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者你在山区待过?打拳的的在山区待过?你们知道山区什么状况吗?就在这里大言不惭地发表自己的无稽之谈?张桂梅在山区待了那么久,且作为一个女性更容易共情女性,她为什么办女校她不比你们清楚?
山区女什么状况,家里只供男的上学,财产也都留给男的。自己作为女生生下来就不被重视,只能在家里做家务活,长大了就被家人拿去换彩礼,为别人生儿育女做一辈子的保姆。
这就是一眼就看到头的命运,因为身处大山,认知有局限。很可能一生就这样被家人安排着寥寥草草的过完了。
这是建女校之前山区女生的状况,那个时候怎么没人为她们鸣不公?反倒是张桂梅建了女校之后,一群不自量力的苍蝇在抨击她,“这对男的不公平啊”!
那地区就这一所高中吗?你自己竞争不过别人只会怨天尤人了?恕我直言,智商在90以下的话,就算让你直通大学,给你一张世界地图,你都不知道太平洋在哪里的。
男孩的归男孩,女孩的也归男孩
好处占尽还盯着人家碗里最后一口饭
还要不要脸啦
观网啊,你又来挑起性别对立喔?
休息一下好不好?
去发点登子视频好不好?
我在给你讲话你有没有听到?
我真是不明白,云南的男女比例都悬殊成那样了,被溺死被抛弃被送人被离奇死亡的女童那么多了,怎么还有人觉得张桂梅校长办女校,招收那些本可能去打工供哥哥弟弟读书的女孩子们读是“挤占男性资源”?
原来女性也是属于男性的资源吗?一所一本率99%,女性靠好成绩才能考上的学校也是「本应属于男性」的资源吗?男性即使成绩差不努力考不上学,也要占用着资源因为不能给女性吗?
在你们的心里,真就女孩的归男孩,男孩的也归男孩呗?
(来看一些评论区神奇少年)
还记得春蕾计划吗?捐给贫困大山里的女孩子们买卫生巾的钱,最后被用于给19岁的成年男孩买单反,因为他“梦想摄影”,而女孩子们还是没有卫生巾。女孩的生活必需品哪有19岁“男孩”的梦想重要呢?
看到了吗,这就是女性没有发言权,完全由男性掌权的下场。女性的权利得不到保护,声音完全被剥夺。
张桂梅现在所做的事,就是让华坪县的女性,逐渐开始有了发言权。这就是众多男性对她口诛笔伐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忽然发现女性不是物品了,在这个学校出现以后女孩子居然可以被当做人看了,有人拖着病歪歪的身子,走十公里的山路也要支持着她们读书、不让她们早早辍学了——
所以一些男性发怒了,他们立刻共情了那些在贫困县也享受着性别红利的男性,“BOYS HELP BOYS”,他们打开知乎,开始发言“张桂梅的华坪女中挤占了男生的机会!”至于男生的升学率是不是升高了,他们才不关心呢。
已经有很多答主列出了数据,证明华坪女高出现后区域的男生录取率也提高了,能上学的男生变多了。我这里就不再赘述。
但是有很多男性答主,说着很难听的话,反复描绘着“如果华坪女高男女1:1会怎样怎样”试图讲述张桂梅对男生有多不公平。朋友们,不要忘了以前的华坪县只有一所中学,是张桂梅去了才开了第二所华坪女高。
学校在那,地也在那,当年没有什么资源,张桂梅校长可是白手起家把学校做起来的。我看您有手有脚,说不定身体还比张校长好,现在在知乎上支嘴叭叭叭的,怎么没看您去华坪县开个学校呢?
被我冒犯了吗?被冒犯了是好事。
如果男性从这篇知乎里感受到冒犯,那只是我们女性日常所感受到千奇百怪层出不穷冒犯的千分之一。
按理说张校长珠玉在前,对人的激励榜样作用应该挺明显的呀
张校长立志帮助失学女孩,也一定有人立志帮助失学男孩的
再来一位人杰盖一所专收男生的学校不好吗?是有政策不准吗?
