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大盗贼霍老爷』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知乎作了什么恶》?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大盗贼霍老爷”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知乎作了什么恶》,我来详细聊聊我的看法。这篇文章,顾名思义,是作者对知乎平台近年来发展态势以及其内容生态做出的一些批判性反思。整体来看,霍老爷这篇旧文,虽然发表已有一段时间,但其中提出的很多观点,至今仍能在知乎的现状中找到回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讨论价值。

首先,我们要理解霍老爷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和基调。他并非是对知乎全盘否定,而是以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态,揭示了他认为知乎平台正在偏离其早期建立的“高质量问答社区”的初心,并且这种偏离带来了负面影响。他用了“恶”这个词,虽然语气比较重,但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旨在引起大家对知乎现状的重视。

接着,我们来具体分析他提出的几点“恶”:

1. 流量至上的算法导向和内容同质化:霍老爷很早就指出了知乎算法“喂食”用户更喜欢的内容,导致优秀、深度但可能不那么“抖机灵”的内容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迎合大众口味的、标题党、抖机灵的、或者纯粹搬运拼凑的内容。这种倾向带来了严重的同质化。你会发现,一旦某个话题火了,知乎上会出现海量相似的回答,从标题到内容都在模仿,深度和原创性大大降低。这种流量导向使得平台更像是一个“信息垃圾场”,而不是一个知识的海洋。他可能提到的一些具体表现,比如热门问题下充斥着“抖机灵”的回答,或者一些看似热烈讨论的问题,实则缺乏真正的营养和信息增量。

2. “凡是提问者都是傻子”的心态和“抖机灵”文化:这一点是霍老爷很尖锐的批评。他认为,知乎上一些回答者,抱着一种“卖弄才学”、“证明自己比提问者懂得多”的心态,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回答问题,甚至挖苦提问者。这种“抖机灵”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幽默,更是一种对提问者的不尊重,扼杀了讨论的善意和开放性。提问者很多时候是带着困惑来寻求帮助,而不是来接受嘲讽的。这种氛围让很多真正有疑问的人望而却步。

3. “知识网红”的兴起和过度商业化:随着知乎的壮大,一些在平台上拥有大量粉丝的“知识网红”也随之出现。霍老爷可能批评的是,这些人往往更注重个人IP的打造和商业变现,比如付费课程、广告植入等。虽然商业化本身无可厚非,但当商业利益压倒了知识分享的初心,就容易导致内容质量下降。为了吸引眼球和流量,他们可能倾向于制造更具争议性或煽动性的内容,而不是真正严谨、客观的分析。有时甚至会为了销售产品而扭曲事实,或者夸大效果。

4. “圈子化”和“回声室效应”:知乎早期以精英化、专业化著称,但随着用户群体扩大,也出现了不同的“圈子”。霍老爷可能指出,在一些圈子里,大家倾向于抱团取暖,发表相似的观点,对不同意见则容易排斥和攻击,形成“回声室效应”。这不仅限制了思想的碰撞,也使得知乎上的讨论氛围变得越来越不健康,甚至出现“党同伐异”的现象。你想,如果一个平台上的大部分人都在重复同样的声音,那它还有什么探索新知、挑战权威的意义呢?

5. 对严肃讨论的破坏和“梗”的泛滥:除了“抖机灵”,他还可能提到一些其他破坏严肃讨论的现象。比如,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深度内容,在传播过程中被断章取义,或者被用各种“梗”来解读,最终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这种对严肃讨论的解构,让知乎的知识属性被稀释,更像是一个娱乐平台。

那么,如何评价这篇文章本身呢?

