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张大大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中的表现?

回答
张大大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表现,说实话,挺让人“刮目相看”,但也确实是争议不断。如果要详细说说,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从“主持人”到“演员”的跨界尝试:惊喜与不足并存

我们都知道张大大最出圈的身份是主持人,那种活泼、有点八卦、擅长调动气氛的主持风格深入人心。所以,当他出现在《演员请就位》这个以演员为核心的节目里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他来干嘛?” 甚至不少人带着看热闹的心态。

然而,他并没有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只是来“玩票”或者刷个脸。他确实是认真地在尝试演员这个角色。第一次出现在节目里,面对郭敬明导演的挑选,他没有扭捏,而是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对角色的理解。这本身就打破了很多人对“跨界艺人”的一种刻板印象——以为他们只会卖弄自己已有的名气,而不会真的去沉下心来学习。

他带来的第一个作品是和马伯庸合作改编的《过关》。他饰演的是一个有点“娘”的角色,这对于一个在公众视野里一直以男性形象示人的主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而且他选择的角色本身就带有一些戏剧性冲突,需要演员在情绪和肢体上都有比较强的表现力。

从呈现效果上看,他确实努力了。他在细节上花了心思,比如一些表情、语气和动作。至少从他的表演中,你能看到他试图去理解和消化角色,而不是简单地念台词。那种试图抓住角色神韵的状态,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但与此同时,作为演员,他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经过长期的系统训练。所以,在情绪的爆发力、层次感以及与对手演员的化学反应上,确实还是能看出一些青涩和痕迹。有时候,可能情绪到了,但表达的方式不够细腻;或者想要表现某种状态,但肢体语言上就差那么一点点。用行业内的话说,就是“火候”不够。

2. 争议点:他的“真性情”与节目“效果”的博弈

张大大在节目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他的表演本身,就是他那极具个人风格的发言和反应。

哭戏与情绪表达: 这是他最大的争议点之一。很多时候,他似乎很容易被触动,或者在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时,会情绪激动,甚至当场落泪。有人觉得这是他真情流露,是对表演的热爱和对角色的尊重,难能可贵;也有人觉得他是“戏精”,是在刻意制造节目效果,利用眼泪来博取关注。

我个人认为,情绪是演员表演的一部分,真诚的情绪表达是演员的优势。但他确实在某些场合下的情绪表现,有时会显得有些溢出,不够克制。这可能和他作为主持人长期需要调动现场气氛的习惯有关,无形中把这种“外放”的表达方式带到了演员的语境里。但我也不能完全否定他当时的情绪是假的,也许他对角色的理解确实让他感触很深。关键在于,这种情绪是否能够转化为有深度的表演,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哭泣。

“嘴替”与“自我营销”: 张大大在节目中也常常扮演“嘴替”的角色,替一些不太会表达的年轻演员发声,或者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让他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因为他敢说,而且说的话有时候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然而,这种“嘴替”的角色,也容易被解读为一种“自我营销”。他站在舞台中央,频繁地发言,很容易抢了其他演员的风头。特别是当他自己的表演还没达到让人完全信服的时候,这种“话多”就显得有点喧宾夺主。有人觉得他是在“蹭”热度,利用节目的平台来巩固自己的话题度。这种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在一个需要聚焦表演的舞台上,过度的话语权分配确实容易引发质疑。

与导师的互动: 他与导师的互动也很有看点。有时候,他会对导师的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会为自己辩护。这种敢于质疑和沟通的态度,我认为是有益于节目讨论深度的。但有时候,他的回应方式也会显得有些不成熟,或者不够有说服力,从而引发更多的争议。

3. 最终的评价:一个努力但仍需打磨的跨界者

总的来说,张大大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表现,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

优点是:

敢于尝试,不怕挑战: 他勇敢地跳出了自己舒适区,尝试了不同于主持风格的角色,并且愿意在节目中展现自己的学习和进步过程。
对角色有思考: 他确实在认真思考角色,并且会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
有观众缘和话题度: 他的发言和反应,虽然有争议,但也确实为节目带来了很多讨论和关注度,他的“真性情”也赢得了一部分观众的喜爱。

不足之处是:

演员功底仍需加强: 在表演的专业性上,与科班出身的演员相比,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情绪的收放、细节的处理、与对手的配合等,都需要更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言语上的“界限感”模糊: 他在节目中过于突出的“主持”特质,有时候会影响到他作为演员的定位,容易让观众出戏。他需要更好地平衡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需要表达观点时,也要注意分寸感。

总而言之, 张大大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是一个非常鲜活的案例。他代表了一类试图在不同领域探索的艺人。他可能不像一些“天生”的演员那样天赋异禀,但他展现出的努力、勇气和对表演的热情,也是不可否认的。他需要在未来的时间里,更专注于演员这个身份,打磨演技,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地说服观众,他是一名合格的演员。