——————————————————————————————————
评论区有朋友说我资助失学儿童是造谣,朋友!你来着了啊!你这言没白留!
你知道这种沽名钓誉的机会有多难等吗!我等人质疑我好几年了!谢谢!
来请过目~ ~
我就想问。
在一个女孩因为【家庭资源分配不均】,【哥哥弟弟都能上学就自己不能上学】,【钱宁可给男孩上补习班都不让女孩上学】,【父母不让上学,就等女孩儿嫁人】的环境里
办一个女校,让这些没法上学的女生上学,考大学,离开这个歧视女人的环境。
到底有哪里值得骂?
—————————
这种魔怔人的评论我会直接删。
这种说法,真的是故意装不知道我国乡镇县,男女孩的家庭地位有多不平等。
就拿“失足”落入某些特殊服务行业的女性来说,她们的人生轨迹都是怎样的呢?
一般来说,普遍都出生在县乡多子女家庭,可能有姐姐妹妹可能没有,但必然有一个弟弟。
她们确实没有“学习的天分”,读不进去书,于是初中读完,甚至初一初二就在家人的支持下,出来打工了。
年龄太小,14、15岁的,去理发店作学徒;年纪大点,17、18的,跟着在外的同村亲戚,进各类工厂。
去工厂,那996起步,一月到手四五千,还要给家里寄一两千,忍受一年半载的煎熬,就“吃不得苦”,被扣一个月工资后,辞职作其它事了。
辞职之后,仗着年轻漂亮,有的先去正规足浴,会来事点的去作美甲作化妆品推销员,当然最终都“交友不慎”,被带入了特殊性服务这个行业。
而非常巧的是,一般自认没有读书天分的姐姐,都会有一个至少能一直读下去的弟弟,即便再不成器,都至少能混出个大专学历,如果有读到三本、二本的,那简直是全家骄傲。
进入特殊行业后,她们有的确实可能比较懈怠,但很多人还是很努力。
拿南方某水会遍地的一线城市来说,只作飞机(当然包括其它附加服务)一小时收费是400,她们提280-300,勤奋点的一天5-6小时,广受欢迎的8小时,受欢迎又特别勤奋的加班11、12小时。——顺带一说,有个很好笑的错位,大众认知里剥削压榨的不良场所,一般不会限制上下班时间、不会拒绝请假、提成60%起步、最多压一周工资。而正规的足浴,往往一天排班12小时起、端水出门没关门就要罚100、提成30%起、可能压一月工资。
anyway,总之,平均一月收入5、6万吧。
那赚到钱了干什么呢?首先是把寄回家的钱翻倍,大约一个月寄回去三四千吧。
然后过个两三年,家里要买房了,得出钱;弟弟要结婚了,更得出钱;这种大事,怎么说也要给个十几万吧?总之是不可能摆脱被原生家庭继续吸血的命运的。
听起来占收入比重是不是不多?然而她们父母眼里,她们应该是还在作普通工作,一个月最多月入七八千的哎!等于是,假如不走上这条邪路,一年得把工资的六七成都输血回去!甚至很多父母,要在县城买个房子,能直接开口问工作没几年的女儿要三四十万——最后女儿坚决说没钱,才谈到十几万。
当然,接触的人多了杂了,有些人会醒悟到原生家庭是没有爱的,只有钱才爱自己。
于是尽量少联系,赚了钱就买房,再赚钱再买房,一般能攒下三四套二线城市的房子,成功实现阶层的大跨越。
但半数以上是脱不掉这束缚的,有的也会抱怨,也会和父母谈给回去钱的数额,但家里大事总要出个十几万,这是她们自己都完全认可的——虽然这些所谓的大事,和她的生活可以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为她弟弟服务的。
或许会和父母关系不好,但弟弟是不能不宠的,弟弟能砸钱上个三本,就绝对是她心中的骄傲。逢年过节给钱,弟弟要买球鞋了要换手机了给红包,交女友了额外给生活费,弟弟想和女友稳定下来、要在县城买房那当然更要出钱。然后很开心的说和弟弟关系很好,弟弟经常关心她,有什么事也都会和她说——我每每听到这里都会在心里念叨废话,跟你说你给钱啊。
最夸张是...有次我说我肯定不想父母再要个妹妹啊,不是独生子女就不可能过得这么潇洒了...对方就特惊奇地反问:为啥啊?难道你有个妹妹就要分财产给她么?——最后得出结论:嗯,各地风俗不同。
所以假设没有“走上邪路”这个变量,她们的人生会是怎样呢?
