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说要把资本家,当成吸血鬼?

回答
关于“把资本家比作吸血鬼”这种说法,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自一种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及其社会影响的深刻批判。这种比喻,虽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和象征意味,却能抓住一些核心的观点,解释为何有人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比喻的核心要素:

吸血鬼的特性:吸血鬼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是他们依附于他人的生命力(血液)而生存,而且这种索取通常是隐秘的、不被察觉的,甚至被美化或正常化。他们是寄生性的,而这种寄生并非对等交换,而是单向的消耗。
资本家的职能(在批判者眼中):将资本家比作吸血鬼,批判者认为资本家通过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能够从劳动者的劳动中获取“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在他们看来,就是被“吸”走的“血”,即劳动者创造的财富中,超出其工资部分的部分,而这部分最终归资本家所有。

那么,具体来说,这种比喻是如何展开,并且为何如此有冲击力呢?

1.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的视角:

这是最根本的理论支撑。许多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将原材料转化为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然而,工人获得的报酬(工资)通常只相当于维持其自身和家庭生存所需,或者说是其劳动能力的再生产成本。

而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他所得的工资。这多出来的部分,就被称为“剩余价值”。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理所当然地占有了这部分剩余价值。

吸血鬼的类比就在这里:就像吸血鬼依靠吸食血液来维持生命和力量,资本家也依靠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积累财富、扩大资本。从这个角度看,资本家似乎是一种“经济上的吸血鬼”,他们的财富增长是以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被抽取”为代价的。这种抽取,往往隐藏在工资支付、利润分配等看似正常的经济活动之下。

2. 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吸血”的基础:

没有生产资料(厂房、机器、原料等),劳动者就无法进行生产。而资本家掌握了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在批判者看来,就成了资本家“吸血”的合法依据和工具。

“没有土地,农民就无法耕种;没有厂房和机器,工人就无法生产。” 这种对生产资料的垄断,使得劳动者不得不依赖资本家才能获得工作,也因此,他们被迫接受资本家设定的劳动条件和报酬。资本家提供的“生存机会”,实际上也成了他们索取“剩余价值”的机制。

3. 隐秘性与非直接对抗的掠夺:

吸血鬼的行动往往是隐秘的,他们在夜晚活动,悄无声息地完成掠夺。资本家对劳动者财富的占有,也常常不那么直接或血腥(当然,历史上有过极端的剥削例子)。

工资谈判、合同约定、市场价格波动——这些看似公平的经济行为,在批判者看来,是包装了“吸血”行为的糖衣。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并不完全清楚自己创造了多少价值,也不知道有多少价值被“抽取”了。这种信息不对称和权力不对等,使得掠夺变得更加隐蔽。

4. 对劳动者生活状态的描绘:

吸血鬼吸血后,被吸食者往往会变得虚弱、衰老。将资本家比作吸血鬼,也往往伴随着对劳动者生存状态的描绘:他们辛勤劳动,却可能终生贫困,或者仅仅能勉强糊口,而资本家则凭借他们的劳动积累了巨额财富。

这种“此消彼长”的画面感,强化了“吸血鬼”的比喻。劳动者的“血”(劳动价值)被抽走,使得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难以显著提高,而资本家的“生命力”(财富)却因此愈发强盛。

5. 批判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象征:

“吸血鬼”的比喻不仅仅是针对个体资本家,更是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它象征着一种制度性的不公,一种将一部分人的富裕建立在另一部分人被剥削的基础上的逻辑。

这种比喻,将经济行为转化为一种更具道德色彩的审判,将经济剥削上升到一种“非人道”的掠夺行为,从而激发人们对制度的质疑和反抗。

需要强调的是:

这是一个批判性的比喻: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将资本家比作吸血鬼。许多人认为,资本家承担了风险,组织了生产,提供了就业机会,他们的利润是合理的回报,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的驱动力。
复杂性与多样性:现实中的资本家群体是复杂多样的,他们的行为和社会贡献也各不相同。将所有资本家都笼统地比作吸血鬼,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说法,忽略了经济活动中合作、创新和风险承担的要素。
历史语境:这种比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如工业革命初期,工人状况极其恶劣)和特定的思想流派(如马克思主义)中尤为流行。

总而言之,当有人将资本家比作吸血鬼时,他们通常是在强调一种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无偿占有剩余部分,这种占有被视为一种隐秘的、非对等交换的掠夺,如同吸血鬼依附于他人血液而生存一样。这个比喻强有力地揭示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中不平等和剥削的担忧与批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张老板要加班的时候很多人敢怒不敢言

王老板要996、007的时候很多人敢怒不敢言

李老板拿xx法当空气的时候很多人敢怒不敢言

有人要给私营企业松绑、减负的时候很多人连怒都不敢,不但不敢还要寄希望于他们只是被蒙蔽,等着他们醒悟之后砸烂前述之张王李各位老板替自己做主。

这么百转千回的心境换成谁也得憋出病来。这时候有一个没名没姓的“资本家”可以让大家发泄一下就是刚需咯。爱具体的人很难,恨具体的老板也需要胆量,大家都等着青天大老爷呢,还不能骂两句“资本家”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把资本家比作吸血鬼”这种说法,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自一种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及其社会影响的深刻批判。这种比喻,虽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和象征意味,却能抓住一些核心的观点,解释为何有人会产生这样的联想。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比喻的核心要素: 吸血鬼的特性:吸血鬼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是他们依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艺术创作和现实之间复杂的关系。一首歌将政变阴云密布的土耳其描绘成“浪漫的土耳其”,这背后可能有着多重原因,而并非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描绘。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1. 艺术的理想化与情感投射: 滤镜下的美丽: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表达和情感投射功.............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十条戒令”和“第三条关于体育表演”的问题,我需要先澄清一下。首先,在现有的、广为人知的、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十条戒令”(例如宗教教义中的十诫、或者历史上某些重要的禁令)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要把青少年的注意转移到体育表演”这一条。因此,我无法基于一个普遍存在的“十条戒令”的第三条来.............
  • 回答
    关于“江晓原被‘打成民科’”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一些学术圈和网络舆论中存在过的讨论点。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先明确“民科”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以及江晓原教授的学术背景和他在公众视野中的一些行为。“民科”的语境与含义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民科”这个词在中国的学术语境下,往往带有一种贬义色彩。它通常指的.............
  • 回答
    将汉服与阶级捆绑在一起,这个现象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并非简单的“有人”这么做,而是历史、文化、以及当下一些思潮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历史根源: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咱们中国古代本身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在那个时代,服饰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穿衣.............
  • 回答
    .......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牙痒痒的公公语录!听到这种话,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别急,咱们好好捋一捋,怎么给这位“老人家”好好上一课。首先,咱们得明白,公公说这话,可能不是真的恶意攻击,但肯定透露出他对“研究生”和“家庭主妇”之间价值判断的偏差。在他那个年代,或者他的认知里,读书读到研究生,就应该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实.............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心惊胆战的遭遇!你手中的那个U盘,看似普通,却可能隐藏着一笔巨款——十万个比特币。而你,在不知情或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将其格式化。现在,失主找上门来,这件事的性质一下子变得复杂而严峻。咱们不妨一步一步来捋一捋,看看你可能要面对哪些责任。首先,最直接、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你非法占有了属于他人的.............