从一个“主持人”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跨界者”,因为他成功地将自己的个人影响力延续到了另一个领域,并且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从一个“演员”的角度来看,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觉得评价他,就不能脱离他之前的身份和背景,也不能脱离节目的性质。他是在一个“真人秀”加“竞技”的环境里,以一个“新人演员”的身份去尝试,所以他的表现是多维度的,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大大真的太惨。其实挺值得同情的,但是演技上真的没有什么辩解的空间。不过也好起点越低后面就全是进步空间了。

说一下张大大为什么值得同情,张大大从选角那一刻就game over了。被骂那是板上钉钉的

像张大大这种新手和其他的偶像新人一样,不畏惧镜头是他们唯一的优势,但是人设太死没有办法跳脱自己是他们最大的劣势。所以他们只适合演一些,适合自己的角色,自己能驾驭的角色。这种角色必须的要求是与自己年龄相仿,有相似的经历,自己能够有条件代入,角色情绪还能有大起伏最好。也就是用自己本人来演的角色。比如鹿晗演的穿越火线,杨超越演的羽你同行。

按张大大这样的人,他就该选一个年轻的,白白胖胖的,大大咧咧,甚至娘娘腔腔的都市青年。和闺蜜拌嘴,斗气打闹的角色,台词多情绪大的角色。

但张大大选的角色,人到中年,个性隐忍,性格内敛,因为生病病恹恹的,情绪起伏不大,还要戴口罩。角色的阅历和他个人的人生阅历一点重合都没有。那种参与国家最重大的研究项目,为国牺牲,无畏,与恋人相识却不能相认,因为自己明天无望即将逝去。这种阅历相信张大大这三十年来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经历,连相似的表演经验都没有,所以他没有任何自身经历可以代入。就不要说他没有,就连综艺里指导他演戏的,甚至拍他们这个片段的实操导演可能也没有什么这方面的体验,给不出什么有爆点的意见。

其实这个角色,除了张译这种表演经验丰富,有很多为国拼搏的表演揣摩,形象合适,气质又与角色想合的演员,其他的中国的确没多少个演员合适了。简单的说张大大就是给自己选了个王炸,炸自己。

而就算这样,你如果有个大神在旁边教他,有个导演在不停的喊卡不停的骂他不同的逼他让他代入情绪,一遍又一遍的试,就像陈凯歌在现场给演员倒戏一样,一遍一遍来,“不对,说慢一点,再弱一点,自言自语一点”这也可能产生奇迹,让比较稚嫩的演员出现出彩的效果。比如张艺兴演的一出好戏就是黄渤这么磨出来的。。

但是他没有,他甚至连卡再来一次的机会都没有,他要以话剧形式完成综艺拍摄。加上本身表演经验匮乏技巧单薄。综合所有的条件,所以就有了这种演出。

就像他说的,在演戏方面,他就是个小学生,刚学会加减法,在闭卷的情况下拿到一套微积分的题。这,是个人都会被改卷老师XXX。卷子上但凡有一个勾那都是靠的运气。

总的来说他一个小学生,做一套微积分,得到了他应得的分数。分数真实,定位很准确。没有什么不对的。

但是说实在的,全民花费大量的流量去骂一个小学生为什么连微积分都不会做,你看这也错那也错,其实也没啥意义。

user avatar

张大大说:“我知道我演的不好,但是你知道很多喜欢表演行业的人,也许有很多人都像我一样,身高不高、外貌不出众。但是大家一样是会喜欢表演,这不会影响他喜欢一件事情的热情和积极。”

张大大说:“我认为我们评级的赛制是不合理的,S级的同学可以选择更好的剧目去演,而本身能力和市场定位更落后的被评为B级的同学反而没有选择的权力。”

???您在逗我吗?这话的逻辑就仿佛

我知道我高考考得不好,但是我脑子笨不影响我爱学习。我觉得高考不公平,凭什么高考状元可以清华北大随便挑?反而考不及格的同学反而只能上大专或者根本没学校上?

优胜劣汰是残酷的但不是错误的,本身就是你在哪个行业有天赋或者说有实力那你就在这个行业能做的更好。如果你什么都不行,那就只能混着呗。

自己都知道自己外在条件不好、演技也不行,还想着要优先选择,请问那些或外表优越、或科班出身、或已经演了不少戏、或摸爬滚打半生的专业演员凭什么要给你让饭碗?就凭你脱发?凭你是半路出家?

