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是个特别复杂的问题。
我见过某个做土方工程的老总,戴15万的手表,开近百万的大奔,市区几套房,资产应该不菲。
我不知道他具体多有钱,按他的说法怕不是有几个亿。
不管有没有几亿,几千万我觉得应该有吧?
毕竟手表+汽车+房产应该就一千万朝上了。
一桌吃饭,老总大概觉得自己是世界万物中心,谁说话都要插两句,连有人问我牙齿的问题,他也要指导我一番。
我一个专业医生,说得话全不对,是吧?
言谈举止粗俗,一只整鸡筷子夹不下,直接上手撕。
没事就追着人喝酒,谁陪他喝就是给他面子,不喝酒的就是看不起他,不高兴。
我陪他喝两杯,就开始问我收入,我说十万吧。
他哈哈大笑,说:“你都读到博士了,还不如我个小学文化的。我给你20万,当我私人牙医吧。”
我笑了笑:“你建个实验室我就来。”
预料之中的,说我读书读傻了,不会赚钱。
我也曾见过某上市公司副总,人大硕士,言谈有礼,举止谦和,俨然教授模样。
不带手表,普通汽车,怎么看都不像有钱人。
要不是他真诚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暴露了大致家庭地址,我都不知道他有一千万的房子。
边上人直接用炒股软件看他的公司,找到他的名字,然后用股价*持有股数,估算人家资产接近两千万。
两个人都算是生意人,都是老总,资产可能也相当。
您觉得他们叫门当户对吗?
门当户对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所谓门当户对,追求的是价值观相当,可是门当户对,本身是指阶级相当。
放在阶级固化几十年的国家也许没问题,但中国改开后经历40年剧变,阶级流动性大,价值观与个人阶级未必挂钩。
我老家,小城市,非重点高中的老师,收入低得可怜,里面也有80年代的大学生呢。
老家农村拆迁,按人头补房子,催生了各种奇葩婚姻,媳妇和小叔子领证的操作都出来了。
后来郊区发展,只要当年房子别卖,随便就是五百万乃至一千万的资产。
中学老师一辈子积蓄,可能还比不上郊区拆迁户的房子。
甚至很多实权县处级干部,都没人家有钱。
你有个女儿,你愿意她嫁给中学老师、机关干部的孩子,还是大字不识,花式领证结婚的拆迁户子女?
论阶级,哪怕不识字的拆迁户,也比中学老师高,但论价值观呢?
小城市哪怕千万资产的老板,社会地位也绝对没法和实权县处级干部相比。
但官员一朝退休,权力移交,立马变成普通人。
而你的一千万,只要是现金、房产等,哪怕你死了,也是一千万。
金钱、权力之间,本身就是很难换算的,讨论谁和谁处于同一阶级是相当困难的。
何况阶级相同,价值观还未必相同呢。
门当户对不重要,重要的是价值观。
到时候你嫌弃我没钱,我嫌弃你没文化,门当户对有个屁用。
我观察我身边,不乏大中产与贫农结合的,没听过什么抱怨。
问题比较多的,反倒是一些市侩小市民家庭。
家境差别大的,高的有知识有文化,不会做出太出格举动,低的老实淳朴,安心当甩手掌柜。
你们牛逼,我听你们的还不行吗?