初中辍学出来打工,打工第二年就开始给家里输血,每年赚七万寄回去一两万,遇到大事了再出个十万。
工作到二十六七岁,成老姑娘了,就回县城相亲,随便找个人嫁了。嫁人有二十多万彩礼,可能是她们这辈子见过最多的钱——但显然都是给她父母的。一般就回个一万块到小家庭(对还是不到她手上),父母特别“宠爱”的,可能才会在彩礼中抽个几万块给她自己。
最后相夫教子,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所以回到问题,你说乡镇县男孩的机会被女孩挤占了?
那为啥我遇到的“不是读书的料”的小姐姐,总会有一个至少上了大专的弟弟呢?你猜猜如果她们需要交钱才能上高中,她父母会不会给她出钱?如果是她弟弟呢?
张校长只是给当地的女孩子提供了和男孩平等的教育,如果这样就算挤占男孩资源,那只能说当地男孩一直在浪费资源
众所周知,男童失学是因为男人垃圾不愿意上学,女童失学是因为重男轻女只让男生上学。
另外,华坪女中师生比高于华坪一中,但是高考本科上线率却低于一中。
早期女高的确是像回旋tv讲的人一样,没有门栏,是女生就能读书,存粹靠张老师她们用爱发电,所以高考成绩也是相当的烂。(后面这些回旋tv都抹去了 )
后来画风一转开始掐尖了,那么高考成绩立马就上来了。
一开始女中的确是像做成广纳失学女生的学校,只不过后面变成了砸钱掐尖的“女性权益保障”样板戏了。
既然,邀请我了,那我就说两个字感恩。
肯定是错的啊。
但客观事实是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生育率这个确实是反比啊。
本人不支持这种单一性别的学校。
为什么?
因为只有职业规划和社会福利保障可以相对完善了,才能避免性别的弱势。
这种读书法,读出来也不过是加速内卷,越读,内卷怪越多,越惨。
果然没错……热门说了,开始的时候本科率4%属于给女生读书……掐尖了以后44%…………
好嘛,这教出来一个个蛊王,个个觉得社会欠的,马上重拳出击了。
女性 上厕所时间长,我们知道要给女性建更多的女厕所。
女性就业率低,我们知道要给女性更多的就业扶持。
女性相同工作的收入相对男性低,我们知道要支持同工同酬。
女性代表比男性少,我们知道要提供更多名额给女性参与。
那么,请问,如果男性入学率比女性低,我们要对男性做些什么?
性别平等,是帮扶“弱者”还是帮扶“女性”,这个问题必须要搞清楚。
类似的例子,今天的富人,可能明天就成了穷人,今天的穷人,可能明天就成了富人,我们对贫困群体的援助,是不是应该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我们对性别的帮扶,是不是同样也应该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随时根据两性的实际情况变化来进行调整的?
2022.3.26更
我没有想到时隔三个月,我居然又会更新这篇回答,之所以写在这篇回答下,因为这是我有关回答中,赞同最多的。
这件事就是我今天知道的,还是我的室友,她去她所在城市下的一个小学支教,教六年级。那个小学在一个很基层,条件非常差的村子里,用我室友的话说就是穷山恶水。
她发现班上一个小姑娘成天上课睡觉,和别的老师打听了一下,知道她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哥哥在外地工作,短时间内还联系不上。这个小姑娘住的房子是村里给分的,学费也是村里在交。
我室友知道这个小姑娘家里条件不好以后,天天食堂吃饭就带着她一起吃。结果我室友发现,这个小姑娘越来越胖,吃啥胖啥。
这个只有13岁的小姑娘哭着告诉我室友,她怀孕了。
小学六年级,13岁,怀孕了。
这三个信息组合在我脑海里,我真的绝望了。如果说我去年提到的那个22岁的姐姐,她的人生还能重来,那这个小姑娘该怎么办?