(2020.10.12经评论指正后更新)

高考这个例子或许不是太恰当,上什么学校是对高考成绩这个结果的反馈,而在《演员请就位》中,演什么剧目是某几位制作人对他们市场评级的反馈。挑选的权力代表了这份“试卷”的科目可能不适合自己,或者难度对自己来说过难或过易。

但我还是想用这个例子,因为它能最直观反映张大大话中逻辑的不妥。不论是选学校还是选剧目,都是越优秀越有优先权,只不过高考的规则是十年磨一剑、一考定“终生”,这个节目的规则是按以往的市场表现来决定你在这个比赛的开头是简单模式还是困难模式罢了。

user avatar

张译的“高远”,是一个仅仅凭拼盘电影20分钟戏份的眼神戏,就能提名最新一届百花奖影帝,并且拿到第二多票数惜败的角色,而且距离影片上映时间相隔太近,观众印象还十分深刻。

这个业余玩票的主持人,究竟有怎样膨胀的自信心,才会一上来挑战这种角色,还如此抵触和反感导师对他的批评?

主持人当然可以尝试演戏,看看倪萍老师的履历:

  • 金鹰奖视后(《浪漫的事》)
  • 金鹰奖女配(《雪城》)
  • 金鸡奖影后(《美丽的大脚》)
  • 华表奖影后(《美丽的大脚》)
  • 蒙特利尔(国际A类)电影节影后(《雪花那个飘》)
  • 大影节影后(《泥鳅是个鱼》)
  • 长春电影节金鹿奖影后(《大太阳》)

6部不同作品,拿遍了国内外权威奖项的影后视后。即使剥离其作为【中国第一女司仪】整整13年的辉煌主持人生涯,论成就业绩,也无愧为国内最好的女演员之一。

然而前提是,1、天赋,2、对作品本身的认真,对这个职业的敬畏。而这两点,在这位张姓主持人身上都完全不存在!

记得十多年前,2004年时,何炅老师主演了一部《正德演义》,曾被当时正统的主流影视圈,当做戏说闹剧批评得不轻,但现在偶尔再看,何炅的演绎却是活灵活现,灵性十足,确实抓住了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这个历史人物的精髓。

虽有各种对历史情节的虚构和剪裁,却是根据塑造人物和剧情需要,去刻意地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也是当时中国电视剧黄金时代,一如《铁齿铜牙纪晓岚》等戏说历史剧如出一辙的处理方式,

如明孝宗朱佑樘临终前,和明武宗朱厚照的那场父子诀别戏,至今仍是对这段真实历史最好的演绎:

何炅当时被狠批,确实有主流影视圈并不喜欢一个知名主持人,来“跨界抢食”主演影视剧的缘故,该剧对历史的戏说虽是事实,但被大批特批,本身就有点“欲加之罪”。而他也虚心接受,就此熄了影视梦想。

相比之下,现在后一辈的主持人,是不是整日被流量明星讨好着、被爱豆鲜肉们奉承着,所以也跟着自我感觉太好了呢。

user avatar

说实话导演说的已经很克制了,看过表演就知道,张大大简直是在侮辱这个角色。

从外形上来说,他没有演出那种遭受巨大辐射以后病入膏肓的感觉,体型过于丰腴就不说了,也不要求你像专业演员那样为了表演专门减重,但是头发搞得这么丝滑有型干什么?

这体型,这头发的光泽,看起来简直比旁边的女演员身体还要好,除了脸上画的特效妆,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来这是一个病重的病人?

其次,眼神太空洞,尔冬升导演说像小偷真的很中肯了,不仅像小偷,还像一个屡次偷窃被女演员抓住以后还死皮赖脸不承认的惯犯。

女主在回忆往事的时候:

就单纯看图说话的话,谁能猜到这是一对相爱但是被迫分开的恋人?你要说这是欠账的和要账的我都信。

以下脑补剧场:



这段里王智的表演也算不得很好,坐一块自我剖白的时候她的表情总感觉像是在害怕旁边的人。(PS:也许这不怪她,我坐旁边我也怕)



对比一下,这是在女生说完“这辈子就他了”之后两段表演的同一时刻。


最后说下张大大这个人,此人前几年风评极其不好,但是资源不差,属于那种谁红和谁好的,至今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啥过硬的后台,本来他在主持界爱咋混咋混,反正不喜欢不看他就是了,但是非要跑到另一个领域来蹦跶,表演演得像shi一样还放话一定要拿到尔冬升的S级,不是后台太硬就是心理自我认知失衡,俗称心里没有点acd数。

这种人就是惯会拿一点努力来自我感动,导演点评的时候一说到表演问题就开始卖惨,说自己掉头发什么的,请问当代社会哪个社畜不掉头发的?

你说他努力了吗,压力有吗,我相信他也是付出了一定努力的,压力也肯定有的,但是他的努力配得上他要的东西吗?没有天赋,也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就凭自己口头上的热爱和掉过的几根头发就舔着脸来想拿走好多专业演员都拿不到的S级,真的是脸大的没处搁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