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问题就挺有问题,没拿到博士学位是不能称为博士的,应该是博士生。
其次,小论文期刊目录是要审核、公示的,这是实打实的文件,这位博士生自己不投目录里的期刊怎么还有理了?
再次,学位是学位的事儿,举报是举报的事,不要扩大化,也没有因果关系。你确实没有符合毕业要求,不能因为你举报抄袭就违规给你学位吧?
最后,29岁不仅生了娃,还差点毕业是怎么做到的?在线等,急。
报道各种槽点…
第一,博士阶段发论文的目标期刊/会议目录是入学前就公示的… 不是你说加就加…也不是院长说加就加… 要过学位委员会的。
第二,29岁女博士小孩一岁…博士阶段你真正研究了几年?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博士不是不能生小孩,但是按大部分学校规定和管理,生小孩这年是可以且强烈建议停止科研,休学一年,好好休产假哺乳假的。29岁在休学一年,你博士研究了几年?博一上课怀孕博二生小孩博三毕业呗。
第三,你真厉害不就缓一年多发几篇毕业呗。
第四,六篇发在同一新成立期刊上…… 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儿好吧。
第五,这水平还喷'唯论文',不讲论文这博士除了这六篇废纸还有啥?专利?专著?成果应用?那把应用证明拿出来呗。
我就想知道上海哪个高校给她教职的。
故事的女主角有点不讲武德了
自己论文和毕业那点事,应该一码归一码
还把院长及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拉下水”
真是躺着也中枪
故事主人公认为学校不该“以刊评文”
去年《关于破除高校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出台时
我发过一个视频
大致观点是:和高考一样,现阶段我国还是应该以论文为毕业要求
回到上财的博士毕业要求
授予博士学位需要完成多项指标,包括至少独立发表三篇学校认定的C级学术论文。若博士学位申请人合作发表一篇B级学术论文,以3.6为系数折算为C级学术论文。
而主人公偏偏不往上财认定的期刊投稿
而是投往国防科技大学新创办的英文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AST”)
而且一投就是6篇!
“混”学术圈的大抵对于期刊的“好坏”都有点数
例如我去年一篇文章被所在领域一区杂志收录后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不知名”的期刊给我发邮件邀请赐稿
刚开始我还会谷歌查一查该杂志
后来我放弃了。。
总之给我的感觉都是求paper若渴
我随便投、秒间都能中?
当然一本杂志都是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一点点办起来的
我也绝无半点贬低本土期刊“AST”的意思
吴莫萱解释,AST为国防科技大学新创办期刊,投稿为了支持国家刊物,“6篇全部投给AST,因为它们是一个系列,做一个连载”。
吴莫萱坚持认为,自己的论文质量较高,学校不应该“以刊评文”。
现在吴莫萱的唯一希望,便是校科研处和统管学院等相关部门,对她的2篇期刊论文进行评议。
但是,上财博士毕业要求已经明确摆在那里
既然选择在上财攻读博士
就应该follow规则
上财学术委员会列举的博士毕业认可的期刊
至少是正规的、接受过国际同行检验的期刊
在这些期刊上面发表的文章
至少是国际同行peer review过的、相对公平的
而现在把文章随随便便投到一个新成立的期刊
将事情闹大
希望校科研处和统管学院等相关部门对论文进行评议
在我看来
1 不是国际同行评议
2 校方可能为了息事宁人放低评审要求
那么
这是不是给以后博士毕不了业的博士生开创了毕业的“新路子”?
所以
如果女主角觉得自己的论文质量过硬
正确的方式,难道不应该是将他们投往校方认可的期刊
接受国际同行的评议么?