我室友联系了当地的警察,说等孩子生下来做亲子鉴定。
我室友问小姑娘孩子是谁的,小姑娘只哭不肯说,要把孩子生下来。初中不打算上了。
我室友说看到小姑娘的肚皮都被撑花了,小姑娘瘦的像个麻杆一样,却有个肚子,肚子里有个胎儿。
我室友说带她去医院做产检,小姑娘也不去,从来没去过,胎儿几个月了都不知道。
只有学校的校长在试图联系小姑娘的哥哥,还算是负责。
小姑娘身份证上登记的17岁,那个村子里很多人都是移民过去的,她家里人给她把年龄登记大,就打着让她早早嫁人的盘算。
她肚子里的孩子,甚至有可能就是她那个“未婚夫”的。她不说都可能是在保护那个未婚夫。
她就身处那样一个环境里,她甚至来不及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不幸,她就被迫同化了。她的村子里没有一个张桂梅,没有人告诉她这是不对的,她生来不是溪流,生来不是一个生育工具,她也可以顶天立地,也可以挥斥方裘。
我打这段字的时候,我的手甚至都在抖。
那个地方,像这个小姑娘一样的人,可能不在少数。
我是学法的,我室友也是学法的,我们知道这是犯罪,有人,或者有些人犯了强奸罪,他们应该进监狱。
可是我们居然一点办法没有,做什么能改变这个小姑娘的不幸呢。
她只有13岁,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小学都没有毕业。把孩子生下来,两个人怎么活呢。
13岁是个什么概念,很多女性13岁甚至没有初潮,子宫根本没有发育好,骨盆没有经过青春期变宽,13岁生孩子风险太高了。她如果真的要生下来,甚至可能不会去医院,她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我希望世上的张桂梅再多一些,起码能让这些姑娘多上几年学,多看看这个世界,多给自己一条路,而不是沦为生育工具。这个小姑娘的人生还没有起步,就要结束了。
在她身上,我真的是看不到一点希望。
大概又有魔怔人要说我打女拳,你说是就是吧。只是如果你们稍微还有一点点良知,想想你们的姐妹,你们的女儿,13岁就已经怀孕,你们会是什么感觉吧。你们愿意吃男女对立的流量,挣这点钱,那也算是你们的自由,但请不要再污蔑像张桂梅这样的伟人了。张桂梅真的是一个伟大的人,她真的很伟大。
有些说这种事情根本不存在是我杜撰的,老爷们小姐们太太们,请你们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不是所有地方都像你们那里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可怜人很多,可怜事很多,收起你们小资的骄傲,睁开眼睛看看吧。
让一个13岁的小女孩怀孕,说禽兽不如都是侮辱了禽兽,禽兽还知道成年了再交配。
以下原回答
男性升学率高于女性得出结论,男性就是聪明,女性就是不擅长学习。
女性升学率高于男性得出结论,我们国家过度教育了,歧视男性了,女拳了。
真好笑。
人和人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没有那么大,性别在大方向上,或许有不同擅长的方向,但是在科学上都没有定论。况且,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可比性别之间大多了。
总有些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和井底之蛙没有两样,觉得世界就是他们以为的那个样子,不存在性别歧视,不存在女童失学,不存在性别压迫。什么都不存在。
我只能说你太无知。
我大学室友之一,来罪一个小城市,我们是00后啊,她的同学里已经有很多女生当妈了。她们即便考上了高中也不再继续上学,直接嫁人,结婚对象甚至可能没有见过。一家有两个姐妹的,姐姐的婚礼上就会把妹妹订出去。对,就是订出去。像是一个物件一样,和你双十一购物预售一样,没有一点儿自主权的就被订出去了。
她们甚至是麻木的,不知道自己还可以选择别样的生活,因为她们所处的就是那样的环境,没有人唤醒她们,她们没有一个张桂梅来告诉她们女性本该是什么样的。
和我相比,她们甚至像是来自上个世纪。出嫁了就是夫家的人,即便受到家暴跑回家,父亲都会把她送回去。她死后就只可能把她埋在夫家的祖坟里。我曾经好奇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人反抗吗?想了想,怎么反抗?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怎么反抗家里?她拿什么反抗?更何况,她从小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连她自己都认为她该是这样的,又怎么可能反抗?然后一代代人,一代代母亲都是这样教育女儿的。
