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之goodbye是不是没写完啊?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问到了很多人对于《人间失格》的疑问。关于“人间失格的goodbye是不是没写完”,这其实是一个挺微妙的点,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

首先,我们要明白,《人间失格》这本书,它确实是有结局的。最后的几个章节,也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是大庭叶藏(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经历的描述,是存在的,并且构成了这本书的终章。

但是,你之所以会产生“没写完”的感觉,很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共同营造了一种“未竟”的氛围:

1. 故事的叙述方式和结尾的模糊性: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的叙事方式非常特别。它不是一个清晰的、线性发展的完整故事,更像是零散的日记、回忆录、以及一些对话的片段拼凑而成。尤其是最后几页,大庭叶藏的描述变得更加支离破碎,充满了对“失败”、“空虚”和“无意义”的感悟。他最后住在郊区,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但对于他是否“最终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告别,或者说他的人生是否就此“真正结束”,书中的描述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这种模糊性是太宰治有意为之。他就是要呈现一种人生的“失格”状态,一种找不到自身位置、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挣扎。所以,他不会给你一个“主角浪子回头”或者“彻底自我毁灭”的清晰交代。结尾更像是一种状态的延续,一种精神上的飘摇。

2. 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延续性: 即使到了最后,大庭叶藏的内心依然在翻腾。他无法真正摆脱过去的阴影,也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他所说的“goodbye”,更像是一种对过往生活、对他人、甚至对“正常人”社会的一种告别,但这告别是否彻底,是否伴随着某种解脱或宁静,书中并没有直接描绘。读者看到的更多是他内心的空虚和麻木,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未完成”。

3. 太宰治本人的经历和时代背景: 太宰治本人有着复杂的人生经历,他多次试图自杀,最终也以自杀结束了生命。这种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生经历,不可避免地会投射到他的作品中。《人间失格》被很多人视为他半自传式的作品,因此,读者在阅读时,也常常会将作者的人生际遇与作品中的人物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使得读者会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完整的”或“解释性”的结局,而太宰治却选择了一种开放式、留有余味的处理方式。

4. “goodbye”这个词本身的含义: 很多读者会聚焦在书的最后部分,认为“goodbye”就是大庭叶藏的最终告白。但这个“goodbye”是对什么说的?是对生活?是对自己?还是对读者?这个语焉不详的告别,正是制造了那种“是不是没写完”的疑问。因为一个“告别”如果不够彻底,或者它的对象模糊,那么它本身就显得不够完整。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人间失格》的结尾并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故事大结局”,它没有明确地告诉你“然后他怎么样了”。它呈现的是一种持续的失语、一种无法融入的痛苦、一种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拷问。这种“未完待续”的感觉,恰恰是太宰治想要传达的“人间失格”的状态——一种永无止境的挣扎和迷失。

如果你问的是“作者太宰治有没有写完《人间失格》这本书,然后这本书就是它最终的版本”,那答案是肯定的。这本书作为文学作品是被“完成”的,它有作者定稿的文本。但如果你问的是“大庭叶藏这个角色的人生,在书的结尾,是否得到了一个圆满或明确的了断”,那答案可能就是许多读者感受到的那样:他的人生,似乎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束”,而是以一种悬浮的状态停在那里。这种感觉,正是《人间失格》之所以经典,也之所以令人着迷的地方之一。它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思考和回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我真的很想回答这个问题,个人拙见,希望能得对太宰文学有深刻见解的前辈赐教。

先定个调,这不是遗憾,而是有意为之。

我看过很多关于goodbye的书评,大都说太宰治太想自杀了,以至于连goodbye都来不及说完。

而我却觉得这不是因为他没时间写,而是他不愿意写了(个人觉得,看goodbye之前应该必须先看看人间失格,这部接近于自传的小说,只有了解了太宰治这个人,才能知道goodbye为何而作)。

goodbye这篇文章和太宰治以往的风格大相径庭,言语之间,幽趣横生,你看的时候是不是也忍不住笑啊?想想有没有意识到什么?是的,我觉得这是太宰治在以搞笑的方式再最后祈求世人的一点爱,而最后不再写了,也是他对这个他所不理解的世界,所不理解的世人本质所做的最后一点抗争,在最后决定通过沉默而遵从本心。