这位刚结婚、孩子尚不足周岁的博士生已获得一份上海某高校的教职,8月拟签合同,若未能取得博士学位,不仅收入会降低,且无法凭借应届生身份落户上海。
在欧美
博士延毕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事情
在德国,也有很多没拿到博士学位就入职公司
边工作边继续撰写博士论文,或者发表小论文以满足博士毕业要求的
未能取得博士学位导致的“收入降低”和“无法凭借应届生身份落户上海”
最后,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去年我的这个视频
哦对了,顺便一提,如果我没认错人的话,今年请来的外审专家包括但不局限于常晋源、朱利平。
女博士宣称,副院长学生发表的论文同样不在学院期刊目录之内,却给了学位,所以上财是区别对待。查了一下,其所称的副院长学生发表的是《Journal of Econometrics》——经济学领域公认的最重要期刊的之一。写这篇文章的这个记者缺德缺脑,缺脑是这都不核实一下。缺徳是把女博士给匿名了,无辜躺枪的副院长学生却给实名公示出来。当然,也正因为实名,我们随便上个论文数据库就知道女博士在给记者耍小心机。
有点看不下去了。
为啥不给学位,因为论文不达标,为啥论文不达标,因为有两篇论文学校给了D,当事人觉得应该是B。所以就猜测是因为她多次举报教授?这啥逻辑呀。水平高不高啥时候是自己觉得“很高”就很高了?
首先,学校接受哪些期刊是要提前公示的,应该是在博士学习开始之初就告诉你的。有问题你当时倒是说呀。你自己倒是好,明知道有这些期刊要求,然后六篇论文一股脑投给要求范围之外的国防科技大学的新创期刊,美其名曰是支援国家?你当大家傻吗。你一财大管理学院的同学,支援国家给国防科技大学投稿,你是欺负人家不懂财管吗?
其次,你说学校违背中央要求,“唯论文”论,拜托,反对唯论文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人才,不应该因为论文一个指标卡你。反对“唯论文”是不光看论文,不是不看论文。你有其他方面成就拿出来看看吗?29岁博士毕业,孩子一岁,那就是28岁生的孩子,27岁怀的孕……那你整个博士阶段基本都在坐月子,生娃带娃呀,不唯论文,意思是你带娃的成就很高是吗?
所以大概率不就是科研真没怎么上心,突然发现有一新的期杆,当救命稻草一样把六个论文一股脑都投过去了……出了现在这种事,正常情商不应该是悄悄托关系问问到底哪个老师卡了,然后私下去和人家求个情,看能不能网开一面,这倒好,选择了硬刚,说是因为自己多次举报人家,所以自己被卡。咱退一步说,就算真是这样,你有证据证明两者的因果关系吗?我是那个你举报的人,我就是因为这个卡你,但我卡你就是卡你了,你能咋滴,你有证据吗?没证据哪怕你知道就是这样,你又能怎么样?你说你又是生娃带娃,又是多次举报别人,还找到了另一高校的教职……有这功夫你科研上点心不就过了吗?
说到底就是自己作。想混,混不过去急了。
这个就有点忽悠大众了,每个学校博士毕业都有期刊目录,要不然随便发哪都能毕业,怎么保证论文质量……当然这确实叫以刊评文,然而谁有更好的办法?
可能我关注点有点儿奇怪哈!
她找上海高校教职的时候一篇论文都没录2021年五月底才录用的两篇期刊论文),居然还能拿到上海高校的教职,有点儿匪夷所思!在2021年还有这样的高校真的挺难得的,真正落实了“四不唯”,应该宣传一下!
看了她给校长的亲笔信,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已经被逼的走投无路了,但是还是有些偏激,并且部分语句有点儿吹过了,比如说“撼动了某位屈指可数大师的成名作,什么实践意义不可估量”,既然这么重大的成果为啥不发在世界顶级刊物上呢?国家是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但是国家可没拦着你发Science和Nature啊!(经管类的顶刊确实不了解,姑且拿science和nature做个比较)
行文最后还不忘把院长给点了,说他的博士100页的博士论文全是抄的,这事儿要是真如她所说可就大了,整个上财的学位委员会都要吃不了兜着走。没有足够的证据还是不要乱咬人,容易伤害到自己!
我个人觉得论文没被公正认定,有些不满可以理解,解决的途径也有很多,用这种比较夸大的手段博取流量,获得同情,也可以算是一种“不择手段吧”,好像也没高尚到哪里去?