我家算是一个三线城市,我母亲的同事里,也有这样的事情。女孩儿上了个中专就不再上学了,然后她妈给她订了一个婆家,那女孩儿直接住到了婆家开始伺候公婆。等着她未婚夫大学毕业,然后两个人就结婚了。她结婚的时候,甚至没有到法定婚龄,连法律都保护不了她或者她们。
我说的这些事情,在不发达地区比比皆是,这些女孩儿像是被时代抛弃了的边缘人物,心智未开一般。越是边缘的地方,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却很好的将这些性别压迫的糟粕传承了下来,如果你冒冒然去唤醒她们,就像是惊醒了一个梦游中的人一样,她们甚至可能觉得你有病。
是不是觉得这种情况很熟悉?我只能说鲁迅永不过时。
国家扶贫提出的,扶贫先扶智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正是一针见血,只是太多时候被一些套话掩盖了背后艰难的现状,边远地区的一些人,他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一个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水平。
这些就更体现出来张桂梅的伟大,在我看来,她就像那片地区的春雷,像是鲁迅犀利的文章一样,刺痛了、唤醒了很多蒙昧的女性。让她们看到了 ,我本可以不必如此,我本可以如此。
这叫什么,这是思想解放。是的,我认为张桂梅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一片地区的思想解放。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张桂梅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教育,她真的通过教育完成了一批乡村女童的思想解放,她们的后代,也不会再成为压迫思想的奴隶。
如果张桂梅只是做了一个乡村教师做的事情,又何至于被纳入共和国简史?
诋毁她的人,一种是同样无知的,一种是将那些思想被禁锢的女性当作自己资源的。
无知者无畏,也就罢了,对于这样的人,是讲不到一起去的,因为无知,说白了就是蠢,但也不坏。
但是对于后者,他们可是真正的聪明人,也是利益被真正触动了的人,一堆待挑选像是货物一样的女性没有了,他们也就失去了成为家里大爷的机会。
这些人是真的坏,坏到骨子里。他们的血里都是腐朽的脓液,散发着属于封建社会的恶臭,可偏偏只学到了吃人礼教的那半,你要是问他们儒家的脉脉温情,儒家的哲学思想,一概不知。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大概就像是个主动吸纳垃圾的垃圾站,别人是扬弃,只有他们是反其道行之,堪比张勋复辟。
2021.11.13 更
写这个回答的时候,这个问题底下已经有三百多个回答了,以为不会有几个人看得见,没想到居然还能有两百多赞。
我详细说一下上文提到过的那个被家暴的姑娘。
她是我大学室友的邻居,住在她家楼上。那个姑娘是99年出生的,只比我大了一岁而已。但是我第一次听我室友提起她的事情的时候,我甚至对她的人生感到绝望。
她是小学毕业以后就没有再继续上学了,相当于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我不知道这里面是她父母的原因还是她自己的原因,我室友也不清楚。
这个姐姐,据我室友说,长得挺漂亮,成年以后就嫁了出去,跟着丈夫婆婆一家子去了厦门那边开小饭馆。没多久就生下来一个女儿,可是这家人极度的重男轻女,对这个姐姐的孩子并不好。
同时,这个婆婆对儿媳妇也是百般挑剔,她的丈夫也是殴打她,她实在是受不了了,丢下女儿,就跑回了家。想也知道她走以后,她的女儿过得该有多么糟糕。
她跑回家以后,她爸想要送她回去。
我一开始觉得这个父亲怎么这样,女儿被打成这个样子了,还要送她回去。可是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姐姐,根本没有能独立生存的能力,她只能靠着嫁人获取生存资源。在一个小城市,一个二婚还有一个女儿的女人,很难找到一个更好的婆家。她的父亲难道能养活她一辈子吗?
