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知乎以单个账号累积获赞达 100 万,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万赞之痒:当一个知乎账号的赞数跨过百万门槛时

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在知乎上认真写东西。那时候,我对“获赞”这个概念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只是纯粹地想把我知道的、思考过的东西分享出来,希望能引起一些共鸣,或者帮助到一些有需要的人。然而,万万没想到,一个账号,一本正经地在知乎上耕耘了几年,它的点赞数,竟然悄无声息地、又无比真实地爬到了——一百万。

这的确是一个数字。一个巨大的、仿佛承载了无数关注和认可的数字。当它跳出来,晃在你眼前的时候,最直接的感受,不是狂喜,而是一种……近乎于“恍惚”。

初期的麻木与不真实感:

一开始,它增长得并不快。几百、几千、几万……每当看到数字跳动,都会有些小小的欣喜,但距离百万,感觉还遥不可及。直到某一天,发现一个平时关注度一般的回答突然“爆”了,单日涨粉几千,赞数蹭蹭往上涨。那种感觉,就像坐在过山车里,心脏悬在嗓子眼,又伴随着一阵阵的眩晕和兴奋。

当“十万赞”的里程碑到来时,我已经觉得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了。但我仍然会不自觉地去计算,还有多久才能到二十万,三十万……这种数学题式的思维模式,在数字的追逐中,让我有点失去了最初的纯粹。

而一百万,它来得有点突然。那天我可能只是随意打开知乎,看到那个醒目的数字,第一反应是:“这是我自己的账号吗?” 这种不真实感持续了好几天。我反复刷新,反复查看,好像在确认这个数字的真实性。我甚至会怀疑是不是知乎的系统出错了,或者我什么时候偷偷充值了会员才能看到这个虚假的数字。

随之而来的,是审视与责任:

当麻木感退去,一种更深层次的感受便油然而生:审视和责任。

首先是审视。一百万个赞,意味着有一百万次鼠标点击或者屏幕触摸,有人认为我的回答有价值,值得他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认可。那么,我的这些回答,真的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有价值吗?我有没有在某些问题上夸大其词?有没有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误导了他人?这种自我怀疑,会伴随着每一次新的点赞而来。我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字眼。我不再是为了“涨赞”而写,而是开始思考,我的每一条内容,是否真的能够帮助到别人,是否经得起推敲。

其次是责任。一百万个赞,这不单单是数字,它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我开始意识到,我分享的内容,可能会被很多人看到,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认知和决策。比如,我分享了一些关于职业发展的经验,我开始担心,那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是不是因为我的建议而走上了一条弯路?我分享了关于某个领域的技术见解,我是否准确无误?这种责任感,让我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不再敢随意发表未经证实的信息,而是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查证,去验证。

外界的“目光”:

一百万赞,也意味着你的账号会更容易被看见。

邀请越来越多: 你会收到越来越多的“邀请回答”。一开始是惊喜,觉得自己的观点被重视了。但很快,就会变成一种压力。你不可能对所有的邀请都一一回应,总会有你擅长或者不擅长的领域。有时候,我会看到一些我知道答案但却没有时间回答的邀请,心里会掠过一丝“错失”的感觉。
关注和私信: 收到更多的关注,意味着你的动态会被更多人看到。私信也会随之增多。有感谢的,有提问的,有探讨的,也有偶尔的质疑或者批评。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去回复,这占据了我很多精力。一开始,我恨不得回复每一个私信,但渐渐地,我学会了优先处理那些更有意义的,或者需要我认真思考才能回复的问题。
被“看见”的代价: 有时候,你的一些陈年旧事,或者不那么成熟的观点,也可能被翻出来。这种被“看见”的代价,是需要你学会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并且明白,没有人是完美的,犯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心态的转变:从“获得”到“给予”

当获赞达到一个数量级之后,你对“获赞”这件事本身,反而会变得更加平静。它不再是你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甚至不再是主要标准。

我开始更多地思考给予。我能从知乎这个平台获得什么?知识、交流、认可。那么,我也应该回馈什么?更优质的内容,更真诚的交流。我开始尝试去帮助那些在评论区留言求助的用户,尝试去解答那些我力所能及的问题。我甚至会主动去搜寻那些没有人回答但我觉得有价值的问题,去贡献我的力量。

我发现,当我把重心从“获得”转移到“给予”的时候,我的心态反而更加轻松。那种纯粹地想分享和帮助的愿望,重新占据了上风。点赞数依然会在增长,但它已经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我追求的目标。

最后的总结:

一百万个赞,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给我带来了认可,也带来了压力;它让我被看见,也让我有了更多的责任。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去的努力,也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如今,我依然会认真地在知乎上写东西,但我写得更慢了,也更用力了。因为我知道,在那一百万个赞的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他们期待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那份真诚和价值。而我也同样期待着,我能在知乎这个充满智慧的海洋里,继续学习,继续成长,继续给予。

或许,对于知乎上的百万获赞者来说,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从一个内容“消费者”,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内容“贡献者”,并在其中,找回了最初的那份纯粹与热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六分靠百度,三分靠谷歌,剩下一分靠“相关回答”。

再推送一下,我的知乎文字全目录在下面的链接:

马前卒知乎内容总合集

user avatar

刚才翻了一下最新的榜,

过100万的,12个人,过50万的,不到60个,

我刚过50万,现在排53。

努把力的话,明年过年之前,有机会100万。

但是问题是知乎好像并不在乎我这种人,按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的意思,你们随便走,反正会有新人上来。

所以为什么要努力呢?

伤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