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看他们四个人的屁股。
1,周瑜红二代,陆逊官二代,鲁肃富二代,而吕蒙是屌丝。
2,周瑜老家庐江舒县、鲁肃老家临淮东城,分别在魏吴东线的交界内外两侧。陆逊吴郡望族,深在东吴国境内。吕蒙虽然是汝南人,但是没啥家族势力,可以视作吴郡屌丝,也就是吴下阿蒙。
二、赤壁之战的站队
1、周瑜鲁肃俩都是坚定的主战派。
2、陆逊虽然没记载表态,但是他叔叔陆绩是主和派,估计陆家想的是,我们只想当县长夫人,至于谁是县长无所谓。
3、吕蒙表示我是孙主席的一条狗,主席让我咬谁我咬谁。
三、借荆州的站队
1、周瑜主张二分天下之计,准备入川。
2、鲁肃主张借荆州给刘备。
3、陆逊表示借剿匪之名,敛财的胆子我们还是有的。
4、吕蒙表示我是孙主席的一条狗,主席让我咬谁我咬谁。
三、我的评价
周瑜是国士无双,赤壁与南郡两战,迸发出了整个三国时代最耀眼的光芒。
但是,国士无双的背后还有一个词,叫国无二君。周瑜的战略是软禁刘备,由自己吞下关羽张飞的部队,拉拢重用庞统等荆州望族,西进巴蜀,以期天下贰分。
真要是按照周郎的思路走下去,那么他就真成了第二个韩信了。
所以,他死了。
鲁肃是王佐之才。
看一下鲁肃的塌上策,开篇就是把曹操比做项羽,让渣权去当刘邦。所以估计嘛,鲁肃满脑子就是自己当张良。
在曹操欲与孙将军会猎于鸿门的关键时刻,正是由于鲁肃的奔走,才给渣权留下了翻盘的契机。约为亲家这事我猜八成也是鲁肃的鬼主意。
而当刘备欲借荆州假王的时候,又是鲁肃踩了吴王的脚,大方得让刘备做真的荆州王。于是,才有了刘备军在汉水之战击破曹操大军并阵斩上将夏侯渊,逼得曹操回军汉中。(齐王信破楚军斩龙且于潍水,项王搬师回援)
鲁肃的想法是侧击曹老板的事情交给韩信。周瑜和刘备谁能起到韩信的作用,他就全力支持谁。
至于荆州,就和齐国一样,暂时借给你,到时候好去让你跟曹操(项羽)死磕……等吴王取天下之后再分呗……
至于原因是不是渣权自己的带兵能力跟刘邦有一拼,我就不得而知了。要知道在吸引走了曹军主力的情况下,合肥之战还被渣权打成了彭城之战……败得那个惨啊……
吕蒙的评价是樊哙之勇。
萌萌:“我是主公一条狗……咦?不对,我是屠狗的……”
忠实执行领导意图,至于战略上是否得当就不是他这个粗人能够想到的了。
陆逊的评价是厚重少文。
他既没有周瑜般的无双才华,也没有鲁肃般的战略意识,但是,他父子就和周勃父子一样,朴实无华,父子尽心办事,也立下了挽天倾之功。
但是也有喜欢参与议储,还容易被气死的习惯。
四、荆州问题上,四个人的态度与区别。
孙伯符带领着一群外地人,跑到江左盟(长江以南,苏南、浙、皖南、赣东北,也就是江东)的地界上搞企业。搞起了AB股机制,江左盟股东们的股权虽多,但是投票权少,孙策外地人股权虽少,但是投票权却高。
于是当小霸王去世,渣权尚且年幼,江左盟的股东们一度心思活泛了起来。这个时候周瑜提兵奔丧。向小股东们表示,凡是不跟小孙将军走的,我让他跟大孙将军走。于是稳定了公司。
原因嘛,除了个人感情外,在这个合伙制的股份公司,周瑜的身份是孙氏集团的副董事长、监事长和大股东之一,也是用ab股小股权获得大投票权的既得利益者。
所以呢,周瑜马上就向小孙将军推荐了同是外地人的基友鲁肃作为战略投资者……同享AB股的福利。
于是嘛,等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相当于一家大公司要来做恶意收购,江东持B股的小股东们自然表示快来收购我们吧,我们等着增值套现很久了……
而持A股的管理层,就像王石和郁亮一样得想尽办法阻止这场并购。没有投票权的A股在并购后也就和B股一个价,到时候小孙将军高富帅直接变屌丝。
所以嘛,以周瑜鲁肃等为代表的外地人们必然会紧密团结在孙将军为中心的中央,一起对抗曹老板的恶意收购。
等到打赢了赤壁之战,周瑜和鲁肃之间就有了分歧,周瑜准备恶意并购自己的上游供应商刘备公司,吸纳其公司优秀的员工,并继续向上游拓展业务。 鲁肃支持借款给供应商刘备以供其继续向上游扩大业务,挤占曹老板的资源。
