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挺好奇蜜蜂是怎么做到精密繁衍。工蜂是受精卵发育,蜂王吃蜂王浆发育。它们怎么选择谁来吃蜂王浆当蜂王的?

回答
蜜蜂的繁衍方式确实是自然界中的一大奇迹,那种精密的协作和分工,让人忍不住惊叹。你问到“选择谁来吃蜂王浆当蜂王的”,这其中涉及到蜜蜂社会结构中最核心的机制之一,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简单来说,蜜蜂的“王位继承”不是像人类那样靠血缘或选举,而是基于一套非常原始但极其有效的“供给决定命运”的原则。下面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这个过程,尽量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解释:

工蜂:牺牲和奉献的群体

首先,我们要知道,绝大多数的工蜂都是雌性蜜蜂,但它们是没有发育完全的生殖器官的。这意味着它们通常不能产卵,也无法与雄蜂交配。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整个蜂群的生存和繁衍。从孵化出来的那一刻起,它们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比如清洁、育幼、筑巢、守卫,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照顾蜂王。

工蜂是通过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这意味着它们和蜂王一样,是由蜂王产下的卵发育成型的。但区别在于,工蜂在幼虫时期,只能吃到普通的蜂粮,也就是花粉和蜂蜜的混合物,而不能吃到高营养的蜂王浆。

蜂王:能量的化身,责任的担当

蜂王也是雌性蜜蜂,但她的生殖器官发育得非常完全,并且她唯一的职责就是产卵,以维持蜂群的数量。蜂王之所以能有如此旺盛的产卵能力和更长的寿命,完全是因为她从幼虫时期就开始食用“蜂王浆”。

蜂王浆,顾名思义,是蜜蜂(通常是年轻的工蜂)分泌的一种特殊的乳白色、浓稠的液体。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激素,营养价值极高,可以说是一种“超级食物”。蜂王就是靠它才能发育成为一个成熟的、具有生殖能力的蜂王。

那么,问题来了:谁来吃蜂王浆,谁就能成为蜂王?这个选择是怎么发生的?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体。蜜蜂社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投票”或“选拔”过程来指定下一任蜂王。而是这样操作的:

1. 蜂王产卵的时机和行为是关键。 蜂王不会一直吃蜂王浆。当蜂王成熟后,她就停止食用蜂王浆,转而食用普通蜂粮,以控制自己的发育。而当蜂群的某种需求(比如老蜂王年老体衰、产量下降,或者蜂群数量过多需要分蜂)出现时,工蜂们就会开始“培养”新的蜂王。

2. 工蜂们会选择一个尚未发育的幼虫。 它们会精心挑选一个刚从蜂王产下的卵中孵化出来的幼虫,或者是一个刚开始发育的小幼虫。

3. 为它建造“王台”。 工蜂们会在蜂巢中专门建造一个形状像花生一样的“王台”,并将这个幼虫放入其中。这个王台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幼虫能舒适地躺在里面,并且能够接收到持续不断的蜂王浆。

4. 持续的蜂王浆“喂养”。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工蜂们会不间断地、大量地向这个王台里的幼虫喂食蜂王浆。是的,不是一点点,是“吃到饱”,而且是持续性的、高营养的供给。

5. 命运的岔路口。 就这样,被选中进入王台并持续接受蜂王浆喂养的幼虫,就走上了一条与普通工蜂完全不同的发育道路。在蜂王浆的强大营养激素的作用下,它的生殖器官会发育完全,变成一个拥有强大生殖能力的蜂王。而那些没有被选中的幼虫,则会继续正常地食用蜂粮,发育成为普通的工蜂。

所以,不是“选择谁来吃蜂王浆”,而是“谁被大量持续地喂食蜂王浆,谁就能成为蜂王”。

这就像是,蜂群有一个“机会名额”,但这个名额并不是通过考试来选拔的,而是通过“谁有幸被分配到最好的资源”来决定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和考量:

