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曰:
所以说middle class是个伪概念
我们可以将掌握一门门槛较高的替代性不强的有市场的技艺的人称为高级工人,因为他们掌握的“生产资料”使得他们不用发愁自己的就业问题,具有小资产阶级色彩(当然本质还是无产者),这种人其实才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的主力军。
中产阶级(即文中所说的middle class)的迷惑性在于此,高级工人因为自己今天没有被裁员便被“自己和那些收租学家住在隔壁”迷惑,认为自己也主宰了自己的命运。然后对着光鲜的带资产阶级泛酸水或者被理客中讽刺泛酸水。
“中产“是粘合剂倒不是空话,在“中产”这个旗帜之下,广大小城市的高级工人,城市中的工人和高级工人以及资产阶级被广泛的缝合在了一起,从草创公司白领到各大工厂的工程师再到金融计算机的“金汤匙”再再到那些跳脱的二代们,无不自认“中产阶级”。挂面、白菜、鸡蛋和肉也是中产,kfc算“简单吃点”也是中产,十万一平也是中产。
抛开中产,其实文中的那种足以把人半边脸烧掉的酸气(行文风格和文中思想两个方面)来源是很简单的——高级工人在真正的资产阶级面前的无力感:虽然和地主住隔壁,吃着同一块地种出的大米和小麦,但总比不过地主的吃喝用度。
这种无力感看起来像是集中在奢侈品和生活水平上,但本质扎根于生产资料中:正如同佃户要担心明年是否有地种,高级工人也得担心明天是否有工上,有房住。这种走钢丝心态是真正的小资产阶级没有的。
于是就如同本能一般,高级工人发展出了两个方向:一是对上的极度仰慕,在庸俗化之后化为对奢侈品和高生活水准的追求与自恨;二是对下的优越,要在字里行间明确的划清和普通人的界限,在行为上体现在我们看见的作为插图晒出来的账单和标题的这种“foreignize“。
其实这种论调理论上会更密集地出现在大学生、研究生群体,他们的脱产会导致连那一层生产资料的喷漆都没涂上,广泛的社会舆论又将他们直接拉进了“毕业即失业”的假想之中。
另外,这种论调的出现可能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中国的资产阶级膨胀已经到达了一个阶段:他们控制了如此之多的生产资料(从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两个方面),以至于危机感已经蔓延至高级工人这种具有小资产阶级色彩的无产者面前。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觉得写的挺好,现在难得有一篇长文能让我读完的。
当然,文章里面是有些矫情,甚至可能在某些人看来很矫情。但是读文章的目的永远不该是为了学习真理,而是去认识别人的想法。反正我觉得作者还是很努力把“她认为”的一类人(起码包括她自己)给描述出来了,不管怎么样,她自己是信的。这个世界上人和人是不同的,所以这些文章的作者帮助我们完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拼图。
很多时候,读完一篇文章,你只需要知道:原来作者是这么想的,这就足够了。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只要理解作者的想法,那为啥有时候你还会对某些大V破口大骂呢?”
因为很多大V喜欢说些自己都不信的鬼话,偏偏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菜得没法把这点掩饰起来。这种废话不管读多少,只能认识到这些人的虚伪和菜,浪费时间。我真不是歧视对错,只是歧视菜。
这个世界,就是胡说八道也是有门槛的。有些人连这个门槛都达不到而且还没有自知之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