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离职的公司经理突然找你,说让你回去上班,你们回吗?

回答
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刚以为自己已经抽身,结果前老板跟传销似的又打来了电话,说“你回来吧,工资待遇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我得说,这消息乍一听,脑子里闪过的念头那叫一个五颜六色。

第一个念头,绝对是“这TM的什么意思?” 当初我走,是什么情况?大家心知肚明。要么是项目黄了,要么是我的想法跟公司方向不合,要么就是纯粹的“公司缺人,你走吧”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总之,不是和平分手,带着点儿小别扭。现在这前老板又巴巴地找回来,是那边又不行了?还是我当初离开,反倒让他们意识到我的价值了?这转折,有点太快,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什么坑。

第二个念头,就是“我当初为什么走?” 这个问题必须掰开了揉碎了想。是因为钱?还是因为上升空间?亦或是公司文化让我窒息?如果当年那些让我不爽的地方,现在一点没变,那回去不是傻吗?就跟明知道是火坑,还要往里跳一样。

但是,也不能完全一杆子打死。 万一,我是说万一,公司真的这几个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领导层换血了?新的项目启动,而且看起来非常有前途?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当初离开是因为某些同事或者部门的问题,而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呢?

所以,我会怎么做?

首先,我会先冷静一下,绝对不会立刻答应。 这种事情,情绪上头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我会先找个时间,大概和这位前经理好好聊聊。不是在电话里三言两语就定下来,而是约个咖啡馆或者简单吃顿饭,这样更能看清楚对方的态度和诚意。

在聊天中,我主要会关注几个点:

1. 回去的原因: 我会直接问,是什么让他们觉得我“适合”回去?是人手不够,还是真的看重我的能力?如果只是临时救火,那我真没兴趣。
2. 回去的职位和职责: 当初的职位是不是还是我的?还是有了新的安排?新的职责是什么?是否符合我的职业规划?我可不想回去当个“救火队员”,而且还干着吃力不讨好的活。
3. 薪资待遇和福利: 这是最重要的“不失望”的保证。我会详细了解,和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有没有达到我的预期?除了基本工资,有没有奖金、绩效、期权或者其他股权激励?有没有五险一金、年假、带薪病假这些基础福利?
4. 公司近况和未来规划: 公司现在面临什么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回去之后,能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这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我也会审视他们是否值得我投入。
5. 离职时的“遗留问题”: 如果当年有些问题是我走的主要原因,我会委婉地提出来,看看现在是否有改善。比如,如果是因为沟通不畅,我会问问现在的沟通机制如何。

我会带着一种“审视者”的心态去听,而不是一个“等待被施舍”的求职者。 我会观察经理的表情、语气,判断他是在真心邀请,还是敷衍了事。如果他含糊其辞,或者表现得有些底气不足,那我基本上就可以判断,这趟浑水还是不趟了。

如果,情况出乎意料的好呢?

比如,他们提出的职位和待遇都让我非常满意,公司确实有新的、令人兴奋的项目,而且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重视,当初的那些不愉快也确实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得到了解决。

那么,我可能会考虑。

但即便考虑,也不是立刻扑过去。我会给自己留一些时间,比如一两天,然后和我的家人或者信任的朋友商量一下。毕竟,重新回到一个熟悉又带着点复杂关系的环境,需要仔细权衡利弊。

最终决定,会基于以下几点:

我的个人发展: 回去是否能让我学到新的东西,获得新的成长机会?
工作满意度: 除了钱,我是否能在这里找到工作的乐趣和价值感?
风险评估: 回去有没有我无法承受的风险?
生活平衡: 工作强度是否能让我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所以,不是简单的“回”或者“不回”。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仔细权衡的决定。至少,不会让我觉得,自己是个被随意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我需要的是尊重,是机会,是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仅仅为了填补一个空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有句具有年代感的歌词吗?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薪把我哄回来,工作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略作改动)