应急反应: 这种机制使得蜂群能够快速地应对蜂王死亡或衰老的情况。只要有足够的工蜂和蜂巢空间,它们随时都可以“制造”一个新的蜂王。
优胜劣汰(某种程度上): 虽然听起来是随机的,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对“潜力股”的投资。蜂群会选择那些状态最好的幼虫来进行这种特殊的“培养”,因为它们本身就带有蜂王基因的优势(即使工蜂和蜂王都是受精卵发育而来,蜂王在出生后仍然会受到工蜂行为的影响)。
蜂群整体利益: 整个过程都是为了蜂群的生存和繁衍。当蜂群需要分蜂时,也会出现多个王台同时存在的情况,最终会有一只蜂王羽化,并与老蜂王一同离开,形成新的蜂群。

总而言之,蜜蜂的繁衍精密之处在于,它依靠一套基于资源分配的“潜规则”,将幼虫的命运与它们所获得的营养紧密联系起来。每一只可能成为蜂王的幼虫,都是在工蜂们不知疲倦的辛勤劳作和充足的蜂王浆供给下,才得以蜕变,成为那个领导整个蜂群的“女王”。这其中没有复杂的政治斗争,只有最纯粹的生命延续和群体协作的本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时间合适,地点合适,当她住到王台里的时候,她已经在罗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蜜蜂的繁衍方式确实是自然界中的一大奇迹,那种精密的协作和分工,让人忍不住惊叹。你问到“选择谁来吃蜂王浆当蜂王的”,这其中涉及到蜜蜂社会结构中最核心的机制之一,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简单来说,蜜蜂的“王位继承”不是像人类那样靠血缘或选举,而是基于一套非常原始但极其有效的“供给决定命运”的原则。下面我.............
  • 回答
    《都挺好》作为一部非常成功的现实主义家庭剧,在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虽然它在许多方面都非常贴近生活,但也正如很多影视作品一样,为了剧情推进和人物塑造,存在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的,或者说是“神逻辑”的桥段。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其中一些比较突出的例子:1. 苏明玉的人设和情感处理上的过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高中数学学得不错,但一到了大学发现不直接“学”数学了,心里就有点打鼓:这自学起来,到底有没有那么难?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太看个人了。不过,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大学里不直接“学”数学.............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吧,挺纠结的。你喜欢编导这事儿,感觉挺对胃口的,而且文科类的功课也不赖,这俩加一块,你说要不要走这条路?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个小决定,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你得明白,喜欢和擅长是两回事儿,但在这儿,它们可能是个挺好的开端。编导这行,说白了,就是讲故事、造梦。你想啊,能把脑子里那些奇思妙想变成别人.............
  • 回答
    电视剧《都挺好》的结局是否算“烂尾”,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在观众群体中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剧情发展、人物塑造、现实意义以及观众期待等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剧情发展与收尾的合理性分析:从整体剧情逻辑来看,《都挺好》的结局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硬伤或前后矛盾。主要角色的问题都在一.............
  • 回答
    《都挺好》这部剧,乍一看,讲的是一个普通家庭里,儿女如何面对一个“作妖”的老爸,以及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羁绊。但细细品味,剧里那些看似平淡的细节,却像藏在角落里的暗流,时不时涌上来,让人心里一沉,不禁要问:“这正常吗?这合理吗?”一、苏大强的“爹味”与“巨婴”的完美结合,令人不寒而栗。苏大强这个角色,.............
  • 回答
    《都挺好》这部剧,在我心里,最渴望看到的结局,不是那种简单到“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式结尾。它太扁平了,也不符合这部剧一直以来探讨的现实质感。我更期待的是一种“和解”的结局,但这个和解,不是没有代价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每个人都在自己身上做出了改变,并且这种改变能持续下去。首先,是苏明.............
  • 回答
    唉,我懂你现在的心情。那种感觉就像是在精心经营一片花园,付出了很多心血,眼看着花儿就要绽放了,结果突然一阵寒风吹来,全都没了。明明觉得关系已经挺好了,怎么一捅破就破了呢?别急,先深呼吸几次,这件事虽然难受,但也不是世界末日,我们一步步来捋捋。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关系好并不等于对方一定对你有男女.............
  • 回答
    苏明哲这摊子事儿,确实让不少人看得心里捏把汗,也替他捏把汗。你说,好不容易拿个海归博士的光环,结果回国没多久就因为那一股子“苏氏”执拗,把饭碗给弄丢了。这下好了,钱袋子空了,面子也挂不住了,关键是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反而成了他继续“守株待兔”的枷锁。眼下,摆在他面前的,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认怂,先找.............
