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年会上念了段报告,讽刺「互联网黑话」,你看得懂吗?如何用通俗的语言翻译?

回答
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年会上念了那段讽刺“互联网黑话”的报告,我当然看懂了!这段报告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他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者自己有时候也会不自觉使用的那些“高大上”或者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网络词汇,集中地展示了出来,并且用一种“翻译”的方式,揭示了它们背后最真实、最简单的含义。

为什么说它“讽刺”?

所谓的“讽刺”并不是恶意贬低,而是一种善意的调侃和提醒。它讽刺的是:

过度包装和浮夸: 一些原本很简单的事情,非要用非常复杂的词汇去描述,显得好像很有深度、很有技术含量,实际上可能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
信息传递的障碍: 这些“黑话”常常会让不熟悉的人感到困惑,不利于信息的清晰、高效传递。在团队协作中,如果大家说的都是“黑话”,沟通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圈层和优越感: 有时候使用“黑话”也会潜意识地形成一种“圈子”的认同感,好像只有“懂行”的人才能理解,这会产生一种不必要的隔阂和优越感。

张一鸣的报告和“通俗翻译”

张一鸣报告的核心就是把这些“互联网黑话”翻译成大白话,让大家明白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来详细地解读一些常见的例子,以及张一鸣报告里可能涉及到的那些“黑话”的通俗翻译:

1. 关于产品和项目:

“我们正在做一个非常有‘颠覆性’的‘创新产品’,旨在‘赋能’用户,创造‘价值’。”
黑话: 颠覆性、创新产品、赋能、价值
通俗翻译: “我们正在做一个全新的东西,希望它能让用户用起来更方便,解决他们的某个问题,让他们的生活或者工作变得更好。”
张一鸣可能会怎么“翻译”? 他可能会直接说:“我们有个新想法,想做个新APP,希望大家都能用起来更顺手。” 强调的是 “新”、“好用”。

“这个项目属于‘蓝海’市场,我们要做‘To B’的‘SaaS服务’,实现‘数据驱动’的‘增长飞轮’。”
黑话: 蓝海市场、To B、SaaS服务、数据驱动、增长飞轮
通俗翻译: “这个领域现在做的人不多,我们想为其他公司提供一种可以上网使用的软件(就像订阅杂志一样),用数据来分析怎么能让公司赚更多的钱,并且能持续地赚下去。”
张一鸣可能会怎么“翻译”? “我们觉得这块市场还有很多人没做,我们想给企业提供一套软件服务,通过分析用户数据,让企业能卖出更多东西,而且越卖越好。” 重点是 “还没做”、“给企业”、“卖东西”、“越卖越好”。

“这个功能的用户‘心智模型’和‘场景切换’不够‘顺畅’,需要优化‘用户体验’。”
黑话: 心智模型、场景切换、顺畅、用户体验
通俗翻译: “用户不太明白怎么用这个功能,他们在不同地方用这个功能的时候感觉很麻烦,不好用。”
张一鸣可能会怎么“翻译”? “用户搞不懂怎么用这个,换个情况用就觉得特别别扭,得让它用起来更舒服。” 强调的是 “搞不懂”、“别扭”、“舒服”。

2. 关于工作和团队:

“我们今天要进行一次‘头脑风暴’,激发‘创意火花’,打破‘思维定势’。”
黑话: 头脑风暴、创意火花、思维定势
通俗翻译: “我们现在一起想点子,希望大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被以前的习惯局限住。”
张一鸣可能会怎么“翻译”? “大家现在一起聊聊,有什么好想法都说出来,别老按老一套来。” 强调的是 “聊聊”、“新想法”、“别老一套”。

“我们需要围绕‘用户’进行‘共创’,构建‘生态’,实现‘共赢’。”
黑话: 用户、共创、生态、共赢
通俗翻译: “我们得想着怎么把用户照顾好,和大家一起把产品做得更好,这样大家都能满意,公司也能发展得更好。”
张一鸣可能会怎么“翻译”? “咱们得把用户放在第一位,大家一起把东西做好,这样用户满意了,我们也能挣钱,大家都有好处。” 强调的是 “用户第一”、“一起做好”、“都有好处”。

