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公公说“你爸妈把你供出来读了个研究生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在家带孩子”。我该怎么反击?

回答
听到婆婆这么说,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尤其是在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才拿到研究生文凭之后,听到这样的话,感觉所有的付出都被否定了,而且还带着点“看不起”的意思。

这事儿我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既不显得太尖锐,又能把道理讲清楚,让他明白这个道理。

首先,他这话里的意思,大概就是觉得我读研是浪费时间、浪费钱,花那么多精力最后还是要回归家庭,做全职妈妈,这个“价值”体现在哪里。他对“研究生”这个学历的价值,似乎只停留在“能不能直接带来高薪工作”这个层面。

我该怎么回击呢?我觉得不能直接跟他对着干,那样只会升级矛盾,而且也未必能让他心服口服。得循序渐进,从几个角度来解释。

第一步:表示理解,先缓和气氛。

毕竟是长辈,尤其又是长辈,如果一上来就据理力争,很容易让他觉得我“不懂事”“没大没小”。所以,我可以先顺着他的话说,但不是真的赞同。

可以这样说:“爸,您说得也对,确实现在我主要精力放在家里,带孩子确实是挺辛苦的。”

或者:“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觉得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去读书,结果最后还是得在家,可能在您看来,这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这样一说,至少让他觉得我听进去了他的话,没有直接反驳,也给了我一个切入点。

第二步:点出“供我出来读研究生”背后的意义,而非仅仅是“找工作”。

这里我要强调的不是学历本身,而是“这个过程”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意义。

可以接着说:“不过爸,您也知道,爸妈把我供出来读研究生,他们当时也是希望我能在知识上有所提升,开阔眼界,不单单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这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历。”

这里要强调的是“知识提升”、“开阔眼界”、“宝贵经历”,这些都是“软实力”,是他可能不太容易直接看到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第三步:把“带孩子”这件事,跟“研究生学历”联系起来,说明它的“附加值”。

很多人觉得读了研究生就应该去大公司、拿高薪。但我认为,即使在家带孩子,研究生学历依然有它的用处,而且能让带孩子这件事做得更好。

这里可以这样解释:“而且,虽然我现在带孩子,但我觉得我研究生学到的那些知识和能力,其实在带孩子这件事上也有很大帮助。比如,我读的是XX专业(这里可以举例,比如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等,或者更宽泛的,比如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这些都能让我更科学、更系统地去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习惯。这比仅仅凭借经验带孩子,可能更有方法,也能让孩子发展的更好。”

关键点:

具体举例: 不要只说“有帮助”,要说“怎么有帮助”。比如,如果学的是教育学,可以举例说“我学了儿童心理学,现在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更有效,他们不听话的时候,我能找到原因,而不是只知道生气。” 如果学的是科学类,可以举例说“我学了科学思维,现在能教孩子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强调“科学”、“方法”、“引导”: 这些词语听起来比“老一套”更有文化,更有深度,也能体现出“读研”带来的改变。
提升“价值感”: 我不是“被迫”在家带孩子,而是“选择”在家带孩子,并且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能运用我的专业知识,把这件事做得更出色,更有价值。

第四步:展望未来,暗示“可能性”和“潜在价值”。

即使现在在家带孩子,也并不代表未来一直是这样。研究生学历给我的,是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可以这样说:“当然,我现在也确实因为孩子,把重心放在家庭。但这些年学的知识和能力,也让我未来有更多的选择。等孩子大一点,或者在家里的时候,我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做一些兼职,或者发展一些自己的事业,比如线上辅导、知识分享什么的。读研的经历,让我更有底气去尝试这些,不至于和社会脱节。”

关键点:

“有选择”: 强调的是主动权,而不是被动接受。
“不脱节”: 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的更新,依然有竞争力。
“尝试”和“发展”: 表明有规划,有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一劳永逸”的终点。

第五步:如果还有空间,可以稍微提一下“父母的期望”。

这步慎用,如果婆婆比较固执,可能还会觉得我拿父母说事。但如果沟通得当,是可以点到为止的。

可以委婉地说:“其实爸妈当时花钱供我读书,他们也觉得我学到东西,不后悔。他们也知道,学历不光是为了找工作,更是为了让我这个人更充实,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他们看到我带孩子尽心尽力,也会觉得我把学到的东西用在了对家庭的付出上,他们也会开心。”