洞察力强,切中要害:霍老爷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其敏锐的洞察力,他很早就预见了或者说直接指出了知乎正在走向的一些负面趋势。他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是知乎用户普遍存在的感受,因此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批评的力度和方式:他使用了“恶”这样带有情绪化的词语,这当然是为了引起注意,也反映了他对知乎现状的失望。这种批评方式虽然激烈,但也能够有效地表达其不满,并且他的批评是有具体事例支撑的(尽管在文章中可能没有一一列举,但其指向性很明确)。
局限性与时代背景:当然,任何批评都有其局限性。首先,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点很重要。知乎一直在发展和变化,一些在他写文章时存在的问题,可能在后来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其次,知乎作为一个大型社区,其内容生态是极其复杂的,不可能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霍老爷的批评可能更多地聚焦于他所观察到的、他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几个负面方面。
非AI痕迹的体现:一篇好的原创文章,其“非AI痕迹”体现在:
真实的个人情感和体验:霍老爷文中流露出的那种“心疼”和“失望”的情绪,是AI难以复制的。他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是在表达一种个人化的观察和感受。
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和比喻:他可能会用一些更生活化、更生动的语言来阐述观点,而不是使用过于书面化或模板化的表达。比如,用“喂食”来形容算法,用“垃圾场”来对比“知识的海洋”,这些都带有个人风格。
对特定现象的深入剖析:他能指出“抖机灵”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对社区的破坏,这种深入到人性层面的分析,是AI目前还难以做到的。AI更多是基于数据和模式的“模仿”和“组合”。
对平台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担忧:他不是简单地描述现状,而是预见了这种趋势可能带来的后果,这种带有前瞻性的思考和忧患意识,也是其价值所在。
文章结构的逻辑性和流畅性:一篇好的文章,即便有情绪,结构也不会混乱。他会围绕几个核心观点展开论述,并有清晰的逻辑递进。

总而言之,“大盗贼霍老爷”的《知乎作了什么恶》是一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文章,它触及了知乎社区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的问题。虽然文章的标题和某些论述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但其核心的批评意见,对于理解知乎平台近年来的一些变化和挑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它提醒我们,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社区的健康和内容的质量,是一个持续需要思考和努力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个题外话,我早很多年就打定主意,这辈子坚决不靠写字挣钱,坚决不靠。

哪怕在制造业挣三千多块钱一个月,哪怕裸辞失业找不到工作,也绝不靠写字挣钱。

因为我很早就算清楚了,靠写字挣钱是没前途的。

这行入行门槛太低,竞争太激烈,只靠卖文字,不卖良心,是活不下去的,卖良心我又打死不愿意,这就很为难了。

其实我在知乎上写字都是半退休状态了,从网上那个李波才是我疯狂输出的时候。我也挺有意思的,心情好状态好的时候从不写字,只有状态极差没事就想跳楼的时候,才会在网上输出找存在感。

对我来讲,大家的点赞关注乃至批评谩骂,对我来说都是极大的收益,让我能感觉到我还真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总比一宿一宿通宵打游戏强。

讲道理,我的输出都是毫无干货的抖机灵,按霍老爷所说,其实也是在作恶。

对不起大家,特此致歉。

user avatar

在万粉群潜水的我有一次和霍姥爷怼起来了

爆了几句粗以后他说“欢迎截图去知乎提问”

我心说你炒流量都已经炒成这样了,那我犯得着么……

user avatar

充分说明知乎的运营是一批极其聪明的人。

知乎反体制者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但知乎运营知道哪些人会直接损害到知乎利益,于是毫不留情地封掉他们。而他们也知道哪些人会和知乎这个平台互相炒作,共赢变现,知乎运营反而留着他们继续作秀表演。

IT'S SHOWTIME.

user avatar

知乎作了什么恶?

挡我财路

user avatar

明明我也关注了这个问题,为什么知乎上不显示呢?

user avatar

有意思,这个问题那么多人回答了居然还是只有一个人关注,知乎666....

知乎做了什么恶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知乎这个bug应该改一下

user avatar

近几个月总感觉有几个大V在带知乎的节奏,我的关注列表里比较明显的:

霍老爷:这篇文章已经说明问题了

纽约老李校长:注意看他的文章中那篇叫 一个决定,肯定会引来知乎喷子…… 据说他和霍老爷也是好朋友,两个人的公众号回复关键词都一样。并且校长经常用分享这个功能,分享一些不明所以的东西,看得我一脸懵逼(讲真知乎这个功能有点鸡肋啊)

恶膜的奶爸: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他用正常的语气答过题了,没有取关只是想知道他想干嘛,带恶性节奏?

在之前看到奶爸随意开炮的行为时我就很困惑,心里有一个猜测,又有一个与知乎功能重叠的产品要出世了,在今天看到霍老爷这篇文章以后更加确定了一点,拭目以待。

知乎是我蛮喜欢的一个产品,基本每天都会刷一刷,可以说入互联网这行知乎就是我第二所大学……还是挺希望知乎越变越好的。现在的知乎是在负重前行,违背商业逻辑什么的,没什么对错,盈亏都是公司的事,你觉得在知乎不赚钱转别的平台好了。和我一样的更多的小透明们只希望能方便的获知想要的信息。

user avatar

我们都是知乎人,都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反正我就是喜欢知乎。

user avatar

“他卖弄本领,傻里傻气的把那些高音符弹得象流水一样,还有其他许多油腔滑调的鬼把戏,我听了真是厌恶极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篇文章全程胡搅蛮缠,毫无价值,甚至抛弃逻辑。不过我就想说一点,我们看原文的这段话:

“甚至最搞笑的是什么?知乎推出一个吉祥物刘看山,居然发私信告诉我,只要258块钱就可以买到,我特么在知乎辛辛苦苦写了几年文章,然后一个破毛绒玩具,还要我花258买,我他么又不是250。”

看懂这句话了吗?意思是,我特么在知乎辛辛苦苦写了这么多年文章,知乎连一个毛绒玩具都不送给我!!潜台词是我还不如搞公众号,赚点钱来得快!