就拿结婚来举例。
你说在哪办就在哪办,你说一切从简我觉得已经很豪华了,你说蜜月游去个泰国别嫌寒酸我觉得出国游完全OK,反正我不出钱也不BB,你们开心就好。
反倒是有些家庭,论钱没几个,论权这辈子最大的官就是户主,论文化没读过几本书,却动不动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总是想占别人便宜,生怕别人占了自己便宜,破事一堆。
婚后倒腾出重重矛盾。
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小样本观察,没什么说服力,随口说两句而已。
这简直成了知乎最大的歪风邪气。
总有那么一批人,张口出身,闭口阶层。但细究起来,这些人既不明白什么叫做阶层,也和阶层挂不上半点边。
反而是在这种歪风邪气影响之下,在婚姻和感情中,动辄把人之间的个体差异粗暴的归为阶层差异。因此,夫妻之间,恋人之间,稍有矛盾,不想着去解决。而是上升到阶层高度,带着迷之优越,去俯视对方,嘲弄对方。
这种做法不仅让人生厌,也让人同情。这些人所依赖的阶层标签,根本就是一厢情愿的虚幻不真。
最近看晚清的历史,其中有几个满族王爷点评朝中官员,说到某位大学士时,评价他出身卑微,父亲不过一县令尔。
看到这,再想到知乎er挂在嘴边的阶层观,不禁汗颜。
在真正的阶层圈中,县令就要被视作出身卑微。而放到今天,县令是什么?是县委书记!所以,请那些张口出身,闭口阶层的知乎er往自己身上想想。往上推两代,你的父亲,或爷爷,是否有做过比县委书记更大的官(或是等同地位的)。
要是没有,对不起,阶层还远在你的视野之外。
在知乎er所谓的阶层鄙视链中,常见的不过是城里的瞧不起不起农村的,公务员的瞧不起做生意的,名校的瞧不起二本及以下的,买房的瞧不起没买房的…
好像,是否拥有这些东西,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品性,气质,能力,甚至是高贵程度,且终身稳定,不可改变。
真是浅薄的可怕。
当我们谈论“阶层”这个词的时候,隐含的意思是,它是稳定的,不宜跨越的,也不容易跌落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知乎er口中挂在嘴边的阶层要素。
城市和农村。
现在,任何一个有才华,肯于奋斗的年轻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留在大城市。
公务员。
现在,只要是正规本科毕业,任何年轻人都可以报名,都有机会考取。
名校。
是否能考取名校,也不在人的出身,主要靠学生的个人努力。甚至是,越是顶尖的大学(例如清北),学生天赋就越重要。
房子。
且不说是人否能买的起房子。从长期来说,这到底是不是一个泡沫都难说。
所以,你看,知乎 er口中的阶层要素,没有一个具有不可跨越性。拥有这些要素的人,当然也无法建立壁垒,使后来者无法进入。
所以,用这些东西来区分一个人的阶层,从而导出他的品性、气质、能力,显然是荒谬的。
相反,我们再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个县委书记(或是等同地位的),我们该怎么设计自己的人生,从而来实现这个目标?
我相信,知乎上绝大部分的知乎er(包括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因为,这远在我们目力所及之外,是我们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的东西。
而这才是真正的阶层鸿沟。
无论是农村和城市,体制内和体制外,钱多和钱少。只要你和他/她在一个办公室工作,能一块谈恋爱。只要你目力所及之处,生活中常有交集,几乎是一定的,你和他(她)就是一个阶层的人。
而之外,那些你所倚重的,为之骄傲的,标签化的东西,大都是虚幻不真的。它们既没有什么本质属性,也并非不可改变。
你追求生活品质(爱花钱),而他/她却小气(节俭)。
你志在星辰大海,而他/她却絮叨于财米油盐,家长里短。
你喜欢阅读,他/她喜欢美食。
你向外追求成功,他/她向内追求家庭的温馨。
你…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只要是人,就会存在各种个样的差异,夫妻(恋人)之间也如是。这个时候,如果你心里存在不切实际的阶层概念,那么你就会把这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差异,归为阶层之间的差异。从而认为这根本无法改变,且无法调和。
相反,如果你放下心中虚幻的阶层藩篱,那么当夫妻(恋人)之间有差异的时候。你就自然的把他归为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差异,而不是不可跨越的阶层鸿沟。然后通过妥协和改变的方式,去经营这段婚姻或感情。
这才是我等草民该持有的生活之道。
而知乎上所谓的阶层歧视,不过是底层人民之间的相互伤害,和城里的老鼠看不起村里的老鼠一样,没有本质区别!
极端点的条件就是
你是王子,她是另一个国家的公主
就算婚后不喜欢她了,也不会怎么样
你是王子,他是灰姑娘
婚后你不喜欢他了,那他··········
这就是门当户对的要求,
当然,现在没这个讲究,因为灰姑娘根本就遇不到王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