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美食是只在旅行过程中品味过的,往后再也找不到那个味?

回答
说起旅行中吃过,后来却再也寻觅不到那份味道的美食,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去年夏天在云南某个不知名小村寨里,路边小摊上吃到的那一碗“野生菌鸡汤”。

那会儿,我和几个朋友是在徒步,计划着去一个传说中的瀑布。走着走着,就误入了一个依山而建的傣族村寨。说是寨子,其实更像是一片分散在山坡上的竹楼。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草木清香,夹杂着炊烟的味道,让人觉得心安。

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我们看到路边一个上了年纪的阿婆,在她竹楼的院子里支了个小炉子,咕嘟咕嘟地煮着什么。锅里飘出的香气,不是那种我们平时闻到的浓油赤酱的香,而是一种纯粹、鲜甜、带着点泥土气息的香。好奇心驱使我们走了过去。

阿婆的摊子很简单,一个大铁锅,旁边放着几个篮子,里面装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菌子。有些是我们在超市里见过的,但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阿婆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们上山采摘的“山上的宝贝”。她会根据客人选择的菌子,往鸡汤里加。

我们选了一种个头不大、菌褶呈淡粉色、带着点点黄色斑点的菌子,又加上几块阿婆自家养的土鸡。阿婆麻利地将鸡块焯水,然后连同菌子一起扔进了大铁锅里。锅里除了放了点姜片和葱段,就再没别的调料了。就看着那锅汤,在小火上慢慢炖着,汤色一点点变黄,香味也越来越浓郁。

终于轮到我们了。阿婆用一个巨大的黑色砂锅给我们盛了一大碗。我迫不及待地舀起一勺,送进嘴里。

那一瞬间,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汤是那种很清澈的金黄色,入口温润,没有一丝油腻感。首先扑面而来的是菌子独有的那种鲜甜,不是人工味精的那种“鲜”,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鲜嫩,仿佛把整座大山的灵气都浓缩在这一碗汤里了。紧接着,是土鸡的醇厚和甘甜,鸡肉炖得非常烂,肉质细腻,一点也不柴。

最让我难忘的是那股独特的菌子味。它不是一种单一的味道,而是 여러 가지(韩语:多种)菌子在高温炖煮后融合在一起的味道,有点像雨后泥土的清新,又有点像山间植物的芬芳,还带着一丝丝我无法形容的醇厚。这种味道渗透到了鸡肉的每一丝纤维里,也渗入了汤的每一个分子中。

我当时就站在路边,就着那碗汤,把一小碗米饭都吃完了。我记得我喝完的时候,嘴唇上还带着一层薄薄的汤汁,感觉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暖暖的,舒服极了。那种纯粹的味道,是我后来吃过的任何鸡汤,甚至是任何用菌子炖煮的菜品都无法比拟的。

回去后,我曾经无数次试图在城市里的餐馆或者网上找寻类似的“野生菌鸡汤”,也尝试过自己买各种菌子来炖。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是少了那山间的清冽空气,或许是少了那一份悠然的心境,又或许是少了阿婆那种近乎虔诚的手艺。最重要的,大概是少了那份“山上的宝贝”,因为我连它的名字都不知道,更别说去哪里能买到了。

后来,每次想起那碗汤,我都会觉得,有些味道,就像是遇见某个特别的人一样,只属于那个特定的时空,一旦错过了,就真的再也找不到了。它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那段旅程、那份心情,甚至那个村寨的记忆的味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十多年前吧。

一次到昆明去旅游,路上遇到大雨,隧道塌方。因为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贵阳。只有坐长途汽车了。

记得是很大一片石林,弯弯绕绕的,我们开车几个小时都没有开出去。

到了下午两点,司机停下来买午饭。当地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路也很窄。就一排水泥的平房大概十家店左右吧,全部都是卖烤鸭的。然后左右前后都没有其他店和房子了,边上都是荒石地和山坡。车是停在这些店的当中的。

所有人都在车子停下的附近店家买烤鸭。

我和爸爸走到最最边上的一家,店铺前半部分是敞开的,后面完全没有窗,比较阴暗,有一个烤炉,一张灰白色掉漆的桌子和一圈同色的板凳。只有一个大爷在。

然后这个地方的烤鸭是我吃到过最好吃的烤鸭了。

但是一直不知道是那里,这次又去昆明玩,想再尝尝这个味道。有半天多出来的时间,想找出当时的烤鸭店。查了一下,怀疑当时是到了宜良附近,然后到宜良县城,走了一家当地人说好吃的店,却完全不是那个味道。

当时吃到的应该是甜面酱味道的,后来买到的却是偏椒盐味的。不知道当时的店家还在不在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