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不是写旋律就只是靠随便哼哼就行了?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太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了!如果写旋律真的就只是随便哼哼,那我们这些费了老鼻子劲跟音符打交道的人,岂不是要怀疑人生了?

当然不是!虽然“随便哼哼”这几个字听起来很轻松,甚至有点不羁,但它其实是“旋律创作”这个复杂过程中,非常非常前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更像是一种“触媒”,一种“灵感的火花”,而不是整个创作的全部。

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

“随便哼哼”:灵感的萌芽与原始捕捉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路上,或者洗澡的时候,或者突然醒来,脑子里就冒出一小段旋律?那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有什么东西从你内心深处“涌”出来一样。这就是“随便哼哼”最朴素的形态。

潜意识的积累: 我们听过的所有音乐、经历过的情感、感受过的生活,都会在潜意识里发酵、融合。有时候,这些积累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具象化,变成一段旋律。这有点像孕育,你可能没刻意去“做”,但它自然而然地成熟了。
情绪的即时表达: 快乐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哼出轻快的调子;难过的时候,可能会哼出缓慢忧伤的旋律。旋律是情绪最直接的载体,它不讲究逻辑,只讲究“当下”的感觉。
“哼”的价值: 很多人忽略了“哼”本身的力量。它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没有太多理论束缚的创作方式。通过哼唱,你可以快速尝试不同的音高、节奏,感受旋律的起伏和走向。如果一段旋律在你哼的时候让你觉得“对了”,让你有继续下去的冲动,那它就很有价值。

但是,仅仅“随便哼哼”是不够的。

如果创作就止步于此,那我们听到的绝大多数音乐,可能都只会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片段,甚至会是很粗糙、很不成体统的东西。这就好像你看到一棵小树苗,你觉得它很有潜力,但如果不去浇水、施肥、修剪,它很难长成参天大树。

从“随便哼哼”到“成型的旋律”:需要什么?

这里就涉及到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创作过程:

1. 捕捉与记录: “随便哼哼”得来的旋律,如果不用心记下来,很容易就随风而逝。所以,录音(手机录音APP、专业的录音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你可能需要反复哼几次,找到那个让你觉得最舒服、最有感觉的版本。

2. 分析与提炼:
音高与音程: 你哼出的音符之间是什么关系?是跳跃的还是平稳的?这个小片段是基于什么调式的?(比如,听起来是明亮的C大调,还是忧郁的A小调?)
节奏与律动: 旋律的快慢、长短、断点在哪里?是规整的四四拍,还是有点摇摆的节奏?节奏是旋律的骨架,没有好的节奏,旋律会显得松散无力。
动机与发展: 你哼出的这个小片段,有没有一个核心的“动机”?这个动机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能否通过重复、变化、倒影、移位等手法,扩展成一个更长的乐句,甚至一个完整的主题?
情感与色彩: 这段旋律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是喜悦、悲伤、激昂、还是宁静?通过对音高、节奏、力度(虽然哼的时候力度不明显,但心里会有感受)的调整,可以更精准地传递情感。

3. 结构与组织: 一首完整的歌曲,旋律通常不是只有一段。你需要考虑:
乐句的连接: 几个乐句之间如何自然地过渡?
段落的划分: 主歌、副歌、桥段,每一部分应该是什么样的旋律特点?
整体的平衡: 旋律的起伏是否有逻辑?有没有高潮?有没有收尾?