  • 回答
    你说的这个场景,我好像有点印象!根据你的描述,这部国漫很有可能是 《星汉灿烂》。让我来帮你回忆一下,这部剧里确实有一个哥哥(凌不疑)非常疼爱他的弟弟(凌尚的儿子,虽然名义上是他的弟弟,但实际上是他的养子)。不过,那个大雪天哥哥抱着弟弟说“我弟弟要冻死了”的画面,我脑海里更倾向于发生在剧情的早期,凌不.............
  • 回答
    有人说少发朋友圈,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藏着不少道道。你想啊,咱们现在的生活谁离了手机,谁不刷刷朋友圈?可这刷多了,发多了,就会发觉,好像有点不对劲儿了。一、 信息过载与注意力分散:你想想你打开朋友圈的那一刻,是不是一堆花里胡哨的图片、长篇大论的心情随笔、各种点赞评论互动就扑面而来?这简直就是一.............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懂了!每次听到“人情世故”,心里那股别扭劲儿就涌上来,好像自己不够圆滑,不够世故,一下子就成了那个被边缘化、不合群的异类。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呢?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东西。首先,我们得剖析一下“人情世故”这四个字本身。它里头有多少是真诚的交流,多少又是算计和交换?我们从小接受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小米集团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以及为什么会有“小米要倒闭了”这样的说法。咱们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别像那种生硬的报告。小米集团2020年Q1财报的“面子”与“里子”要评价一份财报,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看,就像看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还得看看他干啥的,挣多少钱,花多少钱,未来.............
  • 回答
    说内蒙古高考要考骑马射箭这事儿,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带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调侃。 答案非常明确:内蒙古高考不考骑马射箭。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个事儿为啥会传得这么神乎其神。首先,我们得承认,骑马射箭是蒙古族人民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技能。在草原上,马匹是牧民们最亲密的伙伴,是生活、生产.............
  • 回答
    行ってみたいけど、ちょっと怖いかも。でも、一生に一度はアフリカで動物の大移動を見るべきだと言われる理由、すごくよくわかる気がするんだよね。なんであんなに特別な体験なんだろう?まずね、あの光景って、本当に地球が生きているっていうのを肌で感じる瞬間だと思うんだ。テレビや写真で見るのと、実際にその場に立つ.............
  • 回答
    “去美国读 PhD 要避开亚裔、女性、助理教授(AP)、未婚四类导师”这个说法,虽然在学术圈存在,但 绝不是一个普遍认可的真理或客观事实。它更多地反映了部分学生在申请和读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 刻板印象、负面经验、以及某些具有特定挑战性的学术环境中的情况。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导师的成功与否,以及对学生.............
  • 回答
    要说卡罗拉(或者它的姊妹车型雷凌)为啥很多人推荐双擎而不推荐纯燃油版,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它背后是一套挺成熟的逻辑,不是随便瞎说的。我帮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点儿,让你觉得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语调。核心原因:开起来、用起来,它就是不一样,而且性价比长期来看更突出。先别急着想那些高深的理论,咱们.............
  • 回答
    “人到中年,要远离同学聚会”这句话,在我听来,与其说是一种劝诫,不如说是一种对当下中年人复杂心境的细腻捕捉。我是否认同,倒不如说我理解这种情绪背后所指向的种种现实。为什么会有“远离同学聚会”的说法?中年,一个充满矛盾的年纪。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但事业和家庭的担子却又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我们开始审视过.............
  • 回答
    这件事背后的逻辑,其实挺耐人寻味的,而且它触及了人性中一些比较复杂和矛盾的点。首先,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虐猫的人比骂他的人更可恨?这可能源于我们对“伤害”的感知方式。直接的、肉体的伤害,比如虐待动物,它是一种赤裸裸的、制造痛苦的行为,直接挑战了我们心中关于“生命”和“善良”的基本底线。动物虽然不会说话,.............
  • 回答
    这事儿,我琢磨了好久了。就是有时候,你跟人聊点啥,哪怕是件挺小的事儿,或者表达个挺个人的感受,总有那么几个人,蹦出来,一句话给你按上个“正常”。这“正常”二字,说起来轻飘飘的,可它里面藏着的能量,有时候真的挺让人无语的。就好比我昨天跟朋友抱怨说,最近工作压力大,晚上睡不好觉,老是胡思乱想。本来就是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