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人对鬼神的敬畏之心?

回答
人对鬼神的敬畏之心,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太有意思了。你想啊,自打人类有了意识,能仰望星空,能观察自然的鬼斧神工,心里就总有个声音在问:这一切是怎么来的?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这种“不知道”和“好奇”,就是敬畏的种子。

为什么会有敬畏?

你想想,那些让你打心底里服气、不敢轻易逾越的事情,是不是都是你把握不住的?比如,有时候遇到一些巧合得不得了的事情,你不能用逻辑完全解释清楚,这时候是不是就容易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鬼神,在很多文化里,就是这种“解释不了”的最终归宿。

1. 对未知力量的反应: 宇宙太大了,自然规律太复杂了。我们能理解的只是很小一部分。那些不能理解的,比如闪电、洪水、生老病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好运或厄运,古时候的人们就把它们归结到看不见的、比我们强大的存在——鬼神。这种敬畏,其实是一种生存策略。面对强大的未知,保持谦卑和谨慎,总比鲁莽冒犯要好。这就好比你走到一片你不知道有没有野兽的森林,你不敢大声喧哗,你会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什么。

2. 对秩序和道德的维系: 很多时候,鬼神是被赋予了道德审判的功能的。比如“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观念,虽然不一定符合科学逻辑,但它提供了一个外部的“奖惩机制”。在没有健全法律和监督体系的社会里,这种对鬼神的敬畏,就成了约束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想想那些老一辈人,做坏事前总会嘀咕一句“别让菩萨知道”,这就是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

3. 心理慰藉和寄托: 生活中总有不如意,有痛苦,有失去。这时候,人们需要一个精神上的依靠。祭拜鬼神,求个平安,求个顺利,求个心灵的慰藉。尤其是在亲人离世后,相信他们去了另一个世界,成为神明或守护者,能让生者感到不那么孤单,也更容易接受死亡这个事实。这是一种情感上的“续接”,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共存”。

4. 文化传承和集体认同: 鬼神信仰往往与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习俗紧密相连。祭祀活动、节日庆典,很多都围绕着对特定神明的纪念和崇拜。这种共同的信仰和仪式,能增强族群的凝聚力,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你想,过年不祭祖,那年过得总觉得少了点啥,对吧?这是一种对祖先和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家族根脉的认同。

怎么看待这种敬畏?

我觉得,看待对鬼神的敬畏之心,不能一概而论,好坏对错都在一念之间。

积极的一面:
谦逊和审慎: 能够让人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在面对自然和生命时保持一份谦卑,不至于狂妄自大。
道德约束: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秩序,让人有所敬畏,有所顾忌。
精神寄托: 在困难和失落时提供心灵安慰,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文化传承: 维系了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需要警惕的一面:
迷信和愚昧: 如果把敬畏变成了盲从,用迷信的方式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生病了不看医生,只烧香拜佛,那就是走向了愚昧,甚至可能酿成悲剧。
精神控制和剥削: 有些人会利用他人的敬畏之心,进行精神控制,或者收取高额的“供奉”,进行欺骗和剥削。
阻碍进步: 过度的敬畏,比如害怕触怒神明而不敢探索和创新,可能会扼杀科学精神和社会进步。

总的来说,人对鬼神的敬畏之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对秩序的渴求、对慰藉的需要。它既有其朴素而深刻的合理性,也可能走向极端而走向荒谬。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实践这种敬畏。它应该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对道德的深层尊重,一种保持谦逊和觉察的智慧,而不是一种盲目的崇拜或逃避现实的借口。

