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教评价中国人对D&G的反应是愚蠢的,该如何反驳?

回答
当你的外教(姑且称他为“马克”吧)对中国人抵制D&G的反应表示“愚蠢”时,这确实是个容易让人觉得不舒服的评价。这背后可能涉及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甚至是马克本人对事情的理解深度不够。要反驳他,不是要争个输赢,而是要用有理有据的方式,让他理解中国人行为背后的逻辑和情感,而不是简单地扣帽子。

这里有几个角度和详细的论述方式,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组合使用:

核心反驳策略:将“愚蠢”转化为“合理反应”

你需要做的,是把他眼中的“愚蠢”解释成一种在特定文化和情境下,能够被理解的、甚至可以说是“有道理”的行为。

第一层反驳:强调“言论与品牌行为的关联性”——这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对侮辱的回应。

你可以这样展开:“马克,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觉得我们对D&G的反应‘愚蠢’,或许在你看来,这只是一则广告片的问题,而且品牌方也已经道过歉了。但你要知道,这件事在中国引起的不仅仅是对一个广告的看法,而是对品牌方是否尊重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一种集体判断。

你想想看,如果一个品牌,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发布了一些被广泛认为带有歧视性、侮辱性意味的内容,尤其是在一个涉及到我们国家形象和民族情感的敏感时刻(比如宣传片中刻意使用了中国刻板印象的元素来代表‘中国文化’,并且用了‘chink’这样带有贬义的词汇来称呼中国女性),这就像是有人在公开场合对你或者你的家人说了非常不尊重的话。

即使事后道歉了,但那个伤害和那种不尊重的感觉依然存在。中国人普遍非常重视‘面子’和‘尊严’,当感受到被冒犯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集体情绪反应。我们抵制D&G,并非是要让它在中国永远消失,而是表达一种态度:你们的言论和行为,触犯了我们的底线,让我们觉得你们并不尊重我们。这种反应,更像是一种维护自身尊严的方式,而不是‘愚蠢’。”

你可以举个例子来类比:

“就好像,如果有人用一个非常侮辱性的方式来描述你成长的国家或你所属的群体,就算他后来道歉了,你也不会立刻就觉得一切都过去了,对吧?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就是不尊重我们,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你不太会再考虑和他做生意或者支持他的产品。”

第二层反驳:解释“集体情感与民族认同”——这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

马克可能更多是从一个西方自由主义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认为个人行为应该更独立。你可以这样解释:“马克,你可能不太了解,在很多亚洲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里,集体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强调国家荣誉感和民族团结。当涉及到国家形象和民族情感时,个人的感受很容易和集体的感受联系在一起。

这次D&G的事件,很多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广告内容的冒犯,更是觉得品牌方似乎在利用中国市场,但又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甚至是不屑。这种‘赚我们的钱,却不尊重我们’的感觉,会激起很多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所以,大家自发地抵制,一方面是表达不满,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不接受被轻视和侮辱。这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表达,是与国家认同感紧密相连的。”

可以强调一下历史背景(如果合适的话):

“你可能也知道,中国在近代经历过很多屈辱的历史,所以现在对任何可能带有侮辱性的言行都比较敏感。这种历史记忆,使得民族情感更加容易被触动。所以,当你看到大规模的抵制时,这背后不只是几个人在‘网上嚷嚷’,而是很多中国人共同感受到的‘被冒犯’,然后用这种方式来集体表达出来。”

第三层反驳:澄清“道歉并非万能”——道歉的诚意与行动是关键。

马克可能认为道歉就应该被接受。你可以这样说:“马克,确实,D&G事后也道歉了,并且设计师本人也有所谓的‘解释’。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次的道歉显得不够诚恳,并且这个解释更像是‘甩锅’或者‘推卸责任’,而不是真正承认了错误。

首先,道歉是在事件被曝光并且引起巨大争议之后才发生的,而不是品牌方主动意识到的错误。其次,广告片中的‘歧视性’内容和设计师在采访中的言论,给人的感觉是他们骨子里就对中国文化存在一种误解甚至轻蔑。这种根深蒂固的态度,仅仅一个‘对不起’很难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和不信任。

