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样的人会信星座?

回答
星座,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话题,总能吸引不同类型的人去了解、去相信。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被星座所吸引,甚至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呢?在我看来,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心理和生活体验的交织。

首先,那些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渴望寻找方向和意义的人,往往更容易对星座产生兴趣。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总会有岔路口,会遇到看不清的路标。在这样的时刻,一些人会转向星座,希望从中找到一种解释,一种指引。星座的描述,尤其是关于个人特质、性格优缺点,甚至是未来的走向,似乎提供了一种“天注定”的宿命感,这能够缓解他们内心的不确定和焦虑。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们可能会想,“也许这是我的月亮星座在作祟”,或者“我只是需要运用我金星星座的魅力去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归因方式,虽然不一定科学,但却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并非无能为力,而是有迹可循。

其次,那些追求个性化和自我认同的人,也会在星座中找到共鸣。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和独特性,人们渴望理解自己,也希望被他人理解。星座提供了一套丰富的词汇和框架来描述个体的差异。例如,一位“上升天蝎”的人可能会因为被描述为“洞察力强、意志坚定”而感到受到肯定,即使这些特质他之前并未完全意识到。星座的解读,就像一面精心打磨的镜子,映照出人们希望看到的自己,或者提醒他们关注自己可能忽视的面向。这种“被看见”和“被理解”的感觉,对于正在塑造自我形象的年轻人尤其重要。

再者,那些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连接的人,也会从星座中寻找沟通和理解的线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充满挑战,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模式是一门学问。星座提供了一种简便的“人设”模板。人们会去了解伴侣、朋友、家人的星座,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揣测他们的性格,甚至是如何相处的。比如,“哦,他是巨蟹座,难怪这么顾家”、“她天秤座,怪不得这么追求公平”。这种基于星座的判断,虽然有些简化,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构建对人际关系的预期,从而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减少误解。有时,甚至可以成为社交场合的谈资,拉近彼此的距离。

另外,那些对神秘事物抱有开放态度,乐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人,也会被星座所吸引。宇宙的浩瀚和未解之谜,总是激发人类的好奇心。星座,作为一种古老的天文和占卜文化,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对于那些不拘泥于科学解释,愿意接受更广阔的可能性的人来说,星座就像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他们可能不认为星座是绝对的真理,但却享受其中的想象空间和探索过程。他们会去研究行星运行的轨迹,去解读星盘的细节,把这当作一种智力游戏或者精神上的探索。

最后,在某些特定的人生阶段,或者经历了一些重大转变后的人,也可能转向星座。当一个人面临毕业、失业、分手、生子等人生中的重要节点时,内心的不确定感会特别强烈。在这些时刻,任何能提供慰藉和方向的东西都会被抓住。星座的预测,无论真假,都能给他们一种心理上的支撑,让他们感觉自己并不孤单,而是宇宙安排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相信星座的人并非单一类型,他们可能是迷茫的求索者,是渴望自我认同的个体,是注重人际情感的连接者,是对神秘保持好奇的探索者,也可能是人生旅途中的某个阶段的寻路者。星座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人,是因为它以一种易于理解、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理解自己的渴望。它提供了一种叙事,一种可能性,一种在复杂生活中寻找秩序和意义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到目前为止,大家回答的方向都是「为什么星座不可信」,也许偏题了。

很早以前,我在北大上过一门佛教史的课,讲课的老师打过一个比方:信佛也有不同的信法,就好比看别人走钢丝,有人的「信」,是站在安全的位置,口中说着「我相信他不会掉下去的」。而另一些人的「信」,则是敢于让走钢丝的的人背着他走,说「我相信你不会让我掉下去的」。信星座的这种「信」,我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再怎么言之凿凿,其实也就只限于第一层吧。

很多人连第一层都不到。比如我,我跟别人聊天时常说「他就是个典型的XX座……」或者「他?虽然是个XX座,可是一点不像!」所以你可以看出其实我根本不「信」星座。但我觉得这样讲起来,一来比较简便(假设对方也知道这套术语,很容易就能get我想表达什么),二来轻松有趣,三来也可以拉近距离。对方很可能会说「你也信星座啊?」这样我们可以就这个话题继续聊下去。这时候,最头疼的就是遇到科学青年,忧国忧民地对我指出:「千万不要信星座,星座就是胡说八道」。我只好说:「是是,你说得对」。然后相对无话。这种人明明是自己缺乏幽默感吧,好好的气氛被搞糟了……我心里难免闪出这样腹诽的念头,因为在他们眼里我竟成了一个不明是非的白痴。

我念书时,有个编辑朋友给我介绍活儿,让我给她们杂志编心理测试。她说「随便编几句就可以了」,这说明她很清楚这些题目是什么货色。但每次编完了她都会认真地对号入座,告诉我「真的很准哎!」然后,她会给我看她负责的另一个星运的栏目。我也惊呼:「很准哎!」

