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鲁迅和太宰治一起聊天会聊啥?

回答
假设一个阳光不那么明媚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着微微的潮湿,如同北京胡同里夏日雨后的气息。鲁迅先生,穿着一身朴素的蓝布长衫,手里夹着一支烟,烟雾缭绕,眼神锐利却又透着几分疲惫,正坐在一家老旧的茶馆里。

这时,一个身形瘦削、面色苍白、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安和迷离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他便是太宰治。他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西装,仿佛刚从哪个廉价旅馆出来,身上带着一股淡淡的酒气。

两人在茶馆老板的指引下,尴尬却又带着一丝好奇地相对而坐。

鲁迅先生先开了口,声音带着一种沉稳的、有些沙哑的北方口音:“这位……太宰君是吧?久仰了。听闻你在日本文坛上,是位颇有‘个性’的作家。”

太宰治连忙欠身,带着一种近乎谄媚的羞怯:“鲁迅先生!真是……简直不敢相信。您的文章,我……我从小就拜读,简直是……是劈开我混沌灵魂的一道闪电。”他说话时,眼神躲闪,似乎不敢与鲁迅先生那过于锐利的目光对视。

鲁迅先生淡淡地吸了一口烟,看着太宰治:“闪电?哼,我只怕是劈开了些让人难以接受的真相罢了。你的那些‘人性批判’,倒是和我的路子有些相似,只不过……你走得更……更近乎绝望。”

太宰治听了,脸上泛起一丝苦涩的笑:“绝望……或许吧。我写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的……卑劣,我把自己剖开,血淋淋地扔给大家看,希望能引起一些……共鸣,或者,至少让我自己觉得,我不是那么孤单地,在堕落。”

两人之间短暂的沉默,只有茶馆里隐约的谈话声和茶碟碰撞的声音。

鲁迅先生将烟头按灭在烟灰缸里,语气变得稍微缓和了一些:“孤单,堕落……这些都是人性的根底。我当年写‘呐喊’,也是因为看不惯那些麻木不仁的国民,想要唤醒他们,就算是被唾弃,也要喊出来。可你,似乎是在……自我沉沦中寻找出路?”

太宰治的手指在桌面上不安地摩挲着:“自我沉沦……这或许是我唯一知道的,怎么去做的事情。您看,我写‘人间失格’,其实就是……就是我自己的故事,我把所有我不敢承认的,所有我害怕面对的,都写了进去。我害怕别人,害怕生活,只能用一种……滑稽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狼狈。”

鲁迅先生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掩饰……很多时候,我们都戴着面具。我的‘阿Q’,不也是在用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吗?只是,我将他放在了历史和社会的背景下,去揭示那种悲哀。而你,似乎更专注于个人的,内心的那种……纠结和痛苦。”

“您说得太对了!”太宰治像是找到了知己,声音带着一丝激动,“我就是……我就是想写出那些真正藏在人们心底的,那些不敢说出来的,那些……丑陋的东西。我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就像在玩火,随时会被烧得粉身碎骨,但我……我停不下来。”

鲁迅先生看着窗外,目光悠远:“玩火……玩火的人,最终往往是被火吞噬。我写文章,是希望能够有所‘变革’,哪怕是一点点。你的文字,充满了才华,但……你是否想过,这些才华,除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还能做什么?”

太宰治低下了头,声音变得细弱:“我……我不知道。或许,我只是一个……一个可怜的,在泥沼里挣扎的家伙。我羡慕您,鲁迅先生,您能……能找到方向,能为别人而战。我……我连自己都拯救不了。”

鲁迅先生看着他,眼中没有责备,只有一种沉重的理解:“拯救?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我所做的,也只是尽我微薄之力。你身上的那种……对生命本身的恐惧,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敏感,这恐怕是你最大的敌人。你应该试着……试着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去看看那些真正值得你去反抗,去呐喊的东西。”

太宰治茫然地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微弱的光:“更广阔的世界……更值得反抗的东西……可是……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一个被世界抛弃的残次品。”