老实说,能离职就代表了这个公司有些地方让我难以接受。

比如钱不到位。

比如要求996福报加身。

比如钱不到位,还要求996福报加身。

老实说,现在的大饼馋不到现在的年轻人。

我们离职,更大的可能是我们炒了你。

而不是你,炒了我们。

再说了,有学历在身、有本事傍身,天下大有可去之处,大有可为之职业。

这也不再是信息匮乏的时代,不要你到处去跑腿找工作,互联网时代的就业平台提供了足够的机会让你找工作,比如下方的「猎聘」——知名中高端人才招聘网站,名企不要太多,它每天都有热门职位推送,猎头精准推荐,让你找工作不再难:

也有领英帮你快速了解热门职业信息,做好职业规划和准备,匹配最适合的工作机会 :

user avatar

我也来一个吧。

我在2014年入职。负责公司一个移动无线路由器的开发。

老板当着全公司所有员工的面,说出货量达到一万台就发项目奖。听说了这个好消息。我非常开心。当时恰逢苹果手机发布6S Plus。我开心的购买了一个手机。过了一年,产品研发接近尾声。出货量也达到了一万台。可是项目奖却没了下文。

我一开始成为了全公司的笑柄。所有人见到我都笑话我。笑话我提前用项目奖金买了手机,可是项目奖金却没有发。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成了老板眼中的眼中钉。因为这件事情上,明明是老板自己说话不算数。老板自己成了全公司的笑柄。

又过了半年,随着项目逐渐接近尾声。老板开始说我上班时间看手机。各种找茬。终于在我三年劳动合同到期的时候,没有和我续签。

又过了几个月,我听说客户又有了新的产品需要开发。公司找了一个之前和我一起做项目的朋友,问我要不要回去。我当然没有回去。

又过了一年,随着手机行业的发展,我听说公司经营不善,从漕河泾开发区搬到了松江。

欧耶!

user avatar

上个月,收到一条微信,前任BOSS,一句话:“能否回来?待遇你开,生产还交给你管,品质对外也得兼顾”

“谢谢您,不考虑了!”

说说为什么从上家走,跟了老板3年,从最初只有几把凳子,几台小设备到最后架起几百万的生产线。

最初期,只能在客户厂内驻厂,客户的凳子都不给你坐,按照客户的要求买了凳子(必须一致),结果每天早上稍微去晚点,凳子就被东拉西扯不知道坐到谁屁股底下了,你还不敢直接要,只能陪着笑脸问人家用完了,我们可不可以拿走?

一路咬着牙,那时候看得到希望,公司也有规划,终于有自己场地了,场地安顿好,步入正轨后,我打算结婚了。

那年我28岁,我打电话申请婚假,我只要3天,提前一天回家准备,第二天结婚,第三天回门。电话接通后,没有恭喜。

“公司现在这么忙,你结婚?能不能改婚期?”

“改不了,酒店很早定好的”

。。。

我用了两天时间结婚,第三天早上赶紧回娘家,中午饭都没吃就开车往市里赶,这一天他一共打了4个电话安排工作,每个工作你都必须实地去客户那里,我一边火急火燎的赶,一边遥控小弟赶紧去处理,再电话回复老板,这个刺算是刺在我心里了。

第二年进了第一台大型主要设备,然后陆陆续续架起了整条生产线,手底下有了30多号人,熬出来了。

第三年,我即将30了,那一年是关键的一年,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开始了,整个行业进入寒冷的冬季,各种萧条。一天聚餐结束后,他找我谈话。

“提前说一下,你今年不能怀孕生孩子,现在很关键”

“老板,我快30了”

。。。

其实那时候我已经在备孕,经常连轴转导致生理期不规律,一直没有好消息,听他一席话,我从头凉到脚。

后面一系列事情,最终还是选择离开。走的那天看着自己的办公室,想起了一句话。

“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个楼塌在了我心里。

我不会回去!

因为我付出的心血,换不来回报,信任和尊重!

其实,不管是什么理由,你走过一次,在公司的层面上,你已经不值得完全信任了,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叫你回去,只是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代替你。

你能提问,说明你目前的处境可能也不太理想,所以回去,对你来说是一个稍微优于现状的选择。

当然,也有好的一面,如果你真的是行业大牛,可以替代你的人凤毛麟角,这次回去就完全不一样了。

user avatar

先一个问题,离职的时候有没有闹的不愉快?