另外,这件事儿从头到尾好像跟那个什么徐国祥没啥关系,连当事人在给校长的亲笔信里都没出现这个人名,这种强拉硬拽,牵强附会,好像也不太好吧?徐国祥他学术造假自然有人处理这件事,一码归一码,不要把不相干的两件事混在一起说。
最后我个人觉得上财对这件事的处理还可以,校长助理亲自出面斡旋 也同意了给她的小论文进行专家评审,这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说白了有点儿开绿灯的感觉了。
最后,博士想顺利毕业,发文章要趁早啊!可别拖拖拉拉的,像这个姐姐一样临毕业整这么一出,我是用人单位的话,要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即将入职的话,我自己都有点儿含糊!
我是正男,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专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就两个字,离谱!恕我直言,上财女博士的这波操作怎么看怎么像碰瓷,就是想借社会舆论逼迫学校拿到博士学位。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果然现在的网友已经没那么好忽悠了。
1. 连投六篇AST的问题
冯兴东也不理解,为何她要将论文发表在学校规定的期刊范围外。吴莫萱解释,AST为国防科技大学新创办期刊,投稿为了支持国家刊物,“6篇全部投给AST,因为它们是一个系列,做一个连载”。
首先她投AST就离谱,学校规定的期刊明明白白写在那,她不,她非要投新创办的国产期刊AST,原因是为了支持国产期刊?国产期刊,尤其是新办的国产期刊水平到底怎么样科研圈的同学应该都知道,这就是摆明了灌水。
全投AST就更离谱了,我从来都没听说有人做科研投文章因为要做一个连载一股脑全投一个期刊,太离谱了,离谱的我也不知道该说啥了。
最离谱的时候就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还能拿到上海某高校的教职,我只能说有点东西。
2. 论文质量的问题
吴莫萱坚持认为,自己的论文质量较高,学校不应该“以刊评文”。
科研成果的价值确实没有那么好评估,发表在什么期刊上也确实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也存在期刊一般但是成果非常有意义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很少。但是这个问题你也不能自己说自己的成果有价值她就有价值啊?期刊水平,引用量,同行评议等等你至少得有一个啊。
至于说学校不应该以刊评文,认为学校规则不合理。这不就是比赛输了然后说规则不对么?你有意见应该比赛之前提出来啊,博士这么久怎么不提规则有问题呢?
3. 博士期间生娃的问题
消息对于吴莫萱如同晴天霹雳。这位刚结婚、孩子尚不足周岁的博士生已获得一份上海某高校的教职,8月拟签合同,若未能取得博士学位,不仅收入会降低,且无法凭借应届生身份落户上海。
读博这么忙,人家还能抽空生个娃……29岁孩子一岁,假设生娃休学一年,那真的是博一上课博二怀孕博三休学博四毕业,时间紧张得很。
4. 关于她举报的问题,
2018年12月12日,经济观察网报道称,经上财统管学院博士研究生吴莫萱举报,并由记者查证后发现:统管学院教授徐国祥所著《股民投资门径——股市行情分析与对策》,全书不到300页,与其他类似著作内容雷同的地方,不少于108处,涉及著作10余本;《统计指数理论及应用》一书,则与孙慧钧教授更早时的著作《指数理论研究》,存在至少6处内容雷同的情况。
这个举报就很奇怪,就算举报自己的导师也是合情合理的,突然举报一个学院其他老师抄袭,还举报他的学生也论文抄袭,这个操作总让人感觉背后有什么事情。不知道不敢乱说话,让子弹飞一会。
特定期刊发表论文才能拿博士学位,这个条例学校早就告诉学生,你既然同意读博,视为同意遵守条款。
为啥你文章全投到同一个国内新开设的期刊?
新开设的期刊接收门槛低,好投,我觉得有这个原因。知道主流经管不太认层次分析,所以发好期刊很难,以及和期刊(OA)都是软肋。
毕竟教授和院长看得明白,你来一句“支持国货”,业内人会相信吗?忽悠一下本科生还行。
学校规定了100个期刊,还不够你发表的吗?