而这个时候渣权考虑的是周瑜这个副董事长实力越来越大,并获得了其它控A股小股东的支持,继续扩张的话,自己董事长的位置即将不保,所以转向支持鲁肃,借款刘备公司债转股为形式,扩张上游以获得远期收益。
后来嘛。刘备公司依靠其杰出的管理才能与人才梯队整合了上游端,但是对渣权集团收取股息的要求迟迟拖延,逼着鲁肃亲自出马,跟吕蒙俩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直接根据合同去工商局变更了三郡的营业执照并派出管理团队接管。这事儿刘备和二老板老关也认了,毕竟大家有共同的敌人曹老板,还是紧密团结在一起。
可是后来鲁肃一死,孙刘俩公司的矛盾就开始激化。当刘备公司硬肛曹老板拿下汉中分公司,关二爷搞期指,做空了曹老板的七只权重股,并赚取了大量的现金流,这个时候渣权吕蒙和陆逊坐不住了,觉得那现金流都是自己借款的利息,直接联合曹老板打爆了关二爷的空头。然后威震华夏基金的关二爷就跳楼了……
五、扯淡方式看四个人的屁股决定的战略
周瑜红二代,家里好几代都是副国级和部级干部,所以周瑜的想法是一统天下的中央政权。江东+荆州+巴蜀组成一条龙,等曹操等老一代凋零之后,利用汉曹之间的内部必然迸发的矛盾,全线反扑,幻想一下就是周瑜带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攻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孙瑜带庞统甘宁黄忠魏延斩夏侯渊威震关中,鲁肃陪渣权合肥练级……(我擦,画面反差太大我写不下去了)
鲁肃作为一个艰苦奋斗的富二代,战略相比周瑜更加务实,而不是那么天马行空,而且实际利益与渣权这个军二代一致。渣权手上是由各股势力组成的联合体,基本盘持续在江东,必然将随着时间的演变向江东势力作妥协。
江东和荆州打了几十年,大家族之间血债很多,再加上东吴大家族的极度抱团,所以诸葛亮和庞统这俩荆州帮代表根本没法在孙吴政权里面混。
于是嘛,在鲁肃看来,吃下荆州也没法发挥其战斗力,不如让刘备收拢荆州的大家族,所以推荐庞统给刘备,集合荆州大家族力量攻击曹魏。而鲁肃自己在后面捡桃子,刘备把荆南的大家族带去巴蜀,剩下的荆南诸郡收回来后渣权便可以直辖管理,成为渣权取天下的另一个关中。(当年是项羽帮刘邦清洗了三秦贵族)
至于攻击方向,鲁肃私心应该是更倾向于打回老家去……所以嘛,打皖城的时候,鲁肃比谁都积极………
而在陆逊这类长期担任南方系省领导的家族看来,事情就是另一回事了,赤壁之战的荆州红利是周瑜带领着外来派打下来的,所以几个太守红利都是分给了外来派;如果按照鲁肃的路线,这些地方就会成为吴国渣权的中央直属。
所以无论是按照周瑜路线还是鲁肃路线,获利的都不是江东的大家族。
于是么……对于吃不到肉的他们,干一仗是最好的选择,只有军功才能换利益和地盘,往北打的地盘拿下了也都是周瑜鲁肃这样的淮泗家族的,不如打荆州,投入小收益大……
所以嘛,偷袭荆州的利益就落在了东吴家族手里,当刘备带部队谈判,想逼渣权吐出来的时候,陆逊为代表的家族们一改当年赤壁时候的带路党嘴脸,直接开打,往死揍。
所以嘛,看陆抗一死,他几个儿子就快把荆州那疙瘩分了……这就是家族世袭利益嘛。
我的结论嘛,论水平陆逊不逊于周鲁,但是差在格局。
陆逊、鲁肃、周瑜三个人心目中最看重的,分别是家、国、天下。
于是东吴在周瑜鲁肃(大小蒋先生)这一批外来人死后,政权的思路就不再是打回北方,而是偏安一屿。
所以么,嘿嘿,诸葛恪这个驴马脸的琅琊二代,必须跪……
额……为啥不说吕蒙?因为我真的看不起他,虽然他字子明……
1、周瑜万人之英,远非三督可及。
首先身份特殊。孙策死党兼创业核心搭档。对孙权来说,鲁肃是臣,吕蒙是臣,陆逊是臣,这都没有疑问。唯独周瑜,用孙权他妈的话说,”娃,这是你周哥“。周瑜对孙权称臣,那叫高风亮节,感动江东。
其次作用特殊。没有吕蒙,最坏荆州拿不下;没有陆逊,最坏荆州保不住;没有鲁肃,说实话坏不到哪里去。然而没有周瑜带兵入吴,孙权可能立不住;没有周瑜赤壁逆袭,孙权肯定挡不住。周瑜干的事等于把孙权从沟里捞了回来,两次。