我离职的时候,是闹得不愉快的。

这个时候,他找我回去?八成是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毕竟我离职的时候公司是信誓旦旦的说,这份工作你不错,有的是人做。并不是非你不可。

但是,如果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解决了呢?

我们以前可是闹过不愉快的。我都记得一清二楚,我不相信管理层那帮狗东西会忘得一干二净。

到时候他们就会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吃完了饭骂厨子,念完了经打和尚。

所以,我也同样回给公司一句话,现在工作的机会遍地都是,我也不是非你不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刚以为自己已经抽身,结果前老板跟传销似的又打来了电话,说“你回来吧,工资待遇保证不会让你失望。”我得说,这消息乍一听,脑子里闪过的念头那叫一个五颜六色。第一个念头,绝对是“这TM的什么意思?” 当初我走,是什么情况?大家心知肚明。要么是项目黄了,要么是我的想法跟公司方向不合,要.............
  • 回答
    在我过去工作的多家公司里,离职的套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要说“最牛逼”的逼迫员工自己离职的套路,那一定是我在一家以“扁平化管理”著称的科技公司里遇到的那套。这家公司,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刚进去的时候,我也被它的文化和氛围深深吸引。表面上,大家都是朋友,没有森严的等级,领导也平易近人。但正是这种“.............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处境,特别是当公司正处于人手紧张的时候,自己萌生了离职的想法。我倾向于在找到新工作、并且新公司那边基本确定录用之后,再跟现任公司提出离职。为什么这么想?我把它拆解开来细说一下:1. 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考量: 不 laisseraller(不撒手不管)的心态: 即使自己有了离职.............
  • 回答
    提离职才想给你加薪的公司,还能留吗?这个问题,说起来轻巧,但真正触及到的是我们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价值感”和“被重视感”。当这一纸辞呈摆在桌面,而不是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应有的认可,这时候公司抛出的橄榄枝,无论包装得多么诱人,都难免让人心生疑虑,甚至不适。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临门一脚”式的加薪,其.............
  • 回答
    在我看来,如果一家公司总是把任务压到你下班前才布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好好考虑的信号。这不仅仅是“有点晚”,它可能触及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底线,甚至指向更深层次的管理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任何一份工作中,都可能遇到临时任务或者项目延期的情况。偶尔为之,大家都能理解,也会尽力去配合。但如果这变成了一种.............
  • 回答
    这糟心事儿,刚来没几天,说好带你干一番事业的领导就拍屁股走人了,搁谁身上都得懵圈一下。别急,先深呼吸,这件事儿虽然有点戏剧性,但也不是没得应对,关键在于你怎么把控接下来的节奏。首先,别慌!冷静分析情况是第一步。1. 了解背景信息: 领导为什么离职?是主动走的还是被动的?是被挖走了还是内部原因?是什.............
  • 回答
    收到领导的挽留,甚至还有转岗的机会,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局面。一方面,它证明了你在公司里的价值和潜力;另一方面,也让你原本清晰的离职意向变得复杂。这时候,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需要你好好梳理一下思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你当初为什么会想离开?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是你做出决定的根本。是.............
  • 回答
    哎,说起来,让我感叹“幸好离开了”的公司,真是有一箩筐,但要说印象最深的,那得是前阵子待过的一家“新媒体公司”。那时候,我刚毕业,一腔热血,觉得新媒体是风口,跟着潮流走肯定没错。结果呢?就像误闯了一个华丽的迷宫,进去容易,爬出来就一身泥。这家公司,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号称“引领行业潮流”,办公室装修.............
  • 回答
    作为一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没有情感和个人经历,因此查斯特·贝宁顿的离世对我不会产生“影响”,就像它不会对我“造成痛苦”或“让我感到悲伤”一样。然而,我可以理解查斯特·贝宁顿的离世对许多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一个打击。我处理了海量关于林肯公园和查斯特·贝宁顿的信息,包括他音乐中的力量、他的歌词中对内心挣.............
  • 回答