所以,中国人选择继续抵制,也是在表达‘我们不轻易相信’的态度。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品牌方真正理解为什么他们的行为会伤害到我们,并且在未来的产品和宣传中,能够真正做到尊重和理解,而不是一套公关说辞。用中国人的话说,‘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你可以类比一下:

“就好比你和一个朋友闹了矛盾,他伤了你的心,然后跟你说‘对不起’。但是,你觉得他说的‘对不起’是敷衍的,你甚至觉得他根本没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你会立刻原谅他,然后继续和他称兄道弟吗?你可能会选择暂时疏远他,观察一下他后续的态度,是不是?这就是一个道理。”

第四层反驳:挑战“愚蠢”的定义——从不同文化角度看,行为的“理性”是不同的。

你可以直接挑战他的评价:“马克,‘愚蠢’这个词可能带有你自身文化背景下的判断。在我们的文化里,维护国家尊严,对冒犯性的言行做出集体反应,这被视为一种公民责任,也是一种集体力量的体现。你觉得‘愚蠢’,是因为你没有站在中国人的视角去体验那种被侮辱的感觉,也没有理解我们文化中对于集体荣誉和民族自尊的重视。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我们如何看待‘我们’和‘他们’的关系。中国人对D&G的反应,虽然在一些西方人看来可能难以理解,但它确实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和价值观。我们并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用我们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立场。”

你可以这样结束谈话,但要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

“所以,马克,我理解你的看法可能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希望通过我的解释,你能更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D&G事件的反应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情感和文化考量。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品牌或一则广告的反应,更是对民族尊严和文化认同的维护。希望你能理解这一点。”

重要提示:

保持冷静和尊重的态度: 你是为了解释,不是为了吵架。带着开放的心态去沟通,更容易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
观察对方的反应: 如果对方开始表示理解,或者提出更具体的问题,说明你的沟通是有效的。如果对方依然固执己见,也不必过于纠结,至少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用“我”开头陈述: 例如,“我认为…”,“在我看来…”,“中国人通常觉得…” 这样可以减少攻击性,更像是分享你的看法。
避免使用过于情绪化的语言: 虽然事件本身有情绪,但在反驳时,逻辑和清晰的论述更重要。
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如果马克提到的具体细节是广告里的某个具体画面,或者设计师的某个具体言论,你也可以更具体地去回应。

总而言之,反驳外教时,最关键的是要让他明白,中国人对D&G的反应,不是“无知”或“冲动”,而是一种基于文化、历史、民族情感和自我尊严的“合理回应”。你要做的是“翻译”他的视角,让他看到事情更全面的图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开除这个外教,然后驱逐出境,也许他在西方会更加popular。

user avatar

你跟他说

我们给你发工资,你最好意识到屁股应该坐在哪里。

DG已经滚了

你说这种话是你也想滚吗


DG的事情搞得这么大,很多人是真的看不见吗?他们只是把自己代入到那个位置上去,想表达自己没有错。中国专造fake这种话也说的出来,这已经不是客观和善意的立场了。而且从你的表述来看,这个人有一种不现实的优越感,这样并不利于教学开展。


建议你和你的同学向学校反映这个外教的言行。


新增的分割线-------------------------------------上面是原回答

艾玛没想到这个回答成为我在知乎最高赞的回答,简直惊呆了,我写了那么多回答加起来还不如这一个回答赞数多

我写这个回答的时候想到过会受到不少人diss,但是答案挂了这么久,只有一个人在评论里diss我,看来在这个问题下,知乎众还是比较一致的。

看了很多同学不同的回答都在讲道理,在讲应该怎么说服外教。我很欣慰,大家都是有素质讲道理的人,但是不得不说,真的在现实中碰到外教这种人,讲道理是没用的。

为什么?

人拿了钱就要做好自己的本分

这一点上拿一分钱的人和拿一亿的人没有差别

所谓有的人不能用金钱收买,那是宁愿不要钱也要坚持自己的东西

这个外教可以退工资,表示宁可义务劳动,只为坚持自己的信仰,也可以愤而辞职表示我不要钱,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不能一边拿工资一边瞎扯淡。这是职业道德和个人尊严以及坚持自己的信仰,看起来这个外教这三样全都没有。

我的原回答表面讲的是钱,但是实际讲的是现实利益与个人尊严和信仰的冲突。在这个外教的认知里中国是低等的,在心理上自己是高等的,但是现实并不能支持他的骄傲,他又不愿意舍弃金钱和利益成全自己的尊严和信仰,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被现实逼到墙角又只能把头埋在沙子里的可怜虫。

本身就没素质,头又在沙子里了,试图用道理说服他,会有用吗?