她回家以后没多久,就接到了她丈夫的威胁,在微信里用语言疯狂辱骂,骂她是婊子。室友家那边的方言很难懂,但是丝毫不妨碍我听懂那里面夹杂着一句又一句的婊子。那个男的,甚至威胁她,说要回去杀了她全家。
这个姐姐在家里实在是过得难受,和我室友诉苦,把她丈夫发给她的语言都录了屏发给我室友看,因为很多话我听不懂,室友大概给我翻译了一下,说骂得很脏。
晚上我们一个寝室睡觉的时候,都在替这个姐姐感到绝望。她的人生一眼看到头了,她的未来在哪里?小学毕业的成年人,在现在这个社会,她连一个大城市都可能去不了,没有一点能生存下来的能力,只能靠结婚来保证下半生。
她打算离婚了,凭借她现在的条件肯定不可能抚养她的女儿,我想了想那么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亲又是个能说出来要杀了妻子全家这种话的人,他对女儿能好到哪里去?
我说到这里,能懂的人大概已经明白了为什么我那么推崇张桂梅。
学历不一定能让你生活的很好,但是它在你最糟糕的时候,很可能就是给你重新来过的机会的媒介。尤其是在边远地区,对那里的姑娘更加重要。她们可以拥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可以拥有选择离婚的自由。
那个姐姐只有22岁,正常来说,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还在读大学,或者成为一个研究生。但是现在,她的人生,真是让我感到绝望,她还有什么选择呢?她的女儿又该怎么办呢?她女儿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教育,教育,教育。它已经是当下最为公平的上升途径了,它给了多少灰暗的人生以希望。
这腔调和我们村某些没出息的预备役光棍一模一样。
我们村有些男孩反对爸妈供姐妹上大学时,会这样说:
你们不供她上大学,这钱最后就是我的。你们供她上大学,她就不回村了。村里的闺女变少,小子们找媳妇更难了,我就找不到媳妇了。
你们供她上学,就是抢我的钱,抢我的媳妇!
只盯着姐妹的一亩三分地,自己长期以来的特权都是应该的。就这点出息。
我刚搜了搜华坪女中,一年只有一百多个考生。搜不到华坪当地出生性别比例,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云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我相信华坪出生前就被扼杀的女胎远比华坪女中的招生人数多。
敢情女胎被堕就该认命,男孩从小被父母更重视也理所当然,而有个学校只招女生,绝大部分女生都享受不了这个特殊照顾,就把他们眼馋死了?
更何况,华坪女中的成绩,本科上线率还不是100%,也不算什么顶尖教育资源。我母校07年时本科上线率已经100%,20年一本上线率都100%了。
那些所谓被华坪女中淘汰的男考生,做不到像我一样,走正规路线,在教育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凭本事考上好高中,也做不到走特殊路线,让张校长青睐,上华坪女中。
又没本事又不讨人喜欢,怪得了谁?
