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院飞刀收红包的事情?

回答
“飞刀”与红包,这两个词语在中国医疗界,尤其是在基层医疗环境下,常常会关联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而敏感的现象。对于上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院“飞刀”并收取红包一事,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每一种解读都牵扯着不同群体的利益、感受与立场。

现象的本质:“飞刀”与“红包”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飞刀”这个词的含义。在医疗语境下,“飞刀”通常指的是那些技术非常精湛、名气很大的医生,他们会应邀前往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基层医院,为那里的一些疑难杂症患者进行手术或会诊。这种行为的初衷,从理想化的角度看,是为了弥补基层医疗资源的不足,让更多患者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能够带动基层医疗技术的发展。

而“红包”,则是一种非正式的、往往是隐性的利益输送方式。在“飞刀”的语境下,红包可能来自于患者家属,也可能来自于基层医院为了感谢“飞刀”医生而提供的“酬劳”。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1. 基层医疗能力的局限性: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许多基层医院在设备、技术、人才方面都存在短板。一旦遇到复杂或疑难的病例,本地医生往往力不从心,患者也难以获得满意的治疗。这时,求助于“飞刀”医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2. 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求: 患者及其家属,尤其是对于关系到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自然希望获得最好的治疗。当得知有远近闻名的专家能够提供帮助时,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去争取,即使这意味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

3. “飞刀”医生自身的动力:
技术变现与个人利益: 尽管“飞刀”可能伴随着一定的差旅费或劳务费,但对于一些技术特别突出、声名显赫的医生来说,通过“飞刀”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尤其是“红包”中的隐性收入,是他们重要的经济补充,也反映了市场对他们技术价值的认可(虽然这种认可方式不正规)。
学术影响力与人脉拓展: 参与“飞刀”也能让医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病例,锻炼不同复杂程度的手术,同时也能在基层医院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和人脉网络,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或职业晋升可能是有利的。
人情与社会责任: 有些医生可能碍于情面,或者怀有朴素的医者仁心,愿意去帮助那些确实需要帮助的基层医院和患者,即便没有丰厚的物质回报,也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技术。

4. 基层医院的“需求”:
解决棘手病例: 基层医院确实需要“飞刀”医生来处理自己无法胜任的手术,这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帮扶与培训: 理想情况下,“飞刀”医生也能承担一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任务,帮助提升基层医生的能力。虽然这方面往往不如“飞刀”手术本身来得直接。
“示好”与资源置换: 对于基层医院而言,能够请来上级医院的专家,本身就是一种“面子”和“实力”的体现。而通过给予“红包”或其他形式的“感谢”,也是一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争取未来更深层次帮扶(如转诊绿色通道、技术指导、人员进修等)的策略。

红包的存在,以及它带来的问题:

红包的出现,让原本可以是一种技术交流和帮扶的行为,染上了不健康的色彩。

1. 加剧了医疗不公: 并非所有患者都有能力或有渠道去获取“飞刀”医生的帮助。红包的存在,使得医疗资源的天平进一步向那些经济能力更强的患者倾斜,这与医疗的公益性是相悖的。

2. 腐蚀医德: 收取红包,无论金额大小,都属于不正当的医疗行为,是对医生职业操守的践踏。它会模糊医生的专业判断,甚至可能诱导医生为了“红包”而过度诊疗,或者在治疗方案上有所偏颇。

3. 破坏医患关系: 患者给了红包,但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他们会感到被欺骗,怨恨情绪滋生。而即使治疗成功,红包的阴影也笼罩在医患之间,让本应信任的关系变得功利化。

4. 损害基层医院形象: 如果基层医院默许甚至主动提供红包,这不仅暴露了其管理上的漏洞,也让医院在患者心中失去了纯粹和公信力。

5. 监管的困境: “飞刀”行为本身就存在灰色地带。很多时候,它是一种私下的约定,缺乏公开透明的机制。而红包更是隐秘的,难以发现和查处。

如何看待?

