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到底要不要为了招人喜欢而改变自己,还是做自己?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不少人都纠结过。要不要为了别人喜欢而改变自己,这玩意儿就像走钢丝,一不留神就栽了。

首先,咱们得明白,人就是社会性动物,谁不想别人对自己有好感?这是天性。你想让同事觉得你合群,让领导觉得你靠谱,让朋友觉得你有趣,这都没错。而且,适度的改变,比如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变得更耐心一点,或者在穿着打扮上稍微注意一下,这些都能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顺畅,也更容易被人接纳。想想看,如果你总是迟到,说话不着边际,或者态度特别尖刻,就算你内心是个好人,别人也难免会有看法,对吧?这种“改变”,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成长和适应,是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让别人有机会看到你好的那一面。

但问题就出在“为了招人喜欢”这个动机上。如果你的改变是完全为了迎合别人,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和原则,那性质就变了。

想象一下,你本来是个喜欢宅在家看书、听音乐的人,结果为了显得“酷炫”,硬是逼自己去参加各种热闹的聚会,假装自己很嗨,结果内心是煎熬的。或者你本来是个慢热、说话不那么滔滔不绝的人,结果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健谈”,硬是压抑着自己的节奏,说一些自己都不太认同的话。这种改变,你累不累?长此以往,你自己都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了,活得小心翼翼,生怕哪个地方没做到位,惹人不高兴。这种“喜欢”,多半是建立在虚假之上的,一旦你露出一点真实,或者对方发现你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那种“喜欢”可能就会瞬间消失。而且,你还会因为付出了这么多,却得不到你想要的真诚回应而感到委屈和失落。

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性格、你的爱好、你的价值观,构成了你之所以为你。如果你为了别人而丢弃了这些,那你就不是你了,只是一个别人想要的影子。这样的“喜欢”,说到底,喜欢的也不是你,而是那个虚假的你。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真的展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时,那些真正欣赏你的人,才会因为你本身而喜欢你?他们喜欢你的幽默,喜欢你的真诚,喜欢你偶尔的小缺点,因为这些都是构成你的“你”的一部分。

所以,我倾向于“做自己”,但不是那种“我就这样了,你们爱看不看”的极端。更准确地说,是“真实地做自己,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成长”。

怎么做呢?

首先,要 认识自己。你喜欢什么?你不喜欢什么?你的底线是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有哪些缺点?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自我反思。别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的不完美,那才是真实的你。

其次,要 区分“改变”与“伪装”。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有趣、更有价值,这是成长,是积极的改变,它会让你更有吸引力,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而如果你只是为了逢场作戏,去扮演一个别人眼中的角色,那就叫伪装,这种是消耗性的。

第三, 找对欣赏你的人。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这也不现实。把精力放在那些能看到你闪光点、也能包容你小缺点的人身上。当你遇到那些真正喜欢你“样子”的人,你会发现,做自己是多么轻松自在的事情。你会因为他们的欣赏而更加自信,而不是因为他们的评价而失去方向。

第四, 用“价值”而非“取悦”来吸引人。当你把自己打磨得更好,有了自己的特长,有了值得分享的故事,有了独特的见解,别人自然会被你吸引。这种吸引力是健康且持久的,它基于你的内在价值,而不是你费尽心思去讨好。

最后, 留有余地,给自己空间。即使是在群体中,也要保留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不必事事都参与,不必每句话都附和。偶尔的沉默,偶尔的不同意见,反而会让你显得更有深度和个性。

所以,与其绞尽脑汁地去揣摩别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你,然后把自己变成那样,不如专注于成为那个更好的、更真实的自己。当你的内在足够丰富、足够闪耀时,那些该出现的喜欢,自然会悄然而至。而且,那种源于你真实自我的喜欢,才是最珍贵、最值得珍惜的。别为了迎合别人而活成一个空壳,那样的人生,就算招人喜欢,也只是一种廉价的快乐,终究填不满内心的空虚。做你自己,然后让喜欢你的人,喜欢那个真实的你。这才是最舒服、最长远的人际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接了一些复盘咨询。

大多是很年轻的女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把自己的男朋友作跑了。

然后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挽回,活在各种各样的悔恨和自我否定里。

她们没有办法接纳自己被甩了的事实,也确确实实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悔恨。

于是甩人的那个曾经闪闪发光的少年已经开始了新生活,和她们划清了界限,她们却很难走出来。


尤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关系,对方有意疏远见面儿当不认识,对方带着新女友频繁出没在公共场合。