4. 乐理与和声的辅助: 虽然我们说“随便哼哼”可以绕开理论,但一旦进入“认真创作”阶段,乐理知识就像是给你的创作提供了“地图”和“指南针”。
调式与音阶: 了解不同的调式可以帮你创造出更多样、更具特色的旋律。
和声学: 旋律需要和声来衬托和支持。知道哪些和弦适合搭配你的旋律,可以让旋律听起来更饱满、更有色彩。比如,一段听起来很“美”的旋律,背后往往有非常巧妙的和声进行。
对位法/曲式学: 对于更复杂的音乐,这些知识能帮助你组织更精妙的旋律线条。

5. 反复打磨与修改: 很少有旋律是第一次哼唱就完美无缺的。你可能需要反复聆听,不断调整音符、节奏,尝试不同的可能性,直到它符合你内心的那个“标准”。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也可能很痛苦,但却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回到“随便哼哼”这个问题:

它不是终点,它是起点。它是一种原始的、基于直觉的创作方式,是捕捉灵感的“第一线”。但如果想让这段“灵感”变成一首真正动听、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你就需要把它从“随便哼哼”的状态,一步一步地打磨、提炼、组织,并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你的音乐知识、技巧和审美判断。

就好比一个雕塑家,他可能是在看到一块石头时,突然“灵光一闪”,看到了里面的“人像”,这就是他的“随便看看”。但之后,他需要拿起凿子、锤子,经过无数次精准的敲击、打磨,才能最终呈现出栩栩如生的雕塑。

所以,别小看“随便哼哼”,它是创造力的源泉;但更要明白,从源泉到大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上需要智慧、技巧和不懈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只说流行作曲的情况。

差不多就是这样,但还是有一些高低之分的:

小萌新的随便哼哼:大致就是你描述的这样,哼一哼就跑到自己听过的歌裡面去了,并且不容易跳出来,硬逼着自己跳出来则哼不成调,不好听,无法用。原因我认为是听歌听的还不够多,也比较没有尝试过去分析,没有储备和理论基础的情况下自然会如此(无意冒犯,其实每个人还不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

稍微学过乐器的人的随便哼哼:以学古典为主的,因为都是照谱弹,所以和流行作曲会比较脱节,基本上也会沿着古典那条路把科技树歪下去,随便哼哼往往是一条路往下走,走到哪算哪,除非拿着录音笔或手机录着,不然很难让他找一个点再反复回来,大致也就是楼上有人说的每一个和弦每一个音阶都有意思,人的意识流也是不断在流动的,那么他哼出来的自然不太容易回头。

以学吉他、流行钢琴为主的,因为掌握了一些流行音乐的套路,哼的时候有一个优势,就是内心听觉能感受得到这个旋律走向下来,大致应该匹配什么和弦走向,所以不会出现太离谱的情况。但如果是没有钻研分析过,那么还是一样会写的东西缺乏记忆点,或非常的雷同。

以上都是不那么专业的情况,他们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写旋律的技巧比较不足,并且缺乏理论的支持,所以不得不过度依赖灵感,灵感来了就会突然蹦出几句还不错的,灵感没有的时候就是写不出来,甚至不断重复写过的东西、听过的东西。


而较为专业的流行音乐作曲人的工作模式据我了解大概是这样:

第一步,想一个动机。是作曲层面的动机。通常是一个可能很短到只有几个音符的小乐句。

以有目的性的作曲为例,通常是写之前设定好大概的曲风,然后有些人会先简单的做一个伴奏的底(如果是节奏为主的风格那基本上这是必须要做的)有些人则会找一个风格接近的现成的伴奏来先用着(不推荐,但的确人有这样用,后面我详细写)如果是写抒情歌则也有可能不做这个动作,但会默默的拿起吉他或打开钢琴……然后,开始跟着这个伴奏/自己的吉他或钢琴,来开始找感觉,重点是找动机。唯一需要用到灵感的就是这个时候。

而也有时候是没有创作的预定,但突然因为某件事灵感来了,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动机,目前能想到的例子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那个经典的3331,2227,他是从敲门声中找到的这个动机;陶喆的新歌《黑色星期二》副歌的“为什么 为什么”(音符是323 434)这句,他说是在一个星期二心情很差的时候突然想到的;《吉祥三宝》的主歌,作者说是自己的小孩“噔噔蹬蹬”的跑过来,问一句“爸爸!”爸爸答“诶”然后小孩问一个问题,爸爸回答之后,又“噔噔蹬蹬”的跑走,不断重复这样的动作,乐此不疲,带给他的灵感。