从一个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飞刀”和红包。

“飞刀”本身并非完全不可取: 在基层医疗能力不足的现实下,“飞刀”作为一种临时的、过渡性的补充措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化、阳光化。

红包是毒瘤,必须严厉打击: 任何形式的红包,都是对医疗公平和医德的玷污。卫生部门、医院管理层以及整个社会,都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并严厉打击这种行为。

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的方向:

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从根本上提升医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让他们认识到“红包”的危害性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性。

2. 规范“飞刀”行为: 建立公开、透明的“飞刀”申请、审批和执行流程。明确“飞刀”的医疗目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内容,并对其收费进行合理的界定和监管。例如,可以将其纳入对口支援、技术帮扶的框架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3.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这是解决基层医疗能力不足的根本途径。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留住人才,让患者真正能在基层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减少对“飞刀”的需求。

4. 畅通正规的劳务费/技术支持渠道: 对于确实需要上级医生进行技术指导或手术的,应该建立合规的劳务费支付或技术支持体系,让医生的付出得到合理的、公开的经济补偿,而不是通过“红包”这种阴暗的方式。

5.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惩戒机制: 加大对收受红包行为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形成有效的震慑。同时,也要保护那些敢于举报不法行为的医务人员。

6. 信息公开与透明: 让患者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基层医院的能力、上级医院专家的出诊信息等,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寻租空间。