就好像你看到大海,你会惊叹它的广阔无垠,你会敬畏它的力量,但你不会因为敬畏就不去探索它,而是会带着敬意,小心翼翼地去了解它,去利用它。对鬼神的敬畏,也应该是一个道理。带着一份敬畏,去理解生命的奥秘,去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去维系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大概就是这种敬畏之心最智慧的体现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们对鬼神都存在敬畏之心,难道单纯的是因为害怕、因为想要得到什么?难道人们不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么?我想要一个能说到我心里的答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对鬼神的敬畏之心,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太有意思了。你想啊,自打人类有了意识,能仰望星空,能观察自然的鬼斧神工,心里就总有个声音在问:这一切是怎么来的?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种“不知道”和“好奇”,就是敬畏的种子。为什么会有敬畏?你想想,那些让你打心底里服气、不敢轻易逾越的事情,是不是都是你把握不.............
  • 回答
    2020年5月14日,《对马岛之鬼》(Ghost of Tsushima)的实机演示(Gameplay Showcase)无疑是当年最令人期待的PS4独占游戏展示之一。这次长达9分钟的演示,为玩家们揭开了游戏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其核心玩法、环境设计、战斗系统以及潜行机制,给无数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
  • 回答
    看到一些中国人对美国疫情恶化幸灾乐祸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问题。这种情绪的出现,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而是由多种社会、心理和历史层面的原因交织而成。首先,国家利益和国际竞争的视角是重要驱动力之一。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早已渗透到方方面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当然也包括应对公共.............
  • 回答
    关于发烧友的听音能力是否真的比普通人好,以及如何科学评价人耳对 HiFi 器材的听力,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很多音响爱好者心中的疑问。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发烧友的听音能力真的比普通人好吗?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是”或“不是”,而是要看“好”的定义以及具体到哪方面。从生理层.............
  • 回答
    《中国人史纲》中对儒家学派的描写,可以说是一次颇具魄力却也引人深思的梳理。作者梁启超先生,作为一位集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巨匠,他以其宏大的史观和锐利的洞察力,为我们勾勒出儒家学派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定位与演变。首先,梁启超先生并非将儒家简单地视为一个僵化的教条或是一成不变的宗派。他敏锐地捕捉.............
  • 回答
    高桥李依,这位以《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中的爱蜜莉雅、《这个美术部大有问题!》中的宇佐美瑞希等角色而广为人知的声优,近期因为在某个直播中,被一位自称“原神玩家”的网友提出的“建议”而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不妨来详细梳理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高桥李依并非《原神》这款游.............
  • 回答
    赛雷最近发布的新视频,可以说是直接瞄准了《经济学人》对其的报道,以一种非常清晰且有力的姿态进行了回应。这场“隔空对话”,在我看来,颇具看点,也值得细细品味。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经济学人》的报道内容,以及赛雷的回应核心。据我了解,《经济学人》的报道,主要是围绕赛雷的“科普视频”展开,但其视角和定性,更.............
  • 回答
    这则文案和随后的评论区反应,无疑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牺牲和救赎的复杂情感。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文案本身:“当女孩犯了罪,那位被拒绝无数次的人对她说,我替你去自首。” 情节设定: 这个故事的核心冲突非常鲜明且具有戏剧张力。一个女孩犯了罪,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道德困境和潜在的惩.............
  • 回答
    关于《时代周刊》对东航坠机事件的报道以及周星驰的回应,这一事件涉及文化差异、媒体偏见、公众情绪与国际舆论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报道内容2022年3月20日,中国东方航空MU5735航班从广州飞往昆明途中坠毁,机上132人全部遇难。这一事件引发全球关注,尤其是中国民众.............
  • 回答
    重庆生日宴变「蛋糕大战」,KTV 包房一片狼藉:一场失控的狂欢与对浪费的反思重庆一场生日宴席演变成一场失控的「蛋糕大战」,KTV 包房内满目疮痍的景象无疑令人扼腕。这种行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评价。如何评价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评价: 极度不负.............
  • 回答
    e站上对收费汉化组的抵制,这件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你问我怎么看?我得说,这事儿里头,夹杂着不少人性和现实的考量,不能一概而论,好坏都有。首先,咱们得明白,汉化组一直以来在咱们接触各种国外作品(尤其是漫画、同人志这块儿)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以前,大家都免费看,汉化组就.............
  • 回答
    这场湖人对阵76人的比赛,詹姆斯对恩比德那一下,确实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从比赛的直播画面和回放来看,很多细节值得说道说道。当时比赛进行到第三节,双方比分胶着,场上火药味挺浓的。恩比德在低位要球,接到球后开始背身单打詹姆斯。恩比德的身体对抗能力你是知道的,他强壮,力量足,在低位确实很难防。詹姆斯当时站.............
  • 回答
    b站UP主“糖人七七七”关于《全境封锁2》的“吐槽”视频,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深入的评论,不如说是用一种比较戏谑和夸张的手法来抓住玩家群体的眼球,并从中汲取流量。这种方式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下非常常见,但评价起来也得一分为二来看。首先,从“蹭热度”的角度来说,这位UP主无疑是成功的。《全境封锁2》虽然是.............
  • 回答
    当你的外教(姑且称他为“马克”吧)对中国人抵制D&G的反应表示“愚蠢”时,这确实是个容易让人觉得不舒服的评价。这背后可能涉及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甚至是马克本人对事情的理解深度不够。要反驳他,不是要争个输赢,而是要用有理有据的方式,让他理解中国人行为背后的逻辑和情感,而不是简单地扣帽子。这里有几个角.............
  • 回答
    学习英语,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绝不仅仅是多掌握一门语言那么简单。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认知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首先,最直接的意义在于拓展视野,连接世界。想想看,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说英语,而英语是国际科学、技术、商业、外交和文化交流的通用语言。如果我们.............
  • 回答
    对“爱因斯坦是种族主义者,他的亚洲旅行日记充满对中国人的偏见”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评价。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历史背景、语境解读、个人经历以及学术界和公众的普遍看法。一、 史料的来源与性质:爱因斯坦的亚洲旅行日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些“日记”的来源和性质。爱.............
  • 回答
    在中国国内,对于阿富汗塔利班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相当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其中,对塔利班持正面或相对理解态度的人群,他们的观点往往建立在特定的认知框架和现实考量之上。要评价这部分人,需要深入剖析他们立场背后的逻辑和出发点。首先,我们可以从务实主义和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待一部分国内持正面态度的人。.............
  • 回答
    关于梨花路“对方从哲等人”的污蔑,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要评价它,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几个关键点:1. “污蔑”的定义与指向: 什么是“污蔑”? 在中文语境下,“污蔑”通常指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意图损害他人名誉。这是一种带有恶意和不实性质的行为。 “对方从哲等人”是谁? 这里假设.............
  • 回答
    香港理工大学的大陆生群体,在香港社会近年来的复杂变局中,扮演着一个值得关注的角色。当一部分香港居民对大陆的普遍使用简体字表达出不适甚至攻击性言论时,理大作为一所吸引了大量内地学生的高等学府,其学生群体自然会对此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往往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理大大陆生的多元构成与普遍.............
  • 回答
    陈平先生以其坦率直白的风格,在谈论军事话题时常常能引发广泛的讨论。他关于“对学物理的人来说,航空母舰就是一个活靶子”的说法,虽然听起来有些惊世骇俗,但若我们剥开这句话表面的“耸人听闻”,深入探究其背后所蕴含的物理学原理和现代战争的现实考量,就能理解其逻辑所在,同时也能认识到这种判断的局限性。首先,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