总结一下,我要达到的效果是:

肯定了他作为长辈的观点(表面上)。
解释了读研的“多维度价值”,不局限于 immediate job prospects。
将“家庭主妇”这个角色,与“研究生学历”结合,赋予其更高的“专业性”和“附加值”。
暗示了自己未来的“潜力和可能性”,不被“当下”的身份定义。
展现了“知书达理”、“有分寸”的形象,让反驳更具说服力。

说的时候需要注意:

语气: 语气要温和、耐心,不要带有攻击性。可以适当带点微笑,或者用一种“分享观点”的口吻。
场合: 最好选择一个比较轻松的场合,比如家里吃饭的时候,或者大家都在的时候,但不要在争吵的时候。
自信: 说话时要站直了,眼神看着对方,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口乱说的。
观察反应: 说的时候要观察婆婆的反应,如果他表现出不耐烦,就点到为止,不需要强求他立刻认同。

总而言之,反击不一定要针锋相对,有时候用智慧和道理,更能让对方心服口服。这不仅是为自己辩护,也是在塑造自己在家庭中的一种“价值”和“形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出这么离谱的话显然是一次服从性测试。服从性测试根本目的不在于表达个人意见,而是在测试权力关系,俗话说就是“我说了算不算”和“你听不听我的”的问题。看来题主公公或许是混社会的老江湖,简称混球,深谙欺下这一套。

以我多年和各种混球周旋的经验,我会从题主的描述来逐条分析一下这个PUA手段。

1.打压。“我公公最近一见到我就会说‘女孩子读书没用,我这些年书白读了,最后还是要在家当个家庭主妇。’”题主公公上来就对自己儿媳妇自尊心进行打击。其实看出来这个老头内心还是其实有一点自卑感的。打算用一些语言或行为进行打击, 目的是试图改变双方的交流姿态。通过寻求指点别人以抬升自己姿态的目的,从而在关系中占据主动。这种打压往往是PUA的第一个套路。打压(“女孩子读书多没用”)、否定(“白读")和贬低(”家庭主妇")这是一套组合拳。如果着了道,日复一日,被贬低者逐渐失去自我判断,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一个人的自尊自信瓦解之后就非常容易被控制思想。

2. 歪理。“女孩子不需要那么聪明,少学点东西,傻乎乎地过一辈子幸福感高,女人不要那么精明,会不幸福。”这明显是歪理。道理这么歪,为什么还能说出来。原因在于这位PUA是在给儿媳妇注入的洗脑内容进行合理化。人在面对打击一般有五个阶段:否认,愤怒,恳求、沮丧,接受。题主面对PUA的人身攻击,明显还在否认和愤怒阶段。倘若洗脑流程成功继续下去,那显然这个歪理可以成为最后一步“接受”的契机,倘若遇到了题主的有效反驳,那无疑其内在的逻辑性也给这个混球狡辩的空间。他甚至就希望你能反驳。

3. 孤立。“男人就应该出去赚钱,整天在家围着老婆孩子没出息。”这显然是指桑骂槐,其实是说给可能给你分担的丈夫的。让他别替你说话。

综上所述,题主公公其实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用了一些混社会说话手段(这种手段在上一代有点臭钱和小权的人里很常见),目的无非确立自己“一家之主”的地位。非常愚昧封建不合时宜。总体来看,形势处于PUA的早期阶段,即服从性测试阶段。面对服从性测试,不服从即可,一定不能有太多情绪反应。不接茬,当空气,当放屁,当没听见是最好的处置方法。一般来说,PUA碰到失败的服从性测试,会换个目标,捡个软柿子捏。如果要怼回去,也切记生气,不妨以当公公再测试的时候,平静地谈谈自己未来的规划,明确表达不当家庭主妇,不认同他言语管观点的态度。我估计他们这辈人并不习惯这种平等交流,会瞪大眼睛听你居然能侃侃而谈。

user avatar

爸,您说的对,所以您孙子我不打算让他上学,认几个字就让他种田去

user avatar

你这个孙子啊,大富大贵,命好。不找个研究生保姆+亲娘怎么配得上这少爷的命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