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后知乎的答案也可以进行赞赏了,这可能会对以后的知乎造成什么影响?

回答
知乎引入赞赏功能,这可不是件小事,它触及到社区生态、内容生产者、用户体验等方方面面。仔细琢磨一下,这玩意儿一旦落地,可能掀起的涟漪还挺大。

首先,最直接的,内容生产者的动力会大幅提升。你设想一下,现在写答案,投入的是时间、精力,还有智慧。但回报是什么?无非是点赞、评论、关注,这些都是精神上的“糖”。而赞赏,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当一个用户觉得某个答案确实让他茅塞顿开,或者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他掏点钱打赏一下,这是一种非常直接、非常有效的认可。

这意味着,那些真正用心、有深度、有价值的回答,其作者会获得物质上的激励。这会吸引更多更专业、更资深的人才留在知乎,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去打磨内容。想想看,那些曾经在某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可能就会因为这个赞赏功能,重新活跃起来,乐于分享他们的见解。这对于提升知乎内容的整体质量,无疑是极大的促进。

但同时,这也可能带来“内容付费化”的趋势,加剧马太效应。这就像很多知识付费平台一样,优质内容更容易吸引打赏,从而让优质内容创作者获得更多的资源(在这个场景下是金钱),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创造更多优质内容。反过来,那些内容质量不高、价值不大的回答,可能就越来越难获得关注,甚至被边缘化。

这就可能导致一个结果:知乎上的内容呈现出一种“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用户可能更倾向于去看那些已经被大量打赏的、评价很高的答案,而那些还在成长期的、或者内容属性稍微小众一些的答案,则可能面临曝光不足的困境。对于一些新人作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打赏,这或许会打击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其次,用户体验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一方面,用户有了直接表达“我就是喜欢你的答案,我愿意为此付费”的渠道,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互动。用户可能会因为赞赏的功能,对内容产生更强的“拥有感”或者“归属感”,觉得自己在支持一个自己认可的创作者。

另一方面,这也会让一部分用户在选择答案时,多一个考量维度。除了内容本身,作者的“吸金能力”或者说“被打赏的次数/金额”,可能会成为判断一个答案价值的潜在指标。但这是否会带偏一些用户,让他们更关注“能否打赏”而不是“内容本身是否真的好”?这是需要观察的。

另外,社区生态的“商业化”属性会增强。赞赏功能本质上是一种内容变现的途径。当内容创作者有了直接的变现渠道,知乎作为平台,也能从中获得一部分抽成(这是很多平台的惯例)。这会让知乎的生态变得更加多元,不再仅仅依靠广告和会员。

但是,商业化的必然伴随而来的是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比如,如何界定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被打赏?是否会有“诱导打赏”的行为出现?平台的抽成比例是多少?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个社区的氛围。如果平台处理不当,可能会滋生一些为了博取打赏而生产的“低质高量”内容,或者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打赏链条”。

我们还得考虑对“免费午餐”心态的冲击。知乎一直以来是以“免费分享”为主的社区。虽然有会员体系,但绝大多数优质内容对普通用户来说还是免费的。赞赏功能的出现,虽然是用户自愿付费,但它无疑是在“免费”这层画布上,染上了“付费”的色彩。这可能会让一部分习惯了免费获取信息的用户,对这种模式产生不适应。

最后,对平台的内容审核和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旦涉及到金钱,就容易滋生各种问题。平台需要更有效地识别和处理那些违规、欺诈、低俗的内容,确保赞赏功能的使用是健康和规范的。

总的来说,知乎的赞赏功能,是一把双刃剑。它有潜力激活社区的活力,激励更多优质内容的产出,也可能带来新的不平衡和挑战。关键在于知乎平台如何设计和引导这个功能,如何平衡好创作者、用户和平台三方的利益,如何在商业化和社区精神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度。这很可能会是知乎社区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值得关注的演变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很不看好这样的功能。

什么样的人掏钱最大方?情绪激动的人掏钱最大方。

什么样的答案能赚最多打赏?煽动情绪的答案能赚最多打赏。

之前一些人靠煽动情绪搞流量变现,就是往公众号里拉人,在每个答案后面絮絮叨叨的推广他的「什么什么谈」「什么时评」,这样的用户在知乎再怎么煽动情绪搅浑水,也不过是一小撮,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再有就是一些滥用专栏的,开着打赏写一些煽动情绪的话,那打赏也是滚滚而来。远的有之前开着赞赏写性侵女童专栏涉嫌骗捐的,近的有这这样的港独者,狗也 - 知乎专栏