不过,这些愤慨的男网友请放心,你们还有一个特权呢。就是哭着飞奔回家,当妈妈的好宝宝呀~
这是全国其他地方的女子高中,都是公办的。这些学校从成立到现在可没有谁嚷嚷着挤占当地男生机会。
华坪县的教育资料
看看人家为什么建立这所女高。
张桂梅的荣誉不仅是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还有这些。
你以为这些荣誉是阿猫阿狗就能得到的?真以为中央不了解吗?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7.8%,残疾儿童入学率87.5% ,高考综合上线率95.5%,综合成绩继续名列四县一区第一名。校舍安全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校舍维修改造11793平方米。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生活补助1026.6万元,惠及学生9000余人,营养改善计划惠及中小学生15000人。——华坪县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共投入资金5.39亿元,是“十五”的2.6倍。在全市率先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新建校舍61893平方米,拆除D级危房61543平方米,新建了女子高中和县一中后勤社会化服务区,县一中成功晋升为省一级三等高中。稳步推进集中办学,全县中小学校由2005年的242所撤并为92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应届生综合上线率提高了38个百分点。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华坪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深入推进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新建校舍11.7万平方米,维修加固7万平方米,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幼儿园4所,迁建中心中学等学校6所,改扩建荣将中心校、永兴中心校等学校45所,实施了女子高中续建等项目,初中办到了县城、中心校办到了乡镇集镇。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营养餐”实现全覆盖,累计补助资金9275万元。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1.2个百分点,高考综合成绩保持在全市前列。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52个。————华坪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我老姨家,是生了我表妹后发生变故经济条件就差了。
然而就是这样,她家老大也就是我表哥依旧是念到了高三毕业,最后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没有考上大学。可是呢,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家里一直在给他跑路子,哪怕是三本都希望他能念。只不过最后没有成功罢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表妹小学没毕业就去当地文工团规培班了,仅仅是因为三年后能在文工团上班,而这三年也是不用家里掏钱的。
对了,我妹妹走的时候,他哥哥还没有高考失利,也就是说,家里条件不好哥哥可以念到高中,妹妹则要辍学,15岁就开始上班。
这还是在我家那个不怎么重男轻女的地方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教育资源偏男性的事儿。
妹妹上班早攒了些钱,哥哥要结婚了,拿出来一部分给嫂子买了“五金”,当然不是自愿的,是我老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那些钱,是我妹妹从微薄的工资里省出来和平时在外教人跳舞赚来的。
再后来,有了侄子,妹妹不少给他花钱。
可是到了妹妹结婚的时候,哥哥嫂子非但一分钱没随礼,哥哥答应好的冰箱也在婚礼前夕因为“没钱”返回了。我老姨又开始和稀泥,不了了之。
上次回去听说老姨家要拆迁了,老姨明确和我妹妹说,分下来的房子和你没关系,都得给你哥哥。
这是我亲眼看到的赤裸裸的男性挤占了女性的机会。
而全国各地这种事情又有多少?因为重男轻女失去了资源的女娃又有多少?别说受教育了,多少女孩子出生即被弄死或者抛弃送人?我初中同学毕业后就消失了,再见到是我大一的时候,都当妈了,为的就是拿钱给弟弟继续念书。
云南省出生人口比111.3,而张老师的女高学生不过百人。
只有一百个人的学校还挤占了当地男生的机会,是不是搞笑呢?
如果不是当地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张桂梅为何会举办这所学校?为何会因为学生毕业当家庭主妇那么生气呢?
我倒觉得,能说这话的基本都是不学无术的卢塞尔男性,生怕这些姑娘有了知识考走了以后,更没人愿意嫁给他们了。包括他们自己的姐妹,毕竟,姐妹不嫁出去哪来的钱给自己娶老婆呢?
张桂梅这种学校是纯应试教育的高压学校,一点点跟学习无关的东西都不能有,女校长肯定是管理女生最方便,你说招男生一视同仁,好,男生的日常生活问题谁来处理?高中男生打架女老师能不能拦住?男女生分寝分浴室谁来安排?万一有学生早恋的影响学习算谁的?被爱情冲昏头脑要退学回家结婚是同意不同意?在学校钻小树林把肚子搞大了怎么办?这种为了考上大学拼命的学校,想要做到某些人口中的平等就只能一所男校和一所女校。别说农村了,我老家县城已经算富裕的了,男女一起上学的高中哪年都有谈恋爱打架甚至搞出人命(两种含义)的,那个本科率惨不忍睹。别跟我说衡水,衡水的条件和管理体系远非这种小高中可以媲美,衡水的“张锡峰”们也都只想着大学水灵灵的白菜,但是在身边人十几岁就娶妻生子的农村男生眼里,谁敢说同班女生没有吸引力?你告诉我他挤占了男生机会,那你倒是办男校啊?干嘛非得让大家一起烂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