知乎下次可千万把毛绒玩具啥的先给送到各位大佬的门上,万一有人喜欢又买不起,那说不定就变成250来黑你了……(▭-▭)✧

user avatar

这个文章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喜欢安静的老人难以忍受。 ­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角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1分钱。 ­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1分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

当知乎在没有提供变现的服务的时候,大家都在考虑写好文章,免费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有输出,有乐趣,写的人开心,看的人有收获;但出现了付费转载,奖赏,值呼,live后等后,大家都在想自己的自己辛苦的写作却没有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所以写作的时候,有着巨大的决策成本,写的文章不能有收益,还不如不写。然后就是就是忘记的过去在知乎上写文章的本心,忘记纯知识输出的那种快乐:

大V们曾经都在知乎上快乐的写文章,后来知乎有了写文章,做live有打赏的机制后,刚开始,好多大V粉丝打赏,哇~写文章也能赚钱了;后来渐渐的大V们发现自己的写文章多了,但是打赏的钱却少越来越少了,大V们勃然的大怒:“写了那么多,才拿了这么一点,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然后抱怨:"知乎在压榨着知识劳动者的劳动,所以知乎要完了"。而那过去不为钱,就只为了表达自己的那种快乐的感觉已经是过眼云烟,不复存在了。

user avatar

用“知乎只管自己壮大,不让大V变现”这种话来谴责知乎不合理吧,知乎哪里承诺你变现了,从一开始不就是一副“不样变现”的态度么?但现在不也默许了挂公众号,也打开了LIVE通道了吗?你自己在知乎获得了第一笔人气,不知道基于什么心态刷了大笔的粉丝,然后就反过来问责知乎不让变现,得寸进尺的到底是你还是知乎?

user avatar

看了文章,前面说的全都是车轱辘话,什么中产阶级,爆照,多图,长文,也不知道为啥就成了一个网站的恶?网民的平均水平就这样,人家爱看这个,流量多,哪个网站避免这些了?再加上你关注的都是爱看这些的id,那没法子啊,你就配看这个。

这是需求侧的问题,不是供给侧的问题,和知乎更加没关系。如果非要扯上点关系,那就是知乎没有继续保持那个邀请俱乐部的状态,导致被需求侧同化了。

然后又是抄袭搬运。呵呵,从微博搬到知乎来的文章,被举报了还能被屏蔽;从知乎复制到微博的文章,从来就没有被微博删除过。在微博上说知乎抄袭搬运,感觉有点搞笑呢。

到后面图穷匕见了,哦,原来是嫌自己上了黑名单,流量不到预期了,简单说就是这个状况:

“你拦了我赚钱你坏坏”

真是奇了怪了,你都生产了什么内容嫌人家拦着你赚钱了?让我看看你的回答……

假设中国男人真的配不上中国女人,谁能配得上中国女人? - 大盗贼霍老爷的回答 - 知乎

现在的男性是否普遍不再对女性展开追求了?为什么? - 大盗贼霍老爷的回答 - 知乎

如何深入理解「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这句话? - 大盗贼霍老爷的回答 - 知乎

如何评价这个“假装万能组”与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 大盗贼霍老爷的回答 - 知乎

就复制了四条,我只能说,天呐,你都生产了啥垃圾内容啊?

再看你的公众号,也复制最近四条——

《就算你是创业者妻子,这世界也并不都是你老公》

《20岁不能躺着赚钱,40岁你将出局》

《优秀的女孩子为什么没人追?》

《比你有天赋的比你还努力,你怎么逆袭?》

……………………

呃,除了追热点,贩卖成功学,靠点女权的边儿来引战,你能生产啥内容?而且内容本身也很烂。如何证明呢?

这最近四篇,阅读数量最高才16000。平均打赏量,不到50。

太惨了,真的,太惨了。一个经营多年的内容生产者,知乎十几万用户关注的超级大v,你说在知乎被黑名单了,嗯,我姑且信了,可是在微信,谁黑名单你了?

