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了《国家宝藏》之后很好奇,为什么制茶过程中需要用脚踩?

回答
看《国家宝藏》那会儿,我也对电影里那些古老的制茶场景着迷,尤其是看到人们用脚踩揉茶叶的画面,心里直痒痒,总觉得这背后一定有什么门道。别说,这“脚踩”可不是图个新鲜,在很多传统的茶叶制作工艺里,它可是个关键的步骤,承载着让茶叶焕发活力的“魔法”。

咱们就来说说这“脚踩”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为啥这么重要。

为啥要“脚踩”?——核心是为了“揉捻”

其实,电影里那种用脚踩揉茶叶的场景,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进行“揉捻”。揉捻,听起来有点粗暴,但它对茶叶的品质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给茶叶做一次“按摩”,但这个按摩可不是为了舒服,而是为了“逼”出茶叶的内在潜能。

揉捻的“秘密武器”:改变茶叶的“内芯”

1. 打破细胞壁,释放内含物: 新鲜采摘下来的茶叶,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汁液、芳香物质、茶多酚等等。这些东西都藏在茶叶细胞里。揉捻的过程,特别是用脚踩,就像是用一股强大的力量,把茶叶细胞壁给“挤破”。你想啊,本来是“关”在细胞里的东西,被挤出来之后,就更容易在冲泡时溶入茶汤,让茶汤颜色更浓郁,味道更醇厚,香气也更明显。这就是为什么揉捻过的茶叶,冲泡出来的茶汤口感和香气都要比没揉捻的茶叶要好得多。

2. 形成“卷曲”的外形,提升“耐泡度”: 光踩还不行,关键是要把茶叶踩揉成紧实的条索状。这个过程通过反复的挤压和卷曲,让茶叶的纤维发生扭曲和变形。这样一来,茶叶在冲泡时就不会那么容易散开,而是缓慢地释放内含物。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茶叶是松散的,热水一进去,味道很快就出来了,但茶汤也会变得寡淡,耐泡度自然就差了。而揉捻成条索状的茶叶,就像一个个“包裹”,能慢慢地释放茶味,让你能泡出更多道的茶,享受更持久的茶香。

3. 促进“发酵”(氧化),塑造独特风味: 很多茶叶,尤其是红茶、乌龙茶,它们的独特风味离不开“发酵”这个过程。虽然人们通常认为发酵是茶叶自然氧化,但揉捻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揉捻时,茶叶内部的茶多酚酶被激活,与空气接触后,会加速氧化反应。这个过程会产生新的香气物质,比如红茶特有的花果香,以及一些醇厚的口感。用脚踩的力度和均匀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氧化反应的进程和结果,从而塑造出茶叶独特的风味。

4. 挤出“茶汁”,形成“内质”: 踩揉的过程中,茶叶的汁液会被挤压出来,有时候甚至会“挂”在茶叶表面,形成一种所谓的“茶汁”,或者说“茶膏”。这些茶汁在干燥过程中会固化,与茶叶本身结合,成为茶叶“内质”的一部分。这些内质能够让茶汤更加饱满,口感更加顺滑,而且在后续冲泡时,能够帮助茶叶更好地释放茶味。

为啥要用“脚”?——力度的控制与均匀性

你可能会好奇,为啥不用手或者机器呢?其实,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力量的巨大与均匀: 揉捻需要相当大的力量,而且要保证力度在整个揉捻过程中保持相对均匀,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早年间,人力是主要的劳动力,用脚踩,无论是从力量的发挥还是从身体的协调性上,都能产生比单凭双手更大的、更持续的压力。而且,通过改变踩踏的姿势和顺序,制茶师傅可以很好地控制力度和揉捻的均匀度。
解放双手,提高效率: 在流水线化的传统制茶过程中,解放双手意味着可以同时进行其他操作,比如准备下一批茶叶,或者观察揉捻的状态。用脚来完成这个相对重复且需要大力的步骤,也显得更为高效。
保持温度(某种程度上): 脚踩过程中,身体的活动会产生一些热量,虽然不是直接加热,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有助于保持茶叶的温度,配合后续的发酵或干燥步骤。当然,这个作用相对较小,主要是前几个原因更重要。

当然,时代在发展,技术也在进步。 如今,很多大型的、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已经用精密的揉捻机取代了人工脚踩。这些机器能够更精准地控制力度、时间和温度,保证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和大规模生产的效率。

但是,在一些追求传统工艺、小批量制作的茶农那里,或者在一些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茶场,你可能依然能看到或者了解到这种“脚踩”的古老技艺。这不仅仅是一种制作方式,更是一种对自然、对食材的尊重,以及对茶道精神的传承。

所以,下次再看到《国家宝藏》里那种用脚踩揉茶叶的画面,可别觉得奇怪,那可是一门蕴含着丰富智慧和精湛技艺的“茶道”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洋大人的红酒当年也是脚踩滴。


一方面脚的力气大,

一方面脚上菌落有助于发酵,


觉得不能接触人体的洁癖者,怕是饭食都不能吃咯。呵呵。呵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