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说核武器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这种说法靠谱吗?

回答
有人认为核武器的存在,反而阻止了更大规模的战争,甚至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这种说法乍听之下有些令人震惊,但细想之下,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极具争议的历史议题——核威慑的有效性。要评价这种说法的“靠谱度”,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核武器在二战后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对全球局势产生的复杂影响。

首先,我们得承认,核武器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强大的毁灭性,但它的出现也确实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尤其是大国之间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社会目睹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无数生命在战火中凋零。随后,美苏两国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全球也随即进入了冷战时期。

在这个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虽然充满了意识形态的对抗、代理人战争以及无数次的紧张对峙,但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却似乎被避免了。这里就引出了“核威慑”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因为害怕对方的报复性打击,导致双方都无法承受的巨大损失,因此在决策是否发动战争时会更加谨慎,甚至选择不发动。

支持“核武器挽救数亿人生命”论调的人,通常会强调这一点。他们认为,如果美国和苏联没有核武器,在冷战期间发生的一些危机事件,比如古巴导弹危机,可能就会演变成一场直接的、毁灭性的常规战争,甚至可能因为双方都动用了当时的常规杀伤性武器,导致比使用核武器的后果还要严重,或者至少会是无法控制的升级。

想象一下,如果两国都在常规武器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并且拥有了可以轻松毁灭一座城市的常规炸弹或者生物化学武器呢?虽然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数级的,但一个关键点在于,它以一种近乎恐怖的方式,设定了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一旦跨越,后果是所有人无法承受的。这种“同归于尽”的恐惧,迫使双方领导人在做出军事决策时,必须三思而行,考虑最坏的可能性。

他们还会提到,在没有核武器的时代,大国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全面战争,伤亡数字往往是以千万计的。从这个角度看,核武器在某种程度上,是将潜在的、更广泛的常规冲突,转化为一种“冷”对抗,一种“战争边缘”的徘徊,但最终避免了全面开战的惨剧。如果说历史上其他几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数千万甚至上亿人的生命,那么,核武器的存在,也许就成功地阻止了类似规模的、由超级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所引发的更大规模的生命损失。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论点的另一面,以及其中存在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首先,这种说法是一种“反事实”的推论,是基于“如果没有核武器会怎样”的假设。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是冷战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策略,以及国际组织的作用,共同促成了和平,而核武器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甚至有人认为核武器反而加剧了不安全感和军备竞赛,导致了更多的资源被浪费,以及地区性冲突的升温。

其次,虽然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被避免了,但核武器以及冷战的阴影,却催生了无数的代理人战争。在越南、朝鲜、阿富汗等地区,代理人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这些战争虽然不是美苏直接交战,但背后却有核大国的身影和支持,其烈度和残酷性丝毫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争。如果将这些战争的伤亡也计算在内,那么“核武器挽救生命”的说法就显得不那么站得住脚了。

再者,核武器的扩散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发生误判、意外或者有意的核战争的可能性并未消失。冷战结束后,虽然美苏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可能性降低,但地区性核冲突的风险,以及恐怖分子获取核材料的担忧,依然是全球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更深层次地看,这种说法也存在一种“道德陷阱”。它似乎在用一种极其可怕的手段来“保卫”和平,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为了避免更大的杀戮,我们制造了能够一次性消灭数百万人的武器,这是否是一种“以毒攻毒”?这种逻辑是否最终会导向一种“恐怖平衡”,而丧失了人类对和平的真正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

总而言之,关于“核武器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的说法,它并非一个可以轻易下定论的“靠谱”或者“不靠谱”。它触及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历史观和对核威慑作用的解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核武器确实在冷战时期创造了一种“恐怖平衡”,迫使超级大国在军事上更加克制,从而可能避免了直接的、毁灭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这三次世界大战如果爆发,其伤亡数字确实可能以亿为单位计。从这个角度看,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更大规模的生命损失。