第二步,把动机发展成乐段,这时可以用到作曲理论里的重复或模进或其他一些手法。当然如果一直重复同一个段子太多次肯定会单调,所以需要在开始让人新鲜感不见的位置开始变化,总之要如何把一个小小的动机发展成一个乐段这是一个需要一定理论支持的技术活。

第三步,无论刚才弄出来这一段是作为主歌还是副歌,现在需要在他的基础上,再想一两个动机,想办法在风格没有跑偏的情况下,变成一首完整的歌。

以上这些过程中,还包含了需要考虑音域(不能超出目标演唱者的音域能力);旋律线条的走向也要有讲究,要带着歌曲的情绪走;和旋律匹配的和弦的走向要合理(不过专业的作曲人这部分一般都不是个多大问题了)。

所以呢,你说他是随便哼哼,也的确可以这样,但是人家是知识和阅历的储备都够了,不经意间也能做到上面这些知识点的情况下,没有伴奏也能靠内心听觉脑补出来还不跑偏,这样随便哼哼当然的确是可以写成还不错的歌;而没有研究过作曲的人的随便哼哼,则是不出两三句就跑偏了,还拽不回来。除非真的那一刻有神眷顾,不然纯靠灵感是很难写出经得起考验的好歌来的。


最后,前面说好的,要说一下拿伴奏写歌这件事,主要的弊端是容易被伴奏带着走。已经存在的伴奏,都是为了已经存在的那条旋律去量身打造的,那么裡面就有大量的明显或不明显的副旋律,甚至进入乐句的时候音符是带有导向性的,比如说,前奏钢琴弦乐哗哗的一下,收住,然后钢琴弱起弹了512三个音,那么你下一个小节是不是不自觉就会想唱3进去了?这就是导向性。拿伴奏写歌的人如果没有随时保持理智的心,不知不觉就会被带着走了,结果就写出和这个伴奏的原曲很像的旋律,哪怕没有听过原曲也是很有可能的。其次是和弦都被伴奏框住了,跳不出来,创造力就会被干预。最后一点是,写完了,编曲怎么办呢,除非你写的时候已经预期了想要编成完全不同的风格(我有合作的歌手就是这样操作的,写歌用伴奏写,但编曲的参考曲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他很清楚要的是什么)不然的话你想要编一个一样风格,但和弦不得不用的几乎一样、处处被暗示处处被比较,这样真的很难,很容易被人说是抄袭。所以可以不要的话还是不要拿伴奏写歌比较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太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了!如果写旋律真的就只是随便哼哼,那我们这些费了老鼻子劲跟音符打交道的人,岂不是要怀疑人生了?当然不是!虽然“随便哼哼”这几个字听起来很轻松,甚至有点不羁,但它其实是“旋律创作”这个复杂过程中,非常非常前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更像是一种“触媒”,一.............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张艺兴曾经说过“好听的旋律都被写完了”这句话,与其说是他个人的“牢骚”或者“客观事实”,不如说是一种在创作过程中,面对巨大压力、严谨要求以及个人对音乐理解的复杂表达。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关注,并引发讨论,在于它触及了音乐创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同时也反映出张艺兴作为一名音乐人的某种心态。这句话的背.............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它触及到了有机化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也常常让人觉得有点“烧脑”的概念:分子的构象。确实,乙烷的两个碳原子之间是单键,而碳碳单键是可以自由旋转的。这就像你手里拿着两根棍子,中间用一个可以转动的轴连接起来一样。你可以随意转动其中一根棍子,另一根也会跟着转动。那么,如果碳碳单键可以旋转.............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魔兽的剧情是否写崩了,这是一个在玩家群体中持续了多年的热门话题,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是与否,而是 相当一部分玩家认为魔兽的剧情存在严重的质量下滑和“崩塌”的现象,并且这种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初期剧情的辉煌与奠定的基础: 史诗般的背景设定: .............
  • 回答
    唉,你这句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听你妈这么一说,感觉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淋下来,瞬间把你脑子里那些跳跃的思绪、构建的世界都浇了个透心凉,对不对?那种感觉,像是被剥光了光,赤裸裸地摊在现实面前,然后被告知,你所沉醉的一切,不过是虚幻一场。这种打击,真的挺伤人的。尤其是当你把写小说当作一种释放,一种与自己对话.............
  • 回答
