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作死掉粉来了。
国外不知道,来国内的老外碰到几个:没一个喜欢中国菜的。
当然,不深交的话,他不会告诉你的。实诚一点的会微笑着说:“interesting”“Not bad”,更“懂礼貌”一点的就会用老外那种夸张的表情,“I love it!You know……”吧啦吧啦,让你心里爽个够。然而,到吃饭的时候你看一下,他点的还是汉堡和披萨,
中午一个人吃饭,点份兰州拉面或者黄焖鸡的老外,说实话,一个都没见过。
也有老外请我到他家里吃饭,我也总会笑着大声说:“wonderful!”然后回家的路上和小伙伴们一起悄悄吐槽,嗯,原谅这个虚伪的飞哥吧。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老外也是人,你也是人,你就想想你能不能吃得惯其他地方的菜就OK了。广东人能不能吃得惯重庆菜,重庆人能不能吃得惯上海菜,上海人能不能吃得惯新疆菜……
我是重庆人,重庆火锅照理说天下(中国)闻名了吧。很多外省人都说超喜欢重庆火锅,但你真把他带到重庆来吃火锅,他马上就“现行”了。“艹,辣死!”“怎么有花椒?”“好油啊!”“为什么只有蒜泥油碟?”……原来,他喜欢吃的“重庆火锅”,根本就是变异了的本地化了的重庆火锅而已,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完全面目全非。
当然,如果人年轻又在重庆待上好几年,比如我那些大学同学,是有可能改了口味,慢慢喜欢上当地的饮食的,但这需要时间,慢慢适应。你看,我用的“适应”这个词,表明一开始他们是不可能那么喜欢的。
中餐在外国受不受欢迎,最简单的办法:走到当地的一家中餐馆,进去尝一尝,这些中餐是不是地地道道的味道就OK了——要面向当地人的那种,专门针对海外游子的不算。
+++++++++++++++++++
喂喂喂,各位大爷,走过路过,不打赏给千八百的,打赏72个赞总行吧? (。ŏ_ŏ)
+++++++++++++++++++
说了这么多,蛮不容易的,做个小广告,o(* ̄︶ ̄*)o
两个QQ群:
我老家在吉林延边,那里盛行出国打工,由于语言优势,去去韩国打工和日本打工的人数颇多,甚至一度,归国人员消费撑起了整个城市的消费。
我朋友在2001年左右准备出国打工,那时候去韩国和日本打工开始比较难了,于是他花了几万块给中介,去了保加利亚打工,没听错,那个东欧穷国保加利亚,我当时听了都呆了,花了几万块,去了一个贼穷的国家打工。他在那打工也就刚好挣出中介费钱,保加利亚那时候工资,就比国内高一点点。
后来想想那时候大部分国人,都认为国外就是富庶之地。于是更可笑的事情发生了,我家邻居,在2006年左右,竟然花了几万块钱去马来西亚打工,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在那里他一个月赚两千块人民币。
同样的原因,那时候好多人都认为国外就是富有,这样心态现在还在影响好多人。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菜有什么关系,我们菜好不好吃不是外国人决定的。是我们自己的味蕾决定的。
美国人和英国人一直以简单粗暴的餐饮著称,带血牛排这种饮食竟然能成为一种文化在七十代末开始在美国文化的推进下流行全球。并且被标上西餐正统的标签。
可是西餐真正的精华是法国,是西班牙,是意大利,美国就是个渣,英国渣中战斗机,可是拥有世界性传播渠道的bbc和cnn,总是在电视节目表现属于自己的傲慢。
无数次嘲笑中餐,这是他们文化上自卑转变成文化上傲慢的显著特点。
从八十年开始我们的不自信蔓延到骨头里,凡是商品一定外国的好,在质量品控差劲的八九十年确实如此。而且一直到现在也是,打开广告,无论平面还是电视,总会有一堆外国人捧着某个商品说歪瑞古德。
无论什么商品,总要外国人说好,才会让大家说好。
我曾经接过一个楼盘广告,从设计到施工,都是中国设计院和公司,可是最后拍广告,为了显示高大上,花了1万二把金坷垃的老头请来,在一个人零下十度的棚里,让老头穿着一件单西服,装设计师拍了一整天,老头杀青的时候是流着鼻涕走的。
我相信流在再多的鼻涕,也没有一天赚一万爽。
整个bi乎都是老外吃了中餐高喊太美了的故事,什么宿舍把外国房东引来高喊不用给房租了,教授强烈要求给中国做饭学生加分之类的故事。
可是生活的老外还是该吃啥吃啥,他们就是习惯了自己简单餐饮,以他们的见识,这辈子也不会知道中国餐饮文化博大精深。
日本人用了八十年,也就教会外国人吃寿司和拉面。他们的习惯就是和我们不相容,他们喜不喜欢和我们也没啥关系。
这种心态,和以前村里光棍老王好不容易炖了一碗肉,必须端到门口细嚼慢咽让大家夸一下,别人不夸一下,这日子过得就不自信,心里就不美。
日子过好了,家家都在屋里炖肉,不需要别人夸,这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昨天在B站看到的一个很搞笑的视频。
两个中文不错的德国大叔在东北餐馆吃饭,点了两个正常菜和一个他们认为很“奇特”的菜,对两个正常菜赞不绝口,但是吃“奇特”菜的过程让人捧腹大笑。
最后还和几个哈尔滨大叔一起喝酒。
德国大叔被中餐支配的恐惧,真的很搞笑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播放地址:
注:该视频有中文翻译,而且德国大叔全程中文解读哈哈。
图解一下
A大叔表演生吃大蒜
A大叔看着墙上的菜单说:有好多好吃的东西(☆▽☆)
他们决定点个奇怪的东西吃,于是B大叔说。。。
为了保险起见,决定再点个普通的= ̄ω ̄=
视频聚焦在鸡爪上面,A大叔兴奋地叫着“鸡爪鸡爪(~ ̄▽ ̄)~”
A大叔问B大叔说想不想吃猪皮...(╯▽╰ )~~
B大叔说...
