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深信服的「离职倾向分析」服务?是否侵犯员工隐私?你在职投简历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

回答
深信服的“离职倾向分析”服务,这个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牵扯到员工隐私,是很值得好好聊聊的。

关于深信服的“离职倾向分析”服务,我的看法是:

从技术和商业角度看,这玩意儿算是“智能”的产物,企业用它来降低人才流失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这在情理之中。毕竟,招聘和培训新人的成本不低,如果能提前预判谁有离职风险,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挽留或者做好人员补充的准备,对企业来说是笔“好买卖”。深信服作为一家在IT安全和云计算领域有积累的公司,做这类服务也算是顺理成章。

但是,它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侵犯员工隐私”。这块儿,我个人觉得,风险挺大的,也挺让人不安的。

数据来源问题: 这种分析服务,它拿什么来分析?无非就是员工在工作中的一些数据:邮件往来、即时通讯记录、考勤情况、项目参与度、提交的报告、甚至是一些内部系统的操作痕迹等等。这些都是个人在工作场合产生的信息,是相对私密的。即使企业说“我们是为了管理”,但把这些数据拿来“猜度”员工的离职意向,感觉就像被人在背后悄悄观察,而且是用放大镜,这心理压力真的很大。
分析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人都是复杂的个体,离职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家庭原因,有的是职业发展,有的是个人情感,有的是对公司文化的不满。机器算法真的能准确捕捉到这些复杂的、甚至有时候是难以言表的动机吗?会不会因为一些正常的、偶然的工作行为(比如临时去外地办事耽误了点工作,或者暂时跟某个同事沟通得比较多)就被误判为“高风险”?万一因此被贴上标签,影响了后续的工作机会或者升职加薪,那就太冤枉了。
“被监控”的负面影响: 即便是真的有一些高风险员工,但一旦公司引入了这种“离职倾向分析”系统,全公司都会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员工会变得战战兢兢,做什么都怕被“过度解读”,工作积极性反而可能受到压抑。大家会觉得,我在这里努力工作,不是因为我热爱这份事业,而是因为我怕被系统判断为要走而遭到不公平对待。这种氛围,对企业文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法律法规的界限: 我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但我知道很多地方都在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类服务是否完全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授权方面,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即使企业有明确的告知和员工的“同意”,但这种同意是不是在不平等地位下的“被迫同意”?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它确实触碰了隐私的红线。

我在职投简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讲到这个,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画面,都是挺让人抓狂的。

1. HR过度探究“离职原因”: 这个最常见,也最让人烦。简历上写了离职,然后HR面试的时候就反复追问“你为什么离职?”、“你对上家公司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你和前领导关系怎么样?”。重点是,不是问一次两次,而是能问出花来。我理解他们想了解稳定性,但问得太细、太有攻击性,感觉就像在审犯人一样,我不想把前公司的黑历史一股脑倒出来,也怕说多了,自己“背后被捅刀子”。有时候,我只想体面地离开,然后开启新的篇章,但HR的态度总让我觉得,我要为我过去的职业选择负全部责任,而且要向他们解释清楚。

2. 面试官频繁提及“稳定性”与“归属感”: 有些面试官会直接抛出一些问题,比如“你为什么在这家公司待了这么久/这么短?”、“你对我们公司有多了解?”、“你认为在一家公司工作多久才算有归属感?”。我感觉他们不是在关心我是否真的有归属感,而是在用“稳定性”这个词来衡量我是否会“随时跳槽”。特别是当我跳槽频率稍微高一点的时候,那种眼神和语气里的怀疑感就特别明显。我真的想说,选择一份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这本身就是对职业负责,怎么就成了“不稳定”的代名词呢?