于是被甩的不仅走不出来,可能身边还有几个贱了吧唧的同事同学,一刷到她们前任秀恩爱就一定要拿给她们看,进一步刺激她们。



所以她们的复盘需求通常是重新梳理一遍,以及想知道如何才能从这种痛苦的状态里活过来。


也许对【要不要改变自己】疑惑的朋友,看完这篇会有答案。




这个事情如果我帮她们复盘起来应该是这个样子:

你前男友在跟你感情好的那段时间,可能确实是爱过你的。

但是感情它不是刻舟求剑的,他对你的爱存在于你不作不闹的那段时间。

他也没有因为出轨什么原因跟你分手,而是因为他确实爱你的容量有限,无法接纳你更多的负面情绪。也就是说你以为他很爱你,但是实际上这个人没有做好准备,去接纳你人生的下限。

可能这不是针对你的,他和谁交往都无法接纳过分作闹这种不稳定的情绪。

而且即使那段时间不是你故意这样做的,你也的的确确伤害了他。

这种伤害你也没有资格要求对方一定要原谅你。

因为你的道歉,你的弥补可能并不能够治愈那段时间他的痛苦。

他对你的爱已经被你耗完了。


他想要的东西你没有,你想要的东西,可能他也不愿意提供。

所以你们的人生就此解绑。

很遗憾,但是对你俩来说,这都是正确的选择。


既然他已经往前走了,而且貌似找找到了一个让他很舒适的人,我觉得如果你贯彻好聚好散,应该是回归到你们认识之前的状态,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同学来看待。

就像你的一个同学带着自己的女朋友过来秀恩爱,你会因此而感到难过吗?


你现在仍然感到难过,是因为你的情绪还沉浸在你认为你们两个人之间还有感情的阶段。是你单方面还没有走出来。

而不是应该怪他不照顾你的感受。






而这件事情里最大的搅屎棍是你的熟人。

你努力在忘却这件事情,重振旗鼓往前走的时候,是这种人却不断把刺激源拿给你看,不断地提醒着你:看,你被抛弃了。


如果下次他们再这样跟你说的时候,你可以冷静的问:所以呢,然后呢?

不管他说什么你都可以继续跟他们说:我不关心。你要那么喜欢他,你就自己一个人留着看吧。

但是不要叫上我一起了。


如果这个人继续一而再再而三贱嗖嗖的故意刺激你,你可以再来一轮:你对我前男友那么感兴趣吗?是不是想挖墙脚?我不介意的,这个人早就跟我没有关系了,不管是你喜欢他还是怎样,我都支持你,你也不用征求我的意见,想挖就挖,那是你自己的事儿。


把这个贱了吧唧的人解决掉之后,真正的走出来,你需要拥有自己的生活。

在上一段感情里面好好的反思自己哪里没有做好,想一想下一段感情怎么可以做得好一点,想一想怎样才能遇到一个更加包容你人生下线的人。


说白了你这么小,我们这30多岁的油腻中年还有犯错误的时候。年轻嘛,不成熟才是常态。

要在这段感情里我坦然承认:我就是不成熟。

不被接纳的是我不成熟的那个部分,我只要把这个部分成长了,修正了,我就是一个进化后的我,一个更值得被喜欢的我。

经历了这段感情以后,我变强了。

今后也许会有比他更合适更值得喜欢的人好的喜欢我,而这一次我不会再把我的感情弄丢。



至于前任对你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你怎么知道他的现任不会嫉妒你了,毕竟她是个接盘的。

一个很没安全感的女孩,必然会要求自己的男朋友秀恩爱,少跟你接触。


你和这个女孩之间其实没有任何的仇恨,不是她把你男朋友抢走的。

她只是接了你的盘。



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专注于自己的圈子。

重新建立能让自己舒适的环境。


找到一个双向奔赴彼此喜欢的人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儿。

专一不是一生只爱一个人,而是在每一段感情里, 都认认真真掏心掏肺。





以上这个复盘流程无论是被甩了自己梳理自己痊愈,还是用来安慰身边被甩了后愤愤不平难以走出的闺蜜,都算好用。


成长的第1步其实是接纳。

接纳曾经的自己不够好,接纳自己因为不够好而失去了一个人。


成长的第2步是改变。

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部分。

比如说对这段感情的依恋。

比如说对周边环境的选择和改造。

比如说改变自己曾经的一些特别容易给自己减分的缺点。


而我们这些外人更容易帮助深陷于局里的人,同样也是接纳和疏导。

当然最有用的其实是带她们去新的圈子,认识新的小哥哥。


目前,我群里因为自己不成熟被甩而过不去这个坎儿的姑娘,复盘可能并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她们会反复。

我能帮她们的就是反复接纳,加强她们对自己的认同感,以及带着她们往困局外面走。

去见新的人,去认识新的更成熟美好的自己。

在新的人的肯定里,重新构建自信心。

而不是缩在壳里生蘑菇。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我是指对你安抚身边失恋的闺蜜有用。

希望我的粉丝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而弄丢本来还不错的人。


这篇首发公号【杜嘟嘟嘴很毒】,有个读者是这样回复的。



所以,你有答案了吗?