最后他们点了一盘茄子,一盘牛肉豆腐,一盘鸡爪,外加两瓶啤酒
A大叔还抽空参观了下厕所( ̄_, ̄ )
上菜辣...牛肉豆腐吃吃看先
好吃好吃,特别好吃!A大叔赞不绝口,还吐槽了豆腐在德国真TM贵23333
接下来是茄子,好吃 好吃 特别好吃(╯﹏╰)b
主菜“鸡手”上场(•̀ᴗ•́) ̑̑,A大叔说:“鸡手好闻!!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然后开始向中国网友介绍在德国“鸡手”是当垃圾扔掉的,德国人不吃“鸡手”
开始尝试鸡手,结果哈哈哈踩到地雷了哈哈哈。。。B大叔在旁边笑开了花
A大叔放弃了,问服务员这菜怎么吃(老外都不会挑骨头哈哈哈哈)
在国人大叔的指导下两个德国大叔开始吃鸡爪(⊙v⊙)
然后跟哈尔滨的大叔们一起聊天,一起劈(白)酒。
总来说这德国大叔看起来还是很友好的,吃鸡爪的过程中大叔说了一句“也许我们的狗喜欢(吃鸡爪)”可能大叔没有什么恶意,毕竟文化不同,在国外,狗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员,大家不用上纲上线,大多数外国人好奇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吃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至少大叔勇于去尝试,最终在酒精的作用下把鸡爪都吃完啦,还不忘让服务员把没吃完的牛肉豆腐打包。
(完)
以前公司的老外,常驻中国工作,午餐永远是两个选择KFC或Subway,好奇问他吃不腻吗?他苦笑,吃腻了也没办法啊,中餐更不爱。
以前不懂,现在年纪越大越有体会,其实真的不是家乡食物多么美味,而是---你的胃就是这样的食物养大的,你的心理上很多美好的回忆就是跟这些食物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外面的食物再香再好吃,都不可能长时间让你产生舒服和满足的感觉,只有家乡的食物可以。
----------居然过千----------
就我这干巴巴还没任何技术、没任何数据、甚至连个正经点的修辞手段都么有的回答也能过千----真是感谢宽容的大家。
可见家乡或者家的情结在每个人心里占多少分量---突然想起,这招玩得很高级的--《舌尖上的中国》---哈哈。祝大家都吃得开心,每天都幸福满足!
------天啊,出来看奇迹啊--------
作为加入知乎没多久,回答也特别没范儿没技术含量的老透明,居然一个回答能过五千赞,真的太感谢大家了!!!祝愿大家都能早日心有归属身体安康!!
——2022大家新年好————
感谢到2022年还为我点赞的朋友,我当时真的是随手一答,完全没想过居然能成为我最高赞回答(可见我答题多业余了)。
可是我也真的奇怪为什么有另外一些人就是认定我“尬黑”中餐……我“尬黑骗赞”是什么目的呢?我连个打赏都没开过的骗赞图啥?请那些认定我尬黑中餐的,麻烦您移步看一下我其他回答,我是需要靠这单个尬黑中餐的回答去挣多少钱?有这渠道,只怕你们各位比我敏感多了!
另外我又为什么要尬黑中餐?我每天吃的就是纯正的中餐家常菜,我会做的也就是中餐家常菜,能让我感觉踏实满足的还是中餐。我为什么要尬黑能给我带来安定感的东西?不认同我的回答,你可以平和写出自己的观点,上来就一副趾高气昂、高高在上的口气给别人定性、污蔑……您哪位啊?这点优越感也能让您凭空生活美好?嘴毒心苦……早就有人总结过了,诚不欺我。
最后还是祝愿大家身心健康、生活平安幸福!
其实接受度的差异最大的部分是在口感上,味道上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除了一些很辣的。
而口感上差异最大的部分在一些偏绵软的口感上,比如一般很少有人会喜欢内脏,脑,甚至红烧肉,很嫩的狮子头这些。而比较喜欢的一般是比较干爽或者脆的口感的东西,目前碰上的所有人都一致喜欢的是--藕。
人长大了之后一般还是喜欢吃从小吃到大的那些东西,吃其他地方的东西短时间试试还行,时间长一点都受不了。就像我们普通中国人一样,不要说长期吃三明治,披萨,就算让一个湖南人长期吃不到辣椒,让一个广西人长期吃不到米粉,都足以很崩溃吧。。。那么一个外国人,对中国菜的感觉也是差不多的,只有极少数人能长期大量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