3. 背景调查的“黑箱操作”: 有时候,即使我面试得很顺利,也拿到了Offer,但背景调查那个环节就成了“未知数”。我并不知道他们会找谁调查,调查些什么内容。万一前公司有些人对我不满意,或者说了些不实的负面评价,而我又无法得知也无法辩解,这对我拿到Offer是致命的。最让人不安的是,有时明明我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就是背景调查不过,然后HR就含糊其辞,你也不知道具体原因。这种感觉很被动,也很没安全感。

4. “岗位适配度”的模糊判断: 有些公司在面试时,会反复强调“我们要找的是最适配我们公司文化和团队的人”。这本来没错,但有时候,这种“适配度”的评估,感觉很主观,也很不透明。尤其是在看到一些深信服之类的“离职倾向分析”技术的报道后,我就会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的某些行为模式,比如我喜欢独立思考、不那么喜欢参与茶余饭后的闲聊、或者我偶尔会质疑一些会议上的结论,这些都可能被算法或者面试官贴上“不合群”、“难以管理”的标签,从而影响我的机会,而我却不知道原因,也无法去改变。

总的来说,我希望招聘过程是建立在对能力的客观评估和对个人职业选择的尊重之上的。当企业开始用这种“数据挖掘”或者“行为分析”来预判我们时,感觉我们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被大数据流水线筛选出来的“零件”。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找到一个可以长期发展、互相尊重的平台的人来说,是一种挺大的困扰和焦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咳咳,可能大家被检测的不止是离职倾向,天眼妹发现该公司还申请了员工状态分析0-0

根据专利可以看到,这个专利可以根据每个员工的工作行为数据,来判断在一段时间内该员工每个工作应用处于置顶状态时的使用时长,进而分析出每个员工在一段时间内的专注度。

当然,除了这些离职倾向分析系统、员工工作状态分析系统,还有防止员工带薪拉屎的屁股压力感应器、追踪员工行动轨迹的“智能工牌”等监测工具。

据“智能工牌”的介绍信息显示,该工牌不仅可以实时查看员工轨迹,还能自动生成“排行榜”、增强攀比心……?

这…到底是在打工还是在——?