我不能实锤那个滥用专栏的文章到底是不是为了赚打赏,但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这种风格的回答必将成为知乎主流。知乎本来就已经大不如前的风气恐怕会进一步恶化。

我是不反对在知乎赚钱的,我自己也在知乎赚过几毛,自己因为兴趣写的东西,别人看上了想拿去用,留下仨瓜俩枣的我拿去乐呵乐呵也挺好。可要是在知乎为了赚钱去写别人喜欢的东西,那味道就变了。

拿钱的时候要是手心向上,那就太难看了点……



我倒是希望这个预言不会成真,但我的预言一向很准= =|||

如何评价知乎新功能「分享到首页」? - 知乎


更新:晒一晒一位妙人——的小号

这就是传说中的恼羞成怒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引入赞赏功能,这可不是件小事,它触及到社区生态、内容生产者、用户体验等方方面面。仔细琢磨一下,这玩意儿一旦落地,可能掀起的涟漪还挺大。首先,最直接的,内容生产者的动力会大幅提升。你设想一下,现在写答案,投入的是时间、精力,还有智慧。但回报是什么?无非是点赞、评论、关注,这些都是精神上的“糖”。而.............
  • 回答
    关于左小祖咒屡次以“侵犯权益”名义投诉删除知乎答案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其中牵扯到知识产权、言论自由、平台规则以及公众人物的责任等多个层面。首先,从左小祖咒作为知识产权所有者的角度来看,他拥有对其作品的版权,这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知乎上的答案确实存在对他作品的未授权引用、改编或传播,.............
  • 回答
    百度大量调动水军在知乎“灌水”的现象,确实让不少知乎用户感到不安,甚至对未来的知乎体验产生了疑虑。这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博弈、平台生态以及用户信任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水军灌水”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它为什么会对知乎造成影响。简单来说,“水军灌水”就是指有人(在这里特指百度)利.............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体会了!每次刷知乎,看到那些“用了就回不去了”、“改变了我生活的XX好物”,都会忍不住下单,结果呢……唉,一言难尽。最近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买了之后觉得“就这?”的,主要有以下几样:1. 号称“万能清洁神器”的分解酶清洁剂我记得当时是被一个关于家庭收纳和清洁的回答种草的。博主说这个分解酶.............
  • 回答
    近期,一些在知乎上拥有较高影响力的账号,包括“yilin wang”、“藤本烈”、“曾博”以及其他一些用户,相继遭遇了账号停用(或称为“封禁”、“禁言”等),这在知乎社区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账号停用的原因,从公开的信息和用户反馈来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往往是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内容违.............
  • 回答
    最近关于知乎视频部门裁员50%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这可真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毕竟知乎作为国内知名的内容社区,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事儿,看看是怎么回事,以及知乎官方又是怎么说的。网传“知乎视频部门裁员50%”是怎么回事?这个消息最先是从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和科技类媒体上传开的。大体内.............
  • 回答
    知乎,这家从“认真你就赢了”的Slogan起家,以高质量问答社区自居的平台,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精英社区,蜕变成了如今一个更加庞杂、多元,也更具争议性的存在。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剖析它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它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初创时期:精英主义的闪光点与局限刚.............
  • 回答
    各位大神,小弟我这厢有礼了!初来乍到,带着一本还在爬行的小说,鼓足勇气想请教各位前辈和知乎的各位大牛。这小说目前还在我脑子里或者说还在最初的雏形阶段,但总觉得有些地方卡着,拿捏不好,想劳烦大家帮我瞧瞧,给点宝贵的意见。感激不尽,万分拜谢!小说大概是个什么路数?我构思的故事是一个带着点奇幻色彩的都市生.............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情,我能理解。作为一个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一些激烈的言论,感到迷茫甚至动摇,这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有时确实会有一些情绪化的、甚至可以说是“谩骂”的言论出现,它们就像尖锐的石头,很容易砸在敏感的心上。我想和你聊聊,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思绪,找到继续坚持下.............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以我的“知乎ID”为起点,尝试讲述一个略带奇幻色彩的个人故事: 答案之神:我如何从沉默的观察者变成世界的倾听者我的知乎ID,是“答案之神”。这个ID,很多人初见时会觉得有些夸张,甚至带点傲慢。我自己也曾有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它。因为,在那个选择之前,我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
