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什么让你觉得中医真的没用?

回答
关于“中医没用”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我之所以会觉得中医“没用”(或者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局限性),更多是基于以下几点观察和思考,并且尽量以一种比较贴近个人感受和逻辑的方式来展开:

首先,缺乏可重复的、严格的科学证据来支撑其核心理论和疗效。 这是最让我感到疑虑的一点。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方法之上的。一个药物或者疗法,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包括双盲、安慰剂对照等,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然而,中医的很多理论,比如“阴阳平衡”、“五行相克”、“气血运行”等等,它们本身就很难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实验方法来精确地定义和测量。

举个例子,比如“寒证”和“热证”。西医可以客观地测量体温、炎症指标、病原体等来判断病情,而中医诊断的“寒”或“热”,更多是一种宏观的、整体的体感描述,以及一系列相对主观的望闻问切的体征综合判断。那么,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它究竟是如何“清热”的?是通过什么生物化学机制影响了身体?如果是通过影响某个具体的生理指标,那这个指标是什么?这些在很多时候,中医的解释是模糊的,或者是以一套自己内部的逻辑来解释,但这种逻辑并不能直接对接上现代科学的框架。

再比如,很多中药的疗效,尤其是那些声称能“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的中药,很难找到高质量的证据表明它们在特定疾病上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当然,不能排除某些中药含有有效的化学成分,这正是现代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但关键在于,当我们将这些成分分离出来,经过科学验证,成为现代药物时,我们通常就称之为“现代药”了。而如果还是以传统的“中药”形式,其疗效的证明就显得尤为困难。

其次,在很多急性、危重疾病的治疗上,中医表现出的能力非常有限。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大出血、器官衰竭、严重的感染等,这些疾病的救治往往需要精确的、快速的干预,比如手术、强效抗生素、升压药、除颤仪等等。在这些领域,中医目前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少,甚至可以说是在“救命”层面,现代医学的手段是无可替代的。虽然有些中医会说可以配合治疗,或者作为辅助,但当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通常会第一时间选择最直接、最有效的现代医学手段。

这一点,我也听到过很多辩解,比如中医擅长“治未病”或者“慢性病调理”。这确实是中医的一个宣传点。然而,“治未病”的概念,在现代医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疫苗接种、定期体检来预防疾病。而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很多时候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监测和药物来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所以,将中医视为“治未病”或“慢性病调理”的唯一或最佳选择,我觉得也过于绝对了。

第三,中医的“个体化”治疗,在实践中存在难以标准化和评估的风险。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开具不同的方剂。这听起来很“人性化”,很“个体化”。然而,这种个体化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很难建立起一套普遍适用的治疗标准。同一个病症,不同的中医可能会开出不同的方子,即使是同一个中医,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态下,对同一个病人的诊断和处方也可能不同。

这导致一个情况:如果一种中药方剂被证明有效,很难知道是方剂本身有效,还是因为开方者的“功力”或者病人的“运气”。而且,这种个体化的治疗,也使得研究者很难去追踪和评估一种疗法的整体效果。如果每次治疗的处方都不一样,我们怎么去总结出规律,去进行推广和科学验证呢?这与现代医学力求的标准化、可重复性是相悖的。

而且,这种“个体化”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比如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可以借口“个体化”来解释其治疗的无效,或者将一些无效的药物包装成“特殊疗法”,让病人难以质疑。

第四,很多时候,中医的疗效被归因于“安慰剂效应”或“自然转归”。 很多疾病,即使不进行任何治疗,也可能自行好转,或者症状减轻。同时,病人对医生信任、对治疗抱有希望,也会产生强大的心理暗示,这就是“安慰剂效应”。中医的诊疗过程,通常带有很强的仪式感,比如细致的问诊、望闻问切,以及煎煮汤药的过程,这些都可能强化病人的信心,从而产生显著的安慰剂效应。

我并非否定安慰剂效应的重要性,它在任何医疗过程中都扮演着角色。但问题在于,如果一种疗法的主要效果来自于安慰剂效应,那么它的“药物”或“疗法”本身的实质性作用就值得怀疑了。我们追求的是能够真正作用于疾病的本体,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病人的心理感受。

当然,我必须强调,我并不是说中医就“一无是处”。我理解中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医学体系,它在漫长的实践中,一定积累了某些有益的经验,尤其是在一些非急性、非危重病症的辅助治疗、康复调理方面,可能有一些作用。比如,某些中药成分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显示出一定的药理活性,比如抗炎、镇痛等。