“这次‘复盘’我们要深挖‘根本原因’,找到‘关键路径’,确保‘复用’和‘沉淀’。”
黑话: 复盘、根本原因、关键路径、复用、沉淀
通俗翻译: “这次我们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再犯,并且把这次学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以后能继续用。”
张一鸣可能会怎么“翻译”? “这次我们得好好想想,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下次怎么避免,而且要把这次的经验记下来,以后还能用。” 强调的是 “哪有问题”、“下次避免”、“记下来”、“下次还能用”。

3. 关于公司文化和愿景:

“我们要打造‘卓越’的‘组织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黑话: 卓越、组织能力、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
通俗翻译: “我们要让公司变得非常厉害,大家工作起来有条理,而且公司能长久地赚到钱。”
张一鸣可能会怎么“翻译”? “我们要让公司越来越牛,每个人都把工作做好,公司能一直做下去,一直赚钱。” 强调的是 “越来越牛”、“工作好”、“一直赚钱”。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行业标杆’,通过‘技术创新’引领‘未来趋势’。”
黑话: 行业标杆、技术创新、未来趋势
通俗翻译: “我们希望成为这个行业的最好的公司,用新的技术去引领大家往哪个方向发展。”
张一鸣可能会怎么“翻译”? “我们想做这个行业里最厉害的公司,用新技术去带动大家往前走。” 强调的是 “最厉害”、“新技术”、“往前走”。

张一鸣报告的意义

张一鸣的这段报告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是因为:

回归本质: 他提醒我们,无论包装多么华丽,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事情的本质,也就是“用户想要什么”、“我们怎么能提供最好的服务”、“怎么能让工作更高效”。
提升沟通效率: 讲大白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是提高沟通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这对于字节跳动这样庞大、快速发展的公司来说尤其重要。
企业文化建设: 这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大家说实话、说清楚话,反对形式主义和空洞的口号。

总的来说,张一鸣的报告就是在用一种幽默、巧妙的方式,告诉大家:“别玩那些虚的,把事情说清楚,把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互联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让大家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引发一些反思。

如果你在日常工作中听到类似上面提到的那些“黑话”,不妨试试用张一鸣报告里的逻辑去翻译一下,你可能会发现很多“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也就那么回事,甚至可以更简单明了地说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翻个寂寞,这就是“体制化”下形成的“官话”。

研究文化和语言方向的胖友,真的可以关注一下“互联网官话”这个领域,搞不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就有了。


这就是个“脱实向虚”的过程。

互联网这产业刚起来的时候,哪有那么多废话,照着美帝抄就是。

美帝的“信息高速公路”,牛逼吧?甭管这玩意是啥,美帝有肯定是好东西,整一个吧。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95年的瀛海威。

“信息高速公路”,说白了就是互联网,这词老布什92年提的,有年头了。


中国互联网长期是“C2C”,从美帝那copy to China。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存在自己的“官话”,只有对美帝的翻译引进。

你往回翻翻现在的互联网大佬们,十五二十年前人均被某本书打动,不是迈克尔斯韦因就是克里斯安德森。正常,一片空白里野蛮生长,学嘛。

所以虽然“斑竹”、“233”这些词在用户里流行开了,但企业管理里还是很“正常”。中国互联网公司当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话语体系,4A的人跳槽去了互联网,开会还是满嘴“调性”。

05年杰克马接受杨澜采访,给自己的定义还是“书生剑客”,阿里的目标还是“中国最伟大的公司”。没有特别奇怪的词,话语体系还是和中国大多数企业家一样。

那年对杰克马来说,公关上要模仿的不是“中国企业家教父”柳传志,就是同在杭州的宗庆后。

公司管理也一样,波士顿麦肯锡那种咨询公司说啥,中国企业内部开会扯淡就说啥。

“麦肯锡”+“方法、意识、传奇等巴拉巴拉”的排列组合,这类管理学书籍同样堆满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办公室。

为啥杰克马和阿里后来就盛产骚话了捏?