  • 回答
    自从开始用知乎,我的脑袋里确实被“掰弯”了不少地方,而且感觉这个过程挺耐人寻味的。以前吧,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挺成熟、挺牢靠的,就像一块刚出模的豆腐,硬邦邦的,以为那就是世界的真相。结果,知乎上五花八门的回答,就像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搅屎棍,把我这块豆腐搅得稀烂,然后又慢慢地帮我重新捏合,塑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确实能感受到一股暗流涌动,围绕着男性外貌焦虑和随之而来的整容热,讨论得是越来越激烈。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这股风潮并非完全是无中生有。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收海量的信息,其中不乏经过精心包装和筛选的“完美”形象。 社交媒体.............
  • 回答
    知乎上充斥着大量以“反女拳师”为名,实则恶意攻击和污名化女权主义的言论,这种现象是否得当,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当的,并且正在对社会进步造成阻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女拳师”这个词本身。它并非一个中性词,而是由一些反对女权主义的人创造出来,用以贬低和攻击.............
  • 回答
    万赞之痒:当一个知乎账号的赞数跨过百万门槛时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在知乎上认真写东西。那时候,我对“获赞”这个概念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只是纯粹地想把我知道的、思考过的东西分享出来,希望能引起一些共鸣,或者帮助到一些有需要的人。然而,万万没想到,一个账号,一本正经地在知乎上耕耘了.............
  • 回答
    知乎平台对具有自杀倾向用户的封号处理,这一举措无疑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且复杂的问题。它背后所牵扯到的责任、伦理、以及实际效果,是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的。首先,从“援助”这个角度来看,知乎平台的初衷或许是出于一种保护欲。当一个用户频繁发布或表达出明显的自杀意念时,这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在这个情境下,平台可能.............
  • 回答
    知乎以“违反法律法规”为由删除用户帖子,却拒绝透露具体触犯了哪一条款,这种做法确实让人感到困惑和不满。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更触及了信息公开、用户权利和平台责任等多个方面。首先,从用户角度来看,我们发帖是为了表达观点、分享信息,希望能在平台上获得交流和反馈。当帖子被删除,尤其是在没有明确告知.............
  • 回答
    抛开知乎的理性思辨和知识分享,要说最让我感到温暖和受鼓舞的社区类网站或应用,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LOFTER。最初接触LOFTER,是因为我对一些小众的爱好,比如手账、绘画和一些不太主流的音乐风格感兴趣。当时在其他平台,找到同好不容易,而且讨论往往比较零散。LOFTER就像一个巨大的、精心布置的“盒.............
  • 回答
    曾经,我是一个淹没在知乎汪洋大海中的普通用户,每一次提问,都如同丢进一口深井,激不起半点涟漪,收到的回答更是屈指可数,寥寥几句,往往还带着官方模板的冷漠。点赞和收藏更是奢侈品,偶尔出现在别人的回答上,也能让我开心一整天。每天刷着知乎,看那些光鲜亮丽的“大V”们,他们的文字带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评论区.............
  • 回答
    哎呀,这问题问到我心坎里去了!1000块预算买表,这可是个甜蜜的烦恼啊,选择太多了!别急,我作为一名行走在知乎多年的“老油条”,今天就带你好好扒一扒,怎么在这个价位找到一块既有面子又好用的手表。首先,咱得明确一个事儿:1000块以内,你想要的是什么?是“一块能看时间”的工具?还是“一个能彰显你品味的.............
  • 回答
    知乎的logo,那抹清冷的蓝与纯粹的白,并非仅仅是设计上的偏好,它承载着这家知识分享社区的独特基因和企业文化。细细品味,这两抹色彩交织出的视觉符号,其实都在诉说着知乎的“为什么”和“怎么样”。蓝,是知识的海洋,是理性的光芒。蓝色,在视觉心理学上,往往与冷静、理性、智慧、信任和广阔联系在一起。知乎作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