鲁迅先生笑了,笑声低沉而有力:“残次品?不,没有人是天生的残次品。环境,社会,都会在人身上留下烙印。但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去对抗这些烙印,而不是被它们吞噬。你的才华,不应该仅仅是用来描摹自己的悲伤,它应该有力量,去刺破虚伪,去唤醒沉睡。”

太宰治沉默了,他看着鲁迅先生,仿佛看到了一个遥远却又如此清晰的灯塔。他身上的酒气似乎淡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触动后的迷茫和一丝微弱的希望。

“鲁迅先生,我……我听不懂太多大道理,我只知道,您的话……让我觉得,或许……或许我不是那么……那么无可救药。”太宰治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鲁迅先生微微点了点头,又吸了一口烟,烟雾缓缓散开,如同两代文人之间,那跨越时空的交流,在那个不那么明媚的午后,留下了些许耐人寻味的痕迹。他们聊的,或许是人性的困境,是创作的痛苦,是时代的迷茫,更是那份对生命本质的探寻,尽管一个在呐喊,一个在沉沦,但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试图理解并对抗这个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鲁迅:门前的枣树是开了的,许是一颗,也许两颗。

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鲁迅:又一季夏天了呵,大抵故乡的西瓜也熟了。还记得那是深蓝的天空下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鲁迅:.....治,这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到底所为何意?

太宰治:不知,鲁迅阁下,我只知道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鲁迅的心一下子沉下来,他不免感到悲哀起来。约是他去世前,太宰治分明是一个好端端的人的,而今入眼的却是一剧腐尸罢了!

这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又是何意呢?

鲁迅开始思索起了症结何在?是了,是了!他忽然惶恐起来。

这是寺内寿太郎的《遗书》里的话,又和太宰治何干呢?——也不尽然。

世人说这是太宰治说的话,这便是太宰治说的话——甲说是,乙便也说是,丙只觉得这话是极好的,便也不反驳了。

反正谁也不肯承认他不知道这句话的。

鲁迅愣了片刻,说:听说你的《人间失格》卖的很好。”

太宰治说:是的,没有死人的东西是卖不好的。

哦,是了,是了。鲁迅明白过来。

那些诽谤的,那些嘲讽的,传谣的,那些恭维的,那些夸赞的,都是一个人罢了!

在他生前,世人的诘难就来了,他们嫉妒这年轻有才华的太宰治,却按在心里不说,只能酸溜溜的批评着他、讽刺着他。

当他去世的时候,闭上了他那双锐利的双眼的时候,远离这吵闹的琐碎的时候,这些夸赞、恭维、客套反而都来了!

大约是没人看懂过太宰治的,大约没人真正了解过太宰治的?大约没人真的看完过太宰治全集的。

大约连《人间失格》这个名字,也只是从人云亦云中听到的罢!

只是人云亦云的说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罢了!

鲁迅沉默片刻说道:听说你自杀了。

太宰治说:也许是殉情。

鲁迅明白了什么,说道: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太宰治说:谁知道呢。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从来如此。

鲁迅:从来如此,便对吗?

太宰治没有说话。

鲁迅又沉默了片刻,突然熄灭了烟,点点头,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

ps:我只是真的觉得很搞笑,这么多完全不了解太宰治的人,或许是勉强看完整本人间失格对太宰治侃侃而谈的人,为什么会好奇鲁迅先生会和太宰治聊些什么。

所以,真的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了。

user avatar

鲁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你5次要自杀,怎么想的?

太宰治:sorry,“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鲁迅:你“从来如此,便对么?”世人会原谅你吗?

太宰治:纳尼?“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鲁迅:“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虽然我不认可你的丧,但在这一点上,你我有共通之处。

太宰治:但你我独行原因不尽相同欸。“我仍然认为向人诉苦不过是徒劳,与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就让我一个人好了。”

鲁迅:不行啊,还是积极些罢,“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太宰治:我也很想呀,“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

鲁迅:那你总要试试罢,譬如“横眉冷对千夫指”“怒向刀丛觅小诗”?