你要让百分之八十的人喜欢你,还是百分之八十的人嫌弃你,决定着你要不要改身上的某些让你栽跟头的大问题。


这篇讲的是大问题。

我自己的话,会希望我选择权大一点。

所以不会让自己身上有太大的bug。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我就算不上一个多招人喜欢的人,或者说不会表达感情 or 迎合别人的人。

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小时候父母和家里人给我的爱并不少,我是属于从小被打到大类型,导致我想要在父母面前好好表现吧。我爸妈也很少说爱我,至少没有用过语言方式的表达,让我在以后漫漫长路里也越发变得含蓄。

高中住宿以后,虽然他们给予我丰富的物资作为后盾,但是和他们的交流渐渐少了,半个月才给他们打一个电话,一个星期就给他们发一两次微信。我家属于放养式教育,这种情况却持续到我读大学。

长大之后的我们对离别的耐受力变得小了。

在大学这一年半里,我很少主动给爸妈或家里人打电话,对爸妈一直是恭恭敬敬的态度,很害怕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所以和他们的交流大多是在微信上。但是没想到这样却会伤到了他们。寒假回来第二天晚上,有一些事情和我妈妈起了争执,她说着说着很生气地哭了。大致是她认为我很冷血,对家里人怎么能这么冷,对父母兄弟姐妹的感情很不深,对人的感情还不如对我宿舍里偷偷样的狸花猫来的深厚。

其实我有些震惊,因为我从来不知道在父母眼里我是个冷血的人。过节的时候我会给他们发红包,微信也会在家族群里互动,经常买礼物寄回去给他们。后来才知道,是太少打电话给他们了,语言的交流其实胜于一切。在微信的寥寥数语很难体会到语言的温度,在他们看来,微信的交流是不真诚的。他们感受不到我对他们的爱。

“小时候得到的爱太少,以至于后来被爱都会令他感到尴尬。人们赞美他时,他不知该如何回应,表露情感时又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但我得到的爱并不少,可能是得到说出来的爱太少了。

她生气还有一个原因是想说我不懂得人情世故。

上次去参加一个宴会她有个同事想和我拍照,但是我拒绝了,又说想去我家里看猫,但是当时的猫咪特别胆小,于是我也拒绝了。在这两三年里她都拿这件事说我不懂得人情世故,但我觉得可能是我让她没了面子。她希望我像她一样健谈,来者不拒,落落大方,而不是在一旁默默的不出声。

但是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却少要装模作样,我只是不想那么累,或者说我现阶段真的还不懂人情世故吧。但惯于表达的好处大概是,不少情绪在积攒之前就被代谢掉了不会造成严格意义上的阻力。这件事不存在限制,也没有门槛,仅仅是习惯。

想到今年过年的种种饭局,我依旧感到害怕,但这次可能不再是害怕吃到回程的那天都吃不完,而是怕自己的表现担不起所有人忙里忙外的招待

情感表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个人表达欲的展现,大概在于交流的对方是谁,有没有共同语言值得我去交流。珍惜还有表达欲的时候,人不是每个时段都有能力喋喋不休的。

从对外界有敏捷的反应,到过了半晌才又痒又痛。从仍愿意撕开一道口子供人观赏,到索性简化成一段一段的内心戏,自己给自己熬汤。带给你高浓度情绪的事件和人都没法长驻。生活的大部分是喧嚣得或者寡淡得让你无话可说。

有一个最近才走得近些的朋友和我说:以前一直觉得你是一个很冷的人,直到和你接触之后才颠覆我对你认识。这句话我很多朋友在和我熟悉之后也和我这样说过。所以说人不可貌相,单看外貌和处事风格你是看不出来我有多可爱。

在我父母眼里我不是一个可爱的人,我没有让他们看我的朋友圈,在电话里得到我的信息也少,他们一直认为我是不爱说话的阿宅。但是为了让他们开心些,我还是决定撬开自己的嘴巴,多和他们交流。适时“迎合“”一下父母,也算是对他们的爱。