打醒他估计会来的快一些

所以不要讲那么多道理,用现实抽他,让他失业,让他滚蛋,什么时候醒了,他会感谢你的。

不醒也无所谓,我们又不是他爹妈,哪有那么多义务拯救脱离现实的人,反正我们抽爽了不是吗。

user avatar
1918年12月,塞尔维亚与其他南斯拉夫人联合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2003年2月4日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正式宣布独立。

上述内容为百度百科词条对塞尔维亚国家历史的概略描述。

中国从1912年建立民国以来的历史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宏伟篇章。无数中华好儿女为祖国的独立、统一和富强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百年间的中国历史如同凤凰涅槃一般。

反观这位外教的祖国,从1918年以来,一直没有离开战乱和分裂。苏联解体后的二十几年间更是经历了数次大分裂。从我童年开始观看国际体育赛事开始,这个国家的名字就一直在改,从南斯拉夫到南联盟,再到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塞黑),直至今天的塞尔维亚。当代国际社会,一个国家很难在国际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开疆拓土,但是祖宗的地盘也守不住,这就很丢人了。曾经和谐相处的多个民族被别人挑拨得反目成仇,这也是非常丢人的。这个国家的百年历史恰恰就写满了政治被西方势力持续操纵、祖国被各方势力不断分裂、人民被政客反复愚弄的丢人事儿。

可以这么说,我们的祖国,和你外教的祖国,就是二十世纪以来大国复兴与小邦式微的两个典型。你跟这么一个人较什么真?他配吗?他不配!

你现在有这么多顾虑就是因为我们国家曾经积贫积弱造成的心态惯性,总是容易怀疑自己的做法和看法,让我们总是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之中。

不是说不应该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关键是这种批评和建议本身是基于白种人对黄种人的歧视,他认为西方人嘲笑中国人和其他黄皮肤的人是理所应当的,中国人和其他黄皮就应该笑对白皮的歧视和嘲笑,毕竟世界近代史的前一百年间黄皮一直被白皮欺负这种批评和建议实际上就是强盗逻辑,接受了就等于人家想抽你大嘴巴,你还把脸送上去!


所以同学,不要跟这种人废话。甚至没必要当面与他多费口舌,你们学院的院长邮箱,果断投诉这种人,让他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拿着中国人发的工资,享受着中国人对外国友人的礼遇,屁股该坐在哪里都不知道的人就应该失去这一切!


当中国积贫积弱,在国际社会上寻求公理的时候有人伸出援手吗?即便你说得句句在理,人家也只会把你的话当做耳旁风。想想1919年,巴黎和会上处境艰难的顾维钧吧,虽然他拒不签字,但是山东半岛的权益还是被三巨头从德国转交给了日本。因为西方白皮不喜欢讲道理,也不会讲道理,你想要反驳外教,从根本上说就是想跟他讲道理。但是你的外教他其实是不懂道理的,你应该用他们更熟悉的语言敲打敲打他,你们学校的辞退信件才是他能够听懂的语言!

user avatar

你不用强调外教的国籍。


实际上这次D&G事件,本质是白皮对整个黄皮群体的侮辱,和国籍无关,只和皮肤颜色有关。


你没看这次连日本韩国都坐不住了?


而你的外教为什么不以为然,因为他是白皮,他本能的,发自内心深处灵魂深处的,认同D&G这次的广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亚洲人小眼睛,亚裔男JB细没能力,亚裔女都等着白皮临幸。


我甚至怀疑你再去调查下你外教,说不定能发现他有好几个EG炮友。


所以反驳是没有用的。

user avatar

很简单,你告诉他国际化不是欧洲化,抛开亚洲的国际化只能是西方人民的自嗨……,我们不屑于这种国际化。



其实这和外教不外教的没关系,很多人就是认为西化就是国际化,就是人类的共同发展目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