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李渊不退位,李世民会采取什么行动?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饶有兴致的假设。如果李渊老人家就这么赖着皇位不肯让贤,那李世民的日子恐怕就没那么舒坦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这“秦王”得使出哪些招数来。

首先,得明白李渊当时的处境。他虽然是皇帝,但身体状况可能不如从前了,而且朝中也有不少人盯着他的宝座。最关键的是,李世民这儿子,手握兵权,战功赫赫,又是太子李建成的有力竞争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渊如果固执己见,那么矛盾只会是必然的,而且会越来越尖锐。

李世民的第一步,很可能是“温水煮青蛙”。 他不会一上来就跟老爹撕破脸。毕竟,他是儿子,李渊是皇帝,这层关系摆在那儿。他会继续巩固自己的势力,尤其是在军队里的影响力。他的“天策府”那一拨人,都是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忠诚度极高。他会继续提拔心腹,收拢人才,让自己的羽翼更加丰满。

同时,他会利用一切机会在朝堂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比如,主动请缨去平定某个叛乱,或者提出一些能让国家强盛的建议。这样一来,不仅能巩固自己的声望,还能让那些原本支持李渊或者观望犹豫的大臣们看到,李世民才是那个能带领大唐走向辉煌的人。他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所有人,他比他老爹更适合坐在那个位置上。

如果温和的手段无效,那么李世民就会开始“敲打”了。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要动真格的。他可能会利用一些政治手段,比如通过弹劾来攻击李渊的亲信或者宠臣,让他们失势,从而削弱李渊的权力基础。他也可以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对李渊的意图进行“合理化”的阻挠,比如以“时机不成熟”或者“弊大于利”为由,让李渊的命令难以执行。

更直接一点,他可能会在军队中制造一些“动静”。虽然李渊依然是皇帝,但军队的实际控制权,李世民很有可能已经掌握了相当大的部分。他可以通过一些军事演习,或者在边境调兵遣将等方式,来向李渊和朝廷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他拥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这种实力展示,对于一个不愿意放权的君主来说,是极其具有威慑力的。

接下来,李世民可能会尝试“围堵”和“孤立”李渊。 他会尽力争取那些关键人物的支持,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聪明人。一旦他能够说服这些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李渊就更加难以独善其身了。他甚至可能去接触一些宗室或者地方上的有势力的人,让他们也对李渊的统治产生质疑,或者至少保持中立。

在舆论方面,李世民也会有所动作。他可以利用那些文人墨客,或者通过一些“民间传闻”,来描绘李渊年老昏聩,不能胜任君主之位,而自己则是大唐未来的希望。这种舆论造势,是蚕食君主权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最坏的情况下,李世民可能不得不采取“军事政变”的手段。 玄武门之变之所以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世民觉得自己的处境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如果再不行动,自己和他的党羽都可能被清除。如果李渊拒绝退位,并且开始对李世民进行打压,比如限制他的权力,甚至企图逮捕他,那么李世民就不得不兵行险着了。

那时候,他可能会以“清理奸臣”、“匡扶正义”为名,直接调动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长安城。他可能会对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采取行动,就像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那样。而李渊,即便他依然是皇帝,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很可能也会被迫让位,甚至是以一种更加屈辱的方式。

总而言之,如果李渊不退位,李世民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会步步为营,利用自己的能力、声望、军事力量和政治智慧,一点点地将李渊架空,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个过程可能会充满博弈和冲突,但以李世民的性格和能力,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登上那个他认为自己理应坐上的位置。只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更加血腥和复杂,也可能会对大唐的统治稳定造成更大的冲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提问稍微有点……天真。

提问者是否以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只是杀了哥哥弟弟而已?

李世民,战神级的军事家,知错能改但同时性情暴躁一不做二不休的狠人,会如此浅尝辄止?会只杀了哥哥弟弟,然后坐等爸爸做决定?


武德九年夏天,李世民因为军功卓著,已当过三公之一的司徒、实际上是宰相的尚书令与中书令,以及可以开府的天策上将。到此已然功高震主,且有自己的派系。

建成与元吉跟李世民斗,已非一日,朝廷内部纷纷站边,已到你死我活的境地。


武德七年李渊跟李世民说过一个建议:在长安这么闹下去,迟早出事;你去洛阳吧,自己建立天子旌旗。

——这个提议听着,就像东西罗马分裂了似的。这个提议是真心的吗?不知道。

但一般天子话说到这份上,“要不要我让你去东边当皇帝啊?”无论当儿子还是当臣子,情况很都尴尬。当爸爸的也尴尬:我是真的看不得你们这么折腾了。当儿子的也尴尬:爸爸都嫌我们这么折腾碍事了!


到武德九年,李世民手下,尉迟恭一度被下狱,程知节(程咬金)已被外放康州刺史,房玄龄杜如晦已经被控制了。就在初夏,李元吉已经要把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和秦琼一起拿到自己麾下。到此地步,你死我活了。

玄武门之变前夜,房玄龄、杜如晦和尉迟恭是偷偷摸摸到秦王府的,于是策划动手了。别怪世民狠:他自己已到生死关头,这是你死我活的较量。

李世民首告简称元吉与妃子私通乱伦,李渊答应说,六月初四审问此事。

此时建成元吉不知道,李世民已经策反了玄武门总领常何。


好,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领一堆人先入朝,在玄武门伏兵。

李渊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们召来,准备仲裁。

建成元吉来到,发现不对,调转马头。李世民赶来呼唤。李元吉要射世民未遂。世民先射建成:因为建成才是他的第一目标,太子啊!