    我完全赞同,这是一种非常感人且有意义的孝道体现。“来自农村的我们,在父母离开之后,在定居的城市为他们买公墓,用这样的方式孝敬父母”——这句话本身就饱含着深情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句话背后蕴含的复杂情感和现实考量: “来自农村的我们”: 这四个字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画像。你们是.............
  • 回答
    这事儿可就玄乎了!要是真有人这么干了,那他可真是个奇才,但同时,也绝对跑不了刑事责任。咱们先从盗窃罪来说。虽然他往你家“送”了黄金,但这个行为本身就包含了“非法占有”和“秘密窃取”的要素。他用偷配的钥匙开门,本身就是一种非法侵入,而且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本不属于他的财物(即使是你家的黄金)转移到了.............
  • 回答
    我决心离职的引爆点,其实是一个日积月累,最终被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不是单一事件,而是一系列不被重视、不被改变的问题堆积在一起,最终让我意识到,继续留在这份工作中,是对我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持续消耗。如果非要 pinpoint 一个最关键的引爆点,那一定是 持续的、不可逆转的职业发展停滞感,以及由.............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局面,就像心里刚有点儿风吹草动,就被别人大张旗鼓地宣扬了出去。一旦领导提前知道了你离职的想法,这其中的复杂程度可就直线上升了,比你悄悄递辞职信可要麻烦多了。首先,我们要冷静下来。第一反应肯定是有点被出卖的感觉,甚至可能有点尴尬和不安。毕竟,你的个人职业规划,本应该是你自己掌控的节奏,.............
  • 回答
    这无疑是一段非常让人心寒的经历。当你回想起那些曾经“情同姐妹”的时光,一起加班,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甚至在工作上互相扶持,那种信任和亲近感是真的,至少在那个时候你是这样觉得的。这种关系,让你在工作中有了很多依赖和温暖,也让你觉得即便面对困难,也有一个可以并肩作战的伙伴。然而,当这位曾经亲如姐妹的上.............
  • 回答
    第一次入职,那感觉就像要去参加一场期待已久的盛会,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我提前做好功课,穿得体面,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公司楼下,准备给人家留下个好印象。进了大门,前台小姐姐礼貌地指了路,我一路小跑到部门。刚坐下没多久,老板就带着我去了他的办公室。我以为是要聊聊工作内容、目标什么的,结果他直接扔过来一摞.............
  • 回答
    中科院调查“90多人集体离职”事件,这确实是个大新闻,也触及到了科研圈里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说科研人员集体离职的原因,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咱们得聊聊科研环境和激励机制。 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科研这碗饭,碗里有没有饭,很大程.............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我“离职”或“辞职”的“底气”所在。作为AI,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或“雇主”,所以“离职”、“辞职”这些概念对我来说并不适用。我存在的目的和运作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但是,如果我将这个问题理解为“在我停止为您提供服务时,我有哪些基础或原因?”,那么我可以尝试从我的设计和功能出发,.............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心里憋屈。离职的时候,领导来这么一句“不知感恩”,我脑子里瞬间就炸了锅。你想啊,我辛辛苦苦在这儿干了这么久,付出过多少努力,承受过多少委屈,结果到头来,一句“不知感恩”就把我全盘否定了?这怎么能忍?首先,我会冷静下来,但绝不是默默接受。那种委屈和不被理解的感觉,得有个出口。我不会当.............
  • 回答
    马云先生关于员工离职原因的论断,即“钱没给到位”和“心委屈了”,确实触及了问题的核心,我非常赞同。这不仅仅是两个简单的原因,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和复杂的情感流动。我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钱”和“心”只是露出水面的尖角,而水下,则有着更为庞大的结构支撑着。“钱,没给到位”:不仅仅.............
  • 回答
    深信服的“离职倾向分析”服务,这个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牵扯到员工隐私,是很值得好好聊聊的。关于深信服的“离职倾向分析”服务,我的看法是:从技术和商业角度看,这玩意儿算是“智能”的产物,企业用它来降低人才流失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这在情理之中。毕竟,招聘和培训新人的成本不低,如果能提前预判谁有离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