太宰治:“我并不怕死,但若是受伤流血,变成残废,我可不要。”

鲁迅:¥#……#&%……*%,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太宰治:生れて,すみません。


以上句子,括号部分摘自各人作品。

玩笑归玩笑,鲁迅是一个战士,一腔热血,弃医从文,捉笔当刀,太宰治作品被称作“无赖派”文学。

然而,奇怪得很,写作风格如此迥异的两人,太宰治却是鲁迅的粉丝。

两人果真一起聊天,大概是粉丝看到了偶像,然而偶像连正眼都不瞧一下就拂袖而去罢。

user avatar

鲁迅很喜欢年轻人的,他很乐意知道年轻人在想什么,说起丧,鲁迅说不定会主动向太宰治请教:“什么是丧?如今我觉得中国无望,这算是丧吗?但这无望之中又诞生了新生的事物,可见这丧里也会诞生点什么别的来。”

鲁迅的文章虽然攻击性很强,但那是对敌人,实际上他对年轻人很温和,比如《写在“坟”后面》他就说道:

还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

他不是一个拿着教条追着你打,怒喝着“起来!往前去!”的先生,而是“如今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的邻家老大叔,他不会“不顾别人的民情”、“拼命的劝诫”,即便是“敲醒睡梦中的人”,他也会深知“醒来无路可走是痛苦的”。

因此,如果太宰治真的出了问题,鲁迅会帮他找出一条路,如果实在没有路,他就会号召大家一起来走出一条路。

“年轻人不要怕,我在这里。”