这样有什么不好吗,大家都很愉快。我有另外一个朋友,在还有BBS的时代,每天兢兢业业地把十二星座的星运贴到版上,其他人各种转贴,交流在自己身上的应验情况,有时「哎呀果然」,有时「呜呜不准」。我们都是理科生,但不妨碍我们每天聊这种伪科学话题傻呵呵地开心。

我一直有个观点:大部分「受骗」的人,往往是心甘情愿地让自己「受骗」。星座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可以认为写星运的人骗了我们,但反过来说,也可能是我们骗了写星运的人。

再举一个例子,我在一个作者QQ群里,常年目睹这个拖延症的重灾区一次次地爆发出哀嚎遍野。这时候有人说「这段时间水逆!」大家就跟着喊「原来是水逆!」然后就心安理得地去安抚哭泣的编辑。过了几天,编辑哭喊着「水逆终于要结束了!」大家就欢呼雀跃,嗷嗷有干劲。

对于无论是编辑,还是作者,这套说法都挺好用的,不是吗?

我有朋友当了占星师,我经常感觉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心理咨询师)性质有一部分重合,我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去聆听和解读别人的人生。人生是什么呢?就是一部分可知,而一部分不可知的一个混合体。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科学的或非科学的——都应该得到这个结论,否则就是不客观。从这一点出发,我跟他站在科学与非科学的不同阵营上,竟能找到奇妙的共同点。我遇到过不少寻求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他们找我咨询之外,也找人解盘、合盘,为的是解决关系中的不确定感。有时他们会跟我讨论他们的盘,那些术语我完全听不懂,所以我问:「这些对你意味着什么?」他们一解释我就懂了,那些术语背后的东西就是他们现实中的问题。如果做一个类比的话,就像一些来访者会在咨询室里跟我谈小说,谈电影。这时候要搞清楚,他们并不是想跟我谈一个不存在的人或一件虚构的事。假如非要纠正他们:「不要信!小说和电影都是假的!」也是很煞风景的。

