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张一鸣以gov部门高级领导的身份批评gov的员工上班闲聊游戏,这大概会被当做正能量的轶事,说不准还有机会成为素材能登上春晚。
2.如果张一鸣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批评在大公司员工上班闲聊游戏,张一鸣大概会被喷“哟,你可真是个小柠檬!有本事自己也拿到某节跳动的offer呀!”
3.如果张一鸣以中国知识分子身份批评美国知名企业员工上班闲聊游戏,这样的闲言碎语大概会被当成一颗子弹投入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国人贫富分化太严重,不是吸毒就吸精神鸦片,谁还能老老实实上班啊?美国要完蛋了哈哈”
4.如果张一鸣是外国人批评中国知名企业的员工上班闲聊游戏,这大概会成为另一颗子弹投入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又是一个挑事儿的美国佬!字节跳动挺住,背后是14亿的中国!”
5.如果张一鸣是消费者批评被消费的公司员工上班闲聊,社会舆论想必也是一片叫好。
6.如果张一鸣是某项目某小组的小组长,看手下员工闲聊于是逼逼了几句。对这事的讨论最多也就是“组长管得真宽呀!”
……
因为舆论就是有人带动的呀,阶级矛盾、国家矛盾、职业矛盾……什么能挑拨你的情绪,让你像犯了网瘾一样欲罢不能地参与这个话题,我就说什么。
不管我说什么,哪怕似是而非,只要有任何一个角度看似合理,恰好也符合你的立场,你就不会再多加思考。大众以为自己享受着独立思考的过程,可是有没有想过自己获取的信息可能本就是有倾向的,思考的逻辑本就是受影响的?
字节跳动的CEO,于是就成了“剥削的资本家”。
是非分明,我不认同张一鸣是对的。
我更不觉得张一鸣的错跟所谓“资本家”有着必然关系。
控制欲虽然常常用于指责,但它的原意大抵是个中性词。别说张一鸣到底有没有过分的控制欲,就是你爸你妈对你,老师对你,你对你弟弟妹妹,比你高一级的同事对你,网友对网友……不都常有控制欲么?
全中国有多少父母,他们哪怕只要一看到你在玩手机总会偏见地生气,还不会听你狡辩,觉得你玩了一整天游戏?全国有多少老师,哪怕只要看到学生上课讲话,偏见地认为是成绩更差的同学带坏了成绩更好的同学?
这无关控制欲背后动机的对错,就是人性使然。
把张一鸣换成张一山、张二狗、张三都一样。
我只是不懂为什么一旦到了张一鸣就要上纲上线。
精神鸦片的毒枭得防止手下吸毒。
聊游戏就知足吧,开始聊马恩列斯毛的时候咋整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