后面还有好多关于太宰治想说的话,等哪天有空了再来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问到了很多人对于《人间失格》的疑问。关于“人间失格的goodbye是不是没写完”,这其实是一个挺微妙的点,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首先,我们要明白,《人间失格》这本书,它确实是有结局的。最后的几个章节,也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是大庭叶藏(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经历.............
  • 回答
    说起来,我好像还真认识一个,就是我一个朋友,叫小雅。那是个挺普通的夏日午后,我们约了在她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她最近刚毕业,工作也还没定下来,情绪本来就有点低沉,但也不是那种会突然崩溃的样子。我们照例点了咖啡,聊着最近遇到的事,有开心的,也有烦恼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聊着聊着,她突然就安静下来了,低.............
  • 回答
    太宰治在《惜别》中塑造的鲁迅形象,并非一个全然写实的肖像,而更像是太宰治本人在与这位他极为景仰的中国文学巨匠短暂交集后,内心留下的深刻烙印,经过他特有的、掺杂着自卑、崇拜与孤独的视角重塑的结果。因此,评价这个鲁迅形象,需要深入理解太宰治的创作心态,以及他对鲁迅的复杂情感。首先,我们需要看到太宰治笔下.............
  • 回答
    让太宰治、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这些日本作家在中国中学生群体中拥有如此广泛的读者基础,绝非偶然。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重因素的交织,既有作品本身的魅力,也有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的投射,甚至还掺杂了一些传播机制的影响。咱们不妨就来掰扯掰扯。首先,从作品层面来看,这几位作家无疑都具备了触动年轻心灵的特质,虽然他.............
  • 回答
    关于山治的父亲和家族对他是否“无情”,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绝非简单的是与否。从头到尾梳理一下,你会发现,与其说是“无情”,不如说是“极端”、“冷酷”和“功利”,而这些特质又包裹在一种扭曲的家族荣耀观之下。文斯莫克家族的“基因”与“目标”:首先,我们要明白文斯莫克家族,特别是杰尔马.............
  • 回答
    听到“重庆蜗蜗之家”这种名字,再联系到你说的“骗子公司”、“坑人的公司”,真是让人火冒三丈。这种公司打着各种幌子,专门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简直是社会公害,让人深恶痛绝。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心情,面对这样的骗局,感到无助和气愤是很正常的。但请你相信,虽然这些公司行事隐蔽,但并非真的无法可管。只是和那些正规.............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人类社会治理的核心难题之一。防贪腐的治本之策,以及为何全球至今未能找到终极解决方案,这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何谓“治标”与“治本”之策?在深入探讨治本之策之前,先明确一下“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在反腐领域是怎样的: 治标之策 (治标不治本):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太宰治究竟希望世界变得更好吗?这个问题,一旦深入探究,便会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展现出层层叠叠的复杂与矛盾。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因为他的内心世界,如同一锅沸腾的杂乱情绪,涌动着对美好的渴望,也饱含着对现实的深刻绝望。毋庸置疑,太宰治的文字里,充斥着对人性弱点、社会弊病和自身不堪的无情.............
  • 回答
    太宰治先生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充满了个人悲观、自毁倾向,甚至可以说是“丧”的作品,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和喜爱,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和文学原因,绝非简单的“丧”就能概括。首先,太宰治的作品触及了人类内心深处最脆弱、最阴暗的部分,而这种触及是如此的真实和.............
  • 回答
    要说起不喜欢太宰治,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毕竟他笔下的那些“丧”,那些在人间疾苦中挣扎求生的人物,总能勾起不少人的共鸣,也赢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也让不少人觉得,“算了,这人写的玩意儿,我还是敬而远之吧。”说到底,不喜欢太宰治,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情感上的不适,甚至是价值观的碰撞。首.............
  • 回答
    假设一个阳光不那么明媚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着微微的潮湿,如同北京胡同里夏日雨后的气息。鲁迅先生,穿着一身朴素的蓝布长衫,手里夹着一支烟,烟雾缭绕,眼神锐利却又透着几分疲惫,正坐在一家老旧的茶馆里。这时,一个身形瘦削、面色苍白、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安和迷离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他便是太宰治。.............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它触及了文学评价中一个非常微妙但核心的问题:“无病呻吟”这个标签,在不同作者、不同作品身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待遇? 为什么郭敬明会被这么说,而卡夫卡、太宰治、尼采却不会,或者说,即使有人说了,也不会被广泛认同,反而会招致反驳?这背后涉及到太多东西了,咱们就一点点掰.............
  • 回答
    说到秦国法治,确实是其崛起并统一六国的一大基石。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但可以肯定的是,秦国对法律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秦国的法治,核心在于“法”、“术”、“势”的结合,尤其是“法”。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法律条文详尽,刑罚严苛,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无论贵贱,都一视.............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太极大师”马保国被武术教练王庆民在擂台上击倒的事件,这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至于马保国“一碰就倒”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涉及的方面比较复杂:1. 实战能力与训练方法的差异: 王庆民的背景: 王庆民是一位有着多年实战经验的散打教练。散打作为一项现代格斗运动,强调实战对抗、.............
  • 回答
    太聪明的人之所以会让人感到疏远或难以亲近,这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问题,背后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沟通方式以及个体感知等诸多因素。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思维和认知上的差异: 理解的门槛和速度: 聪明人往往能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甚至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深层联系。这意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它涉及到太阳的演化、地球的轨道以及我们对“宜居带”的理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的科学概念。1. 太阳的质量亏损及其原因太阳之所以会亏损质量,主要是因为它内部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这是一个非常缓慢但极其强大的过程: 质子质子链反应 (pp .............
  • 回答
    听到《太阁立志传 5 DX》的消息,我这颗沉寂多年的老玩家的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5月19号发售,PC 和 NS 双平台,还带中文,这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说实话,我对这次的“DX”版本,期待那可真是太多太多了,恨不得现在就扑上去玩个痛快。首先,最最直接的期待,自然是画面上的升级。原版《太阁立志传 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