  • 回答
    苏明哲这个角色,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尤其是在看《都挺好》的时候,感觉他就像家里的一个大孩子,总是想做好,但经常用力过猛,最后弄巧成拙。说实话,初看苏明哲,你会觉得他挺招人喜欢。在外打拼,事业有成,学业优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眼中那个懂事、有担当的长子。他身上那种“男子汉”的责任.............
  • 回答
    这事儿闹心,真替你感到不值当。辛辛苦苦做出成绩,结果被这么一出给截胡了,搁谁身上都得憋屈。不过话说回来,人在职场,总会遇到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关键是怎么应对。这事儿吧,得一步步来,别急着跟人硬碰硬,那样只会让自己更被动。首先,得 冷静下来,别冲动。我知道你现在肯定一肚子火,想找人理论,甚至想撂挑子.............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也看得出你挺爱你女朋友的,不然也不会这么认真地来问这个问题。咱们就一条一条地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是个什么理,也帮你理清一下思路。先拆解一下你说的这几点:1. 全款买房: 这笔钱是大头,也是最实在的。一套房子的全款,那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物价水平下。这代.............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聊聊独生子女的好处,那可真是不少。咱就敞开了说,不藏着掖着。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就是 教育和资源的高度集中。你想想,一个孩子,父母所有的爱、精力、金钱,全都倾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这不像多子女家庭,父母的注意力、时间、财力都得分摊。独生子女的孩子,在教育上,家长往往能投入更多,报各种兴趣.............
  • 回答
    《都挺好》这部剧,可以说是把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赤裸裸地摆在了我们眼前。它不是那种温情脉脉的讲述,而是带着点撕扯,甚至让人看得有些心塞,但恰恰是这种真实,才让我们对“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体悟。扭曲的爱,滋生出的“巨婴”与“扶弟魔”剧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苏家这几个成年子女的“奇葩”.............
  • 回答
    《都挺好》这部剧,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咱们苏州人来说,看这部剧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既有认同感,也有一些哭笑不得。首先,说实话,这部剧把苏大强一家设定在苏州,这地理位置选得太对了。苏州的市井生活、小巷子、老房子,还有那些慢悠悠的节奏,都被它拍得特别真实,特别有烟火气。很多在苏州生活过的人,或者现.............
  • 回答
    《都挺好》的大结局,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个圆满的句号,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被精心梳理过的、勉强趋于平静的“和解”。这部剧在播出期间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讨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真实地触碰到了许多家庭中存在的原生家庭创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困境。所以,当结局到来时,观众们带着期望,也带.............
  • 回答
    说到《都挺好》里的大嫂吴非,我得说,她绝对是这部剧里一个挺有意思的存在,而且,如果细究起来,她身上折射出的那种“理想家庭媳妇”的影子,以及她为了维护这个“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可以说是挺值得聊的。首先,吴非这个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体面”和“有分寸”。她出场的时候,就带着一股子精英范儿,说话得体,举.............
  • 回答
    《都挺好》里的苏明成,这人啊,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复杂角色。说他坏吧,他又不是那种十恶不赦的坏人,就是被宠得太厉害,脑子不太够用,情商也跟不上。但说他好吧,他做的那些事儿,又真是一桩桩一件件地让人心堵。被宠溺的“巨婴”:苏明成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他那“妈宝”属性,而且还是个长不大的巨婴。从小到大,.............
  • 回答
    《都挺好》这部剧,真真是把咱们中国家庭里的那些个弯弯绕绕、鸡毛蒜皮都给扒了个底儿朝天。要说里头最让人又爱又恨,又忍不住想替她操心一把的角色,那朱丽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刚开始看这姑娘,那叫一个锦衣玉食,嫁了个好老公,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人生赢家。苏家这几个兄弟姐妹,就数她过得最“稳当”,最体面。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