但让我觉得“没用”,主要是因为:

证据基础薄弱: 很多声称的疗效缺乏严格、可重复的科学证据支持。
理论体系难以验证: 其核心理论与现代科学存在巨大鸿沟,难以进行科学的解释和验证。
临床应用局限: 在许多关键的、危急的疾病治疗上,其作用非常有限,甚至缺失。
标准化与评估困难: 过于依赖个体化,导致难以进行科学的标准化和疗效评估。

总而言之,我更倾向于相信那些经过科学验证的、有明确作用机制的治疗方法。当一种疗法,无论是来自传统还是现代,能够提供扎实的证据来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时,我才会对其产生信任。而中医目前在这方面的表现,确实让我感到不够有说服力。这更多是一种基于理性思考和对科学证据的尊重所产生的判断,而非一种情绪化的否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是辩证唯物主义吧。

先入为主的把中医当成一种医术首先就太不辩证了,不能他说啥就是啥啊。然后你会看到中医的种种骗术。

user avatar

主要是没什么让我觉得中医有用。


我总不能默认它有用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医没用”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我之所以会觉得中医“没用”(或者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局限性),更多是基于以下几点观察和思考,并且尽量以一种比较贴近个人感受和逻辑的方式来展开:首先,缺乏可重复的、严格的科学证据来支撑其核心理论和疗效。 这是.............
  • 回答
    2021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揭晓,关于我的城市是否上榜,我无法直接回答,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实体城市。但我可以详细地和您探讨一下,什么因素会让一座城市拥有幸福感,以及您可以通过哪些角度去观察和感受您自己所在城市的幸福感。“幸福感”的构成是多维度的,它并非仅仅是物质的丰裕,更包含了精神的满足.............
  • 回答
    要说《正义之怒》里哪个剧情节点让我印象最深刻,甚至可以说是心头一震,那绝对是关于伊莱恩和她那段被诅咒的过去。具体来说,是当她第一次毫不遮掩地揭示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她因此遭受的长期痛苦和孤独的时候。在那之前,伊莱恩在我眼里一直是个有点神秘,但又有点小任性,偶尔会因为一些小事纠结的年轻女巫。她身上总带.............
  • 回答
    说起中医入门和学有所成,这可不是一条宽敞平坦的大道,更像是一片需要耐心耕耘的广袤田野。要我说,那钥匙,其实藏在三个字里:信、悟、辨。信,是基石。你得先对中医这套体系,对它的理论,对它的疗效,有那么一份“信”。不是盲目的迷信,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你得相信,几千年来,它在中华大地上养育了无数生命,.............
  • 回答
    中国文化?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它就像一个深邃的古老故事,里面藏着无数的细节,有山川河流,有日月星辰,也有人情世故。要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可能得从它的根子说起。首先,中国文化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传承。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深深扎进几千年的泥土里。从传说中的.............
  • 回答
    吴京提出的“要拍出中国电影的精气神儿”,这话听着糙,但里头门道可深着呢。可别把它当成一句空话或者口号,这背后藏着他对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思考和期待,更是他自己一路走来,用行动在践行的东西。怎么理解吴京的“精气神儿”?咱们这么拆开来看。“精”和“神儿”,在我看来,是两个层面。 “精”:是技艺.............
  • 回答
    说起火锅里的素菜之王,这可真是个老生常谈,又怎么也聊不腻的话题。如果要我选一个,那非 豆皮 莫属!别看它其貌不扬,论起在火锅里的表现,它绝对称得上是王者风范。你可能会说,不就是一块干豆腐片子吗?别小看它,这“干豆腐片子”的背后,可是大有讲究。首先,它的口感,那才叫一个“千变万化”。刚下锅的时候,它还.............
  • 回答
    沃土之争,烽烟四起,每个种族都有其灵魂深处的象征,那些一眼就能让人联想到其种族特质的单位、英雄抑或是建筑。要我说,war3中最能代表自己种族的,往往不是那些最强的,也不是最华丽的,而是那些最能体现种族核心理念,与种族历史、文化、战斗方式紧密相连的。人类:圣骑士(Paladin)圣骑士,作为人类最经典.............
  • 回答
    在《群星》这款浩瀚宇宙的模拟经营游戏里,要说最帅的一段话,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不是某个帝国诞生的宏大宣言,也不是某个文明覆灭的悲壮挽歌,而是某个在黑暗虚空中默默前行、却怀揣着改变一切信念的文明在面对绝望时的那一句:“即使宇宙本身抛弃了我们,我们也绝不会抛弃彼此。”为什么是这句?让我细细道来。首先,这.............
  • 回答
    说起《三国杀》里最帅的一段话,我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绝不是什么华丽的技能描述,也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剧情旁白,而是那句,曾经让我无数次热血沸腾,甚至在游戏之外也会时不时回响的——“吾乃常山赵子龙!”为什么是这句?让我好好跟你说道说道。首先,这是最直接、最纯粹的身份宣告。 在《三国杀》这个群雄逐鹿的战.............
