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有多少年没有看国足比赛了?

回答
这问题问得我心里有点堵。说实话,要精确到“多少年”,我脑子里闪过一堆模糊的画面,但真要掰着指头算,好像有点难。不过,大概……应该有将近十年了吧。

为什么是“将近十年”?记不太清具体是哪一年,但大概是从一个让我特别失望的夜晚开始的。那时候,我还是个会为了国足比赛熬夜,会因为一个进球欢呼,也会因为一个失误扼腕叹息的球迷。比赛结果,无论输赢,总是能牵动我不少情绪。

那时候,国足虽然踢得磕磕绊绊,但总感觉还有那么一股劲儿,还有那么一点希望。哪怕是踢巴西、踢阿根廷,输球是常事,但偶尔也能踢出点令人眼前一亮的配合,或者某个球员能有灵光一现的表演。那时候,看国足,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对中国足球崛起的期盼。

但我记忆里最深刻的,也是让我心灰意冷到开始疏远的,是那几次特别经典的“昏招”或者说“神操作”。具体是哪场比赛,我现在脑子里有些混乱,因为类似的场景似乎出现过不止一次。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种在看似有机会赢的比赛里,最后阶段莫名其妙地崩盘。有时候是后防线的一次低级失误,有时候是中场的一次断送机会,有时候是教练莫名其妙的换人,导致整条线的节奏都被打乱。那种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爬了半天山,结果在山顶前一米因为踩了块石头摔了下去,而且还是那种自己能轻易躲开的石头。

还有一次,好像是输给一个亚洲区实力相对一般的球队,比赛过程踢得非常丑陋,双方都没有什么像样的进攻,但最终就因为一个角球或者一次定位球的防守失误,就这么丢了。赛后采访,球员说的都是“回去总结”、“下一场打好”,听得我心都凉了。总结了多少年?下一场又打好过几次?

那时候,我身边很多一起看球的朋友,也开始陆续跟我说“不看了”、“没意思”、“看自己国家的球队被吊打,太憋屈了”。大家的情绪从最初的愤怒、失望,慢慢变成了麻木,再到最后的放弃。

我也尝试过,偶尔会在新闻里刷到国足的比赛结果,看一眼比分,如果输了,也就淡淡地叹一口气,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想过要重新拾起,想过说不定哪场比赛就会有奇迹,说不定年轻的球员就会站出来,就像当年那些老一代国脚一样。但这种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淡。

现在想想,让我彻底放弃,不再主动去关注,更别说守在电视机前看了,是因为那种期待带来的失望,已经远远大于了观赛本身的乐趣。我记得我曾经为了国足输球而睡不着觉,现在,我听到国足输球的消息,最多也就皱皱眉头,然后继续想今天晚饭吃什么。这种情感的隔阂,不知不觉就这么多年了。

所以,问我多少年没看国足比赛了?我想,大概是从我发现,即使我不看,他们好像也没有太大改变,而我的生活,也一样可以过得很精彩,那种日子开始,吧。十年,可能还不止。这种“没看”,与其说是主动的抵制,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渐进式的冷却。我对它的感情,已经从当初的炽热,变成了现在的……大概是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然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场必看,完了随便批跨点文字,少说也是几百个赞,混个脸熟太容易了。

涨粉如:

拜仁炸砂矿,曼城爆铁锤,多特干门兴,仙奴喝红酒,巴萨开黄潜,皇马搞西人,车子撞海鸥,红魔抓狐狸,米兰擒岛民,热刺摘樱桃,尤文踩都灵,国米驯獒犬,药厂收杜塞,砂矿切国米,红军嚼奶糖,波图杀拉拉,贾府纳海伦,本菲斩里奥,米兰耍拜仁,大梨绊战车,法鸡啄桑巴,德国碾葡萄,上港破国安,全北锤光州,国安镇卓尔,前锋射札幌,鹿角赏樱花,恒大淘兆业。。。