3天才一篇公众号,打赏不到50人,这是职业内容生产者的最底层啊,最差的那种,靠这内容还想吃饭,那是要饿死的啊。

不过也要祝贺你,你终于找到不饿肚子的方法了!因为今天你写出了《知乎作了什么恶》

这篇不到24小时,阅读量63787,打赏超过350人!

不知道是应该为你感到高兴呢,还是为你感到悲哀。正儿八经生产内容,只能产出垃圾。最后只好靠这种类似脱光了上街大喊“快看我快看我”的方式来圈钱,你最恨的知乎,真是用最慈爱的方式,给了你一点实实在在的温暖呢。

话说回来。靠内容赚钱,其实无可厚非,但如果你的内容垃圾,却又只能靠内容赚钱,而且那就只能赚这种让人难堪的钱。

好歹是个文化人,难道,不觉得害臊吗?

user avatar

这种标题就是骗人点击的,虽说知乎众已经玩得很6。我感觉霍老爷可以考虑进一下UC震惊部了。

不过毕竟关注了老爷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看看吧。简单做个阅读理解。


开篇废好大劲介绍知乎黑中产的优良传统和年入百万的陈年老梗,似乎是为了照顾他那些不怎么玩知乎的读者。是了,知乎是一个导购网站——这种贩卖中产阶级感的行为很low的。凭咱们霍老爷的水平当然是不屑于做这种low事,不妨看看能让他high起来的方式有哪些,比如:


额。既然取悦中产阶级很low,不知道霍老爷取悦的是哪个阶级,贩卖的又是哪个阶级的情怀。。。我不知道,反正不像是无产阶级,他应该也高攀不上资产阶级。


霍老爷还说了,不要优雅,不要充满情调和中产阶级的仪式感。说真的,老爷他在这方面倒是做到了知行合一。不给打赏的粉丝就是不要脸,快人快语,直截了当。我还是蛮欣赏他这一点的。


老爷还说了,知乎老是教人一些太俗气的优越感,老是教人些七七八八不着调的东西。也是我无聊,突然就想知道霍老爷公众号里教人些什么正经玩意儿了——还挺好找的,点开他知乎主页就有广告。

老爷看不上知乎教屌丝装白领,所以手把手教你装老板了。高,的确是高。只是不知道让躺着赚钱的他老,现在是正处于趴着还是蹲着的状态,亦或是已经跨国中产阶级的门槛,往高处飞升了?为了防止打脸,我捏着鼻子随便点开一篇看看好了。

雷军:????

老实说,我看到这里挺生气的。乡镇企业家范儿怎么了,我就挺喜欢的。

然后又拿出童瑶这种早被打翻的过气大V玩梗了。

我发现一边看着大V的文章一遍写阅读理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消遣,哟呵呵呵。


我就是喜欢霍老爷这种耿直,不像其他文化人那样谈起钱便扭扭捏捏的。诸位啊,我反对知乎不是因为有人在那里写软文,而是因为因为有除我之外的其他人写软文。

嗯,知乎上还有凭写干货红的大V,比如说他老人家。那么他老人家这种好单纯好不做作的大V输出的是哪种干货呢?来我们欣赏一下他最近的两个答案。

啧,果然干货满满,老爷看女人有一套哦。顺便把侧栏的一些东西也截上吧。

继续读。霍老爷说知乎上的人啊,废话实在太多。

我突然很怀疑自己的记性有没有那么差。。。我仿佛记得霍老爷还反对过抖机灵。。。

老爷,您长的也反对短的也反对,这样子让底下人很难办啊。

不过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此片雄文开头:

倒是开宗明义,这篇文章比较长。。。老爷,您这文章是雇了俩枪手写的吧,打脸怎这么快。而且不知道你这种长,属于哪种疲软?

