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各个选秀节目很少出现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音乐爱好者在看选秀节目时会有的一个疑问。说实话,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各大流行音乐选秀节目里确实是比较少见的,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行,或者说是因为“不够流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涉及音乐教育体系、艺术理念、职业发展规划等等。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明白,中央音乐学院代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音乐领域。 中央音乐学院,顾名思义,它是中国最顶尖的、以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教育为主的高等音乐学府。它的教学体系、评价标准、人才培养目标,都跟我们平时在选秀节目里看到的流行音乐有着本质的区别。

1. 音乐教育理念和训练方向的差异:

中央音乐学院: 它的核心是培养专业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等等。在学院里,学生接受的是非常系统、扎实的古典音乐理论、乐理、和声、作曲、指挥、器乐演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等等)的专业训练。 很多学生从很小就开始学习一种乐器,并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枯燥但至关重要的基本功练习。他们的目标是达到极高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能够驾驭复杂的古典作品,或者在音乐理论、创作上有深入研究。这就像是培养奥运级别的运动员,要求的是极致的专业性和技术深度。
流行音乐选秀节目: 它们的目标是发掘和培养具有市场潜力、能够吸引大众的流行歌手、音乐人。节目更看重的是个人魅力、舞台表现力、歌曲的感染力、以及与大众的共鸣。 音乐风格更偏向于流行、摇滚、R&B、说唱等。虽然一些选手也有一定的音乐功底,但往往是更侧重于声乐技巧在流行歌曲上的运用,以及歌曲的改编和创新。

所以,一个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了多年古典钢琴的学生,他的基本功可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如果他没有经过系统的流行唱法训练,没有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和市场洞察,直接去参加一个选唱流行歌曲的比赛,可能会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反之,一个在选秀节目中表现出色的歌手,在中央音乐学院看来,可能在乐理、和声、甚至某些声乐技巧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发展方向不同。

2. 职业发展路径的考量:

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 他们毕业后的主要出路通常是进入国家级交响乐团、歌剧院、音乐厅担任演奏员、独奏家、指挥;到高校或中小学担任音乐教师;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者成为独立的古典音乐演奏家、作曲家。这些职业道路都相对稳定,并且与学院的培养方向高度契合。
流行音乐选秀节目的选手: 成功走出来的选手,他们的职业路径是成为流行歌手、音乐制作人、词曲作者,通过发行唱片、演唱会、参加综艺节目、代言等方式获得商业成功。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但一旦成功回报也可能非常巨大的领域。

对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打磨一项专业的音乐技能。如果他们选择去参加选秀节目,尤其是那些对他们而言并非“主攻”领域的节目,可能会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或者说是一种“冒险”。毕竟,选秀节目的成功率并不高,而且一旦在节目中表现不佳,也可能影响他们在专业音乐圈内的口碑和形象。更何况,他们的导师和学校也未必鼓励他们去参与这类节目,因为这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不符。

3. 音乐审美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央音乐学院的教育: 强调的是对音乐作品深刻的理解、严谨的诠释、精湛的技艺以及对音乐“纯粹性”的追求。 学生被训练去尊重作曲家的原意,用最精准、最具感染力的方式去呈现音乐。
流行音乐选秀节目: 更鼓励个性化的表达、情感的释放、舞台的互动以及对音乐的“再创作”和“创新”。 选手可能需要在歌曲中加入自己的故事、情绪,甚至通过造型、舞蹈来强化自己的个人风格。

这两种音乐审美和表达方式,很难说哪个更好,但它们确实是不同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可能更习惯于在音乐中“内敛”和“深沉”,而选秀节目可能更需要“外放”和“热情”。在节目中,他们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音乐习惯,去适应流行音乐的节奏和观众的口味,这对于习惯了古典音乐严谨性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一个适应和转变的过程。

4. 节目本身的定位和观众群体:

大部分的音乐选秀节目,虽然名字里可能带“音乐”,但其核心受众群体和节目设置,都更偏向于大众娱乐和流行文化。 节目组在挑选选手时,除了音乐实力,还会考虑选手的颜值、话题性、故事性、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制造“看点”。而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可能更专注于音乐本身,不太会去刻意经营自己的个人形象或者制造所谓的“话题”。他们更希望通过音乐实力来获得认可。