但是,这种“和平”是以无数次的代理人战争、高昂的军备竞赛以及持续的全球性焦虑为代价的。它也并未能完全消除核战争的风险,并且在道德上留下了深刻的伤痕。

所以,与其说核武器“挽救了”数亿生命,不如说它以一种极其危险和高昂的代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改变了大国之间冲突的性质,可能避免了更具毁灭性的直接对抗,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代价。这种说法,更像是一种对复杂历史现象的简化解读,它提醒我们核武器的双刃剑效应,以及我们在追求和平的道路上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这其中的“靠谱度”,取决于你如何权衡和理解其中的各种利弊和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战争的起因,关于战争的起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条,即进攻比防御有利。

举一个例子,你和另外一个人互相拿枪指着对方,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双方的最优解都是立即开枪杀死对方,因为你不开枪,对方下一秒也会开枪,因为他怕被你打死。

这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叫进攻现实主义,即先动手一方获利,这时双方都会倾向于先动手,导致战争爆发,还有一种是防御现实主义,即先动手的吃亏,这时双方都不会先动手,战争也就打不起来。

我们以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普法战争,让欧洲以为进攻有利,特别是德国,制定的计划就是局势一旦恶化,就立即发动战争以抢先主动权,其他国家的求战情绪也很高涨,但没有人想到,随着机枪战壕和铁丝网的出现,防御已经比进攻有利了,先进攻的人会吃亏,因此一战打成了绞肉战,各方谁也没有讨到便宜。

之后,各国又认为防御有利,法国专门修了马斯诺防线,造的军舰也是防御向的,但时代又变了,随着坦克和航母飞机的成熟,二战成为了一场进攻战,德国的闪击战,日本的偷袭珍珠港,都取得了战场主动权,因此相比一战的沉闷,二战打得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二战结束后,本来世界会更加不太平,但是核武器恰好问世了,所有大国都清醒地认识到,发动常规战争很可能升级为核战争,二自己绝不是核战争的赢家,而且率先使用核武器的一方,还会面临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历史的骂名,所以二战以后,只有大国间的代理人战争,自己大国和小国的战争,大国间只有摩擦,没有直接战争,中印这种的不算。

因此,核武器的出现,导致了防御现实主义的最终升级,也让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几乎变得不可能,这也是二战后世界长时间和平的根本原因。

user avatar

想象一种反向彩票,每张彩票的价格是负10元,中奖率万分之一, 换句话说,购买后有99.99%的概率你凭空拿到十块钱。但只要中奖,就拿走你的全部财产,包括你的自由,下半辈子你将沦为契约奴。

一个吃不上饭的穷人应该怎么看待这种彩票?说感谢彩票公司给我赚钱翻身的机会,明天只要没中奖就还来买?

还是说老子冒着万劫不复的危险才拿到这么点钱,绝不能把钱都用来吃饭,必须攒点本钱赶快摆脱这种生活?

核战争就是负面值彩票公司,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人类是那个吃饭有困难的穷人。如果你相信平行世界理论,在很多种平行世界里,人类应该已经灭亡,还有一些世界正在用棍子打第四次世界大战。我们这个平行世界比较幸运,穷人不仅吃上饭还攒了一些本钱……但这不是我们赞美核武器的理由,就像你不能因为避免了迟到而感谢出租司机勇闯红灯。也许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你卡在钢铁缝隙里,根本无暇操心迟到问题。

再打个比方,有些高速公路设计有问题,特定路段上经常死人,熟悉路况的卡车司机到此都心惊胆战,小心谨慎。结果是道路建成一段时间后,死亡率反而从初期的高峰开始逐渐下滑。作为一个顺利通过危险路段的乘客,你说咱们应该不应该感谢这段公路的设计员?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这个数字不好说,不过肯定拯救了一些日本人。

我逛完广岛核爆纪念馆感想很复杂,其中一个想法就是假如一颗原子弹能早早把日本的军国主义炸没了,那不说亚洲,只说日本原本要死在太平洋的军人不就能够高高兴兴回家生孩子不是?

这原子弹就是扔的晚,别的没什么。不过扔的晚也比没扔强,这46年的仗不是就不用打了么?这就省多少人命?

