它的设计理念,那是真的“冲破天际”了。你想想看,这艘船刚一亮相,很多人都惊掉了下巴。它那流线型的舰体,棱角分明的上.............
  • 回答
    美国《时代》周刊近期发布的封面主题“民主”受到攻击,这一选择不仅反映了当前美国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民主制度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一封面主题进行详细分析: 1. 背景与触发事件 时间背景:封面发布于2024年1月,正值美国中期选举后,拜登政府面临国会山骚乱后的政治危机,以及特朗.............
  • 回答
    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超过 70 万,这是一个极其沉重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数字,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评价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它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无数个生命的消逝、以及社会在应对这场前所未有危机时所经历的挑战和反思。一、人道主义的悲剧和生命的价值: 无法估量的生命损失: 70.............
  • 回答
    .......
  • 回答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百例,副总统彭斯却依然发表“美国人感染风险仍然很低,没必要买口罩”的言论,这一表态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科学依据、政治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科学层面: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副总统彭斯的言论在当时是存在争议.............
  • 回答
    加州新任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决定大幅削减原定加州高铁项目的规模,这是一个牵动美国铁路发展未来走向的关键节点,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影响也深远广泛。为何选择缩减规模?纽森政府做出这一决策,主要出于对项目成本超支和延期交付的担忧。最初设想的加州高铁项目雄心勃勃,旨在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
  •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CDC)停止公布新冠肺炎检测“正在调查中”(under investigation)人数这一决定,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涉及信息透明度、数据解读、公共卫生策略以及政治影响等层面。首先,我们来理解“正在调查中”(under investigation)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在疫情初期,当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底特律消防局那名因为请同事吃西瓜而被解雇的新消防员的事件。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基层单位在执行规定时可能出现的“一刀切”或者说“死板”的问题。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放到一个背景里来看。底特律消防局,虽然名声在外,是美国消防系统里比较有历史、有规模的单位之一,但它也面临着很多城.............
  • 回答
    最近,美国能源部公布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消息:在某个地区发现了新的、储量相当可观的油田。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能源领域激起了涟漪,很多人都在猜测,这是否会颠覆当前的世界石油格局。要评价这一点,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这件事儿的深层影响究竟有多大,以及它为什么会牵动这么多人的神经。首先,咱们得明白,现在的世.............
  • 回答
    美国2018年出生人口创32年新低,这一现象背后牵涉着多层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其含义,我们需要细致地剖析这个数字背后的故事,以及它可能预示的未来趋势。首先,出生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因素是生育率的持续走低。这意味着育龄女性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在减少。这.............
  • 回答
    美国人口出生率创30年新低,年轻女性生育率持续下降,这绝非一个孤立的数字变化,背后牵扯着一连串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也预示着美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转变。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趋势的普遍性和长期性。 这不是突然爆发的现象,而是多年来缓慢但持续下降的一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莎朗·斯通(Sharon Stone)因为亲友去世而公开批评美国政府在新冠疫情应对上的表现。这件事涉及到了个人悲痛、公众人物的发声以及对政府政策的讨论,值得我们深入分析。首先,理解莎朗·斯通的愤怒和悲痛是关键。当亲近的家人或朋友因为一场疾病离世,尤其是在疫情初期,信息混乱、医疗资源紧.............
  • 回答
    对于美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馆两名职员在确诊新冠后拒绝隔离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评价和分析。首先,从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且危险的。 危害公共健康: 任何确诊感染传染病的人,尤其是在疫情仍然存在的当下,都有义务配合隔离措施,以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拒绝隔离的行.............
  • 回答
    8月27日,美国新冠病毒肺炎确诊人数超过600万,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里程碑,反映了疫情在美国的严峻形势。要评价这一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疫情的规模和蔓延速度: 绝对数字的庞大: 600万的确诊人数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意味着每100个美国人中就有约1.8人被感染。这表明新冠病毒在美.............
  • 回答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国内的支持率竟然上升了5%,达到了他任期内的最高点,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并非简单的好消息或坏消息,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排除“团结在国旗周围”效应的可能性。每当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时,民众往往会本能地寻求领导力的稳定,即.............
  • 回答
    当白宫专家在某个时间点(通常是指在新冠疫情发展过程中,例如冬季传播高峰期、新变异株出现时)发出美国新冠疫情进入“最致命阶段”的警告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评价:一、 评价的角度和考量因素:1. 证据基础(科学数据): 死亡率: 这是最直接的指标。专家们会分析每日新增死亡人数、7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张维为教授关于“中国不应援助美国新冠疫情”这一观点的看法,并尽量用更贴近生活和个人感受的方式来展开。张维为教授的立场与逻辑首先,理解张维为教授的观点,离不开他一贯的“中国崛起”和“制度自信”的论述框架。他常常强调中国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将这些成就归.............
  • 回答
    2019年,美国人口增长率跌破1%大关,创下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新低。这个数字,乍一看可能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变化,但背后却牵扯着一连串深刻的社会经济因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不仅仅是人口数字的波动,更是美国社会肌理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的信号。生育率的低迷,是压低增长率最直接的原因。 我们得承认,近些年美国.............
  • 回答
    新冠疫情期间,选择在美国买房定居的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并非单一的叙事,而是交织着机遇、挑战、适应与反思。这批人,我们不妨称他们为“疫情下的移居者”,他们的决策背后,是复杂的考量,而他们的经历,则折射出大时代变迁中的个体选择。为何而来?疫情下的多重驱动力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促使这些中国人选择在美国置业定.............
  • 回答
    关于匈牙利政府公布的四国新冠疫苗效果对比以及其宣称的“美国辉瑞最差,俄罗斯卫星最好”的结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首先,需要明确信息来源和背景。 匈牙利政府公布此类信息通常会引发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不同国家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疫情早期。评价这类信息时,我们需要关注: 数据来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