不是说不该反抗,也不是说发表在其他期刊的就没有价值。
为自己想想,你都博士了,有娃有猫有老公有工作,不按规定高效行动,耽误的是谁的青春?
学校无所谓的,宁波某大学都出那事了,也不照样该招生招生。蛮干是不行的,人家都毕业了你只能这儿蹉跎。
一事归一事,你举报抄袭与本人是否获得学位是独立开的,你强行合并考虑,是不是有打击报复的嫌疑?
“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是上面的文件,要求发表对应期刊才能拿学位是“前置条件”,不是唯一标准,现行大多数高校操作都如此,不仅上财。
郭嘉是在提破wu唯,可又找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再加上社交媒体推波助澜,这个同学抓住了搏一下的好时机。
学生要求同行评议是学生权利,但不能以此作为突破制度的方式,条例制度有问题应通过学位委员会讨论修改的。
虽然这位“博士”义正言辞,条条在理,但是我总觉得她的很多行为不合常理,感觉故事远远不止文中写的这样简单,一定还有更多的隐瞒。
一码归一码,徐有没有问题和她能不能拿到学位是两回事。
作为一个学生,上学期间多次举报一个老师,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这事本身就挺奇怪的。哪怕她举报自己导师我都能理解,举报第三方,中间有啥故事呢?
经管专业的事不清楚,但是正常来说一口气投6篇论文到一个期刊,这事也是很奇怪的。一般都是陆陆续续的投,而且也不会可一个羊身上薅毛,羊本身也不干啊,凭啥专门发表你的文章!
然后新期刊,开源,这又有灌水的嫌疑。不在学校认可文章目录,不被检索,为什么要投?而且连续短时间投?
如果能一年写出六篇高水平文章,那么前几年在干嘛,为什么一篇能算数的文章都没有?
我很难相信这位博士生能够达到博士毕业水平,等进一步消息吧
还有,就事论事,别搞阴谋论,也别扯什么别人怎么样怎么样。别人是别人的,自己是自己的,遇到事咬别人,拉别人下水,只能把自己坑了。
好像很多人还不明白这个道理,牵扯的越广,对自己越不利。以点带面,全力攻击对方最薄弱之处,解决核心问题,才是正道理。列八条十条罪状,不如抓一条实证,列的越多心里越虚。现在核心问题就是到底论文数量和质量符不符合要求,把这一点说清楚就得了!
我刚搜索了一下这个期刊,无论是百度还是必应,都没有找到这个期刊的主页,看期刊名字也不像是和经管专业非常相关的样子,越来越不看好这位博士生了
不知道算不算给这个博士生出主意,说两个我知道的博士毕不了业最后翻案的例子吧,以供参考。
第一个是学生发表论文不错,但是最终毕业论文外审得了一个D,不能答辩,必须延期,甚至面临取消学位的风险。当时这个学生的导师认为给D是学术观点的冲突,而不是学术水平不够,同时这个学生发表的论文质量很高,几乎都是本专业顶级期刊论文。以此为依据和学校沟通,说服了校学位会大佬,取得了重新外审的机会。最后通过第二次外审,获得了学位。关键点1 有正当理由,关键点2 小论文质量硬,拿的出手。
第二个是很早的例子了。他入学时的博士毕业要求是三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两篇发表在EI或者以上期刊,三篇论文中至少一篇为英文撰写。这个学生读了好多年,但是毕业时候学校突然提升了标准,要求三篇论文,至少一篇sci,而他只有两个会议论文和两篇EI级别的学报。由于学校突然不认会议论文了,以至于他2篇论文不算数,只留下来两个学报,逼着发sci。最后他投了一个新办的非sci期刊(现在已经是了),利用学生毕业时要求应该按照入学培养要求去做,符合了3+2+1老规定(3篇论文,2篇ei,1篇英文)的要求成功拿证。关键点,符合毕业硬线,对着线交作业!