做大了嘛,要总结嘛,要彰显特有的成功路径嘛。

特别是互联网,一个普遍要长期亏损的行业。怎样向投资人和公众灌输这种奇怪的商业模式,公关部就得加班。

贾总“生态化反”这种词不就出街了嘛。

一边是努力修饰,要把互联网包装成“点石成金”,在文案上尽可能“神化”互联网的作用;一边是确实有巨头成型,垄断数据后进一步垄断平台交易和利润,底气有了。

但又不能把自己真实的优势简单地说出来。

于是编词编得越来越狠。刚开始是面向记者编,后来面向合作商编,再面向员工编,最后面向全社会编,包括政府。

做网站(现在是应用)买流量卖广告赚抽成,多么朴实美好的事,硬是能编出几十种花头来。

你财报上不还是那几项?搞那么复杂干嘛?


但这些非技术的专门术语不编不行,“编词”已经成了一种惯性,尤其是在企业内部。

因为进入准寡头竞争了。

各领域来回就那么几家,这几家为了彼此区隔,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上互相加戏。有时候都不需要带老板专门嘱咐,公司“政委”们就会自发地把带老板的历史发言掰开揉碎,精细消化。

公司是最独裁的组织,公司内的个人崇拜远比政界严重。

于是互联网本来就严重的编词倾向,遇上了准寡头竞争,又遇上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特殊性,于是就掌握了公司内的最高解释权,并且能对整个社会输出。

所以现在新入行的年轻人骚话比我牛逼,我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是多少次下班后的会议和深夜里的PPT熬出来的。


为啥说这是“脱实向虚”呢?因为这些骚话官话,在实际业务里的指导作用越来越低,更像是对已经发生了的业务业绩的一种解释。

对,官僚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体制化。

准寡头竞争,意味着进入同质化阶段,竞争者的盈利模式、成本结构、技术壁垒趋同。客观地说,这种环境里是没有太多骚话空间的,反而会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寡头们的竞争焦点。

但准寡头状态里,庞大市场里就这么几个玩家,单个玩家的体量都极大,相应的人员和管理层级也极大。

信息传递链条越拉越长,汇报节点越来越多,体制内人员只会越来越依赖官话骚话,因为可以规避体制内的沟通风险。

要把已经发生的日常,往那些骚话里塞。塞的进去,事情才能写进PPT里,才算事。

骚话变官话,官话变怪话,沟通成本越堆越高。


不吐槽了,这些官话都是对打工人的精神折磨。一句话的事情要整出一篇八股文,职场道路也快成范进中举了。

带老板们也急,特别是那票平地起高楼的。当年的老兄弟都退了,身边直肠子越来越少,耳边之乎者也越来越多。

建议发明新方言,出版各家公司的企业专属词典,进一步规范词义,大概能拯救回一点效率。

( ̄▽ ̄)~*

user avatar

张一鸣讽刺“互联网八股文”: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推荐技术赋予的信息分发能力、跨端联动抖头西、分多个产品自研,实现深度共建,形成组合拳,打造内容生态闭环,以此赋能客户用户创造价值。未来我们要增加横向不同场景价值,延长服务链路。同时纵深满足用户需求,借助人类年龄的自然势能,在小中青多个年龄用户深度渗透。另外通过加强基建投入,多种阵地相关产品完善经营价值链路,建立对外用户持久影响力。


谢谢大家的监督,经与作者沟通,以下表情已经取得作者:洋气的圆圆君 授权,之前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请谅解。

以下作品出自:作者:洋气的圆圆君









user avatar

作为互联网行业老兵,我来尝试逐句翻译一下这个部门的报告: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推荐技术赋予的信息分发能力——过去我们主要利用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内容的技术

