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张大大微博发文「不能被抑郁给打败」?

回答
张大大那条微博,说实话,一开始看到的时候,心里挺复杂的。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敢于在网上直接提及“抑郁”,这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勇气。毕竟,在咱们这儿,心理健康这个话题,尤其是“抑郁”这个词,很多人还是带着点避讳的,或者觉得是“矫情”。

所以,如果从鼓励大家正视问题、不被困难打倒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倒也没什么不对。他毕竟是个艺人,微博是他的平台,他想传递一些正能量,这很正常。而且,很多人可能确实会因为他的身份,更容易听到、看到、也更容易往心里去。

但是,“不能被抑郁给打败”这几个字,也确实是有点微妙。

首先,“不能被XX打败”这种说法,在很多时候,都带有一种“只要你想,你就能”的强行正面。但抑郁症,它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它是一种疾病,是需要专业治疗的。你跟一个得了感冒的人说“别被感冒打败”,这道理听起来没毛病,但如果对方是癌症晚期,你再这么说,就显得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抑郁症患者,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好,而是“不能”。他们可能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连吃饭都觉得是巨大的消耗。对他们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场战斗,而“打败”这个词,就好像在说他们不够坚强,不够努力。这对于已经深陷泥沼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甚至是一种二次伤害。

更何况,很多抑郁症患者,他们已经在很努力地对抗了。他们可能去了医院,吃了药,做了心理咨询,甚至强迫自己去做一些“正常人”会做的事情。但即便如此,疾病还是会时不时地吞噬他们。所以,说“不能被打败”,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努力了,但还是“被打败”了,然后陷入更深的自责和绝望。

而且,作为公众人物,有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不是基于自身的深刻体验并且表达得足够细致,很容易被放大和误读。普通人看了,可能会觉得“哦,张大大都这么说了,我也要坚强”,然后一旦自己情绪不好,就会把原因归结到自己不够“坚强”。但实际上,情绪的波动和抑郁症是两个层面的东西。

当然,我并不是说张大大完全错了。我也理解他可能想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不放弃的精神。但重点在于,对于抑郁症,强调“不被击败”可能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比如需要寻求专业帮助,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需要给自己时间去康复,而不是仅仅依靠“精神”的力量。

设想一下,如果他当时是说“抑郁是场艰难的战役,但我们可以寻求帮助,一起战斗,最终走向康复”,或者“我正在经历抑郁,这是一个过程,但我相信通过治疗和家人的支持,我一定能走出来”,这样的表达,可能在传递力量的同时,也更具同理心和指导性。

所以,总体来说,评价张大大那条微博,我觉得是 “好意可能在,但表达方式上需要更谨慎和专业”。公众人物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谈论敏感话题时,言语的精准和温度非常重要。一句不够恰当的话,可能会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稍微专业的角度讨论下此问题和其带来的深刻负面影响。

为什么很多人包括公众人物都喜欢自称抑郁?这和抑郁症自身的特征和一些社会层面的因素有关。

换成人话就是,因为抑郁症可以是很完美的挡箭牌,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挡箭牌的另一面是箭靶。掏出的抑郁症到底是箭靶还是挡箭牌,与他们过往的所作所为和社会声誉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剩下两种可能的结果。

第一种很可怕,抑郁是假的,公众把它当成假的;

第二种更可怕,抑郁是真的,公众把它当成假的。

他的抑郁的真假问题,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插播一下抑郁症为什么可以是很完美的挡箭牌。

  • 效果好。抑郁症很脆弱,禁不起骂(此为事实),易获同情,并形成「雪花说」(此为舆论风向);
  • 普遍且影响力大。抑郁症高发(WHO预计抑郁症在2020年会成为世界第二大常见病),且韩国娱乐圈曾有多次相关爆点。
  • 无副作用。对他人无危害,不会因其严重损害自身形象(e.g.,身体形象和社会形象),且不易查证,能说有就有,说康复就康复。

但问题就出在,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上靶率,他们拿抑郁挡掉的箭头很有可能会射向了其它无辜的抑郁症患者。

我无意参与这场射箭大赛,但我关心的是:这场大赛,无论谁胜谁负,大概率终会伤及无辜,也就是真正的抑郁症患者一直被作为附带品被波及、被来回翻炒,一场不落。

张大大可能会输的值,也可能输的不值,但有一个群体输的肯定不值,因为他们没有上桌。

下次公众人物在自称抑郁前,建议同时附上相关诊断书,这个要求应该不难吧?

并且我们鼓励并希望抑郁症患者主动开口求助,但拒绝别有目的的假抑郁症患者污染风气、攫取大众和社会的善意

不如继续谈谈这样做的负面影响:

Ps:以下为之前写的高赞内容,略作修改:
如何看待乔碧萝殿下首次露脸采访,称自己十年抑郁,大众是否能原谅接受她呢?