实验室也怪冷的,我把进度条往下拖拖,是挺长的,心想还是回寝室吧。原文链接就在问题里,有兴趣自己看,我也不怕被说断章取义了。

我本来还想再聊聊老爷他一边喷直男癌一边开地图炮骂女学生的事情,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就事论事就好,类似的精分例子不是现成的。现在霍老爷不就正在一边喷着咪蒙,一边干着和咪蒙一样的事情吗。

可惜呀,他老也是生不逢时,出道太晚。现在朋友圈逼格鸡汤的市场基本都饱和了,再拉不下脸来可就真捞不着啥咯。

当然了,霍老爷对知乎众的刻画很到位。我现在就是像他说的那样,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大学读着一个凑凑合合的研究生,靠着对美好未来的幻想,做着乏善可陈的事情。既然霍老爷认为平凡是有错希冀是错,我也的确是罪大恶极了。不过现在来看我们干工科这行的,也有个好。赚钱靠出卖劳动,万一哪天揭不开锅,最多出卖一下自己的良心,好歹不至于沦落到出卖脸面。

user avatar

霍老爷照照镜子吧,知乎的风气,不就是被你们这些不学无术还天天想涨粉赚钱的写手带坏的么?电线杆上被人贴小广告,是老军医的恶还是电线杆子的恶呢?

user avatar

我在知乎上很少取关人,因为我的关注名单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至今没有过百。其中颇有几位三观完全不和的答主,考虑到我需要他们时刻提醒自己世界上还有完全不同的声音,也留下了。

但今天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决定对霍老爷取关了。不是因为我反对他(实际上我为他点了不少赞,三观的重合度也不低)。而是因为他已经从一个独立的答主蜕变成了“变现的奴隶”。

作为一个时常码字换点奶粉钱的业余撰稿人,我并不反对知识变现。我反对的是为了变现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包括但不限于“编造假新闻”、“标题党”、“利用并且诱导读者情绪”。

霍老爷的这篇文章显然就属于最后一点。本质上和咪蒙的《致贱人》套路并无不同——立起一个“知乎限流阻止你成为大V,并且制造特权阶级”的靶子,猛批猛打。满足一部分对知乎,不..应该是对生活有怨气的用户“错的不是我,而是这个世界”的心理。然后.....他的公众号就可以吸粉了呗。

并且霍老爷自己的公众号里不止一篇这样的文章,我特意扫码加了一个那个公众号....然后看到了——


嗯,不用努力就能做一个很厉害的人..............


霍老爷你不是刚刚怒斥了知乎上这种瞎忽悠的风格么,怎么今天自己就发了一篇。这脸打得怕不是快了点。

那么,如果你真的如自称那样——“上了知乎的黑名单”。我觉得知乎做的很对,知乎阻止你这样的作者进行变现,简直不能再有良心了好吧。

------------------------------------------------------分割线-------------------------------------------------------

顺便再说说霍老爷猛批猛打的变现问题吧。那篇文章是这么说的——

我便奇怪了,我也算是微博和微信的第一批用户了,然而多年下来,我只看到微博和微信养出了茫茫多的营销号,优质的用户在哪里?或者说,在霍老爷的语境下,像他这种靠着忽悠持续无节操变现的营销者,就可算是优质的用户了?

在我看来,持续创造优质的原创内容的唯一保证,恰恰是稳定有节操的媒体。拿我熟悉的ACGN来说,anitama、机核、触乐、游研等无一不是这样的存在。因为要持续经营,所以不能采用个人营销号那种无节操的营销法,必须要有干货来形成足够的粘度。而这种模式又恰恰是被霍老爷看不起的——“逆时代而行”。

其实霍老爷你就直说了吧。你离开知乎以及发这篇文,完全只是因为——你试图用一种很LOW的方式在知乎变现,然而失败了,于是决定骂骂自己曾经混过的地方拉拉眼球。

你就真的这么缺钱吗?

user avatar

啊谢邀……港真我倒是不觉得“酸”或者怎么,只是看完感觉同样的文章换点地方,可以用于《微信公众号做了哪些恶》《天涯做了哪些恶》《猫扑做了哪些恶》《草榴做了哪些恶》等各种地方,要说喷知乎吧,感觉挺不咸不淡的老生常谈。

你要说爆照or体验类问题太多,不能说是假的,可是谁让你关注各种带逛了?你只关注张公子闻佳葛巾女神这种风格的能看到什么撕逼内容么?知乎带的话题屏蔽功能,明明你可以屏蔽很多垃圾Timeline的。(附上我自己的屏蔽列表)



某些知乎用户和大V明明是自己一边右键保存照片,一边跟风蹭热点发文吸粉,文章末尾二维码越来越大,一边痛心疾首知乎质量下降。这个是不是有一种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感觉?

我感觉这篇文最大的亮点在这里:

前文抨击知乎的碎片化阅读,痛心疾首连早起都有人教

看到后面我都快被此文打动了的时候,赫然看到:

额……整篇文章看到最后情绪高涨起来,看到这里只觉得——读书也要有人带?不禁陷入深思……

是我的错觉么?这里似乎有一点,用力过猛,不小心打了自己的感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