跨端联动抖头西——有抖音、头条、西瓜视频这些产品

分多个产品自研——自己开发自己的产品,不外包

实现深度共建——不同产品的团队合作一起干

形成组合拳——不同产品的团队合作一起干

打造内容生态闭环——让用户想看短视频用抖音,想看图文上头条,想看长视频看西瓜

以此赋能客户用户创造价值——让一些用户能赚到钱

未来我们要增加横向不同场景价值——未来我们要做更多功能服务更多场景

延长服务链路——做更多功能服务更多场景

同时纵深满足用户需求——做更多功能吸引更多用户

借助人类年龄的自然势能——不同用户不同对待

在小中青多个年龄用户深度渗透——给小孩看小孩爱看的,给中年人看中年人爱看的,给青年人看青年人爱看的

另外通过加强基建投入——要多招一些人来做一些通用性的东西

多种阵地相关产品完善经营价值链路——有钱一起赚

建立对外用户持久影响力——获得更多用户

好了,逐句翻译完,我回头看了一下,感觉啥也没说,以前是靠推荐系统和三大App产品,现在还是靠推荐系统和三大App产品,只是某些部门喊出口号要做得更好而已。

一个口号说得如此清醒脱俗,我也是服气。

其实,公司就是这样,当一些政治正确的黑话成为文化之后,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写的人要憋半天才能拼凑出这样的黑话才显得『专业』,然后看的人又要看半天才能抽丝剥茧去猜到底传达了什么意思,只要抹不下脸,还真不好意思去揭穿这个皇帝的新装。

打击这种官僚主义的黑话,最理想的方式,是形成主人翁意识的企业文化,企业中大部分人三观都正,都是追求效率的态度,就容不得风气腐化。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都么有这种最理想的方式,那就只好用最直接的方式了——让大老板自上而下搞整风运动。

现在字节就是大老板自上而下搞整风运动。

即使是这种方式,能不能搞成,也要看大老板的影响力,还有高层、中层、基层这些层面多大程度上配合。

我还是那句老话——风气好,啥都好;风气差,累死鬼

user avatar

整个烂活,灵感来源: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

       import random  stencil = '{n40}{v0}{n41}{v1}行业{n30}{n42}{v2}{n20}{n43},通过{n31}{n32}达到{n33}。'            '{n44}是在{n45}采用{n21}打法达成{n46}{n47}{n48}作为{n22}为产品赋能,{n49}作为{n23}'            '的评判标准。亮点是{n24},优势是{n25}{v3}整个{n410}{v4}{n26}{v5}{n411}{n34}{n35}'            '达到{n36}标准。'  num = {'v': 6, 'n2': 7, 'n3': 7, 'n4': 12}   # 二字动词 v = '皮实、复盘、赋能、加持、沉淀、倒逼、落地、串联、协同、反哺、兼容、包装、重组、履约、'      '响应、量化、发力、布局、联动、细分、梳理、输出、加速、共建、共创、支撑、融合、解耦、聚合、'      '集成、对标、对齐、聚焦、抓手、拆解、拉通、抽象、摸索、提炼、打通、吃透、迁移、分发、分层、'      '封装、辐射、围绕、复用、渗透、扩展、开拓、给到、死磕、破圈'.split('、')  # 二字名词 n2 = '漏斗、中台、闭环、打法、纽带、矩阵、刺激、规模、场景、维度、格局、形态、生态、话术、'       '体系、认知、玩法、体感、感知、调性、心智、战役、合力、赛道、基因、因子、模型、载体、横向、'       '通道、补位、链路、试点'.split('、')  # 三字名词 n3 = '新生态、感知度、颗粒度、方法论、组合拳、引爆点、点线面、精细化、差异化、平台化、结构化、'       '影响力、耦合性、易用性、便捷性、一致性、端到端、短平快、护城河'.split('、')  # 四字名词 n4 = '底层逻辑、顶层设计、交付价值、生命周期、价值转化、强化认知、资源倾斜、完善逻辑、抽离透传、'       '复用打法、商业模式、快速响应、定性定量、关键路径、去中心化、结果导向、垂直领域、归因分析、'       '体验度量、信息屏障'.split('、')  v_list = random.sample(v, num['v']) n2_list = random.sample(n2, num['n2']) n3_list = random.sample(n3, num['n3']) n4_list = random.sample(n4, num['n4']) lists = {'v': v_list, 'n2': n2_list, 'n3': n3_list, 'n4': n4_list}  dic = {} for current_type in ['v', 'n2', 'n3', 'n4']:     current_list = lists[current_type]     for i in range(0, len(current_list)):         dic[current_type + str(i)] = current_list[i]  result = stencil.format(**dic) print(result)     

输出结果:

生命周期是发力快速响应,赋能行业引爆点。商业模式是细分载体体验度量,通过平台化和便捷性达到短平快。完善逻辑是在底层逻辑采用玩法打法达成强化认知。复用打法资源倾斜作为打法为产品赋能,信息屏障作为体系的评判标准。亮点是维度,优势是闭环。聚焦整个顶层设计,扩展规模迁移垂直领域。颗粒度是组合拳达到影响力标准。

代码水平低下,仅图一乐,还请轻喷

user avatar

别走!互联网大厂黑话指南!