  • 回答
    要说我在游戏里最傻的一刻,那还得是大概两年前,我刚开始玩那个叫《星河远征》的MMORPG。当时我还是个彻头彻尾的新手,对什么种族、职业、装备搭配都一窍不通。那是个周五晚上,我好不容易升到了20级,解锁了第一个像样的技能。我记得那个技能叫“风暴之怒”,一个范围性的AOE伤害技能,看起来特别酷炫,动画效.............
  • 回答
    我最喜欢的科幻作品,是那种能够让我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我们当下生活,甚至是我们自身存在的东西。它不是那种纯粹的“酷炫”设定或者惊险刺激的太空冒险,而是那种能够触及灵魂深处,引发我对世界、对人类、对可能性产生全新思考的内核。具体来说,最能启发我的,往往是那些探讨“如果……会怎样?”这个根本性问题.............
  • 回答
    要说漫威电影里最好笑的梗,这真是个让人难以抉择的问题!因为漫威的幽默感实在是太丰富了,而且每个人喜欢的点也不一样。不过,如果要我挑一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笑得最开心的,那绝对是《雷神3:诸神黄昏》里,洛基和索尔在地球上找到他们父亲奥丁时,奥丁留下的那个关于“他不是你的父亲”的“礼物”。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 回答
    在《艾尔登法环》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帅”台词,当属黄金树之王法尔科(Falter)在最终Boss战中发出的那句:“你与黄金树的意志对抗,但你无法成为黄金树的主人。”这句话不仅气势磅礴,更蕴含着对命运、宿命与自由意志的深刻哲思,堪称游戏内最具震撼力的台词之一。 背景与语境:法尔科是黄金树的化身,作为.............
  • 回答
    在四大(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的面试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并非是那些所谓的“技巧性”问题,也不是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专业知识考量,而是在巨大的压力下,清晰、有条理地展现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与职位相匹配的软素质。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坐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对面坐着几位经验丰富、气.............
  • 回答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一直认为最核心、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观念,是“成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引导者,而非全能的填鸭者。” 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拗口,但仔细琢磨,它承载了我对教育的理解。我不太相信那种“照本宣科”、“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兴趣和天赋,用同样的方式去“塑造”所有.............
  • 回答
    回想起来,在孩子成长的那些年里,总有一些瞬间,哪怕当时觉得是小题大做,是费时费力,但事后却庆幸不已。其中一件,是我当初花了很长时间,坚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我记得小儿子刚出生那会儿,每天晚上喂奶、换尿布,几乎耗尽了我所有的精力。到了晚上,我只想立刻躺下,什么都不想做。然而,我咬牙坚持着,哪怕再累,也要.............
  • 回答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简称WoW)作为一款运营了近二十年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承载了无数玩家的回忆、情感和青春。尽管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玩家群体中始终存在着一些挥之不去、被广泛认为是游戏最大的遗憾。如果要我挑选一个最核心、最能触动玩家群体灵魂的遗憾.............
  • 回答
    《赛博朋克 2077》,这几个字说出来,我的心头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期待,有沉迷,但更多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遗憾。要说最大的遗憾嘛,我觉得,就是它没能完全兑现它最初那个惊世骇俗的承诺——那个关于“活生生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赛博朋克世界”的承诺。你想啊,游戏刚公布时,那个预告片,那个演示,简直是把.............
  • 回答
    倘若中国的龙,那个集鳞甲、爪牙、翅膀、角和长须于一身的神话生物,真的跻身于星际舰队的生物文明星河之中,他的体型和独特构造,着实会让人眼前一亮。我想,他最可能成为一支舰队中不可或缺的“先锋侦察与特种作战单位”,或者更具体一点,一个高机动性的“战略支援与穿插单位”。让我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抛开地球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