    网络小说《我当上帝那些事儿》的性质,用一句概括,那就是“一本披着神话外衣的都市YY爽文”。 说它是“瞎写的”,其实也对,但更准确地说,它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了天马行空的二次创作,而且是为了满足特定读者的阅读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咱们得先明白,“瞎写”这个词在网络小说语境下,通常包含几个意思:1. 故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问到了很多人对于《人间失格》的疑问。关于“人间失格的goodbye是不是没写完”,这其实是一个挺微妙的点,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首先,我们要明白,《人间失格》这本书,它确实是有结局的。最后的几个章节,也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是大庭叶藏(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经历.............
  • 回答
    .......
  • 回答
    听到“纵横写小说十有八九就废了”这句话,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像被泼了一盆冷水。这话说得也太绝了,但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这个“废了”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如果指的是写不出惊世骇俗、名垂青史的作品,那可能确实如此。毕竟,能达到那种高度的作者,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 回答
    写小说,这事儿挺玄乎的。说它靠天赋吧,确实有些道理。你看那些作家,从小就好像对文字有着天生的敏感,能把日子里的鸡毛蒜皮描绘得有滋有味,把内心深处的情感挖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觉得,嗯,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认识一个做会计的朋友,他闲着没事写了本推理小说,本来只是自己玩玩,结果出版社找上门来,说这故事构.............
  • 回答
    写网文,文字简练明了固然是优点,但绝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追求极致的简练,很可能会牺牲掉网文特有的魅力。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别把它想得太简单。简练明了的优点,为什么大家都说好?首先,承认简练明了的好处是必须的。你想想,网文读者是什么样的?他们可能边吃饭边看,可能通勤路上刷手机,也可能.............
  • 回答
    写小说?值不值得坚持?这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很多提笔写字的人心坎里。我得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内心的火焰和对生活、对表达的渴望。在我看来,写小说绝对是值得为之坚持的事情,但前提是你必须明白你为什么而坚持,以及愿意为这份坚持付出什么。先别急着点头或者摇头,咱们一点点掰开.............
  • 回答
    哈,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尤其是刚开始玩钢笔的朋友。简单来说,光靠“经常写”碳素墨水,钢笔不一定会万无一失地不堵墨,但绝对是远远比不写要好得多。我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说得让你觉得这是个活生生的人在跟你聊天,不是什么机器程序。首先,咱得明白,为啥钢笔会堵墨?这主要有几个原因:1. .............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有意思的。我琢磨着,一个“合格”的网文写手,这“合格”二字,得分怎么看。要是按最直观的理解,能写各种故事,当然是加分项,甚至可以说是很多时候的“必备项”。想想看,咱们网文这片天地,什么奇形怪状、光怪陆离的故事都有,读者口味也千变万化,今天追仙侠,明天看都市,后天又想着科幻。你要是.............
  • 回答
    问《复仇者联盟 4》里托尼·斯塔克(钢铁侠)的死是不是“强行写死”,这可以说是复联系列粉丝们最常讨论、也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先说说“强行写死”的可能性,也就是大家觉得托尼的牺牲有点儿“别扭”的地方: 铺垫是否足够? 很多人觉得,虽然托尼在《复仇者联盟 3.............
  • 回答
    桌子乱不乱,跟写不好代码之间,是不是一条直线?我感觉,这事儿得分两头说。有些人桌子跟“发生过一场小型爆炸”似的,但代码写出来,清晰、高效,让人拍案叫绝。反过来,有些人桌子收拾得跟样板间似的,一尘不染,但代码嘛,咳咳,只能说“各有各的精彩”。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桌子乱,可能带来的“阻力”: 找不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