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让九年级的女儿天天拖地,我有错吗?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作为家长,你肯定是想女儿能独立,能帮家里分担家务,这出发点完全没毛病。但问题在于“天天拖地”这个频率,以及你女儿现在九年级这个阶段,是不是真的合适,这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承认,让孩子参与家务是件好事。这不仅仅是分担劳动,更重要的是培养责任感、独立性,还有对家庭的归属感。你看啊,一个从小就知道怎么收拾自己房间、怎么帮忙做饭、怎么打扫卫生的孩子,将来进入社会,适应能力肯定会更强。她能理解家务不是“别人的事”,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而且,她也能更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

但是,“天天拖地”,这个“天天”就有点需要斟酌了。九年级啊,这是孩子学习最关键的阶段,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每天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作业也肯定不少。这时候,如果她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天天拖地”,那会不会挤占她宝贵的学习时间?或者让她感到疲惫,影响到学习状态?

我想说的是,你可能得考虑一下你这样安排的“动机”和“效果”。

你希望她通过“天天拖地”达到什么目的?

是为了让她学会拖地这个技能吗? 如果是,那学一次、两次,或者一周一两次,让她熟练掌握这个技能,然后根据实际需要来做,是不是更合理?天天拖地,其实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是家庭的真实需求。除非你家是个很大的地方,或者每天都有特别严重的污染,否则,真的需要天天都拖到一尘不染吗?
是为了让她吃点苦,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吃苦耐劳的精神固然重要,但方式方法也很关键。如果只是让她做重复性的、可能并没有太大意义的劳动,反而让她对家务产生厌烦情绪,那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而且,九年级的孩子,他们已经在学习上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也许你可以在学习上鼓励她,让她在学业上有进步,这同样是吃苦耐劳的表现。
是为了让她分担家务,减轻你的负担? 这个理由很实在,很多人都会这么想。但作为一个九年级的孩子,她的“分担”应该是和她的能力、她的时间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是不是可以让她负责家里某个区域的日常打扫(比如她自己的房间,或者客厅),或者承担一些其他类型的家务(比如洗碗、倒垃圾、叠衣服),而不是把“天天拖地”变成一个固定、高强度的任务?

然后,我们再看看这样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影响学习: 这是最直接的担忧。九年级的课业压力不用多说,如果因为拖地占用太多时间或者体力,她的学习效率可能会大打折扣。考试成绩下来,她可能会开始抱怨,你也会跟着心疼。
亲子关系: 如果女儿觉得你分配的任务不合理,或者她觉得不公平,这很容易引起她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她可能会觉得你不理解她,不顾她的学习,只想着让她干活。长此以往,会影响你们之间的沟通,甚至产生隔阂。
对家务的认知: 天天“被安排”做一件事情,很容易让孩子把家务当成一种负担,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责任。她可能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拖地”,也不会去主动发现家里其他需要做的事情。
身体健康: 长时间、高频率的拖地,尤其是如果方法不对,或者是在身体疲惫的时候,也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

所以,我个人觉得,从“天天”这个频率和“九年级”这个时间点来看,你可能有点“过度”了。

那么,有没有更妥善的处理方式呢?

1. 沟通和协商: 最重要的一步!坐下来跟女儿好好谈谈。了解她对家务的看法,听听她是否觉得这个任务对她来说太重。和她一起商量一个更合理的家务分工。你可以问她:“宝贝,你觉得我们家谁负责哪些家务比较合适?你一天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做家务?”
2. 分配合理的家务: 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让她负责一些固定但不需要每天做的家务,比如:
每周一次的大扫除,负责某个区域(如客厅、厨房地面)。
每天负责自己的房间,保持整洁。
轮流负责洗碗或倒垃圾。
帮忙整理家里的公共区域(如沙发上的靠垫摆放整齐)。
3. 循序渐进,教会技能: 不要指望孩子一上来就能做得多好。拖地本身也是个技术活,怎么拧拖把、怎么拖得干净、怎么注意安全,这些都要慢慢教。如果她做得不好,耐心指导,而不是一味批评。
4. 关注学习,劳逸结合: 家长应该始终把孩子的学习放在首位。如果她学业任务很重,家务的分配可以相对减轻。在她完成学习任务或者感到疲惫时,不要再给她增加额外的家务负担,让她有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5. 用身教代替说教: 你自己平时在家是怎么做的?你有没有参与家务?孩子是看着大人做的。如果你自己也很享受参与家务,并且让家里变得整洁舒适,她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让孩子做家务是必须的,但这不代表要让她成为家里的“免费劳动力”,尤其是在她人生中关键的九年级。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家务成为她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成为她学业和身心的负担。

所以,你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方式方法可能需要调整一下,更有针对性、更灵活一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已知:拖地机器人需要2000,之后的使用成本只有少量的电费和耗材(假设10元一天,实际远低于这个值)