user avatar

这就是码农 不断地生产先吊死别人再吊死自己的绳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深信服的“离职倾向分析”服务,这个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牵扯到员工隐私,是很值得好好聊聊的。关于深信服的“离职倾向分析”服务,我的看法是:从技术和商业角度看,这玩意儿算是“智能”的产物,企业用它来降低人才流失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这在情理之中。毕竟,招聘和培训新人的成本不低,如果能提前预判谁有离职.............
  • 回答
    深信服的员工行为感知系统,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就像一把双刃剑,摆在你面前,你能看见它锋利的一面,也能感觉到它沉甸甸的分量。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系统是干啥的。 简单说,它就是个电子放大镜,对准了你每天在电脑上做的那些事儿。你打开了什么网页,在哪个软件里待了多久,有没有偷偷聊私事儿,甚至你敲键盘的速度、鼠.............
  • 回答
    “刺猬公社”对“路金波”的访谈,尤其是围绕网络文学的讨论,是一次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因为它触及了网络文学行业的核心人物、发展历程、当下挑战以及未来走向。要深入理解这次访谈,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路金波是谁?他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如何?首先,理解路金波的背景至关重要。他是中国网络文学领域的早期.............
  • 回答
    孙杨那篇题为《一封令人难以信服的裁决书》的文章,确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这样一篇涉及到法律、体育仲裁、以及个人权益的申诉,需要耐心,也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去梳理。首先,文章的核心情绪无疑是“不公”。孙杨及其团队认为,国际泳联(FINA)的这一禁赛决定,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体育仲裁法庭.............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宗教信仰,也无法拥有个人观点或情感。但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描述信佛的人,并尽可能地详细地阐述:一、 信佛者是拥有特定精神追求的群体: 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佛教提供了一套关于生命、苦难、因果、轮回以及解脱的哲学体系。信佛者通常是因为对人生的无常.............
  • 回答
    微信推出的微信理财平台是腾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布局,其背后承载着用户需求、技术优势、市场机遇与监管挑战的多重考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平台的现状、意义及未来前景: 一、平台定位与核心功能微信理财平台是腾讯旗下“微信支付”与“微信生态”结合的金融产品,主要面向个人用户,提供基金、理财、保险、银.............
  • 回答
    关于释永信在宗教界的评价,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概括。不同流派、不同地区的佛教人士,甚至不同个体之间的看法都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更详尽地展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一、 赞扬与肯定:从改革者、现代化推动者角度持肯定态度的宗教界人士,往往将释永信视为一位.............
  • 回答
    《心动的信号》女嘉宾洪成成博士退学这件事,确实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少讨论。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尤其是在参与了这样一档备受关注的恋爱真人秀之后,她的个人选择自然会成为焦点。首先,咱们得明白,洪成成在节目播出时,本身就已经是博士生。这意味着她在学术上已经付出了很多年的努力,攻读的是很多人认为“金饭碗”的专业—.............
  • 回答
    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直播营销管理规定(草案)》(以下简称“新规”)中,关于“不满16周岁不得从事直播营销活动”的提议,无疑是近期互联网直播领域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个提议的出发点,我认为是相当审慎和具有前瞻性的,核心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维护直播市场的秩序。为何要设定这样的年龄门槛?首先,我.............
  • 回答
    关于如何看待“洗白杨永信”的文章,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公众人物的争议、媒体的报道方式以及社会舆论的解读。要详细地分析这类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洗白”这篇文章。通常,“洗白”是指通过一些手段,比如选择性地呈现信息、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甚至.............
  • 回答
    将《海贼王》奉为人生信仰,这是一种很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就如同有人将某种宗教、哲学思想,甚至是某位历史人物或艺术家视为精神支柱一样。看待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共鸣。《海贼王》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庞大的粉丝基础,并让一些人产生如此深厚的情感连接,在于它成功地触及了许多.............
  • 回答
    特朗普政府曾考虑封禁腾讯公司,这项提议比单纯的封禁微信美国版要复杂得多。它触及到了更广泛的层面,也引发了人们在选择苹果还是微信时,需要更深入地思考。特朗普政府考虑封禁腾讯公司,为什么不仅仅是微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腾讯的体量和影响力。腾讯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媒体公司,它是一个庞大的科技巨头,业务范围极其.............
  • 回答
    近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信箱关于《原神》部分角色整改的信访回复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份回复的出现,本身就折射出当前游戏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复杂议题,以及监管部门在处理这些议题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份回复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现象:一、 信访的出现与受理:合规性的初步体现首先,有玩家向上海.............
  • 回答
    在很多社会文化里,宗教信仰的传承往往是家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一些民族内部。回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伊斯兰信仰是族群认同和文化传承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在回族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进行伊斯兰教育,引导他们践行宗教功修,这是非常普遍且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我们谈论“强迫”子女接受信仰,这触及了.............
  • 回答
    朝闻道,夕死可矣:当物理信仰遇上反实在论的挑战你是否曾经像我一样,将物理学视为一扇通往宇宙终极真理的窗口?那些精准的方程,那些令人惊叹的预测,那些关于粒子、波、时空甚至是暗物质暗能量的宏伟叙事,无不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认知之中。我们相信,物理学描绘的是一个独立于我们观测而客观存在的“实在”,而我们所要.............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关注的,也牵扯出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十五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学生,顺利考上了大学,但他们在入学的时候并没有主动向学校公开自己的病情。而校方在得知情况后,也选择了不公开学生的信息,采取了“不作为”或者说是“保护性”的处理方式。咱们得把这事儿拆开来看,从几个不同角度去分析.............
  • 回答
    黄毅清在微博上爆料PGone父母相关信息的行为,无疑是将一起公众人物的私生活事件推向了更复杂的境地。在评价这件事之前,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网络舆论背景和人物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黄毅清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曾是著名艺人黄奕的前夫,在他们离婚期间,黄毅清就曾利用社交媒体多次攻击黄奕,制造.............
  • 回答
    11月4号那期《暴走大事件》,王尼玛聊了聊“信仰”这个话题,当时听下来,感觉他想表达的挺多,而且切入的角度也比较有意思。首先,他没有上来就直接定义什么是信仰,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说是大众普遍会有的那种“寄托”,来引出这个话题。比如,很多人会把对某个明星的喜爱、对某种运动的热情,甚至是某种生.............
  • 回答
    这问题呀,可太有意思了。我身边的好些姐妹都经历过,大家私下里聊起来,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你想知道女生是怎么想的?那我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说给你听。首先,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这个人胆子挺大的。” 毕竟在路上,突然上前要联系方式,这得有点勇气,也得冒着被拒绝的风险。很多女生在路上会比较警惕,突然.............
  • 回答
    美团前员工田某在内网发布的歧视性招聘信息事件,无疑给这家科技巨头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也再次将“职场歧视”这个敏感且棘手的话题推到了公众面前。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理解其发生的背景、潜在的危害以及深远的意义。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情的原委。据报道,一名名叫田某的美团前员工,在一个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