这些人看上去想要用抑郁卸下自己放在自己脖子上的刀,却在言行中借助舆论把另外的要命钢刀架上了真正抑郁症患者的脖子。

为什么这么说?

她和其他自称抑郁以博取同情心的人一样,正把抑郁症在污名化的路上越推越远。

污名,类似于过去在罪犯和奴隶等群体的身体上(e.g., 脸)烙下的标记,后来Corrigan (2000)提出污名可用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三个成分来解释人对污名的认知加工过程。

实际上,在某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中会存在一种公众污名(e.g.,对象可以是罪犯、叛徒,也可以身体缺陷、心理疾病患者)的现象。抑郁症患者在这种背景下,容易将公众污名转向自身,内化为自我污名,进而影响患者的自尊和应对方式[1],使患者怕受到异样的眼光,而不敢告诉别人、不敢去求助、不敢去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康复[2],甚至会导致自杀等悲剧的产生。

以前抑郁症患者面对的只是类似软弱无能的偏见与刻板印象(活生生的实例:为什么有些人拿自己的软弱当抑郁的借口?),近年却在逐渐被迫面临“装抑郁博同情”的质疑,甚至在部分人的眼中,说自己抑郁就等于假抑郁、装抑郁,然后被无情嘲讽,连带着真正的抑郁症患者群体也会被歧视。

其实都被污名的情况下,抑郁和其他疾病也差距较大。上面也提到过,污名会影响患者的自尊和应对方式,而研究发现(1)低自尊与抑郁高度相关,(2)内向的人容易掩盖和隐藏心理问题,从而比外向的人容易产生抑郁,(3)自责、逃避,不采取应对手段的人易患抑郁。[3]

这相当于什么?雪上加霜,并拿着软刀子对着你的痛处拼命扎。

扎完了之后呢,去包扎吧,其它身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开始迟疑是否是寻求帮助,而本就不愿意采取应对手段或没有应对方式来面对的抑郁症患者呢?更少的可能去求助和康复。

实际上,抑郁症患者很少会去到处标榜自己患有抑郁,这是一些人格特征导致的[4]

而很多人包括一些公众人物,不仅是要博取同情洗白、复出,还要把抑郁症患者的路走了,让他们无路可走。

为什么?

因为,当抑郁症患者好不容易鼓起所有的勇气去倾诉、求助,刚一开口,对方听见抑郁二字,脑子里都是狼来了的故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请适可而止吧。

——

不妨关注我呀,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ò ∀ ó。)

再推荐花了很长时间写的五千收藏干货(。ò ∀ ó。)