已知:初中一对一辅导目前的行情大约是400一小时


假设你的女儿每天使用半小时拖地,且你的女儿在家学习时的学习效率为一对一辅导时的一半(这个值也很保守,高度内卷下的学生往往可以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

那么你的女儿每天拖地的时间成本为100元

设购买拖地机器人回本需要x天

2000+10x=100x,解得x大约为22.22天

即只需要一个寒假,你让女儿拖地的成本就大于购置拖地机器人了

从钱包友好程度考虑,您应该

立即购买拖地机器人代替女儿


你提到你读书的时候会花费时间在家务上,我能理解人总是喜欢做对比

但是请不要忽视这几个事实:

0.在你读书的年代(假设40年前),虽然机械和自动化已经在两次工业革命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生产拖地机器人的技术已经具备,但是由于家庭机器人尚未得到重视,使用机器人完成家务的成本实在太高

1.在你读书的年代,内卷并不严重,不需要和当代学生一样耗费这么多精力在学习上,同时补习班尚未发展起来,不需要耗费大量金钱用于补习

2.伴随着科技发展,家务机器人的价格和使用成本都会越来越低,而作为脑力劳动的补习班老师价格则会持续上涨

综上,食带便了,现在是机械化自动化的时代,和你当年完全不一样了

在现在这个时代,选购拖地机器人才是你的最优解!



对了,你也别亲自洗碗了吧

这台洗碗机现在只需要5199就能拿下,我想这玩意洗你一家的碗绝对不是问题

能生育二胎,应该经济条件不会太差,就假设你月薪扣除五险一金税后8000吧,按照拼夕夕996工作制来算,一个月工作26天,为了精确计算工作时间,996一天工作12小时里扣除1.5小时用餐和半小时带薪拉屎时间,算你一天10小时,那么你的小时工资是30.76元

假设洗碗消耗半小时,也就是你洗一次碗的时间本来可以产出15元

那么只要洗346.6次碗,洗碗时间本来可以赚的钱就够买洗碗机了

一天三次,也就不到四个月

如果你的工资更高,工作时间更短,那么回本时间只会更快

你还觉得你应该亲自洗碗吗

user avatar

许多父母的思想都没转变过来,事实上拖地、洗衣服、做菜之类的家务劳动技能,已经不是生存的首要技能了,甚至不是两个人组成家庭的首要技能。

在当代,一个普通人的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在校的学习考试成绩决定的。你学历的含金量越高,工作时可选择的余地就越大。所谓“高分低能”只是个例而已,至于什么“博士生找不到工作”、“大厂35岁裁员”那些丧气话也是说给同等学历人听的,那些饭馆里端盘子的、流水线上累傻的、柜台旁杵木桩的低学历劳动者不更惨?

刨去睡觉的时间,大部分人待在工作岗位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要长的多。让一个忙于考试的学生把精力浪费在简单重复的家务劳动上,是不值得的。对将来工作也没太大帮助。

天天练拖地洗衣服有什么用?准备将来当清洁工?哦,我看现在商场都是用专门的拖地机器,要练习也得练那个呀!

至于所谓“培养责任感”,我们不妨先谈一下“做家长的责任”。养孩子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待人挑选的人肉家务机器,还是希望他们考好学校、获得高起点、找到好工作,赢得比上一代人更好一些的生活?明明住寝室或独立租房一两周就能学会的简单生存技能和习惯,凭什么要占用备考时间练习?

“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干得比她还多。”——过去也没那么多作业呀?

我父母都是农村出身,但是我唯一会干的农村活计就是往各种犄角旮旯塞爆炸物——炸牛粪啦、炸水缸啦、炸蚂蚁窝啦、炸烟道啦、炸马粪包啦……种地?不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活法,几十年前几乎每个妈妈都给孩子织过毛衣,现在家长还有几个会织毛衣的?

许多家长都有个误区,认为强迫孩子长期做某件事情,就一定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丝毫没考虑到因叛逆造成的反效果。有些家长强迫孩子吃过敏食物,也是基于此逻辑。过去孩子多,死一两个不当回事,可以搞“优胜劣汰”,后代被淘汰了就是“体质弱”、“不懂事”、“死皮赖脸打不好”。但是现在养孩子成本太高,更应该注重“因材施教”。从题主的字里行间看,她已经觉得“家庭责任”是压迫后代的借口了,显然题主的父母的教育观是存在问题的。

我现在觉得中国的学校的家长会开的似乎有点少了,应该多给家长上些课才对,毕竟大伙都没考过“家长证”,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合格的。

家长若意识不到对子女长期投资的意义,也不去做正确的教育投资,又怎能从子女身上获得长期的回报?

以上言论都是我站在资本主义角度的所思所想,至于为什么不从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上阐述,是因为我个人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但即便如此,以上观点也要比封建思想进步很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