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认可。
作为严重社恐。我是真的愿意参加同学聚会,但总太忙,没时间。
同学聚会中,只要想明白三件事情,就会比其他社交舒适无数倍。
去同学聚会然后回来非常郁闷或者不开心,也往往是在这三件事情上犯糊涂。
1,同学聚会不需要装13、维护面子、谈业务、求办事。
2,同学聚会要夸赞其他人,并且由衷的为他们的成就高兴,同学有困难应该全力安慰、帮忙。
3,不搞AA,手头宽裕的同学主动悄悄买单。
其实,道理很简单。
同学强,就证明我们整个班级有出息,我们这届人有出息。
我自己不如同学们,同学们以后遇到大事应该帮帮我带带我。
以上。
同学圈子,尤其是同学大学圈子,可能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人脉资产之一,仅次于血缘和战友。但血缘可能是负资产。
这也是为何我反对轻易的去上个二本的原因之一。
供参考。
一半一半吧。
出社会后,认识了无数的人。但谈得上至交的,屈指可数,约莫着十来个吧。除此之外,还算谈得上投缘,能当饭友的,也一茬换一茬。
相比来说,同学这种关系,还是要天然亲近得多。
当然,这里具体只是说中学同学。大学同学,背景各异,志趣不同。当初全系200个人,称得上一辈子兄弟的,也就一两个。再聚还觉得亲近熟络的,也不超10个。
中学同学,亲近的比例高一些。随时聚起而不觉得尬的,估计能有一半儿。哪怕如此,舒适的聚会,也只是 “几人” 的规模为佳。一是能保证有效交流,二是本就是N个小团伙儿,而不是一个大团体。恰好我跟大多小团伙,私交都颇为不错而已。
若是组织个中学全班规模的聚会,除非是谁结婚了,哦不对,应该说是,再婚了,那可以凑个热闹。若非如此,确实就有点儿尬。
若是竟然有人组织个大学全系的聚会,那是几乎绝不会去的 — 一多半的人,连 “眼熟” 都谈不上,更别提名字了。单就是想到那情景,尴尬癌都要犯了。
什么?趁机祸祸女同学?都啥岁数的人了,而且都是亲人,想什么呢……光着膀子在一起,也会互相嘲笑身材走样年华易逝的那种存在吧。
时间的流逝,人的成长,基本上都是越来越自我的。这是否是越来越孤独?那就是个主观定性了。
大原则就还是,终于自己的喜好吧。真心享受,那就共庆友情。确实不享受,也别强迫自己。
同学聚会还行吧,就是真没空,当年关系不差,现在关系也可以,除了因为太久了,真不咋亲热,也没啥狗屁倒灶的事儿。
吃饭没问题,我请都行,唱歌是真不行,不是老婆不让,是太吵了……
清净的地儿聊会天,挺有同学气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