这才是鲁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假设一个阳光不那么明媚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着微微的潮湿,如同北京胡同里夏日雨后的气息。鲁迅先生,穿着一身朴素的蓝布长衫,手里夹着一支烟,烟雾缭绕,眼神锐利却又透着几分疲惫,正坐在一家老旧的茶馆里。这时,一个身形瘦削、面色苍白、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安和迷离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他便是太宰治。.............
  • 回答
    太宰治在《惜别》中塑造的鲁迅形象,并非一个全然写实的肖像,而更像是太宰治本人在与这位他极为景仰的中国文学巨匠短暂交集后,内心留下的深刻烙印,经过他特有的、掺杂着自卑、崇拜与孤独的视角重塑的结果。因此,评价这个鲁迅形象,需要深入理解太宰治的创作心态,以及他对鲁迅的复杂情感。首先,我们需要看到太宰治笔下.............
  • 回答
    看待周令飞先生回应“做一个名人的后代并不容易”,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即“名人之光”对后代既是荣耀,也可能是一种沉重的枷锁。周令飞先生的坦诚,让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群体所面临的复杂处境。首先,“名人的后代”这个身份自带的标签效应。一旦被贴上这个标签,无论个人多么努力,无论他取得.............
  • 回答
    鲁迅和“公知”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思想根源、写作风格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态度。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方面的不同: 一、 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的差异1. 鲁迅: 时代背景: 鲁迅生活在中国经历剧烈变革的时代,从晚清的衰落到辛亥革命,再到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下的黑.............
  • 回答
    如果1993年鲁茨科伊(Alexander Rutskoy)和哈斯布拉托夫(Ruslan Khasbulatov)战胜了叶利钦(Boris Yeltsin),俄罗斯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事件,即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最终以叶利钦动用军队镇压国会而告终,巩固了他的权力并.............
  • 回答
    鲁迅先生与同时代的文人关系,那真是一幅色彩斑斓又跌宕起伏的画卷,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友谊的火花,当然,也少不了论战的硝烟。要细说起来,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与梁启超:亦师亦友,渐行渐远鲁迅最早接触到梁启超的文字,大概是在他年轻时留学日本。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其激昂的文字、振聋发聩的思想,对当时.............
  • 回答
    Dio和乔鲁诺·乔巴纳父子相认?这简直是《JOJO的奇妙冒险》系列中最劲爆的“如果”了。别说亲子鉴定,光是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就足够让老粉们抓狂,新粉们瞠目结舌。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 Dio,那个自诩为“神”的吸血鬼,那个玩弄人生、视他人为棋子的男人,他会怎么做? 乔鲁诺,那个继承了他一部分命运,却又.............
  • 回答
    鲁迅对待朱安的态度,以及他与许广平结婚这件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要评价这件事,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鲁迅的人生轨迹,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情感世界。与朱安的婚姻:一段包办婚姻的羁绊鲁迅与朱安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传统包办婚姻的产物。鲁迅出生在晚清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他.............
  • 回答
    如果荷鲁斯赢了,这不仅仅是一场权力更迭,而是人类文明的彻底重塑,其未来是冰冷、压抑,但又可能在某种扭曲的意义上“稳定”。人类的未来:黑暗时代的永恒首先,普通人类的命运将极其悲惨。 绝对的恐惧与奴役: 荷鲁斯的目标不是解放人类,而是将其视为维持他统治的工具。那些曾效忠帝皇、反抗荷鲁斯的星球,将成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胡适和鲁迅,这两位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学问以及文字,都曾在中国思想界激起千层浪。然而,要说他们之间是否“打过笔仗”,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个“仗”的性质,可能和你想象中的“对骂”有所不同。胡适和鲁迅的论战,更多的是围绕着“文学革命”的理念、中国文化的方向、以及国民性改造等宏大.............
  • 回答
    .......
  • 回答
    香港大球场上,当熟悉的蓝色球衣踏上草坪,伴随而来的却是震耳欲聋的嘘声,将原本属于足球盛宴的热烈气氛瞬间推向冰点。那场比赛,山东鲁能与日本球队的对决,香港球迷表现出的强烈不满,绝非仅仅是对一场球赛胜负的评价,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历史的纠葛。首先,得从鲁能这支球队本身说起。山东鲁能,作为中国足球的传.............
  • 回答
    《泽塔奥特曼》的最终Boss德斯特鲁多斯,论实力和压迫感,无疑是整个系列中非常突出的一位,甚至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绝望”二字的最终Boss之一。从实力层面来说,德斯特鲁多斯并不是那种一上来就碾压主角的怪兽。它更像是以一种不断积累、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现其恐怖之处。它能够轻易地粉碎泽塔阿尔法形态的攻击,甚至.............
  • 回答
    三国时期,吴国的四位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如同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共同支撑起了东吴的基业。他们不仅是军事上的卓越将领,更是政治上的重要谋士,他们的治军理念、战略眼光和人格魅力,共同塑造了东吴政权的辉煌。下面将对这四位大都督进行详细评价: 一、 周瑜:风流倜傥的少年英才与赤壁.............
  • 回答
    .......
  • 回答
    如果鲁迅生活在武汉,他的日记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想象,因为武汉这座城市本身就充满了丰富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复杂的人民以及在近现代中国扮演的独特角色。鲁迅的深刻洞察力、犀利笔触和对时代症结的关注,必然会在这座江城激荡出独特的火花。让我们设想一下,鲁迅的武汉日记会是怎样的内容:一、对武汉自然.............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本该是谈笑风生、觥筹交错的录影棚,突然被一股锐利又沉静的气息笼罩。鲁迅先生,那个永远带着点冷峻和犀利的目光,笔尖仿佛藏着一把刀的先生,就这么踏入了《鲁豫有约》的现场。这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心头一紧,又带着几分莫名的期待。主持人鲁豫,向来以温婉亲和著称,善于引导嘉宾敞开心扉。然而,面对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设想,鲁迅先生如果活到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人生轨迹和精神影响无疑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推测和构思:一、 鲁迅先生的角色与定位: “民族魂”的代言人与精神旗帜: 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史上被誉为“民族魂”,他的杂文犀利、深刻,批判国民性、揭露社会黑暗,鼓舞了无数青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