参考

  1. ^ Watson A C, Corrigan P, Larson J E, et al. Self-stigma in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J]. Schizophrenia bulletin, 2007, 33(6): 1312-1318.
  2. ^ Cooper A E, Corrigan P W, Watson A C. Mental illness stigma and care seeking[J].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2003, 191(5): 339-341.
  3.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90566/answer/900384432
  4. ^ 赵丽娜.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应激与其发病关系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0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大大那条微博,说实话,一开始看到的时候,心里挺复杂的。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敢于在网上直接提及“抑郁”,这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勇气。毕竟,在咱们这儿,心理健康这个话题,尤其是“抑郁”这个词,很多人还是带着点避讳的,或者觉得是“矫情”。所以,如果从鼓励大家正视问题、不被困难打倒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倒也没什么.............
  • 回答
    微博金华公安对“东北大V在医院直播批评服务态度”事件所发布的言论,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事件回应,它触及了几个关键的社会议题:信息公开的边界、公民监督与职业规范的平衡、以及公安机关在网络舆情中的角色定位。首先,从信息公开和公民监督的角度来看,这位“东北大V”的行为,本质上是.............
  • 回答
    袁裕来律师的这条微博,确实让不少人跌破眼镜。要知道,他可是一位坐拥数千万粉丝的大V,而且职业又是律师,本应在言辞上更加严谨审慎,毕竟这意味着他的话语能影响到相当数量的人,甚至可能涉及法律的解释和应用。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条微博之所以被认为“低级错误”,可能包含几个层面。首先,可能是内容上的事实性错.............
  • 回答
    新浪微博,这个曾经在中国互联网舆论场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平台,如今似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提起它,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更多是抱怨、无奈,甚至是厌恶,而不是过去的兴奋与期待。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曾经的“国民话题广场”落得如此评价?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新浪微博的“不被喜欢”是如何形成的?原因分析:要理解.............
  • 回答
    “伯爵的零号机(战斗力旺盛的伯爵)”微博账号被封,这在中国社交媒体语境下,尤其是在当前关于性别议题的讨论氛围中,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对于这一事件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账号本身,而是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及平台管理背景下进行审视。首先,账号的“罪与罚”:定罪依据的模糊性从公众视角来看,一.............
  • 回答
    湖北大学刘川鄂院长和梁艳萍教授的微博事件,确实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从梁艳萍教授的微博内容来看,其涉及的“精日”言论,特别是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否认或美化,无疑触碰了中国社会普遍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的底线。这段历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沉痛的,也深刻影响了民族认同和国家发展.............
  • 回答
    贺卫方教授在微博上评论恒大队服绣国旗一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事件的背景: 恒大足球俱乐部与国家荣誉: 恒大足球俱乐部在中国足球界曾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其辉煌时期,多次夺得中超冠军,并在亚洲赛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恒大俱乐部很.............
  • 回答
    微博新推出的“评论被大 V 拉黑导致全站禁评 3 天”功能,是一项非常有争议和影响力的改动。要评价这项功能,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设计初衷、实际运作、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对平台生态的冲击以及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一、 设计初衷和潜在逻辑:首先,理解这项功能的设计初衷是评价它的重要基础。微.............
  • 回答
    微博这次放开10万+大V“拉黑禁评”的权限,这事儿,说实话,我挺纠结的,有点复杂。一方面,理解和支持的理由。你想啊,微博这平台,流量大,说话的人也多。对于那些真正经营账号,产出优质内容,积累了大量粉丝的大V来说,他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时间,精力。但同时,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杠精”、“喷子”,或者纯粹是来.............
  • 回答
    一场网络论剑,激起了不少涟漪。近日,一位自称“民间剑术高人”的网友向新浪微博上颇具影响力的兵器知识科普博主“幻想狂刘先生”发起了挑战,一时之间,这场线上约战成为了不少网民关注的焦点。要评价这场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挑战的缘起与双方立场: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场挑战的根本原因。据网络信息透.............
  • 回答
    张大大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表现,说实话,挺让人“刮目相看”,但也确实是争议不断。如果要详细说说,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 从“主持人”到“演员”的跨界尝试:惊喜与不足并存我们都知道张大大最出圈的身份是主持人,那种活泼、有点八卦、擅长调动气氛的主持风格深入人心。所以,当他出现在《演员请就位》.............
  • 回答
    黑龙江大学官方微博使用“黑大人”作为自称,这个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有人觉得新颖有趣,也有人觉得不够庄重。要评价这事儿,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掰扯一下。首先,从传播效果和网络化思维来看,“黑大人”这个称呼确实挺有意思的。咱们都知道,现在高校官微要想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吸引学生和年轻校友的注意,就得.............
  • 回答
    这件事啊,听起来挺狗血的,又有点现实。咱们慢慢聊。首先,这件事的核心矛盾在于,信任危机。大三女生被外国留学生搭讪要微信,这本身是个小事。在大学校园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很正常,搭讪、交换联系方式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化校园里,这种事发生的概率更大。但是,关键点在于男.............
  • 回答
    微博大V刘大可关于汉服“不够紧身、不够露肉、不够性感,因此穿汉服没有解放身体、没有解放思想”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1. 对“性感”与“解放”的定义是否狭隘?刘大可将“性感”与“紧身”、“露肉”划上等号,并进一步将其与“解放身体”和“解放思想.............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大盗贼霍老爷”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知乎作了什么恶》,我来详细聊聊我的看法。这篇文章,顾名思义,是作者对知乎平台近年来发展态势以及其内容生态做出的一些批判性反思。整体来看,霍老爷这篇旧文,虽然发表已有一段时间,但其中提出的很多观点,至今仍能在知乎的现状中找到回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讨论价.............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过美国需要“大大加强”其核力量的观点。这些言论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影响深远,触及了国家安全、国际关系、军备竞赛以及地缘政治的多个层面。核心观点与动机分析特朗普的这一论调,通常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理解其核心观点和潜在动机: 威慑力至上: 这是.............
  • 回答
    锤子科技官网最近上线了一个名为“大大卷身高尺”的趣味性功能,从这个名字本身,就能感受到一丝锤子科技一贯以来特立独行的产品风格。它不是那种严肃、冰冷的测量工具,而是披上了一层活泼、亲切的外衣,让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带上一些轻松的心情。这个“大大卷身高尺”的核心功能,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测量身高。但.............
  • 回答
    张益唐教授的这句话,“如果在中国的大学,我就废了,根本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就”,在中文学术圈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共鸣。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中国的教育体制、科研环境、个人特质以及张益唐自身的经历。一、 话语的背景与张益唐的个人经历首先,理解这句话的语境至关重要。张益唐教授在.............
  • 回答
    《大秦赋》这部剧,可以说是近些年古装权谋史诗类作品里,相当有分量的一部了。它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背后强大的卡司阵容——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这几位名字单独拎出来,都是在圈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实力派,各自都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而当他们齐聚一堂,共同演绎秦始皇统一六国.............
  • 回答
    济南大学某女宿舍楼下出现的这张告示,确实挺有意思的。说它“有意思”,不是说它有多么深刻的道理,或者多么令人振奋,而是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有点儿出人意料的方式,触碰到了许多人都会有的相似体验。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告示的“内容”。具体内容我没看到,但从大家的讨论来看,它大概率是在抱怨某种噪音,或者某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