是有一个阶段,人执着于高饱和度的情感关系,常常还在对方无动于衷时,就醉得不能自拔。

而淡薄的好处,是渐渐才可体会的。人生太多不对等,比起拼尽全力换来一地鸡毛,浅尝辄止更适用于大部分的交往。毕竟很多时候,就算你变成摊开在他面前的那本书,人家也只是扫一眼封面而已。 我尚处于低饱和度的情感链条,在这个角度来看,我是理解为什么我妈说我冷血。

迎合他人改变自己,会在认知上和情感上都消耗大量的精力。而且你没办法确定对方的偏好和期望,无论我们怎么研究别人,都会让双方感觉略带虚假。这都会削弱我们的表现。

志同道合在我的情感里占比太重了。通常会先寻求志趣上的共性,有了落脚,再去推进别的延伸。这恐怕也是我喜欢猫而非狗子的原因。

@光年书屋的猫

user avatar

做自己其实大多时候不是一句完整的需求,大部分人追求的不是做自己,而是别人在你做自己的同时还能迎合你。

因为人很多时候不是活在自己的行为里,而是活在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馈里。

如果所有人都不认同你的行为,唾骂甚至是攻击你的行为,你做自己是没有乐趣的,是有代价有风险的。

所以我们经常要劝别人“勇敢做自己”、“大胆做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够勇敢,你可能要被做自己的代价干趴下。

比如班级劳动工时任务分配,大家都要去某草坪除草,你做自己,你就装病躺在宿舍不去,你其实睡不踏实。

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想着他们会不会一边拔草一边骂我,编排我。

但如果他们有说有笑回来了,还和你说着割草时的俏皮话,你的这次做自己没有付出应该有的代价时你会觉得松了一口气。

再反过来说,人是很难不做自己的。

比如我媳妇每天要求我开着灯坐正了看书,说这样才对眼睛好,不坐正看书眼睛容易瞎掉。

但只要她不在,我就顺着靠枕滑呀滑,滑呀滑,滑下去了歪着像条死狗一样斜着眼看书。

做自己是很舒服的,只要没人管着,谁都乐意做自己,不想听人bb。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你以为你能改变自己,其实你只是在为了少挨骂,少被喷,做一个自我伪装而已。

所以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在做自己和迎合他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另外你说“为了招人喜欢而改变自己”,我一般判定这句话大部分时候是新人才会说。

就说这话的人经常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做自己很难,招人喜欢,很简单。

但你其实没有深入研究过,别人到底喜欢什么,你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觉得这活儿简单,觉得他们都挺睿智。

不就是油腻么,不就是阿谀么,不就是说些讨人喜欢的车轱辘话么?

你真去试试会发现,真不是,你那么做,人家觉得你油腻极了,别扭极了,怪极了,让你赶紧停。

因为其实要了解一个圈子,本质上是情报战。

谁是圈子的核心人物,谁是管理员,谁是气氛组,谁是谐星,谁是元老,你都没摸清楚之前,盲目去拍马屁,去迎合,是完全不入流的行为。

正确的做法是先潜水观察,了解,说一些中立立场的观点去抛砖引玉,试探范围,搞清楚对方的整体调性,搞清楚对方的核心诉求,搞清楚对方的G点,红线,安全区,敏感词,这些之后,你才有机会去顺势迎合,你才有办法找到那个招人喜欢的人设。

但是别搞错了,可没有人要你“改变自己”,只是让你“伪装自己”

因为人性太复杂了,你接触到的这个圈子的这一面,也可能是这个人和这群人诸多人格面向中的沧海一粟。

人们只是因为某种诉求在某个圈子中有着某种态度,这种态度既不是他的全部人生,更不是你的。

所以为了这个改变自己,岂不是啼笑皆非?

你只是在此时此地,在这样的环境里,需要配合做一下符合整体气氛的角色扮演。

比如在载歌载舞的KTV里,不站起身冷着脸说我不唱歌我要回去。

比如在指点江山的大排档上,不一脸嫌弃地说你们懂那么多键政咋不去考个公务员为国效命呢?

不去做气氛的破坏者,但又不去做气氛的纵容者,外柔内刚,清醒而不自傲,洒脱而不桀骜,难就难在那个度,但妙也妙在那个度的取舍。

毫厘之间,轻舟侧畔,你能感受到万物随心,而你,不曾更改。

让自己像水一样,融入万物,顺应万物之势,而不改变自己的清澈,是我们与生活和解的方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