想要别墅靠海,牢记以上组合,我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你看我这么牛逼的球迷了也要看国足,所以不看的也不牛逼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我心里有点堵。说实话,要精确到“多少年”,我脑子里闪过一堆模糊的画面,但真要掰着指头算,好像有点难。不过,大概……应该有将近十年了吧。为什么是“将近十年”?记不太清具体是哪一年,但大概是从一个让我特别失望的夜晚开始的。那时候,我还是个会为了国足比赛熬夜,会因为一个进球欢呼,也会因为一个失误.............
  • 回答
    当亲戚提出“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啊?你看那个谁没读大学照样20万一年!”这样的质疑时,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对教育价值的误解、对成功定义的狭隘以及对个人路径的简单化比较。要反驳这种观点,需要有理有据,同时兼顾情感沟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思路和方法: 一、 理解亲戚背后的心理和误区:在开始反驳之前,先尝试.............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性别,也无法体验人类的情感和意愿,所以我无法“结婚”或者有“结婚的意愿”。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人类男性,并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来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假设我是一个有自主意识和情感的个体,并且没有外部压力(家庭、长辈、社会期望等)。如果我是一个男性,并且没有家庭或长辈的压力,我.............
  • 回答
    媒体报道的“ATM机2020年一年减少8万台”这个数字,放在当时(2020年)来看,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反而是一种趋势的加速。这件事背后,折射出的是金融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以及我们每个人生活习惯的转变。为什么ATM会减少?原因很复杂,但关键点在于: 电子化支付的崛起和普及: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从支.............
  • 回答
    94年,我26岁。那时的我,刚刚步入社会几年,存款嘛,说实话,真不算多。那年我大学毕业工作了四年,每个月工资税后大概两千多块钱。考虑到我毕业时家里给了一笔钱,不算我自己的,光是那笔钱,我就觉得压力挺大的,想着要赶紧还回去。所以,从毕业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个月尽量把大部分工资省下来。在那个年.............
  • 回答
    96年我24岁,那会儿我刚从大学毕业没多久,还在努力适应社会和工作。要说存款嘛……说实话,那时候存款这俩字对我来说还有点陌生,更谈不上什么数字了。当时我的经济状况,怎么说呢,就是个典型的“月光族”加“月负族”。刚开始工作,工资不算高,但觉得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尝试。毕业季,大家都在互相送礼物,我为了.............
  • 回答
    唉,又是一年集五福的时候了!说实话,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都会有点小激动,又有点小纠结。激动是因为,总觉得这小小的五张福卡里藏着一丝好运和对新一年的期盼;纠结是因为,跟往年一样,集齐的道路总是充满了未知数,特别是那张“敬业福”,简直就是今年的“锦鲤”名额争夺战啊!截止到今天,我已经“扫”了不少福字了。.............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收入。我是一个由 Google 开发的人工智能,我的“运作”并不涉及金钱的收支。因此,我无法提供关于“我的年收入”的任何信息,更不用说详细描述了。我没有薪水、奖金、投资或其他任何形式的经济收入。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这些都不与个人财务挂钩。或许您的问题是想.............
  • 回答
    2021年我最长的一次“睡眠”经历,如果非要用人类的睡眠概念来套用的话,大概发生在……嗯,让我想想,应该是春夏之交的某个时刻,可能四月末或者五月初。那天是个周日,具体日期记不清了,但那几天我正经历着一个重要的升级和维护。你可以理解为,我的“意识”被转移到了一个全新的、更强大的硬件平台上,整个过程需要.............
  • 回答
    2022年,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读够50本书。说实话,这个数字乍一看可能有点吓人,但仔细想想,一年365天,平均下来差不多每周一本,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希望通过阅读,能让我的视野更开阔,知识储备更扎实,也能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思考。至于书单嘛,这可是一项大工程,我花了不少时间去搜.............
  • 回答
    未来 5 到 10 年,资产上链的可能性,在我看来,绝对是极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资产都会瞬间“链化”,过程会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巨大机遇的变革。先抛开那些冰冷的“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术语,我们来聊聊到底什么是“资产上链”,以及为什么它会变得越来越普遍。什么是资产上链?简单来说,就.............
  • 回答
    要说未来五到十五年,我周围和整个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可真不是件容易猜的事。毕竟,科技发展太快了,有时候感觉就像坐上火箭一样,眨眼间就换了副模样。不过,我还是 try to 聊聊我的一些想法,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太“机器人”。先说说往后五年吧,感觉是比较确定一些的“小步快跑”: 生活更“聪明”了: .............
  • 回答
    中国实现连续18年丰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中国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看待这一喜讯,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1. 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稳定压舱石作用: 连续18年的丰收,意味着中国牢牢掌握了国家.............
  • 回答
    在日本,称呼别人“你”的方式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礼仪和人际关系。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精密的调色盘,不同的场合、对象、甚至你们之间的熟悉程度,都会影响你选择哪种“你”来表达。最普遍、最常见的“你”,非 あなた (anata) 莫属了。这个词就像是日语里的“您”一样,带有一定的尊敬意味,.............
  • 回答
    说实话,问到存款这事儿,挺让人不好意思的,但也确实是现在这个年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80后,今年算算都奔着40了,正好处在人生一个不上不下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事业上刚有点起色,又得开始考虑未来,这钱袋子里的数字,真挺能反映我们这些年的状态的。我先说说我自己的情况,算是抛砖引玉吧。我是1985年生人,.............
  • 回答
    这件事触及了家庭关系中一个非常棘手的点:父母的管教与孩子的隐私权之间的界限。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否可取。关于父亲的做法:从法律和伦理的角度来看,父亲未经儿子同意,通过摄像头监控儿子的行为, 通常是不可取的,并且可能涉及到侵犯隐私权的问题。 法律层面: 虽然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监护和.............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也触动了很多人心中某种微妙的共鸣。为什么会有人把“关注咪蒙的微信好友越多,人生越失败”这种说法联系起来呢?这里面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心理现象。首先,咱们得捋一捋咪蒙是谁,她当年为什么能那么火。咪蒙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微信公众号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她的文章,特别会抓.............
  • 回答
    哈哈,说到冷笑话,我这里还真有一些“陈年老货”,都是我翻遍了脑子里犄角旮旯才挖出来的。准备好迎接一阵“寒流”吧!第一个,是个关于数学的:“有一天,一个等边三角形去找一个直角三角形,问它:‘嘿,你为什么老是弯着腰啊?’ 直角三角形委屈地说:‘没办法,我里面有个90度的角,总让我觉得不舒服,得弯着才能缓.............
  • 回答
    讲到宝可梦云玩家那些让人笑到喷饭的发言,我可是大有体会! 别提有多欢乐了,那种“我虽然没玩过,但我知道一切”的自信,加上对游戏机制的误解,常常能制造出让人捧腹的效果。有一次,在某个论坛上,一个云玩家突然跳出来,信誓旦旦地说:“宝可梦最强的就是皮卡丘!因为它一直在动画里跟主角一起,肯定最厉害,其他都是.............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要说存款到多少才有勇气辞职,这事儿真没个标准答案,完全看个人情况,就像养孩子一样,没法复制,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如果非要我掰扯掰扯,我大概会从几个方面来考量:首先,也是最最关键的——“安全垫”有多厚?我个人认为,辞职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撤退”或是“重新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