举个例子,一个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的学生,他可能能写出非常复杂的赋格或者交响乐,但他是否能写出朗朗上口、传唱度高的流行歌曲?这是一个未知数。而节目组更需要的是能够快速抓住观众耳朵的旋律和歌词。

5. 音乐风格的转化难度:

把古典音乐的深厚功底成功地转化为流行音乐的魅力,这并非易事。虽然有些选手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比如将古典乐器的演奏技巧融入流行歌曲,或者改编古典名曲的片段,但这需要极强的音乐转化能力和对流行音乐的敏锐度。很多时候,即使功底深厚,也未必能“玩得转”流行音乐的规则。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

当然有!虽然不常见,但我们偶尔也能看到一些有古典音乐背景的选手,他们在选秀节目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比如,一些选手可能在节目中展示他们出色的乐器演奏能力,或者在歌曲改编时融入一些古典音乐的元素,从而获得观众的青睐。这些选手往往是那些能够很好地将古典音乐的专业素养和流行音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人。

总而言之,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在选秀节目中不常见,并非是他们缺乏才能,而是因为教育体系、职业规划、音乐理念、审美取向以及节目定位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他们与主流流行音乐选秀节目在核心目标和价值判断上的差异。他们更多的是在古典音乐这个更专业、更精细的领域深耕,追求的是另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造诣。而流行音乐选秀节目,则有其自身选择和培养人才的逻辑和标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一些答案,有些答友的回答也是蛮可爱(纯洁的微笑• . •)。作为一个学了十几年音乐的人,对这个问题还是可以简单说几点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若喷,请轻喷(ง •̀_•́)ง

1.首先,选秀节目能从平民百姓里选出实力出众的唱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庞大的参选人数。选择更多才有更好的选择,很简单的道理。而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音乐最高学府,每年招生名额300上下,全院本科生加研究生也就一千多,这个数量放在全国有志选秀的人堆里,无疑是石沉大海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2.先在此纠正一下有些答友的说法。中央音乐学院关于唱歌的系所叫做声歌系,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到鲍家街43号综合楼八层深入了解。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目前只开设美声专业,没有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哦对了听说阎维文老师即将入驻中央院开设民族唱法,呱唧呱唧,应该就是眼前的事了吧。

3.众所周知,如今大多数选秀节目诸如**好声音,**女声,**男声,以歌唱类节目居多。而中央院是一个全面的音乐学府,通俗点分类的话,大致分为器乐表演,声乐表演,作曲理论,音乐教育,提琴制作等等……如你所见,声乐表演只是其中一部分或者说一小部分而已。而其余的人则是从事和歌唱无关的专业,怎么说呢,术业有专攻。再退一步讲,不是说唱美声或者民族的人都能唱好通俗,它们从发声方法到情感表达都不是一个概念。当然这也取决于个人的乐感和审美取向。不服的人去搜搜王宏伟的《想你的夜》,你会回来赞我的。

4.还有一点是很多专业学习音乐的人不愿意承认的。那本人就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一句:“唱歌,你不行。”先别急着反驳,沏杯茶慢慢听我说。众所周知,考入中央院的学生,基本都是各省音乐人才的佼佼者,或者说,经过十几年勤学苦练成为佼佼者。实事求是的说确实比常人有着更高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你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比常人有天赋。然而这能和唱歌好划等号么?当然可以!(啧啧请按常理出牌←_←)喔好吧,确切的说是可以划约等号。个人认为,音乐的两大基本要素音准和节奏,都是要依靠耳朵的判断来实现。耳朵灵敏的人对音准节奏的控制能力强调节速度快。中央院的孩子长年累月地泡在琴房,对着钢琴一赫兹一赫兹地磨,专业课上依旧被主课老师虐到体无完肤Q_Q 对耳朵的要求绝对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和想象的。所以你会看到,身边音乐学院的朋友在KTV个个是麦霸。然而对于顶尖的歌唱舞台来说,只有耳朵好并没有什么卵用,你还得有一副好嗓子。上帝是任性的,他并不会因为你有音乐天赋就附送你一副好嗓子(参见上一季好声音学员帕尔哈提和这一季的流浪大叔)。听和唱不是一回事,所以每次看好声音的时候,我不得不纠结,一边用苛刻的标准给学员挑刺,一边拍案叫绝卧槽为啥劳资唱不了这么好。所以不是中央院的学生故作清高不屑于参加选秀,而是在唱歌这个艺术门类中,音乐学院的学生并没有绝对优势。一个拥有好嗓子和好乐感的普通人稍加训练就足以秒杀音乐学院的学生,这种涉及天赋的行业,木招。不过世事没有绝对,中央院也有很多唱得很好的人但只是当个业余爱好,个人追求不同无须勉强。当然中央院也有唱的好又有这方面追求的,玩的也是风生水起,请看向好声音四把转椅之一汪夫子。