军国主义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最大灾难,不管用什么,能砸烂军国主义的狗头就要果断用,早砸早赚。没有原子弹战争至少在46年还要打半年。这半年要死多少人不好说,但是肯定比广岛和长崎死人多而且是只算日本人,这多出来的人,就是核武器确实拯救的人。

介绍原子弹的残忍和可怕当然很重要,但是比起贴那么多受害人孩子的照片,我觉得不如多介绍一下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就光介绍对日本自己的直接祸害就行。这样才能让人明白砸烂旧日本的狗头是非常重要并且十分迫切的事情,以至于必须有啥用啥。

另:我不仇日,我还去大和纪念馆了,感觉贼美。

user avatar

核武器(其实是核武器+弹道导弹)最大意义是改变了战争的逻辑。


以前的战争,都是一帮政治精英,煽动屁民去送死。很多政治家和军人,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利益,故意发动战争(譬如今天的中东地区)。

战争的变数很大,很适合投机分子,因为越不确定的事情,越有利于野心家上位。

哪怕完全无胜算了,还会有战争狂人以牺牲自己人的方式去争取谈判筹码(譬如一亿国民玉碎)。死再多人,对他们来讲也就是个数字而已。


但核武器+弹道导弹改变了这一逻辑。

一旦全面核战争打起来,核武器+弹道导弹攻击的首要目标,必然是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什么元首天皇,什么总统首相,什么将军元帅,什么总裁富豪,第一轮下来,就要死一片。就算他们能够躲过不死,他们的家人也住在那些会被攻击的繁华区域,他们的财产也可能化为灰烬。我等居住于偏远地区的屁民,反而可能没事。

一二战死伤那么多人,但不论胜方还是败方的高层(尤其是政治家),几乎都挺到了最后,很多资本家还发了战争财。这种情况在核战争下,根本不可能出现。

说白了,人都怕死,政客将军资本家们也怕死。


以前可以振臂高呼,为了XXX的荣光,然后叫一群傻乎乎的屁民送死,自己伺机捞好处。

突然变成了一开战自己先死,说不定还是全家死光断子绝孙,那只好说:算啦,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谈,和平最重要。

user avatar

非常靠谱。

因为有了这玩意,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存在了,导致所有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都失效。

你看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很多怪现象:啃老、不生育、非洲饥荒、经济危机......

都因为不能进行武力淘汰了,

没有核武器,

全球早打成狗了.............

人类其实面临最大的危机:达尔文主义失效!

人是非常邪恶的,生来就是要屠杀抢夺的,寿命也预定为40岁上下,

但是因为核武器,

根本不敢武斗只能文斗,这就狗血了,简直是bug改了规则

人类现在,说句实话,根本没有适应活那么长..............

很丧,但我认为我说的是真理。

user avatar

让我想起之前不久的「普京访谈录」第二集里说过的一段话,记忆犹新,不会剪辑,录下来用吧。https://www.zhihu.com/video/971106806361260032

user avatar

突然想起了黑天鹅事件,或者说是小概率极端事件。


在塔勒布的经典《黑天鹅》一书中,纪录了这么一个故事:火鸡被人们好好的伺候着,每天吃香喝辣不干活,这样的好日子一天天持续,整整三百天都是如此。火鸡们总结经验,得出了火鸡第一定律:每天早晨必然会有美食到来,永无止境。不过,在圣诞节的那一天,它们等来的是屠刀......


核武器威慑下的和平,人们就如同饲养在笼子里的火鸡一样,每天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似乎这样的日子可以一直持续到永远,所有人似乎都忘记了核武器可以带来的人类灭绝。这种极端的小概率事件,无从学习,毫无规律,可能也是无法避免,但其影响却是-灭世!


也许,做一只火鸡也是挺幸福的,安安心心,快快乐乐走到人生的终点。死亡的来临就是那么突然,让你毫无痛苦的奔赴极乐,更何况还有这么多的小伙伴陪同。


世界核平,同生共死,岂不美哉?!

user avatar

不仅带来了和平,而且带来了繁荣。

核武器的出现,让战争贩子意识到,即使把全社会的资源都用来制造武器,也无法最终获胜。所以,干脆就不花那么多钱来准备战争了。

如果不是因为核武器的存在,肯定有国家会拼命制造军舰、坦克、飞机、大炮等常规武器,企图用军国主义的方式来征服世界,其他国家为了自保也不得不进行军备竞赛,那将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和旷日持久的毁灭性战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