所以要我说,什么样的人会信星座呢?就是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的人:沟通的问题、关系的问题、不确定感的问题、自我怀疑的问题、没有话题可聊的问题、过去未解决的问题、将来没发生的问题……而星座,就是他们用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这个工具好不好用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但我想,愿意用它的人,多半还是从中得到了一些便利。否则,又不好用,又抱定不撒手,这样的榆木脑袋恐怕也还比较少见。另外,星座这个工具禁不起科学的推敲,这一点就算是信星座的人,往往也都是承认的。只不过在他们看来,科学也只是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星座,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话题,总能吸引不同类型的人去了解、去相信。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被星座所吸引,甚至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呢?在我看来,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心理和生活体验的交织。首先,那些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渴望寻找方向和意义的人,往往更容易对星座产生兴趣。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总会有岔路口,会遇到看不.............
  • 回答
    微信朋友圈里那些让人心头一暖,又似乎总有几分道理的“鸡汤文”,以及那些让你惊呼“怎么会这样”的谣言,为什么总能掀起一股又一股的转发浪潮?这背后折射出的,可不只是信息传播那么简单,更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一些复杂的情感、认知习惯,乃至社会心理。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对美好、对成功、对.............
  • 回答
    C 罗嘛,说起来,喜欢他的人可真是五花八门,各种类型都有。我觉着,能被他吸引的,大概都有点相似的特质,或者说,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渴望的东西。首先,那些对极致的追求,对胜利有着近乎偏执渴望的人,肯定会打心底里佩服他。你看他,多少年如一日,训练比谁都刻苦,对自己要求严苛到了发指的地步。这种对自身极限的不.............
  • 回答
    被夸性格好的人,往往不是那种刻意表现出来“好”的人,而是身上散发出一种让人舒服、愿意亲近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生活体验和与人相处沉淀下来的。细细想来,这些人身上总有那么几个共同点,它们像一块块磁石,吸引着身边的人。首先,他们大多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 这不是说他们没有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现实。为什么有些人似乎总是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而有些人却能安然无恙?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首先,脆弱的心理防线是导致一个人容易被欺负的常见原因之一。这表现为: 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低: 这样的人往往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尊重,所以当别人轻视或嘲.............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能概括所有犯罪者。犯罪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幅由许多不同颜料混合而成的画作。与其说“什么样的人会犯罪”,不如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会做出犯罪的行为”。首先,我们得承认 环境 的巨大影响。 贫困和经济压力 常常是被提及的重要诱因。.............
  • 回答
    关于“什么样的人会崇拜毛泽东”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复杂性。这并非是一个单一群体或原因就能解释的现象,而是包含了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经历等多方面的交织影响。首先,经历了旧中国社会底层困苦的人们,尤其是农民和工人,是最初崇拜毛泽东的重要群体。 在毛泽东时代之前,.............
  • 回答
    要说什么样的人会开或者买劳斯莱斯,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它不像买菜那样有明确的“标准配置”。劳斯莱斯,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稀缺”和“不凡”的意味,所以能驾驭它或者拥有它的人,身上总会有些与众不同的特质。首先,最直观也最直接的,就是极其富有的人。这话说出来可能有点像废话,但这是最基础的门槛。.............
  • 回答
    在职场这个大染缸里,领导的“偏爱”其实是个挺微妙的存在。它不像教科书里那样写得清清楚楚,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一种你我都能感受到但很难具体说出来的东西。我想了想,那些能在领导那里混个脸熟,甚至是得到一些“特殊关照”的人,往往身上都有那么几样特质,而且这些特质不是凭空来的,是他们实实在在做出来的。首先.............
  • 回答
    折叠屏手机,尤其是华为的折叠屏,动辄上万的价格,确实让不少人望而却步。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愿意为这份“贵”买单呢?在我看来,能下决心入手华为折叠屏的,通常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明确的诉求和相当的经济实力,他们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1. 追求极致科技体验的“尝鲜者”与“硬核玩家”这类人对新鲜事物有着.............
  • 回答
    一个喜欢种花草的人,往往拥有一种内在的宁静和对生命细微之处的敏感。他们可能不像那些追逐潮流、活跃于社交场合的人那样外放和声张,但他们的世界却因为那些绿意盎然的生命而更加丰盈和有声有色。首先,从外表上看,你很难一眼认出他们。他们可能穿着舒适的旧衣服,上面偶尔会沾染着泥土的痕迹,头发也可能因为刚刚在花盆.............
  • 回答
    这场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愿意花两千块钱买份砂锅粥送给心仪的女神,这说明他是个挺浪漫又舍得投入的人。至于他会开什么样的车,我觉得这得看他对这份心意的包装,以及他希望给女神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两千块的砂锅粥”意味着什么。这肯定不是街边小店那种随便叫一份的路边货。它可能意味着: .............
  • 回答
    对于没看过《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的人来说,可能会因为其巨大的名声、改编剧集《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的流行以及一些流行的刻板印象而产生不少误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解,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一、 误解一:这是一部纯粹的“奇幻”小说,充满了魔法.............
  • 回答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漫长进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同声音和反对意见。这些人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立场和原因也各不相同,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但如果一定要描绘一下,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群体和他们的动机来理解。一、 既得利益集团的守旧派这是最容易理解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类反对者。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原.............
  • 回答
    方方,一位作家,一位曾经在疫情初期担任武汉市文联主席的公职人员。当武汉封城,整个城市陷入前所未有的寂静和恐慌时,她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观察,并最终集结成《方方日记》。这本日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滔天巨浪,也因此引来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支持她的人自然也有其存在的逻辑和背.............
  • 回答
    上海人讲派出所叫“老派”,这确实算是一种上海话里的“说法”,但要说它是严格意义上的“黑话”嘛,可能也称不上,更像是是一种习惯性的、带点戏谑或者说是一种“圈内人”的默契说法。为什么叫“老派”?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是上海话里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用法,和“派”这个字本身的意思结合来看,会更容易理解。 “派.............
  • 回答
    手机蓝牙键盘,听起来是个挺酷的东西,但你有没有想过,它到底有啥用?谁又会闲着没事儿,揣着个键盘出门跟手机配对呢?别急,我这就给你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手机蓝牙键盘的定位。它不是让你把手机当电脑用的,而是为了解决手机输入效率低下的问题,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就好比你用小锤子敲代码,虽然能勉强完成.............
  • 回答
    关于什么样中国人会购买大象制品,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毕竟,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其内部的消费群体是极其多元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中国,购买和销售大象制品是违法的行为。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象及其制品是禁止贸易的。因此.............
  • 回答
    写这个话题,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好多关于我认识的不同MBTI类型朋友的送礼“惨案”和“惊喜”。送礼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揣摩对方的心思,用一份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本身就是一场对对方性格的深度解读。咱们就来唠唠,不同MBTI的伙伴们,通常喜欢收到什么样的礼,又会倾向于送出什么样的礼。1. 内倾(I) vs.............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于那些已经在国外闯荡了四五年的人来说,回国绝不仅仅是换个地方吃饭睡觉那么简单,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你一直开着一辆性能跑车,突然被塞进了一辆老式拖拉机里,零件嘎吱作响,动力勉强跟上,而且一路颠簸。这种“逆向文化冲击”啊,说起来就多了去了,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最直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