最后地位特殊。鲁肃、吕蒙、陆逊都有自己的”政敌“或者说关系不和的不服人士,周瑜没有。人家长得帅、背景硬、有能力、有身份、有兵权TMD性格还好,基友遍天下。孙权翻来拣去,就一个老同志程普不服周瑜。结果送过去搭档,打完个赤壁也服了,还留下传颂千年的基情名言”与公瑾交,如饮醇酿,不觉自醉“,怎么听都是形容和林志玲交的感受。回头,若干年后还要被吕蒙嘲讽,”你当年给周都督配个程普啥意思啊?多耽误事知道不?别给我来这套哈“。这种朋友圈遍朝野在周瑜死后若干年他儿子被孙权整的时候也反映出来,诸葛瑾、步鸷、全琮、朱然等孙权最仰仗最信赖也对孙权最忠诚的文武忠臣一反常态的反复联名抗议,要知道诸葛瑾是有名的顺毛撸,以从不正面反对孙权闻名的,全琮是孙权女婿,外戚,步骘也是准外戚。
周瑜有这三个特殊,在赤壁之战的声望特别是军望后,自然是无可争议的栋梁。属于那种,如果反,就很有机会篡;如果不反,则不失为权臣的境地。这样的实力和作用,是另外三个人望风莫及的。并且,年富力强。所谓四都督是地位的顺序,年龄上这几位差不多同代。靠给周瑜送米拉上关系经周瑜介绍仕进孙权的鲁肃虽然是286反比周瑜大三岁。周瑜在世时打下手当参谋的386吕蒙只比周瑜小三岁。赤壁时代还打山贼练经验的毛头小将486陆逊也只是比周瑜小八岁。如果不是周瑜死得早,就不存在这个四都督的问题了,而只需要评价一都督。公瑾不死,夷陵之战时才47岁,哪轮得到陆逊出头?可惜,也或许幸亏,死得早。
2、鲁肃贡献有限,塌上对被高估。
山寨文化也有趣。诸葛亮有个隆中对,就把鲁肃安个塌上对相彷佛。古往今来,割据长江下游者必争中游,割据中游者必争下游。无他,形势使然。没有蒸汽机的年代,水路就是天然高速公路,不争不放心啊。这固然也是战略,多么高明则未必,常识。常识到我们水贼出身的甘大人都懂。和隆中对质量毫无可比性。比较起来,出身汝南的袁绍早早算定河北四州的“曹前对”都要高明得多。
鲁肃的特点是大事不糊涂,关键时刻总是站在正确的方向,这是他智力过人的地方。但解决问题不行,想到做不到,需要别人做。赤壁之战主张打,他是对的。怎么打赢他不会,要周瑜办。看着关羽不顺眼觉得荆州还是要收回来是对的,怎么收回来他不会,要吕蒙办。这是他的局限性。虽然个人能力很强胆气也足,论对孙权政权的贡献,鲁肃是四人里最低的,孙权的三七开评价也算中肯。倒是对刘备的贡献不少。
3、吕蒙,上将无双。
相对另外三个,吕蒙是更纯粹的将军。履历都知道,干掉了关公。虽然是偷袭,但兵者诡道,赢了就牛逼。以非常小的代价消灭了关羽军团占领了汉属荆州,取得了最理想的战果。直接对孙权,间接对曹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拓张的版图定格了孙吴的领土范围,后面折腾几十年,终吴一朝除了去交州圈了点热带雨林再无进展。
4、陆逊,悲情贤相。
陆逊年纪最小,也是唯一没有早逝的,打破了孙家扛把子四十岁就挂的历史怪圈,故而赶上了孙权整个中老年阶段。也就是江山稳固,君权牢靠,成天跑合肥送经验的阶段。君主地位一旦稳固,军阀开始帝国化,各种幺蛾子就会出来。
陆逊,不计小节,毫无疑问是贤的。武,保住了荆州,赶跑了刘汉曹魏侵略者;文,大体的谏言多切中时弊,思路正确。孙权时纳时不纳这个陆逊管不了。陆逊不幸在于他赶上了不同的时代,面对前人不需面对的难题:制衡贵族和皇帝家事。这两件事,任何朝代都是谁办谁倒霉的难事。制衡贵族方面,陆逊本身吴郡大族的出身决定了不可能限制门阀。用陆凯的话说,陆家是“二相五侯十余将”,数你家的二代三代们出得多,怎么好意思管别人?孙吴后期官二代三代们垄断权力的局面,孙权晚年两次革新尝试的失败,陆逊的不作为不能说没有责任。结果就是汰子党掌控了权力。全家、朱家的将军毫无父祖之风,逢战非降即溃;步家二代直接叛变和陆家兵戎相见;诸葛恪志大才也不疏,刚愎自用果断作死。吴末期文武要人哪个都很有来头,祖辈先迹闪亮,自己能力却一个赛一个的熊。国情至此陆逊有责。至于储君,永远是站队猜大小。陆逊于此,正则正矣,终究不能免祸。
枉送伯符,与谁射虎;往思公瑾,曲误难顾;哀哀子敬,独守夜渡;寂寂子明,一荣而枯;唯叹伯言,可堪戮辱;
结束:)
——修改:加四个字,赞吴大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