5.补充一点,看到有答友说到中央院的学生不屑参加这种低级选秀。看到这种低端招黑的行为我笑出了声。如果你不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你有资格说不屑吗?如果你是音乐学院的学生那我为你感到可悲,每一种艺术形态的存在都有他的意义,以贬低另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高大上,只能说你内心缺少对自己从事专业的认知和认可。人总是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没有的东西呢。音乐学院的学生也会参加比赛,从国际到国内,柴可夫斯基到金钟奖,只不过普罗大众不会去关注到这些专业圈内的“选秀”罢了。

6.最后一点,关于几大音乐学院孰优孰劣这种千年老梗不必在此讨论,与问题无关。

以上@( ̄- ̄)@

内个……看到评论说有些朋友想加我,问我有理有据为啥匿名……囧,这是人家第一次在知乎回答,羞射嘛(๑• . •๑)……别打,我出来还不行么T^T

另外,答主是女孩(hàn)纸啊啊啊,只是不知道手机客户端上怎么改性别啊啊啊,是不是要去网页才能改啊啊啊……说我是男孩纸的人,你们不要瞎说实话好么!如果真是的话,我这么可爱的男孩纸,怎么可能还没有男票!!!

user avatar

谢邀,简单答几句吧,观点中如有偏颇还请海涵:

1,央院和其它几大音乐学院的差距,就是清北和普通大学的差距,所以央院的毕业生往往不太愁下家的问题,各地的乐团、合唱团、音乐院校还是有颇多就业机会的(当然很多人瞧不上也很正常),况且全校学生也不过2000多人,每年几百人的队伍对于偌大的中国还是消化的下的。

2,的确如

@朱洁仪

所说,“不屑”,能考进央院,说明个人的专业素养在国内是相当出众的,管弦系的某位同学,按捺不住,参加个央视的钢琴小提琴大赛,回来都被嘲笑一番,此景相当于“全运会冠军参加鲍家街社区趣味比赛喜获第一”的状况。

3,说到选秀,不知道“金钟奖”算否,音协主办,深圳卫视直播,算是央院学子会参加的为数不多的略有选秀性质的赛事了。

user avatar

题目应该改成为什么选秀节目很少出现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

user avatar

中央音乐学院本来就不以流行音乐为擅长,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去参加选秀节目没有多大冒尖的把握,成绩不好反而让人耻笑;而从节目方的角度:你中央音乐学院的高大上,与我草根选秀气质也不符,你唱的好远不如一个卡车司机唱的好能够有话题、吸引眼球。于是,在参加和制作两方面,大家都很默契地保持距离。

流行音乐有自己的人才孕育和培养渠道。在流行音乐领域,伯克利音乐学院比中央音乐学院强吧,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熊汝霖、刘雨潼、蒋瑶嘉参加了选秀,成绩也就差强人意,凭什么你中央音乐学院来的就行?这真不是清高问题,是能力问题。

王菲考上了厦门大学,没有去读而是高中毕业直接闯进了香港乐坛;邓紫棋考上了香港演艺学院,没上几节课人就已经很红了,没有时间读书也只有退学。流行音乐是草根和名校最不体现差别的艺术门类,天赋是成功的最大因素,和学历教育没有多少关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