之后尉迟恭射杀元吉。然后太子府开始进攻玄武门,再要攻击秦王府什么的。尉迟恭拿了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太子府的人看,太子府的人崩溃了。


接下来才是最微妙的时候:李世民怎么处理父亲的?

《旧唐书》很简单:

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同謀害己,率兵誅之。詔立秦王為皇太子,繼統萬機,大赦天下。

《新唐书》说李渊:

庚申,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大赦。癸亥,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聽政。

说李世民:

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高祖大驚,以太宗為皇太子。


杀建成与元吉,高祖大惊,以太宗为皇太子。

——杀人,大惊,于是以太宗为皇太子。

这里面是有逻辑关系的。

又:《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七月与《唐会要》卷六十三史馆杂录都提到这一点:李世民看了史官直书的玄武门之变,很不满意,给房玄龄说了一堆指导意见。

即,我们现在看到的玄武门之变——杀兄弟——依然不是完全的真相,是比较温和的说法。


好,我们看《资治通鉴》比较温和的原文,世民怎么对付爸爸的?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
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
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
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
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自东上阁门出宣敕,众然后定。
上又使黄门侍郎裴矩至东宫晓谕诸将卒,皆罢散。
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李渊在海池泛舟——提问:明明是要带重臣们仲裁儿子,为什么要在海池泛舟?

世民让尉迟恭去宿卫,尉迟恭披甲带兵器,到李渊面前——提问:战斗在宫外,尉迟恭进宫去宿什么卫?还带兵器去?真不是去控制爸爸的么?

所以李渊也问了:“你来干什么?”尉迟恭回答了。

李渊问左右该怎么办,群臣很聪明,“建成元吉本来没啥功劳,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陛下只要把国务委托给他,无复事矣。”——陛下把国务委托给世民,就没事了。提问:为什么非要把国务委托给世民才没事?

李渊说是啊我一直这么想,尉迟恭又请李渊写手敕,李渊“从之”——尉迟恭提了要求,李渊从之。为什么一个天子要“从之”?李渊不肯的话,尉迟恭会怎么办?

之后世民进来了,李渊安抚他,世民就哭了。


我觉得,问题很明白了吧?请注意,这还是说得比较温和的。

20世纪敦煌出土的《唐太宗入冥记》虽是虚构作品,却有这么句话:

“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在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


唉。

所以真相更可能是:

世民入玄武门埋伏兵马对付哥哥弟弟的同时,已经派人去把李渊赶到海舟上去了。

杀了哥哥弟弟,世民自己不出面,让尉迟恭披甲带兵器去见李渊,把情况说明白了。注意啊,是披甲带兵器一身血去见李渊的。

李渊问群臣怎么办,群臣很聪明啊,赶紧说事情都这样了,把国务委托给世民就没事了——即,就安全了。

李渊就认了。尉迟恭问他要手敕,有了手敕就没法翻案了。李渊从了。

李世民出来哭,父子又好了。


李世民是一代英主,但绝对不手软。玄武门之变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不可能杀了哥哥弟弟,剩下让父亲自己处置的。

“囚慈父于后宫”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世民的确是得到了该得到的东西后,才会罢手。


玄武门之变三天后,世民为太子,而且得到了所有军政处理权,成为大唐实际掌权人。

八天后,屈突通镇守东都洛阳,从此关东也不会有异变了。

十二天后,李渊第一次表达了退位的想法。

一个月后,秦琼、程知节、尉迟恭封将军。又三天后,高士廉、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们分别宰相尚书地上任了。

即,到玄武门后一个月,世民的人已经完全控制军政大权。

这时李渊传不传位,还有啥区别么?


玄武门后两个月,世民登基。

这只是最后的结果。而一切早在玄武门那天,就已尘埃落定。

世民未必真的“囚慈父于后宫”,但他绝对是利用某些手腕,逼父亲在玄武门当天给了一切,才会罢手的。

如果否认这一点,相信世民只是杀了哥哥弟弟然后等爸爸裁决,就有些太小瞧世民的英略机断了。世民可是中国军事史上屈指可数的反击绝杀王,浅水原赢了一路追杀到人家都城门下,平刘武周之战八日不解甲,虎牢关之战一役擒二王,从来是一条道杀到黑的风格啊!

user avatar

秦王养汝何用?!正为今日之事!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没那么复杂。

就是逼宫这种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么诡秘。

逼宫是一个二元矛盾,什么叫二元矛盾?就是说它不像打猎,我想打老虎,去转了一圈,发现今天老虎躲起来了,没有看到老虎我就回来了,等明天再说。逼宫是今天你只要行动了,那就只有两个结果:1,你失败了,身首异处。2,你成功了,皇帝百官就都是鱼肉,你是刀俎。不存在说我已经冲到皇宫里宣布我的目的了然后我留给皇帝时间考虑,我回家睡一觉。

从结果来看,李世民肯定是成功了。成功的逼宫,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掌握了全部局势,所有人的生死都在你手里了,生死全看你的道德水准和心情。

也就是说对李渊来讲,就是刀架脖子上了。

您的问题换个说法就是,刀架脖子上,李渊问我不按你说的做我不想死行不行啊?

user avatar

史书上会写,高祖被建成元吉二逆所弑,太宗诛杀二逆为高祖复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