总而言之,“飞刀”现象的背后,是基层医疗体系的不足以及患者对优质医疗的迫切需求。而红包,则是这种需求在不完善的机制下,以一种不健康的方式被满足的体现。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谴责层面,而需要从制度建设、机制改革、基层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入手,逐步让医疗回归其应有的公益性和公平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不惯可以举报,一告一个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飞刀”与红包,这两个词语在中国医疗界,尤其是在基层医疗环境下,常常会关联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而敏感的现象。对于上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院“飞刀”并收取红包一事,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每一种解读都牵扯着不同群体的利益、感受与立场。现象的本质:“飞刀”与“红包”首先,我们得弄清楚“飞刀”这个词的含义。在医.............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令人动容的照片,一位身穿护士服的女护士,戴着游泳圈,在被洪水淹没的街道上艰难地游向医院。她的身后,是浑浊的水流,前方,是她工作的目的地——医院。更令人触动的是她那句朴实却掷地有声的话:“我的同事和病人都在等着我。”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首先,是 敬佩和感动。在这.............
  • 回答
    上海各大医院纷纷取消专家门诊“加号”服务,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次医患关系信任危机的集中爆发,以及医疗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一种“应激反应”。仁济医院医生被铐走事件,无疑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长久以来累积的医患矛盾和医院管理上的脆弱性暴露得淋漓尽致。事件的导火索:仁济医院医生被铐走我们先回顾一.............
  • 回答
    在我看来,教学医院值夜班和急诊科大量由正在上学的研究生和规培医生(以下统称为“年轻医生”)承担,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其中包含了积极的教育意义、现实的资源压力、潜在的风险以及深层次的制度性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一、 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必要性:这是最核心的理由,也是支持.............
  • 回答
    最近,我听到一些关于规培生和研究生代替科室医生上夜班的事情,这让我有些思考。 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说说我的一些看法,希望能说得更透彻些。首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咱们得承认,现在很多医院都面临着人手不足的压力,尤其是夜班,这是最辛苦但也最容易缺人的时段。医生们白天工作量已经很大了,如果夜班也主.............
  • 回答
    上海120医生疑似因未及时施救被停职一事,无疑触及了公众最为敏感的神经——生命权与救助责任。此事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对医疗救助体系的期望,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尊重。首先,从道德层面来看,任何一名宣誓要守护生命的医护人员,在面对危重病人时,其首要职责便是尽力施救。生命无价,在紧急.............
  • 回答
    网络上部分医生“狂喷”患者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复杂议题。这种行为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更折射出当下医疗环境、医患关系以及网络平台特性等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承认,这种“狂喷”现象的存在,确实让很多人感到刺耳和不适。 想象一下,当你带着病痛、带着求助的心情,在网络上寻求专业.............
  • 回答
    听到阿里健康发布的《互联网医生洞察报告》,尤其是那句“8成互联网医生认为线上医患氛围更好”,我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报告是怎么来的。阿里健康是搞互联网医疗的,它发布的报告自然带有它在这个行业里的观察和数据。所以,当看到“8成互联网医生认为线上医患氛.............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边是生命垂危的病人,一边是挺身而出的医生,本该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可中间却横生了这么一茬,挺膈应人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医生这个职业确实有其特殊性。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同时,他们也需要有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来保障救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普通人看见有人晕倒,出于好.............
  • 回答
    飞机上突发紧急情况,两名医生用“吸尿救人”的方式为旅客进行救治,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也引发了一些讨论。从医学角度和人道主义精神来看,这绝对是值得点赞的义举,但同时,其中涉及的细节和操作方式,也确实值得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和分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据报道,事情发生在某架由天津飞往海口的航班上。.............
  • 回答
    网上有好多医生,你说他们是网红医生,我倒觉得,这词儿有点怪。他们毕竟是医生,救死扶伤是正经事,怎么就跟那些靠脸吃饭、靠段子博眼球的“网红”混为一谈了呢?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网络平台这么发达,医生们走到台前,跟大家聊聊健康,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说实话,我对这些“网红医生”的态度,挺复杂的,有点像是看戏.............
  • 回答
    “需要医生和科研人员上战场的国家,应该灭亡”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其背后隐藏着对国家生存能力、发展方向以及社会价值体系的深刻反思。这句言论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警示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1. 核心论点解读:资源错配与生存危机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指出,一个国家将本应投入到和平.............
  • 回答
    一份“画”出来的关怀:重庆医生为病患减负的温情一瞥前段时间,一则关于重庆一位医生为了让病患减少打针时的痛苦,竟然在病人手臂上画出血管图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看似有些“另类”的做法,却意外地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医者仁心”这句古老而隽永的赞誉。这位医生名.............
  • 回答
    这句话触碰了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争议的话题,它以一种极其激烈的、几乎是宣判式的口吻,将所有在“莆田系”医院工作的医生置于了道德的审判台之上。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所指向的社会现象,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句话的意图。“莆田系”三个字,在中国社会语境下,已经成为了一种负.............
  • 回答
    上海三甲医院关闭普内门诊,这件事确实引起了挺多讨论的。作为老百姓,碰到这样的变化,心里肯定会有不少想法和顾虑。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事儿,希望能说得清楚一些。首先,我们得理解“普内门诊”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普内科,也就是普通内科,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医院的“万金油”。很多常见的疾病,比如感冒发烧、咳.............
  • 回答
    关于上海仁济医院胸科主任与患者发生争执后被带走问话一事,这确实是近期医疗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要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梳理和理解,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站队或归因。事情的表面脉络是这样的: 事件发生在上海仁济医院,主角是胸科的一位主任医师(具体姓名我无法确定,因为这类事件的细节可能在传播中.............
  • 回答
    看待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这件事,得从好几个层面说起。一、 那是一种特殊时期的必然选择:当时,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势头之迅猛,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医院床位爆满,医护人员疲惫不堪,感染人数持续攀升,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笼罩着整个城市乃至全国。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最紧迫的事情是什么?是隔离病患,是收.............
  • 回答
    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一位准妈妈,临盆在即,却被查出感染了乙流,结果在最需要医疗照护的时候,被医院以“不具备隔离条件”为由要求转院,而市卫健委的回应是“将核实”。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事情的起因:首先,我们得知道,孕妇在怀孕期间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疾病,尤其是像流感这类呼吸道传染病,风险是要比.............
  • 回答
    关于上海六院近期的一些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希望能更清晰地呈现这些情况。首先,上海六院“宣传众专家为外籍患者的丁丁做手术”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件事情的宣传方式 非常不恰当,而且极易引起公众的反感和误解。 宣传的出发点是什么? 医院进行这样的宣传,目的通常是为了展.............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最近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关于某地新区医院请上海专家来给孩子治斜颈,结果术后收费环节出了岔子,家属偷拍举报,这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值得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请外地专家来“飞刀”看病,这在咱们国家基层医疗体系里,算是蛮常见的一种模式了。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