所以这位博士生可以参考一下以前的范例,先让自己过了硬线再说。
她现在根本不涉及什么学术打压打击报复之类的问题,单纯就是硬件不及格而已。
硬件及格了,还不让毕业,那就可以说道说道了!另外,学校不是让她退学,只是目前不满足毕业要求不让她拿证。既然她对自己有信心,赶快把另外四篇在审论文撤稿,投到符合毕业要求期刊去,别真拖到超出培养年限啥也拿不到,那就真完了。
没空锤一个博士生,吃了两天瓜,把大概了解的事情经过发一下,具体如何都是本题回答及相关评论中别人提到的,懒得截图了,信不着的自己去翻吧
10年,茆长暄入职上财
12-13年,传闻茆长暄与学院不合,与继任院长周勇有矛盾
15-16年,茆长暄举报周,冯,黄等多名同事
16年,茆长暄因论文不够常聘要求,离开上财
16年,她及同学在学院闹,要求茆长暄继续带他们,拒绝转导师,据说还去过北京,闹过新生见面会之类的,最后三人被学校处分
约18年,此名博士生举报徐
21年,在未有论文答辩的情况下,此学生获得上海某高校教职,传闻为上海商学院,茆长暄就职于此
21年,此博士生未能满足上财毕业要求,不能拿证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事情前后经过,至于为啥前6年一篇论文没有,最后一年突然开窍往一个非sci且主页都检索不到的开源期刊连续投6篇论文,为啥没论文没成果能在上海高校找到教职,为啥一个学生有空去举报和她没有直接关系的教授,咱也不知道,也不敢问,知道内幕的同学欢迎评论,继续吃瓜。如有遗漏,请提醒我,随时更新时间线。
最后,我觉得茆长暄老师还是挺讲究的,至少学生没白跟他折腾,算是有情有义了,如果能在论文上再帮点忙就更好了,何必等到最后期限闹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呢。这段话真心实意,绝非冷嘲热讽。
郑重声明,我和上海财大没有一丢丢关系,不认识这位女博士,纯属第三方意见。
谁说象牙塔里的女博士不懂社会的??? 人家还没毕业就已经在学校里翻江倒海。装可怜 、出言威胁、信访、胁迫、扣ZZ帽子,各种套路纯熟,不要太社会~~~学校估计是一个头两个大,天天愁得不得了。
社会很简单,复杂的是人。
来来来,那个要收她当教师的学校,你们惊醒罢!你们现在收回offer还来得及,以后这位女博士升不了职称,以下套路就归你们了呢!
这位同学的能力列出如下:
1、这位同学搞信访能力一流,不畏惧领导,三天内给学校各位领导发信举报哭诉,应该是震动了学校的管理层。
2、这位同学在明知学校期刊列表的情况下,发疑似水刊,而且 在同一期刊灌6篇,搞科研的都知道这不靠谱。 明明是自己不按规则来,却学习了文Ge一套,拎起来就扣ZZ帽子,直接说学院对抗zhong 央。她非常清楚现在国家对槀校管理的重视,这一把吓得就是学校。
3、这位同学在校生娃,学习时间和精力大大打折的情况下,论文不达标,还搞道德劫持,不说自己原因,只说学校不给学位戕害人才,这个是戕害吗?不给毕业就是戕害吗?那统统毕业算了,论文都不用写。
4、这位同学真的没精力吗? 其实有的,人家剑走偏锋,从2018年起不好好搞学术 ,投入精力研究领导徐国祥的两本书,一字一句看掉几百页,努力举报抄袭,这叫解决不了问题,就先解决带来问题的人。这招也厉害。
5、这位同学在学校否认徐国祥抄袭的情况下,不惜挖掘他博士生的论文举报抄袭。如果不能解决带来问题的人,就从他身边的人入手进行攻击 ,这利用了水桶效应,打击你的最短板。
好了,信访、发水刊、扣ZZ帽子、说学校戕害人、举报领导专著、举报领导的博士生,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
只要让我过我就太平,一切麻烦都没有了。
这样的博士去教书育人,我不放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