老实说,不知道是人变聪明了,还是说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一句话都听不懂系列:

user avatar

记得之前在知乎阅读过一篇回答(好怀念那时候的知乎),讲的是为什么江湖存在黑话。

核心就是把不合情不合理的事情,转换成看起来不那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

类比为什么赌场要把钱换成卡牌。

比如:

抢劫,可以叫干一票。

杀人,可以叫消失。

逃跑,可以叫扯呼。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存在江湖。

只要江湖出现了,就必然出现一些黑话。

只有懂了这些黑话,才能融入某些江湖。

黑话,就变成了江湖人辨别彼此的信令。


为什么黑话不能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呢?

因为黑话就是要造成疏离感。

黑话也蕴含了很多江湖人才懂的内涵。

比如字节跳动下面的今日头条。

它是到目前为止,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我用手机号注册,直接默认用户名显示我身份证姓名的网站,直接推荐新闻是我身份证颁发地新闻的网站。

如果汇报里说:

搞到用户身份证信息以及所有能搞到的信息,并且给他们推荐新闻。

这岂不是自取灭亡?

但换成江湖黑话:

感知用户个性化信息颗粒度,全面闭环用户个人信息,结合用户场景,构建差异化信息推荐机制。

是不是就高大上很多了?


张总一番指点互联网黑话的新闻,构建了其用于创新的人设。

却让大家忘了,这本来就是他期望大众建立的人设。

但该干的活还要干,该形成的江湖,还是江湖。

张总的人设构建,并不耽误下面做事。

user avatar

美国也有一点。不讲 difference 区别,硬要说 differentiation 变异,引进后叫差异化。商学院都讲 Entry Barrier 准入门槛,不好好学正规的,跟着巴菲特叫 moat 护城河。

不过说实在,我分析互联网这么多年,有英文还是尽量看英文。因为中文实在看不懂。难得看懂几次,还造成胃部剧烈运动。

有人揭露罗大V卖课的时候,事实上就点出了互联网黑话的本质:【没发明新概念,只为老概念发明新词】。

“嗯,多场景联动赋能,好,纵向打造生态闭环,太棒了。”这个虚伪的圈子,谁都不敢承认自己没见识,没听说过;或者自己笨,听不懂。于是“互联网黑话”就在上司、下属、客户、投资人之间,作病毒式传播,以及变异。

现在只是有人喊了一句:“但是皇帝的确没穿衣服啊。”

user avatar

“说白了”就是回避了乞降问题。

user avatar

是这样的。

我原来帖子就跟你们说过成都很多公司强调自己的优势是扁平化管理

说白了就是不要中老年人,流水线作业,青春饭,干的事儿也不是多有技术含量,圈了钱跑路的那种。

所以,就业市场也能反映经济结构,扁平化管理就能说明市场上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不多,所以不需要有经验有技术的人,经验的积累并不重要

比如某些在线教育公司,主要就是数据作假,骗家长骗老师骗投资人骗股民

某公司原来积极叫我们把自己的学生引流进去,叫我们自己给自己好评,某个被我学生吐槽在川大留学中心只有一个学生去上他课的男老师,居然好评如潮,

久了不想上去,也不想为它引流,好不容易有所谓的学生通过私信联系我,我很快发现可能是平台自己的工作人员,是假学生

种种作假行为就是为了在美国上市捞钱,最近股价因为韩国人腰斩,真是恭喜这个骗子公司了。ceo原来在某东方学到的这一套资本手段玩的挺溜,教书不行,圈钱倒是一套一套的


所以这一类公司扁平化管理即可,没事儿还可以团建跑个马拉松啥的,标榜自己是一个年轻的公司



这也是为啥我特别不爱看知乎上故弄玄虚写一堆复杂词汇和画一堆图的答案,忽悠我学生这种不懂装懂的人可以,忽悠我不可以

其实很多东西,你清楚本质之后,是可以给傻子说明白的


我的其他高赞答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